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政治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
我们温州以商品经济发达而声名远播,我们的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繁荣的市场,但是他们并一定理解这种繁荣景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同时,他们想象力丰富,具有很强的表演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和他们的表演、参与,从而深刻理解支配市场交易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原则。
二、教材分析
(一)地位分析
本课题是《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这一课的第一节第二框的内容,在第七课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它既是对《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这一框题的拓展延伸,又是学好《家庭消费与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节内容的基础。
另外,该课题与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中第一课《生活与消费》以及第四课《面对市场经济》的内容联系密切,是新课程的改革的必修内容。
(二)逻辑结构:
本框题在内容主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的逻辑顺序而展开的,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和内容、二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教参的分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重点为: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以及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因为这些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教学难点为: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与意义。该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遵循市场交易原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识记方面: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和作用;理解遵循市场交易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能力方面:通过指导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品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演技能;特别是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渗透市场道德观,如正当竞争、诚实信用等。(2)规范市场秩序需要法制与道德建设相结合,学习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我国最早的教学论著作《学记》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已经用朴素的语言揭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和重视学习方法的道理。施教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我们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二是指导阅读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新的体验和知识。三是自主、合作表演法:通过小品表演,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合作与参与能力。
教法固然重要,而学法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新世纪的学生面对的是知识的海洋,教师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取水止渴”,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具体包括“预学—议学—导学—实践”四个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预习、讨论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另外,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做好相关课件,准备好相关材料。还有课堂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教学重点安排25分钟,教学难点安排15分钟,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为5分钟。
以上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会渗透在以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景、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导课采用“杭州武林门两次火烧皮鞋”这一案例,第一次是十几年前温州鞋以假冒伪劣、欺诈失信被烧,第二次是十几年后在温州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的带领下烧毁那些假冒温州名牌的劣质鞋。
该案例贴近我们温州学生的实际生活,能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激起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温州鞋享誉全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诚实信用,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从而自然地导入到本课的主题上来。
(二)层层深入、剖析重点、突破难点、讲授新课
第一、关于本课重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通过设计提问:“市场交易原则就是市场交易活动必须要遵循的规则和秩序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该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明确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我们还要进一步强调:市场交易原则是市场交易活动的规则和秩序的根据,是根本性的规则。
然后自然过渡到市场交易原则内容这一知识点。
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本课题的核心与重点,同时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和缺乏说服力。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我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指导阅读法相结合的方法,并配合学生的讨论、表演。
在提供教学案例之前,先展示《民法通则》第二条和第三条的规定。第二条:民事活动要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其目的是增强说服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案例一:给学生讲授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在我读大学时期的一个暑假去河南漯河,因为我爸爸在那做生意,途中汽车经过安徽阜阳车站要转车,是凌晨3点,下车后不久,我就被两个年青人左右架着抬走,强迫我购买十个变质的烧饼。该案例的特点是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显得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授“自愿”原则及其危害性方面非常恰当。同时,以此为契机,也让学生说说自己类似的亲身经历,从而更有助于对该原则的理解。
案例二:学生的小品表演。课前先推荐几位学生把教材70页“茶”与“坐”这幅对联的故事改编成小剧本,通过学生的精彩表演来说明“势利眼”的做法不符合平等原则,是对市场经济的破坏。当然小品表演只是形式,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小品表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案例三:就地取材,利用教材71页的漫画“朦胧价”设计问题。再利用课本的“试一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例举生活中违背公平原则的具体事例。设计该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善于利用教材的生动材料理解抽象的经济学道理。
在该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需要解释:公平原则为什么是市场交易的灵魂。还要说明“平等”与“公平”的区别,指出平等原则侧重讲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公平原则侧重讲交易过程中要讲究实事求是。
再一次利用“杭州武林门两次火烧皮鞋的故事”,说明诚信温州的重要性。教师指出“诚实信用”既是市场交易的原则,又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同时还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案例四:“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例举毒大米、工业用油、劣质奶粉、苏丹红1号。”该案例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深刻认识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严重危害性。
当然,“诚实信用”不仅是经营者要遵守的原则,同时也是我们消费者的道德准则。为了落实这一思想教育的目标,利用课本第74页的“想一想”,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在学生中行成共识:“诚实信用”作为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应该深入到每一个交易者和消费者的心中,应该渗透到每一次交易活动中,这样,市场交易才能逐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有序发展。
第二,关于本课难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对以上重点问题的分析,是为突破难点打好基础。本框题的难点是“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和意义”。该知识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所以要以老师讲解为主。
关于“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教材是安排在市场交易原则含义的讲解之后,但作用和意义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把两则结合起来分析可以使本课题的逻辑顺序更加清晰。其中,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比较容易理解,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阅读完成。而对于“遵循市场交易原则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这一点,理论性很强,教材又没有展开分析,所以必须要通过老师讲授来完成。
(三)拓展延伸
教材虽然没有对市场主体如何贯彻市场交易原则加以明确分析。但是教材73页提及的关于“承诺制”和“示范窗口”等内容已经涉及到该问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就此问题进一步加以阐述,以丰富本框题的内容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剖析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不表明教学过程就此结束,不能忽略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而师生互动的课堂小结。
(三)师生互动、巩固知识、课堂小结
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小结让学生来完成。并推荐一位擅长书法的同学书写。一方面可以展现该同学的书法技能,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对于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准备采用条目式板书,条目式板书的作用是条理清楚、简练,一目了然,并且能够为学生做笔记乃至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
五、市场交易原则
1、市场交易原则含义
2、市场交易原则内容
自愿--------基本原则平等--------重要原则
公平--------灵魂诚实信用-----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
3、坚持市场交易原则作用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
去有关菜市场和商场,观察有没有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并加以记录。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增强政治课的兴趣。
六、信息反馈
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对教师来说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信息反馈的途径有课堂观察、课后作业以及座谈会等。
以上阐述仅仅是我的粗浅见解,当然设计与操作总会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高三政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内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一课是继上一单元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巧妙地把消费过渡到生产。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第二框的内容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由上一单元的消费问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下一课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难点: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间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对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在概念上,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很抽象,于是四个环节间的关系更是难以把握,尤其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因此把这一内容作为本框题的教学难点。
