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说课稿

时间:2024-08-15 14:56: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热容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热容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热容说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演绎法。

  教学用具:

  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烧杯、电热水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想想议议”,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

  三、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比热容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4号,我说课的题目是1号《比热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1章第4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热容是11章《热和能》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按照新课标要求,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故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比热容实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从实验到理论的科学方法。故本节的学习目标为:(出示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1.初中学生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课标》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热容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属性,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结合《课标》本节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出示课件)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新疆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实例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学习本节内容:《物质的比热容>>,引入课题。(情景引入,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2.生活感知:(出示课件)

  ①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

  ②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 (用生活里的现象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结得到: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

  那么(出示课件)

  ③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强调质量、升高的温度相等)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提出探究问题: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顺利的关键,由于本实验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综合考虑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如下问题,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出示课件)

  (一)根据问题讨论设计实验

  (1)选取什么物质进行对比?用什么工具测质量?

  (2)用什么工具对它们加热?

  (3)用什么工具显示它们温度的变化?

  (4)怎样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在完成本实验提示的基础上来)

  (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应有两种方案(出示课件)。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强调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明确按实验方案二进行实验,与提出的问题一致,简化了实验,可使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更明确一些)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本环节事先应安排好小组分工,明确小组要求)(出示课件)

  物质名称 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升高的温度t2-t1/℃ 加热时间t/min 水 煤油

  (将学生划组,明确分工,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评比星级小组,星级组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分析和论证

  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实验数据误差大)组织学生讨论。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6.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热源不可能绝对一致、加热时间的控制等),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在学生得到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的基础上自然引入下面问题?

  7.交流与合作:

  (1)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2)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在学生提出该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

  (看课本P34页的的文字,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

  (3)比热容的单位是什么?符号呢?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8.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出示课件)

  ①小组讨论: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C,而夏天将降低2C?

  ②深化:尝试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③拓展:阅读“气候与热污染”,请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解释成因并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④课后思考:根据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尝试解答: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水烧开(一标准大气压下),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等加以运用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让学生通过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中的疑问,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使命感。

  9.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五).说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出示课件)

  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符号c。

  2.单位;J/(kg ℃)

  3.意义:1千克的某种物质每升高(降低) 1℃,吸收(放出)热量是多少J

  (六).结束语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利用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试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是我对《比热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这堂课的整体设计。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后记

  我抽的面试题目是1号:主要是问课堂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思考阐述3分钟,感觉当时有点紧张,回答的不够全面,考完了又整理了一下,希望对今后需要考试的同行有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发生争执。学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见解,常有谁说不服谁的情况。当着众人面对他们加以大声呵斥和责骂,这样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

  课堂45分钟是有限的,毫无节制的争论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当学生不能被教师说服时,或学生几种意见争执不下时,教师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休战”,课后慢慢解决。这样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老师,课堂上我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现在是在上课,我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捣乱的学生,而是全班这么多可爱的学生,全班其余的同学是无辜的,他们有权利享受上课的快乐。课堂上我的主要工作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比热容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容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在引导学生在解释一些生活和自然中的相关实例的过程中,获得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三、说学情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说学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去大海边玩。同学们想去吗?听去过海边的人讲,海水很凉,砂石很热,你想知道原因吗?

  (创设物理情景,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二、新知探究

  (一)、提出问题:生活经验检查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请你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

  1、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更多的热?

  (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得出结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

  学生得出: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_越多_____

  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砂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二)、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研究它们吸热能力的差异。

  2、实验器材:两支酒精灯、两个金属盘、两个铁架台(带铁夹)、两块石棉网、质量相同的____和____、两支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既然物质吸收热量可能与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有关,那么该实验用什么探究方法。)

  3、怎样确定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体现转换思想)

  4、动画播放实验过程

  数据记录表

  展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5、分析论证

  结论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结论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小 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6、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观察表格 类比分析

  表一:

  表二:

  引导学生分析:

  表一采用“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即用相同体积比质量,从而引入密度这一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表二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从热学角度比较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质量为m千克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t℃,吸收了Q的热量?质量为1千克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t℃,吸收了_____热量;

  质量为1千克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了热量________ 。

  三、钻研新知

  1、意义: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3、公式:

  4、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5、物理意义: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

  它表示的物理含义: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在讨论中注意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6、练习巩固: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

比热容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

  “比热容”是义教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因势利导,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和读法、写法;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实验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从实验到理论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 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三者间的变化关系;比热容单位的读、写。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 投影仪及幻灯片。

  学生用 相同的烧杯、温度计、电加热器各两只,水、煤油、电源、钟表。(每四人共用一套)

  二、说学情

  1、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3、比热容是学生接触到的比较复杂的一个物理量,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教师

  要抓住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浓厚兴趣,适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三、说教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说学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 问:

  (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先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指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一样。再接着提出以下问题:

  (3)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用投影仪投影题目,让学生思考,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猜想

  引导学生猜想,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猜想记下。通过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讨论研究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设想:用水和煤油这两种物质来进行比较研究。如何比较研究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研究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采用“固定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强跟压力的关系”或“固定压力不变,研究压强跟受力面积的关系”。这样的方法即是“控制变量法”。本节课就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2、设计实验

