- 相关推荐
《关注三角形外角》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注三角形外角》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设计理念
利用课本例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根据习题间的联系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经历探究、思索的过程,诱导他们正确解题、运用多种方法解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为了完成这个设计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诱导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要在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得到进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同学间的互相探讨、启发,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完全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六节。其教学内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它是对图形进一步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九年级数学《证明(二)》《证明(三)》中用以研究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八年级下最后一节新课的内容,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2、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从而使他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创新性目标:
在体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五、学情分析与学法选择
1、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大部分为郊区的孩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家庭的学习氛围更有限,我要做到的就是让他们在短暂的课堂45分钟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学会融汇贯通。到了讲述本节课内容的时候,也已临近期末,他们此时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解题的方式方法,注意归纳总结,以点带面,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课的内容,更能使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的知识,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2、学法选择:
(1)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问题,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拓展和完善自我认知。
(2)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联系点,从而达到灵活应用。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7分钟)
1、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外角,并由图形中的∠1与∠2让学生识别它们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并判断哪个角是三角形的外角。此时进一步问:
(1)为讲述三角形外角的概念铺平道路。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对比,使学生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有几种关系?(相邻、不相邻)
3、课本例题P212及改造
(1)∠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它与图中的其它角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2)∠ACD大于∠ACB吗?为什么?
(3)∠ACD=∠B+∠ACB吗?为什么?
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两种关系:与相邻的内角互补,与不相邻的内角满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
推论一: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在讲述外角知识时层层递进,为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扫清障碍。
(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33分钟)
1、已知:∠B=50°,∠CFD=80°,
∠D=20°
求:∠A的度数。(8分钟)
(1)利用上一题的图形,添加一条线段DE,即:过点D作线段DE与AB、AC分别交于E、F。
(2)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及推论1。
(3)本题可采用一题多解。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下,利用△ABC、△BDE、△CDF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进行多种方法求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观察图形,回答问题:(10分钟)
(1)∠AED是的外角
∠ACD是的外角
(2)∠AED=+
∠ACD=+
(3)∠AED>∠ACD>
(4)∠AFD是的外角
(5)∠AFD=+
(6)∠AFD>
(7)∠AFD=++
(1)利用上一题的图形,连结AD。
(2)在本题中抛出一连串的小问题,请学生轮流回答,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提问面广。
(3)题目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相当于提供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第(7)题的结论,此结论又为下一题作铺垫。
(4)反复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强化学生对推论的记忆与应用。
3、回答下列问题:(与上一题作对比,聪明的你有什么发现?)(15分钟)
(1)求证:∠AFD=∠B+∠BAF+∠BDF。
(2)若∠B=65°,AF平分∠BAD,DF平分∠BDA,求∠AFD的大小。
(3)若∠B=n°,其他条件与(2)相同,求∠AFD的大小。
(2)在第(2)题的条件中给出两条角平分线AF与DF,启发学生与上一题进行比较思考,也可利用辅助线解题。
(3)第(3)题是对第(2)题的拓展,在完成这道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任意设定一个∠B的值,由教师快速回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他们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课后思考题:课本P215试一试(2分钟)
如图,求证:
(1)∠AFD>∠B
(2)∠AFD=∠B+∠BAF+∠BDF。
(3)如果点F在线段AD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
教学过程设计
(1)把上一题图形中的线段AD去掉,演变为课本中的试一试。
(2)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思考,第(1)(2)题可对本节课的内容起到复习的作用,第(3)题考查到四边形内角和,起到对知识的延伸作用。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本节课主要研究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2、这两个推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应用?
再次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引导学生自己作总结,学会把握课堂的重难点,达到对知识的综合整理和灵活应用。
【《关注三角形外角》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反思01-28
《三角形的外角》数学教学反思(通用7篇)09-08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07-23
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08-20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08-15
《三角形认识》说课稿07-26
《三角形分类》说课稿12-27
三角形面积说课稿03-07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