(五)教材的处理
①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练性。
③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几个探究。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④使用传统教学来分析相关的重难点,这样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提高上课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
这一课的有关内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本已经有所表述,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其实并不感觉陌生。但是,学生对的判断、分析还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较为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
1.讨论教学法。
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并且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及视频资料,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学法指导:
1.探究性学习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愿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案例分析法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首先我来说说对学生的分析
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上网收集资料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动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缺少对现象本质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接下来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1、说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框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外,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以及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创设的情境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合作,形成个体与集体协同发展的合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我将这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确定其为难点,是因为这种消费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看上去似乎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说: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接下来再说说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接下来简单说说这节课的课前准备
上课前,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如:家里是否有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最近家里是否有买车的打算?买什么车?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知识,收集车市的有关材料,既为课堂上设置的情境作了铺垫,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高三政治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2、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确定重点的依据:丰富的世界文化表现在文字、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世界有许多辉煌的文化成就和著称于世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教材内容中有许多关于文化的论述和概念。其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
确定难点的依据: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重要性,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些学生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上进行分析,但是要把这种认识内化为一种情感认同,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就成为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所在了。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框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资多彩的魅力。
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当代高中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对外来的文化特别敏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另一个方面,当代学生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相当陌生,只有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甚至不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说教法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图片和影音资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深入思考。
活动探究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讨论归纳法。组织学生对教材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归纳,最后形成认识,实现从知识到情感的内化。
3、说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自主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
反思评价法。
依据: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教师准备:选择导课案例、录像、资料,设计探究活动,选择投影、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六个探究活动,重点完成三个探究活动,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典型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料。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内容,分组查找世界文化多样性资料,讨论并拟订发言提纲,选定重点发言人。
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民歌《茉莉花》。通过优美的民歌营照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北京申奥宣传片》视频。利用视频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学生展示活动:(3—5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体育与文化、建筑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探究活动一:民族节日(大约6分钟)
通过比较春节和圣诞节的的不同庆祝方式,探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色。
探究活动二:文化遗产(大约8分钟)
结合教材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留下的不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并重点深入探讨故宫的文化特色。
2、透视文化多样性(8分钟)
(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探究活动三:民歌欣赏、演唱
组织学生进行各国民歌的欣赏、演唱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0分钟)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探究活动四:从奥运会会徽看各国文化。
展示各届奥运会的会徽,让学生体会不同会徽体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使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从而突破难点。
(四)小结(1分钟)
(五)作业布置(2分钟)
结合校本课程,完成一篇关于泉州文化遗产保护的小论文。
高三政治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有关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内容,与生产、交换、分配的有关内容一道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而且它的有关生活消费的知识与每一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如现代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依法享有那些权利;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应该怎么办?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有关消费者的争议,等等。因此,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作为消费者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现代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知道有哪些机构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懂得依法解决消费者和经营者争议、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般程序。
②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目的在于提高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也要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违法经营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增强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在自己权利受到损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二是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现象作坚决的斗争。三是作为消费者既要享受合法权利,又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教学重、难点
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权利实现的形式和途径
4、教材的处理
由于学生对日常的消费情况有一些感性认识,有一定的亲身经历,因而,对本课的处理,我运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运用讲解法,启发提问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把教材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为什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客观依据;第二部分:是什么——消费者合法权利有哪些内容;第三部分:怎么样——消费者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创造,这需要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更需要创造和有所实践,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目标分层教学法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
3、启发性教学法
4、创造性思维培育法
通过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通过对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学习,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能力,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去学习
1、分析归纳法;
2、讨论法;
3、知识迁移法。
这些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一个真实的故事: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提出问题:如此恶劣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作为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个人该怎么办?