  先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及步骤,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

  (四)、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信息

  每四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本实验属定性探究,只需学生将观察结果在下列表格中填“相等”、“不相等”、“多”、“少”等,同时验证猜想。

  表一:研究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等的条件下,

  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投影)

  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投影)

  (五)分析与概括,引入新概念

  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广到其他物质,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的一般性结论。然后向学生指出,为了比较各种物质这种性质上的不同,而引入比热容这一物理量。

  (六)教学比热容

  1、比热容的定义

  教师下达任务:看哪个小组给比热容下的定义最好?让各小组讨论好后,派代表发言,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点拨:关键词----单位质量 某种物质 温度升高 吸收的热量)。通过竞答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比热容的单位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各小组根据已学习过的复合单位的知识(如密度、功率等),进行理论探究,得出比热容的单位。

  3、查比热容表,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投影下表,布置任务:各小组看课本上的比热容表,查出下表中物质的比热容值,并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填空):

  教师再设置以下问题,让各小组讨论:

  ①一碗水与一盆水,谁的比热容大?

  ②把一根铁丝m截为长短不同的a、b两段,那么铁丝a、b与m的比热容一样吗?

  ③水和冰的比热容值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④从比热容表中看出,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的理解。第④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下边的教学内容。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实际意义

  乘学生对第④个问题凝或不解的时候,教师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下边的三个问题上来:

  (1)我国新疆地区流传这样的颜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冬天用热水通过散热器取暖,你能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吗?

  (3)为什么汽车驾驶员每走一段路要给发动机加水?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理念。

  (七)布置课外探究题

  1、除了本节我们设计的实验外,你还能再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吗?试试看。

  2、参观汽车或拖拉机修理厂(场),向修理师傅请教发动机散热器的构造及散热原理,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以上题目,每小组至少选做一题。完成后组织交流。通过设计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2.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二.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符号c。

  2.单位;J/(kg ℃)

  3.意义:1千克的某种物质每升高(降低) 1℃,吸收(放出)热量是多少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比热容说课稿5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

  二、学情分析

  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及应用;

  【难点】利用比热容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渡句)为了更高的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实验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句)有了方案与方法,就要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检验,接下来就是我的教学过程设计环节。

  六、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新课导入、新知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这几个环节进行讲授。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会采用情景的方式进行导入,在大屏幕上呈现两个情景:

  情景一:艳阳高照的夏天,有两个人正从沙滩向海边奔跑,甲说:沙子太烫脚了;乙说:快点跑,到海里就凉爽了。

  情景二: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学生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因为白天海里就比较凉爽,乙则认为晚上是不一样的,在岸上散步更凉爽。

  然后提出问题:产生这两种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呢?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疑惑,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入课堂,更加有利于接下来内容的学习。】

  接下来就是新课讲授环节了,这是课程的核心,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实验探究建立概念”和“深化概念”。

  1.建立概念

  对于概念的建立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的.。我会提出问题: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热量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说出对于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质量大的需要热量多,而对于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会有所困惑。

  接下来我就会以此作为实验探究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接下来就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实验的方法以及所需的器材,在确定了实验装置图和基本思路之后继续提问:如何控制相同热源?如何确定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使两酒精灯的火焰基本相同,便可以近似认为他们是相同的热源,热源相同,就可以通过加热时间长短确定吸热的多少。最后确定实验所需要测量出的物理量,并提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意图: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能够清楚所要探究的问题,同时也再一次理解他那就实验的设计过程。】

  接下来,让学生以物理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同时会让学生在实验时回顾酒精灯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实验之后分析实验结果。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相同质量的水或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几乎是相同的;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意图:让学生经历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亲自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更能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和结论的把握,更加有利于对其意义的理解。】2.深化概念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时我会进行说明: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表述物质吸放热特性的物理量叫做比热容。从而对其物理意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我会对其计算方法、公式表达、单位和含义进行讲解和说明。并重点强调其变形公式 ——即可以通过已知物理量求热量。

  接下来通过大屏幕展示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让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

  【意图:在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物质吸放热能力不同的基础上提出比热容的概念,更能加深对其物理意义的理解,而深化的内容对于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一些计算又有很广泛的应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就讲完了,我们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学懂,还要能够学以致用。

  我会让学生回忆导入中的问题,并运用比热容的内容进行解释。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说出:白天温度较高,地面和海水都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可是海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它温度升高的就慢;而夜间温度比较低,他俩都释放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降低的慢。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白天海水温度小于陆地,而晚上陆地温度小于海水。

  然后出示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

  【意图: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和作业的布置。

  我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作业是完成课后习题,并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作业则是让大家课后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过渡句:下面进入我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的设计简洁明了,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复习中有章可循有本可依。

【比热容说课稿】相关文章:

《比热容》说课稿12-29

比热容说课稿范文02-27

什么是比热容08-08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08-23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09-20

《比热容》的教学反思08-10

比热容导学案05-31

关于比热容教案09-30

《比热容》导学案09-11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优秀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