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07 19:32: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汇编15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3 说勤奋)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

  理想 境界 桥梁 心血浇灌 砸缸 滚瓜烂熟 枕头 稍微 编成 巨著

  生物学 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习惯 回顾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剥离

  基础 补拙 良训 改善 有所作为 贡献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3、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求说全面)

  4、疏通全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

  三、 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的桥梁”的意思吗?

  (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板书)

  (4)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 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 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 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 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指读要求学会写的生字。

  2、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五、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抄写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我设计了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过练习变换句式,加深学生对中心句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2、3小节夯实基础。)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

  (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在这部分教学时,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期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1、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理解“高难度青蛙剥离手术”,体会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绩。)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收集资料,开展成功名人故事会。

  (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一)释题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龟,你会怎样感激向导呢?

  (五)学“害龟”,体会心情

  1、故事到这里结束,该是完美的结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指名读5、6段,看图,想象惨状,体会“饱餐一顿”。

  2、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我们真是干了一件_____的事。此时此刻,作者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吃惊、震惊、后悔、自责。

  3、填上适当的词语,读句子。

  同伴( )地说:“天哪,看我们做了什么!”

  (六)明道

  1、沙滩上的惨剧正在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补救。读第七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

  此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朗读体会心情。

  2、我们的补救有效果吗?尽管我们竭力抢救,可不少幼龟还是成了食肉鸟的美餐。

  读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我们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

  3、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七)作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课外探讨;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①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和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

  (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课时:二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2、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5、猫)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通课文,然后说说“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教师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

  2、引导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没有疑问?

  3、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研读。

  (三)细品精读,撞击情感。(教学程序随机而变)

  1、自读感悟: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可爱呢?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把写猫可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喜欢读的语句讲给大家听。先自己准备,再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今天的这堂课上,我想实现我的一个愿望,这就是──让学生走进有效的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语文的魅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深入钻研教材,找准着力点

  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细细品来,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其一,老舍在选材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其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而且,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其三,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其四,《猫》一课有着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从文中的两个中心句,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可见本课结构严谨且有特色。

  当然,一篇课文既承担着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这一单元组的编排意图。本组第一次提出了比较阅读,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所以,就《猫》这一课而言,不仅要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还要结合“阅读链接”落实本组的学习目标。

  我们之所以要弄清本课、本组的这些特点,就是要清清楚楚的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崔峦老师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遵循了这一理念,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对没学过这篇课文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之一,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怎么学?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如,能不能把家里的猫带来让我们看着学;在朗读时配上音乐;有的学生甚至建议要抓住他发现的中心句来学习。调查之二,你想怎样写小动物?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想到写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听了学生的心声,我茅塞顿开,似乎触摸到了教学中最有生命力的脉搏,根据学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我调整教案,如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到从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动物,表达真情实感。其余思考已有呈现,不再赘述。

  其次,我对学过本课的学生也进行了调查,如,“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现在你体会到了吗?”结果多数学生罗列猫的性格,体会到因性格多而古怪。针对这一点,我调整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一组组对立、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体而古怪。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学生体会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却没有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所以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有意识强化了这一点,升华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品味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真正含义。

  三、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我曾为此苦恼、困惑。而这次,小语会提出了这一主题,给我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天的课堂上,我也想在这一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如,在学习“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时,借助语气词,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到了老舍先生朴实、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和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再如,以“小梅花”为切入点,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还如,让学生透过一个“更”字,理清课文结构和情感发展脉络,体会小猫的更可爱。正是因为这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能在老舍笔下如此鲜活,所以我也要让它们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充满情趣!我想,只有课堂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的统一,才能实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内涵和语文的魅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之旅,一路走来,旅途中有收获,有喜悦,有失败,更有思考,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今天的这节课,让我走进了一个反思的驿站,我要审视自己的成败得失,整理好行囊,继续追寻新的目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突破了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

  从这节课来看,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枷锁少了,或者说没有了,老师对学生没有过高的期望,也省掉了传统的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一切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像刘亦农老师说的,找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点,用毛老师的话说,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征,选择与之想适应的习作内容,这与“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在作文指导上的突破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毛老师的现身说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其中,毛老师利用图片、激励的语言、作品的欣赏、怀旧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在赋予美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回忆。