2、介绍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国家和企业采取的行动,提出问题:上述材料中,工商部门、奶粉生产厂商、消协三者为什么都采取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动?
3、引出消费者合法权利产生的客观依据。
4、消费者个人作为权利直接行使者,就更有必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了。那么怎么保护?
5、引出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并通过播放小品的方式,请学生找出主人公被侵犯的几个权利。
6、提出问题: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怎样维护?
7、首先要有立法,使保护有法可依。介绍我国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体系。
8、提出问题:是不是只要立法就可以了?要是有人违法怎么办?介绍保护消费者的执法机构。
9、提出问题:了解了可以依的法,了解了可以求助的机构。那么具体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消费者的维权目的?介绍解决争议的途径?
10、提出问题:消费者的权利是不是没有限制的呢?指出懂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法制社会的基本准则。
11、课堂练习。
12、课堂小结。
高三政治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高二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的内容,主要讲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联系是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起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本框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学好唯物辩证法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新课改理念,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立如下多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整体,部分概念,了解系统,要素的含义;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2)初步培养学生用实例表述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与要素关系的理解能力;并学会按照整体优化的原理,为办好某一事情设计方案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热点导入-自主学习-引导探究-知识建构-探究实践等过程与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一最新时事事件的视频报道和深入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重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确立为重点的依据是:从内容来看,这个关系问题是本框的理论中心,是事物联系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和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从实践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关系,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学生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中的现实问题。
(2)难点:
1、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确立为难点的理由是: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系统论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知识是学生没有学过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授课班级为理科班,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和主动性显然不如文科班,但是学生思维比较跃,善思考,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知识方面:通过前二个框题的学习,特别是对因果联系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初步掌握了本框教材的逻辑思路,具有进一步学习本框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设计:
教是为了学,因此教法的设计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为依据。基于此,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理论联系热点话题,从具体到抽象启发式教学法。
本框教学正好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之际,我抓住这一时政热点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神舟六号与载人航天工程的关系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从具体现象出发,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2)综合运用比较分析,设疑启思,引例佐证,引导探究等方法。
对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本框的方法论意义,我综合运用比较分析,设疑启思,引例佐证及引导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中"教"的主体地位,演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以调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主体地位,才能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据此,在本框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法指导,主要有以下两个做法。
(1)指导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2)合作探究。通过课堂的讨论,课后的实践探究,帮助学生树立合作观念,提高探究实践的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制作的课件内容包括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内容,生动,直观,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程序及设计说明
(一)课前关注:新闻播报
做法是:由两名学生轮流播报近期新闻短讯,教师简要点评。
依据与目的是:政治科的一大特色就是与时政密切联系,考试如此,教学就更应当突出这一特色。因此,我把"新闻播报"作为一项课前常规活动坚持下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热点导入
做法:运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及胜利返回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神舟六号"圆满飞天的过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以此导入新课。
依据及设计意图:"神舟六号飞天"是最近的新闻热点,举国关注,学生也非常感兴趣,而且载人航天工程由七大系统构成,神舟六号飞天由发射到返回的全程能够很好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用视频再现此事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导入课堂教学并贯穿教学全程,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自主学习:快速游览,获取信息
做法:多媒体演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限时为3分钟),迅速获取信息。
依据及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环节,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信息时代必备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对本框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四)新课教学:
1、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做法:多媒体演示载人航天工程的有关图文材料,提出要求:"请结合材料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强调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并举例加以佐证。
依据及设计意图: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联系载人航天工程由七大系统构成,联系神舟六号从准备升空到发射成功到空间实验再到胜利返回的全程,帮助学生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且有助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做法:先设疑:"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与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有何关系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然后由学生作答,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整体与部分关系表》进行点拨,并适当举例加以论证。
依据及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框教学的重点,其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又是教材的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一部分的教学是关键。而教材引用了较多的事例来说明,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答题的依据,这就有了组织分组讨论探究的条件,因而我采用这样设计来组织教学,有三个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知识,学会从教材中获取信息;二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并从中亲身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三是帮
