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的传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光的传播》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1、提问:
(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3、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
〖提出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思考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我对于学生的预期太高,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熟悉生活中的现象,但缺少深入思考和完整描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有的问题没有深入的认识,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物理原理。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要多注意学生的具体情况。
《光的传播》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科学》第二部分"光" 的第四课《光的反射》。
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照亮目标"和"运用光的反射"两个部分。《光的反射》是上一节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研究的是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
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教材在第一部分便安排了照亮目标这一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实验过程,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储存知识,而贵在运用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教材第二部分运用光的反射又把学生带领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和神奇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了。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光源、影子和光的直线传播。学生知道光源就是自己发光的物体,月亮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这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生活中应用光的反射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列举这些例子,让学生回忆反射显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我了解到:科学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五年级学生对科学世界怀着无限的向往与幻想,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了热情。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具体的学情分析,我对这节课制定了如下目标:
科学概念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照亮目标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只要这个规律被人类所了解、所掌握,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它应用于日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中,帮助人类解决更多的难题),从而激发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运用。
说教法、学法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而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可见学生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是何等重要。因此,我采用了"引导——探究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由于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探究过程困难较大,所以我还应用了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倾听组员的意见,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说教具、学具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教师演示:有关光的反射图片和课件。
说教学程序
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与灵魂,围绕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课伊始 趣即生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问: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以外,还有什么特性呢?抬头看看教室里的日光灯为什么要装上灯罩呢?汽车装上反光镜又是为什么呢?教室里的墙壁为什么要粉刷成白色呢?这都是和光有关的问题,该怎样解释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照亮目标".(目的是课堂铺垫,通过生活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课深入 趣渐浓
学习快乐——照亮目标
(1)打开手电筒,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光是怎样照亮书的?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立起来,这时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书本上。
(3)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我们能想办法照亮阴影里的'玩具吗?
通过分组实验把学生的口、手、眼、脑等多种感观调动起来,让每个都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相互合作的。学生操作完毕后,再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照亮目标的,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光的反射,光遇到障碍物会怎样,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出准确的概念。从而揭示了课题:光的反射。
学以致用——运用光的反射
学生经历了以上实验后,对光的反射已有所理解,在学生兴趣未减时问:反光这种现象在生活、生产、科研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一些反光的例子吗?给学生提供想和说的机会,并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学生说完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并边说边打开大屏幕,展示这些利用了反光原理的实物图片。然后教师又提问:这些仪器是怎样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呢?想一想,试着在书上画出课本上给出的两个例子的光路图。然后教师补充完整汽车的车后镜和医生用的额镜所利用的反光原理。最后,教师又将课前的两个问题引出:
(1)日光灯为什么要装上灯罩?
(2)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粉刷成白色?
科学探索——光的妙用
当学生研究光在生活中的应用而意犹未尽时,教师又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光在科学测量中发挥的作用,把学生带入到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中去,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么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加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当学生还沉浸于惊叹科学的神奇、科学家的伟大时,教师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交流、善于动手进行创作发明。
露一小手——制作潜望镜
现在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利用反光原理的小手工——潜望镜吧!
学生用学具制好潜望镜后,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应用光的反光特性的。
5、光的污染
教师介绍:在生活中反光有很多有用的地方,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你注意了吗?课件展示课本中的图片。告诉学生目前有许多建筑广泛使用的玻璃幕墙就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光污染。
快乐发现——瞳孔的变化
同桌用手电筒照射对方的眼睛,并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瞳孔是一个可以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三)、全课总结——课已尽 趣依存
最后对于进行全课总结,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认识更多的现象和规律,在学习中做一个有心人。
在这堂课上学生是在一种我参与、我探究、我发现、我创作,所以我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
【《光的传播》说课稿】相关文章:
《光的传播》说课稿10-27
《光传播》说课稿07-06
光的传播说课稿06-26
《光传播》说课稿8篇12-29
《光的传播》说课稿8篇01-09
《光的直线传播》说课稿07-19
《光的传播》教案08-04
光的传播的教案08-06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06-18
光的传播教学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