  三、目标的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拘一格,形式灵活,让学生各有所得。这节课从练句到练段,从练段到写篇,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为学生写好各种体裁的文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储备好了感激的情怀,还有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评价的突破

  xxxx年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幸福是什么》:毛老师的评价言简意赅,整堂课,毛老师就是一个热心的读者,一个热情的赞美者,一个高明的参谋。

  作文教学强调“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体验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师全做到了,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话题作文课。

  值得探讨的一点是,最后一组图片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师生感到震撼,对“幸福”的理解也感到很沉重,而之前学生所感受的“幸福”只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周边的人和事上,此时借助这组图片,来拓宽学生对“幸福”的内涵的延伸有无必要?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

  1、教材的地位

  《将心比心》一文,属于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文,我想编者之所以将它放在这个位置,是因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能力、课文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能够较为轻松地体验文章的情感和态度,并能学以致用。课文分三个自然段,条理简明而清晰。主要用两个简单的故事来讲述将心比心这一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做事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

  2、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让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其次,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理解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同时赞同这种价值取向,并且使学生有见贤思齐的倾向,为这种价值观所同化。能将文中所学顺利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学重难点

  在对教材有了很到位的了解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文中关键的词语以及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如:轻轻地,温暖;一直等);理解并做到将心比心。

  教学难点是:去实践将心比心。毕竟作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心、智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不强,虽然能够认识和理解,但并不一定能够做到。这就需要教师多做引导,即时纠正,重复多次展现积极的价值观。

  教法与学法

  首先可以通过对将心比心这一词的理解,引申出与之相应的故事,并且做一定的总结,让学生切实体验什么是将心比心。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在学生心中形成基本的框架,同时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文章中体现人物情感的句子时,教师可以范读,带领学生一起体会。最后,和学生再次讨论,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有和感受或者收获。学生如何学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事迹和知识;其次,在课堂的一开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在增强表达能力,增进彼此情感的同时,学生了解了更多与课文主题切合的知识。也更有利于运用。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说法与演示

  课前谈话(自由)

  一、讨论导入,揭示课题你对“人”字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能举例具体说说吗?(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板书:将心比心)

  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也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感悟措辞: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 “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 “只见……果然成功了”

  (1)感悟“不要紧,再来一次”的丰富内涵。

  (2)品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 “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四、体会文中的真实情感

  1、朗读品情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教师范读

  五、升华、总结

  1、教师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板书说明与演示

  一、课题:将心比心

  二、理解关键字词:一直沉重轻轻地平静地温暖等

  三、理解关键句子: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细细的汗珠,等

  四、品味含义深刻、情感真挚的句子:

  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五、我的收获:……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

  课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体现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感受。鸟儿真的有语言吗?课文中的“我”真的能“听懂”鸟语,与鸟儿交谈吗?这是学生理解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去深切地体会“我”与鸟儿的那份亲密无间、心心相通的浓浓的人鸟情是我要重点把握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热情。

  其中目标3是重点也是难点。我预设用三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揭示课题,(板:鸟语)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对“犒”“矫”“公冶长”等字词进行正音,并对一些不容易读好的句子留心指导,如“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仔细读课文,并适时梳理课文,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我”怎么会想要通晓鸟语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我”与鸟儿的交流?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走进鸟的世界。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指名交流接着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森林画面及百鸟争鸣的热闹声音,生动的画面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了鸟儿的世界,为进一步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鸟情深。

  课文的4—10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与布谷鸟、喜鹊的两次对话,我准备“一扶一放”,与布谷鸟的对话,我准备扶着学生去研读感悟,分六步进行:

  一“读”。引导学生自读4—9自然段,知道作者听懂了布谷鸟的叫声。

  二“听”。多媒体展示布谷鸟及它的叫声,引导学生认真听,从而了解布谷鸟其实不会说话,那是作者根据鸟叫声进行的猜测,(板猜想)所以,我将提醒学生注意“种田织布”“勤劳刻苦”与“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压韵,读时要注意节奏。