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一关系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3、学习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做法:
1、在上一题解答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演示[人民日报]社论:《科学探索的伟大里程碑》摘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2、教师结合漫画《分工负责》,《木桶原理》进行点拨,指出两点方法论意义的依据与要求。
依据和设计意图:学习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本框教学的一个落脚点,如何组织好这一部分的教学,是本框教学的又一关键。我这样设计可以做到承前启后,顺利过渡教学内容,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再借助漫画这种学生乐见的形式加以点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做法:
1、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本框知识体系;
2、多媒体演示板书内容及小结内容。
依据及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是培养学习自学能力的又一重要环节,并且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演示有强调的作用,能够加深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六)探究与实践:
实践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延伸扩展课堂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这一环节分成以下两个部分。
1、课堂练习:运用多媒体演示两道选择题,以巩固课堂教学。
2、课后实践:利用校运动会即将来临之际,要求学生分组探究实践,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原理设计一个本班参赛方案,并说明理由。这样做既是对"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这一难点的再突破,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高三政治说课稿6
一、课题:
高中高三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考卷范围:必修二前三单元)。
二、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
近三年高考试卷中必修二部分的考查涉及公民、人大、政府的知识点比较多,属于高频考点,尤其在人大、政府的知识点上更多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较高,值得重视,因此,我在本试卷的命题中也多处涉及此类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在讲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要让他们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与喜悦。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进步的地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全班正答率较低的题目及对应的知识点
(二)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
六、教学过程:
(一) 非选择题:
之所以先解决非选择题,是因为同学们在这一部分丢分现象比较严重。本套试卷的第一题与第三题同属于体现说明类材料题,但有所不同,第二题属于措施类材料题。针对同学们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将侧重讲解这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具体操作过程中,我首先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答卷,让同学先自己阐述整个解题过程,接下来找另一同学对此进行点评,最后我做出点评,辅之以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
在解决非选题的整个过程中,我将自觉运用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问题意识、过程意识、探究意识,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群体互动的生动而有效的.课堂。自觉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另外,关注学生答案的书写等非智力因素,强调答案书写的规范化、条理化和术语化。
(二) 选择题:
将同学们正答率比较低的选择题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知识性错误问题,一类是理解分析能力欠缺造成的问题。对于第一类问题的解决,强调基础知识的巩固记忆,并将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扩展和延伸,由点及面,构建综合知识体系,帮助同学提高宏观掌握知识的能力。对于第二类问题的解决,强调知识的理解、深化和量的训练。具体操作过程中,问一问同学们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并帮助同学一起解决问题,避免同类错误少出现或不再出现。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排除法与比较法这两个回答选择题最有效的方法,强调两种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基础之上,两翼缺一不可。
七、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将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以便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高三政治说课稿7
一、纸币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全书的起点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不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钥匙。本框主要介绍的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一种货币符号——纸币。通过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辩证地认识货币。既要充分肯定货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坚决批判“金钱万能”的剥削阶级思想。因此,本框题在全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纸币的含义、职能、优点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公式。
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掌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方法;理解通货膨胀的实质及危害性。
觉悟:自觉保护人民币;辨别人民币的真假;树立正确的货币态度。
3、教学重点
1)、纸币的含义及职能;
2)、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危害性。
4、教学难点
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二、说教法
1、教学模式:
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和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自学包括:①课前按照预习提纲结合教材完成预习;②课堂上通过讲座进一步学习;③对基本知识和重难点主动质疑;④澄清概念并纠正错误认识。
教师的“导学”包括:①课前布置预习提纲;②驾驭课堂节奏形成探究的学习氛围,按照教学设计的线索完成教学任务;③有针对性的质疑,既包含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同时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心,启发式教学,重在点拨学生思路;④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对讨论结果适当点评、概括,引导学生获取真知。布置课后作业和下一课的预习提纲。
2、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习者将不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整合素质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程序上,我做了如下安排:
第一步:导入新课
主要通过让同学们观看fLAsH《钱,钱,钱》,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主要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并出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动的动画视频,设置直观情景,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很少有国家或地区使用金属货币,而是大量使用纸币。纸币与货币是什么关系?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搞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导入本框的内容。
第二步:讲授新课
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讲解纸币的产生过程。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认识纸币的产生过程由此引出纸币的含义。引导学生归纳其同金属货币相比有何优点,认识到纸币产生的必然性。进而再次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我国现行的`纸币——人民币,以及世界上的主要纸币。
了解了纸币的一些基本情况后,紧接着打出思考题: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那么国家能否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能否随意发行纸币数量?流通中纸币是否是越多越好呢?