  三“演”。我将引导学生小组来演一演对话,表演时可戴上头饰,以使学生尽快融入角色。接着我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无拘无束”“仿佛也变成了……鸟儿”等词句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引领学生感悟到“我”与鸟儿的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质疑”。我将适时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为什么呢?学生可畅谈自己的理解,我将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五“议”。为什么“我”和布谷鸟之间能达到这样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将引领学生联系1—3自然段,找相关句子,了解到作者从小就爱看鸟儿“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板倾听)鸟儿的“歌声和软语”,为了想要和公冶长一样通晓鸟语,常和鸟儿去谈心聊天。

  六“再听”。多媒体再次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引领学生用心听,用心揣摩鸟语,看看能不能听出自己的感悟。

  关于和喜鹊的对话,我将利用媒体播放鸟叫声,然后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创造性地去解读,表演。

  此时,我想学生已不单单满足于跟着作者走了,而也想让自己做一回鸟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将适时播放一些鸟叫声,如黄莺啦、百灵啦……让学生来猜猜它们在说些什么。这个拓展不仅有利于形成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爱鸟护鸟。

  在学生激昂的情绪中我将引读并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并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这些鸟儿是否拥有这种精神。另外,结合省略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和句式训练,即运用“从那里,我认识到 ;从 那里,我懂得了 ;从 那里,我学到了。”写一写还可以从其它鸟儿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此时此刻,不管是作者,还是学生,都将涌起强烈的感觉: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哇!(板人类的朋友)此时此刻,再来让学生读课文,定能达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爱鸟认识。

  1、看一看,你喜欢的鸟是什么样子?听听它们的叫声。

  2、做一做,为护鸟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课时,主要是指导造句“疏忽”和“倍感亲切”,以及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以上只是我的预设,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不少“生成”,我将作及时而相应的调整。

  板书设计:

  鸟语

  倾听 猜想

  人类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一、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二、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与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2、通过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只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一学习目标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更进一步去理解“将心比心”的意义,从而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六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理解“将心比心”一词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说教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所以我用引导法教学。教学中,我会以学生读和说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要求学生读不顺的地方多读,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组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教师再给予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为了达到“读课文”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这几个环节:

  1、自由朗读

  朗读时采用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轻声身别人请教的办法。检查朗读时我会提醒学生难读的地方,要求他们多读几遍或进行领读。

  2、各别检查

  指名学生读课文,看看学生是否已将课文读通,读的时候可采用这样的方式:点出几个学生,让他们一人一段接读课文。个别检查后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

  a、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后将文中故事复述出来。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故事内容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用“”划出,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3、说一说:交流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要求:a、要说清楚自己感动的原因。

  b、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听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说一说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说话交流能力和倾听习惯的训练)

  4、抓住重点段,层层深入的朗读

  a、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对话。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读出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进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去,让他们在读中悟,悟中读。

  b、多次引读结尾段,以产生层层深入的效果打动学生的心灵。

  这一段是文中的重点段,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目的是想让他们在读中悟出真理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一段记下来。

  5、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深一层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这一点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事情是能够体现“将心比心”的,另外我会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故事,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去做,看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领会“将心比心”的内涵以及课文所要传授的意图。

  (四)再读课文,总结

  1、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师总结归纳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所以我没有特别的去设计别样的板书,只是很普通的板书,但在上课过程中,我会根据需要在黑板上将重点的词句写出并讲解。

  板书:

  故事一 故事二

  人物:阿姨、奶奶 人物:母亲、实习护士

  事情: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商店大门 事情:母亲宽容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

  从这两件事中,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

  一、 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 说说教学目标。

  我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

  3、 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

  4、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三、 说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加强"协作"。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说我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葱绿"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说说学生的学习方法。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

  2、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六、说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重点字形的指导,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介绍颐和园,导入新课,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写字。

  第二课时:以朗读为主线,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抓特点,按顺序的观察方法,激发情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尽快地与课文产生共鸣,我利用多媒体电脑依次出现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画面,使学生感觉到仿佛进入到美丽的颐和园中一样。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快的就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颐和园中,使他们尽情地体味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为了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学生听示范朗读时,要求他们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进行分段,这样,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我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入情入景,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使他们越学越爱学。

  (二)细读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

  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因而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学习重点的体现。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景物特点,我准备精讲第二自然段,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遵循这一原则,从体现素质教育,落实能力培养,渗透创新精神出发,我采用情境法、谈话法,导读法组织教学。我先请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本段重点写什么景物?(长廊)(2)长廊有什么特点?(长、美)(3)长廊的长、美各体现在哪里?(“长”体现在“长长的”“没有尽头”“700多米长”“273间”;“美”体现在“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五彩的画”;另外“微风从右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也写出了长廊的环境幽雅宜人,体现了长廊的美。)

  学生找到这些词语后,不一定理解怎样才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课下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这时,我再次范读本段,并利用多媒体出示长廊的画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再对照画面具体分析重点词句。然后让学生作对比句子的练习:如(1)这条长廊既长又美。(2)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话,画着人物、花草、风景、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很清楚地就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来具体写的。这样很顺利地就突破了如何抓景物特点来描述这一难点。使学生体会到长廊真美,颐和园真美!

  “学法”被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使学生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一得,我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总结学法,即:初读,找景物;再读,抓景物特点,了解写法;品读,体会感情。然后教师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待学生掌握方法后,自学第五自然段。[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2)登上万寿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这两道题的答案学生在读了第三、四自然段就能总结出来,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阅读之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

  问题(1)很简单,学生能很快答出。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葱郁”、“掩映”等词语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掩映”一词,我利用多媒体电脑出示相互掩映的画面,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的画面来展现,使 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掩映”的意思就是互相遮掩相互映衬,从而体现出景物的美。文中有一个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中的“滑”为什么不用“划”?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利用多媒体电脑出示水平如镜的昆明湖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描述昆明湖的静。学生会说“昆明湖静得好象一面镜子的”。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使他们感受到昆明湖的静。接着再让学生想象一个东西从镜面上滑过镜面会有什么变化?(无任何变化。)通过引导想象学生很容易地 就理解了用“滑”字也是为了说明湖面的静。由此可见作者用词之奥妙。

  由于在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习中都运用了:初读,找景物;再读,抓景物特点;品读,体会感情的方法。学生已掌握了这种方法,因而在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教师就放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再抓住小学生善于表现这一特点请一个学生上台指着多媒体画面上的十七孔桥说说它的特点。这样设计既利用多媒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全班学生都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三)再读课文,明确中心,加深体会。

  为了使学生对这篇课文有深入的理解,更好的体会作者潜词造句之奥妙,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方法,我再次利用多媒体电脑出示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优美画面,再配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定会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锲机追问:这么美的颐和园和、这么美的皇家园林是谁建造、设计的?学生答是劳动人民建造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本课的总结不仅要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还要总结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从而突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向我们展示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使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真美啊!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就是因为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一点是同学们值得学习的。今后我们在作写景的文章时,也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将要参加秋游,在游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抓住公园内几个主要景物的特点,然后写下来,好吗?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思路的设置中,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教学中尽量把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的优化。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爱心”这一主题,编排了《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层面探讨爱的内涵。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以及回忆,表现了母亲为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劳和无私奉献,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第一次抱母亲》文章内容简洁,行文明快,于平白如水的字里行间细腻生动地体现了人世间的浓浓亲情,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二、语言特色

  这篇课文以情动人,往往读了几遍后就能被字里行间的亲情所打动。细细品味,“我”、母亲和护士三人的语言中透露的情感朴实而又真挚。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桊。”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在课上,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其中的情感变化,感受母亲对“我”的爱以及这种爱对护士的感染。

  三、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中年段语文学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轮流”造句;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母子间的真挚感情,感受到文章中母亲的艰辛和伟大;

  3、学完课文后,能体会到自己妈妈的爱与辛勤,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和作者的相距甚远,所以我把体会文章中母亲的艰难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把体会自己妈妈的爱设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我设定两课时上完,第一课时重点解决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重点解决第二、三个教学目标。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情感的能力,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也学过《雪儿》《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这样的抒情类文章,应该来说对《第一次抱母亲》流露出的情感并不难把握。但是,文章中作者母亲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在课堂上,要引导孩子通过文字的叙述想象文中母亲的艰辛,并能迁移到自己的妈妈身上。

  五、说教学环节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1、导入新课,质疑激趣;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4、回顾总结,升华情感;5、学写书信,拓展延伸。