由此引导到本课的一个难点: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主要是由同学进行讨论,再由学生发言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以求突破这一难点,重点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货币的发行量应力图与实际流通中需要量相等。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次数(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几次)。
(3)通货膨胀的含义。
(4)我国的各种报道中提到的物价上涨指数就是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
(5)当纸币的发行量低于实际流通中的需要量时,称作货币紧缩(通货紧缩)。
(6)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危害,必须抑制通货膨胀。
高三政治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本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4.14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所以本课内容既是前单元的延伸和深化,又对下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含义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生产率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到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树立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趋势的了解,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应对的态度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应对的态度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德育功能。只有准确理解,我们才能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对的策略,从而更好的认识到,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立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由于信息的发达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感知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但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全面地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三、教法、学法及理论依据(教学策略及手段)
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传递的促进者。因此,我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1.教法: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所以我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全员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求异创新的新课程理念。
2.学法:
通过合作学习法、自我探究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3.手段: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的视觉,听觉效果,将视频、图片、数据等有机组合,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觉问题,激发探索的愿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教学流程
【总体设计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本课从美国记者萨拉的一次“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试验入手,选用中央电视台“探究发现”“绝对挑战”“梦想剧场”三个板块的模式,用视频、图片、数据与材料相结合的特色,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提问——交流讨论——形成理念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中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表现、载体,进而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从而有效地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这种设计富有生活气息,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流程框架】
《面对经济全球化》说课稿
【导入新课】背景显示中国玩具照片 视频播放《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片段。
[设疑探究]:
1、通过观看视频,“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萨拉一家受到了哪些影响?
2、除了玩具,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3、你平时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
4、假如没有了“洋货”,我的生活会……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通过视频以学生感兴趣的中国玩具的的例子引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国际品牌有哪些,让他们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顺其自然的导入本课《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学习。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探索发现”
师生互动、共探新知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教师过渡:在中国人购买耐克鞋的同时我们的李宁品牌也在远销国外,这是商品在国际间的流通,除此之外还有技术与技术之间的交流、资金的流动从而推动生产要素的配置,那么这种流动和配置不仅局限在国内与国外,而是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学生一起归纳)
[设疑探究]你所理解的经济全球化是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商品之间的流动和配置,还包括技术、劳务和资金的流动
教师过渡:那么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呢?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
展示图片“空中客车”A380客机生产过程。
[设疑探究]
a、飞机的生产涉及到哪些国家?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那个表现?
b、许多国家共同生产这架飞机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和第一个设问,让学生认识到许多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国际分工与协作,强化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许多商品,虽然许多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完成的。顺利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生产全球化。通过第二问,让学生思考生产全球化的意义所在。
展示图片:大家喜欢穿的耐克鞋就是生产全球化的突出典范
(2)贸易全球化
展示图片和材料:马云、“淘宝首页”、 “阿里巴巴公司结构图”、 “杭州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网站”
[设疑探究]a、 材料中阿里巴巴为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多万企业和商人提供网上服务、提供商品交换的平台.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哪个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四幅图片展示,用分析材料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第二个表现——贸易全球化。旨在开阔学生思路和视野,引导学生体验出贸易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平台
名词解释:贸易
(3)资本全球化
展示材料和图片:2009年阿里巴巴网上交易市场总额近4千亿。2009年第一季度比重最高
[设疑探究]
a、网上贸易经营的业绩如此的好,假如你是一个企业老板并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你愿意投资其中吗?
b、作为消费者,你愿意足不出户体验一键式的消费吗?