  其中,我重点说一说第3和第5个环节。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标》指出,中年段的学生应能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第3、4自然段寻找相关句子,通过朗读、抓关键词、想象的方法,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字表现出的母亲的爱和艰难。其中,在理解“翻山越岭”和“重担”时,我让学生想象母亲在抚育儿女时可能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并适时补充诗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让学生感受此处的“重担”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压力,更有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使母亲的形象高大起来,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

  理解课文离不开朗读,在一开始我就配乐范读课文,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带着问题读,在本课对话比较多的情况下,我还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充分表现出来,有的句子不需讲解,通过朗读学生便自然而然理解了其中的深情。

  5、学写书信,拓展延伸

  在课的尾声,我播放《母亲》和《烛光里的妈妈》视频,伴着音乐,我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对自己妈妈的心里话,并且请自己的妈妈写一写回信。也许学这篇课文得到的感动只是来源于作者母子间的深情,那么写信读回信收获的便是属于自己的一份亲情了。孩子们写得真挚动人,妈妈们回复的同样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己孩子的爱和无悔。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就是如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在体会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收获一些情感的体验。

  六、说板书设计

  无数次流泪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感受?

  难过

  }没想到母亲是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

  愧疚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课题级别及名称。

  我参加的课题是市级课题《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

  二、承担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的成果。

  我在这个课题中主要承担了:

  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

  我们得出的研究成果有:

  1、激发兴趣,加强辅导。保持兴趣,创设氛围。巩固兴趣,展示成果。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明确思考目标,激发思考欲望,提供适量思考依据。养成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3、立足合作学习任务,放飞学生的思维。明确合作学习分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养成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三、本节课内容简介。

  本节示范课所展示的《去年的树》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阅读课文。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能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从而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四、教学过程及研究成果在本节示范课中教学片断中的体现。

  教学片段:研读文本,训练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激趣导入,从“好朋友”入手,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是好朋友的语句。学生很自然的就找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男女生互读等多种形式来训练朗读能力。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读书姿势随时进行指导。例如:读书时,双手拿书,书向外自然倾斜。站着读书时,不但要按照要求拿好书,还要站直站稳。朗读时,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得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唱读,不指读等。在对这一自然段的朗读指导中,我还通过创设氛围,成果展示,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情感体验。学生练读后,我让个别孩子进行朗读展示。其中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读时语气很平淡,于是我就问他:“你想,当鸟儿给好朋友树唱歌时,心情怎样?树听着朋友鸟儿的歌声,心情又会怎样呢?”

  “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该生回答。

  “那你能不能让我们感觉到他们彼此的高兴,彼此的幸福呢?”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好朋友”、“天天”、“天天”是学生重读的,破折号是延长的声音,再加上他的表情,使鸟儿和树的和谐相处形象地出现在听者脑海里。孩子通过自己成功的展示,更加喜欢上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辅导技巧,更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就是这样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一步一步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自主阅读,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根据在第一课时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我以复习生字词为目的引出学生说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后引导:假设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仔细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自己是怎样愚不可及的?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抓重点词句,以问导读,领悟“道”

  我先引导学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踌躇不前”两个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读懂文本传递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这段话!

  学生通过读,充分理解这段语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了: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个性阅读文本,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我设计了四个引读问题。

  1、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紧张的一幕,你又会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体会我、同伴、向导的对幼龟处境的不同态度。

  2、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可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

  4、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再分角色朗读。

  “你得想想办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不能见死不救”

  (这段设计,体现学生个性的阅读文本,体会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阅读体悟,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分享别人的智慧与成果,提高自己的认识,如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更是阅读的一种乐趣。)

  三、图文结合读,通过比较分析再读,体会结局的残忍。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画面读中想像,想象后再朗读文本,补充文本,通过读去填补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过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段文字的同时,我还展示了食肉鸟啄食幼龟的动画,并配有食肉鸟响彻云霄的叫喊声,我问: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向导的心情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向导心里难受极了:(学生发挥想象填补心里的想法)

  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

  教师引读,学跟读:

  终于,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读促写,深化情感

  课文读到这儿,孩子们(出示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学生写完后交流,教师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孩子们那,我们“我们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内容,让学生内化“道”。师: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打扫”森林》,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教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如果我们遵循自然之道,就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六、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板书设计: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龟

  违背害

  人是万物之灵,自作聪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扁鹊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教学时间

  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我把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

  4、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病历单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思维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轻到重的过程,进而明白防微杜渐的含义,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学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发展的学堂。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图片质疑,引入课题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开课之初,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听诊器”和“切脉”的图片,然后引出扁鹊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习下文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汇报交流时,我先是打破常规,把生字、词语归类出示,帮助学生灵活记忆,接着,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课题扩展法”。

  第三环节: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于是,我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内填写、讨论蔡桓公的病历单。进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我设计一个采访蔡桓公的环节:您临终前有什么话要告诫您的子民吗?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文小结,揭示寓意

  为了加深学生对“防微杜渐”的理解,我巧妙地采用了以下方式: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意思: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是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巧编对联: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拓展相关的俗语格言。

  第五环节: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拓展练习,迁移知识,升华寓意。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的热情。因此,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项作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课的板书,我以归纳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及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新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第二段(6—11)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第三段(12—13)写保罗与小男孩度过难忘的夜晚,并懂得"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本课语言文字比较朴实,内容比较浅显,揭示的道理比较明显。

  (二)教学重点、难点

  “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是教学重点。

  (三)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从而走向精神的极高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四)教学目标

  鉴于《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立体的设计理念以及认知水平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组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用“炫耀”、“懂得”造句;(2)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讨论、探究、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今天,我主要来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分四个环节:

  1、激趣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要求,我打算引导学生来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我预设孩子会说的无非是得到老师表扬,受到家长的礼物。这时,我总结大家在获得的时候会感到很快乐,再提出课文中的保罗却有另一种感受,他认为“给予是快乐的”出示课题,研读课题,然后提出,“给予”意味着付出,失去,怎么还会快乐呢,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

  2、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一个了解,对学生的饿认知水平摸个底。安排的内容是认读理解生字词。多种形式检查朗读。

  3、学习课文。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再读课文。思考三个人物中给你印象最深,最令你感动的是谁?和你的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指名说)这里预设学生会认为小男孩最令人感动,接着再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什么最令你感动?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

  (二)组织交流

  围绕学生觉得令人感动的地方进行重点教学,打算采用说理由,读出感受,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个别读,合作读相互穿插,务必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三)激情渲染,感情升华

  在这个环节打算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带大家去看看圣诞节的晚上热闹的大街,欢乐的人们,美丽的橱窗。让学生在震撼中理解小弟弟的不幸和那天晚上的幸福,进而体会小男孩关爱弟弟,思想高尚,体会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原因,解决课后问答“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四)积累拓展

  俗话说,情动而辞发是完美的阅读过程,学到这儿学生自然有许多话想说,这个环节首先就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学完后的感受,

  现今语文的教学不能再向过去只围绕书本来教学,而是应该有开阔的语文教学方式,这里我打算提供学生一些可以积累的东西,如:相关的名人名言,一首小诗,一些故事等等。

  四、说作业安排。

  作业以超市自选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任选2题来完成,这个设计是力求体现不同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1)视自己的能力熟读,讲故事给朋友听。

  (2)喜欢写作的同学用灵动的笔写生活中"给予是快乐的"故事。

  (3)搜集"给予是快乐的"故事阅读。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小学教师,马大龙。38岁、大专、小教中级。现任四年四班班主任。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它选自就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注提”第八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雪中的主体行和创造行。因此,本课设计时我是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以学生雪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结构。

  三维目标:

  1、 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采取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得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已喜欢的原因。这时出示课件,按照顺序依次出示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谈出自己的见解。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自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小组中都,推荐都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三、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首先这儿生态环境好。

  1、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2、这几天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3、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谷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丰富。

  4、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其次、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使学生做到三练: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分,旅游的地方及这个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

  这时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这是继写解说词后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然后在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起盎然,积极参与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板书设计: 特点 表达方式

  树大 茂盛 ;静态

  鸟的天堂 枝 叶 根

  (大榕树) 鸟多活跃 动态

  声 色 动

  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说课稿09-17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小学四年级语文优秀说课稿10-08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白鹅》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09-25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猫》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09-25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07-27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说课稿06-25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11-25

四年级语文优秀说课稿06-22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