教师过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买、卖的是国外商品,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贸易全球化过程当中来了。那么同大家一样,很多的国外企业也看准了网上贸易这个商机纷纷把资金投入到了阿里巴巴旗下。
展示材料:“外国资本向阿里巴巴注册以及阿里巴巴向外国注册资本”。
[设疑探究]
a、材料说明什么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
b、在资本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流向哪里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以及材料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第三个表现——资本全球化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一直在说阿里巴巴集团公司,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
3.跨国公司
出示材料:阿里巴巴公司简介
[设疑探究]
a、什么是跨国公司?
b、你知道有哪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他们的总部在哪里?
c、请你谈谈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
出示材料:海尔以及十大跨国公司中丰田公司图片
[设疑探究]
d、丰田公司看中了天津的什么优势?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跨国公司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观看阿里巴巴跨国公司图片来回答跨国公司的含义,并且出示“2007年世界十大跨国公司”吸引学生目光,让学生了解时事,通过第二个设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跨国公司的影响,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它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第二环节:“绝对挑战”
生生互动 追根溯源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师过渡:经济全球化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给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鲜花;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祸水。
[设疑探究]根据你们所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由两个小组派代表小结组员的观点汇报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网络感兴趣的心里,利用新型的网上论坛跟帖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要求学生用实例加以证明“理不辩不明”,通过讨论的形式,让不同的观点碰撞与交流,在碰撞中提高能力,在交流中提高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是叼着鲜花的狼。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基础上,再出示相关的上海纽约等大城市的图片和七国集团的材料以及视频《美欧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各国寻找应对之策》。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设疑探究]
a、 经济全球化是鲜花,那么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机遇?
b、 经济全球化会使所有的国家都受益吗?
c、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一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d、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e、 探究:经济全球化是祸水,那么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挑战?
f、 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
[设计意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态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所以通过6个设问,环环相扣,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6个问题概括了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图片、数据、和视频相结合来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运用信息质疑、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同时也更好的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时代的使命感,树立为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4、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三环节:“梦想剧场”
图片展示:30年前的天津危房遍布 30年后变化
[设疑探究] 现在又逢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进行
我们如何借着经济全球化的契机,打造魅力西青我们可爱的家乡呢?
分别请学生以决策者身份、CEO身份、学生身份进行回答和畅想
[设计意图]在天津滨海新区国际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新时代的西青人,有使命有责任担负起打造魅力西青这重任。尤其是在学了这节课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当堂布置探究不仅能有效地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学以致用,体现新课程的标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小结,在宋祖英《越来越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含义
2.经济全球化表现
3.经济全球化载体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4.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的设置,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从而使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辨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既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又实现了知、信、行的有机统一。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可谓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通过这次做课,使我再一次认识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果能用心体会岁月潮痕、用眼睛细察时代的变迁,用双手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我们就一定能迎来新课改绚丽美好的春天!
高三政治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从与人们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作为教材的第一课本节内容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
第一,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来看,货币作为经济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始终。
第二,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节内容最为第一课是全部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只有让学生首先打好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才可在以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6)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jia chao)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说教法
由于货币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生活实例展示,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1、 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通过生动故事、画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现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于“钱”的正确认识。
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热点"、 澄清"盲点",本课时对"如何客观对待货币"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端正学生对货币的正确态度。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人民币的展示、物物交换图片的形象展示,将抽象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实例结合起来。
2、问题引导法:在本节讲课,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讲述,我都一问题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我在进行纠正和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养成自学习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对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议一议、想一想、讲一讲等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知识点,实现自学达标。
四、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拿出一沓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问同学们,“大家见过吗?”、“大家知道这个可以干什么吗?”、“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张薄纸就可以换其他我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吗?”大家觉得神奇吗?、好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开“钱”的神秘面纱吧!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师:要了解货币,我们首先从一个概念入手,那就是商品。货币是从商品交换的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商品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师: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有用)我们买东西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便宜、质量好等)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2.货币的产生(板书)
师: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偶尔的物物交换。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第四阶段:货币出现。 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总结)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书)
3.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我们通过设计一个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二)货币的职能(板书)
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 A.含义 B. 价格 C. 观念中的货币(板书)
(2)流通手段 A.含义 B. 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 C. 现实的货币(板书)
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师:“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师: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适度原则”)
(见教材P7“专家点评”)
用公式表示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7探究活动一”。),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出现了(经历由金垠条块→足值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的过程)。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三)纸币(板书)
1、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板书)
师: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呢?我们已经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见P8“名词点击”)。而且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币呢?主要是为了防止(jia bi)的流行。
(jiabi)有什么危害?
师:对国家而言,(jia bi)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jiabi)在市场上的流通会造成纸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制造(jiabi)呢?是希望有更多的钱,但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 正确对待货币(板书)
师: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
师:快乐、健康、自由、亲情、亲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钱无法真正买来的,如果这些都需要金钱来维系,那么人活在世界上真的太悲哀了。
那是不是“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不断在引诱人们跳入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不应该拥有金钱呢?当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是这些钱必须通过你的诚实劳动依法取得。
当你有钱的时候,那能不能任意的挥霍呢?刚才已经提到了,凡事要有“度”,要用钱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师: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宗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付款?
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
五. 电子货币(板书)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
高三政治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本课题是高一经济学常识上册第三课第二节的第二个框题。
(教材地位及作用)从全书的角度看,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是在第一课、第二课所讲的基本课论的基础上,从微观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的具体分析和展开。要了解市场和市场经济这个整体,就必须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企业;要了解企业,就必须了解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的经营者。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则是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现在的中学生,有一部分人将成为未来的企业经营者,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为了在教学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力求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等相关概念,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说明身边的相关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教学重难点)本框题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问题既是本框题的知识重点,又是本框题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因为这一问题既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能否走出困境、走向世界,也关系到我国国有企改革能否成功。同时,又由于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从事其他工作的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是相通的,所以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本框题的另一个重点知识,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必须要充分利用典型材料,联系具体实际来启发,切忌纯理论的说教。
“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问题”是本框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中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进行学情分析很有必要。
高一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仍带有明显的初中学生的痕迹。而另一方面,高一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又大为增强,他们普遍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讲,希望能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的空间。
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高一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思维特点,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
三、教法与学法
由于本框题内容较多,一方面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另一方面又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如果只是一味地单纯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应使学生一定的背景、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课前让学生分组去调查著名企业家的相关资料及其企业取得成功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并从中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整节课40分钟)
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课堂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对于课堂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导入设计如下:
“同学们,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对于这一问题,同学们在课前曾做了一些调查。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让各调查小组通过多媒体展示他们调查结果。这样,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角色,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分析案例,突出重点
在讲解“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一重点时,我让部分学生介绍他们所调查的成功企业背后的经营者的有关情况。并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思考:这些经营者的业绩和他们的格言反映出什么问题?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前查找到的经济案例,共同讨论“企业的成功决策离不开经营者的优良素质”这一问题。在交流、争论、意见综合中对这一知识建树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结合“企业经营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一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从具体到抽象,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平稳过渡,环环相扣
随后,在讲解本框题的另一个重点“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时。我选用了“耐克广告涉嫌辱华被禁播”的多媒体资料,通过开放式课堂讨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和创造性,从讨论中得出结论: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问题,关系一个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如果受到损害,会对企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由此,说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4、讲练结合,突破难点
在上一问题中,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的竞争问题。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是本框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选用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视频录像,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估计学生在直观上对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应该有所感受,然后设计练习,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将两种竞争的区别归纳出来,此练习是否在课堂上完成视情况而定。
5、小结练习,继续探究
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通过多媒体展示本框题知识结构体系,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你知道我们合川有哪些资源优势吗?能否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请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五、板书
本课进采用大括号层层推进的板书形式,不仅能更直观地反映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且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来,使之更具有逻辑性。
【高三政治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三政治《货币的本质》说课稿范文06-20
政治说课稿09-22
政治说课稿范文08-07
初中政治说课稿02-17
《文化与经济政治》高二政治说课稿05-17
初二政治说课稿11-22
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03-28
初二政治说课稿04-26
《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07-13
《经济政治与社会》说课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