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时间:2024-04-03 10:33: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1

  说“教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节选其中第四章第四节,即字符和段落的格式编排。在前三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Word20xx的基础知识,下一节我们将要学习图片和图形对象的排版处理,所以本节课内容在这一章中十分重要,也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其他排版软件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三维教学模式,我确定本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以及在上机操作中的演练,掌握一般文字排版的方法,并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之上有所提高和创新。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并能够指出字符和段落格式编排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堂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

  教学重难点

  在完成了向Word文档输入文本内容并进行编辑修改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Word提供的各种排版功能对Word文档进行排版,包括设置字符和段落的格式、添加边框和底纹等,从而得到一个整齐、美观、符合规范的版面。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动机;字符和段落格式和合理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今后Word文档的学习。特别是段落格式的编排,里面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基本贯穿Word文档学习的全过程,因此这一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此外,本节学习是在上机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上机练习是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手段,而认真、有序的进行任务练习是上机课的关键点,因此借助上机实践培养学生实践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是本节课第三个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这部分时间少,头脑中的感性材料积累有限,而这部分内容比较零散,学生自己很难组织起有效系统的理性认识,所以能够独立运用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知道文字编辑软件Wor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知道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编排对于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这些知识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上机实践探究”来学习文字编辑软件的方法。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Word文字和段落格式编排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当然,教材只是介绍了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并未说明采用哪种文字或字

  符格式是符合规范版面要求的、使用什么样的排版才能让整个文档显得美观大方、不同的文本应该用哪些格式来区分等等,这些内容将会成为学生的疑点。此外,受家庭条件、个体身心发展、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制表位”等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内容也会感到困惑。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采用在任务驱动模式下“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精美、符合规范版

  式文档的制作过程,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报纸杂志的优秀版面展示给学生,坚持直观性与抽象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 观察法和练习法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生动的画面展

  示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而这种学习动机恰恰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然后通过分组练习的方式,将班级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由一个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配合教师完成本堂课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水平差异负责指导、答疑体现教学主导的作用,并且要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符合规范版面文档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通过演示操作,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他们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通过分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得到充分地发挥,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有所提高。

  教学设备:

  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

  学生:学生电脑。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四)、课堂小结(5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中的学习领域四:精打细算的巧助手——Excel软件的使用中的项目4—5分析班级学期成绩的拓展练习。该领域主要讲的是Excel的运用。上节课,学生已学过使用count、countif和Rank函数解决个数统计和数字排序问题,但由于该课内容较难,学生掌握的并不牢靠,所以组织了这次的拓展课,这样做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也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这项技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拓展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ount、countif和Rank函数解决个数统计、数字排序问题。能够熟练通过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方式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

  二、学情分析

  (一)生源结构及学习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大部分来自农村,系统学习过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同学比较少,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边远地区的学生来校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Word、Excel的操作,会使用Excel中的函数求平均值、总和等,学过使用count、countif和Rank函数解决个数统计、数字排序问题。学过通过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方式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但对于这一技能并不十分精通。

  (二)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够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上课能顾积极配合老师,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十分简单,有些不屑一顾。

  三、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选取的材料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使用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的功能、语法格式、参数设置

  2、能熟练运用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个数统计、数字排序问题

  3、了解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功能及适用情况

  4、学会合理运用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创设的一系列情境活动让学生沉浸于项目制作的全过程,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解决来复习提高专业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研究、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其运用

  2、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其运用

  (二)教学难点:

  1、RANK函数参数的设置

  2、高级筛选中与、或条件的设置

  五、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任务驱动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的使用,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由教师或学生将重点内容的操作步骤进行演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方法,更牢固地掌握操作步骤。

  (二)说学法

  通过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六、教学过程

  EXCEL软件的使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追捕大行动”这一虚拟案例导入,告诉学生行动背景。提供给学生破案用的线索,每后一条线索的打开必须先得到前一个线索给出的答案。请学生根据线索找出犯罪嫌疑人,最终得到“超级大侦探”的称号。

  (二)展示任务、完成任务

  线索一:根据案发现场遗留的痕迹,判断该名犯罪嫌疑人在金庸小区居住时间较长,对周边环境相当熟悉,至少有3年以上的居住史(包括3年)。学生自主探究,动手练习。教师下台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破解这一线索。(countif函数的应用)

  线索二:该名犯罪嫌疑人的性别是违规记录平均值较高的性别。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这一线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请方法错误的学生上台演示错误方法,请其他同学帮忙改正。(分类汇总的应用)

  线索三:该男子的体重较重,在所有人中排前十名,用第十名的编号作为下一个线索的密码。学生首先回答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开这一线索,教师总结方法后,学生在下面选择任一方法得到结果(Rank函数或排序的应用)

  线索四:该名男子的身高为1。75≤X≤1。85,学生独立完成线索四,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学生完成后,请不同解决方法的学生分别上台演示各自的方法。(自定义筛选、排序的应用)

  线索五:该名男子的年龄在剩下的犯罪嫌疑人中最小。这是最后一个线索,解开这一线索后,学生将打开一个“悬赏奖金”的文档,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排序的应用)

  (三)任务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高级筛选的方式直接排查出犯罪嫌疑人。

  给学生展示“过往卷宗”:筛选语文≥85,数学≥80的人,提示学生如何操作。

  同学之间小组讨论如何完成该项任务,最终形成答案。教师台下巡视,遇到典型问题集体点拨,最后请学生上台演示。

  (四)反馈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并客观地作出评价。

  (五)本课小结

  评选出今天的超级侦探

  概述本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及运用情况,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从素材的选择和设计来看,将整节课的内容融入了一个素材中,通过一个虚拟的案件,增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复习课并不枯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最后的评选“超级大侦探”让学生们有了竞争的意识,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从项目的实施过程来看,通过两个任务逐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过程运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侧重学生操作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看,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的拓展练习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项目实施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由于是复习课,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层次不一样,有的学生为了尽快解开下一条线索,会使用数得到方法来得到答案,而没有真正的练习到知识点,以后可能要增加数据的量,避免学生通过数来得到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3

  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由马成荣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特色:本教材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3大理念,有6大学习领域,40个学习项目。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开展行动、完成任务中学习,并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多维关怀。

  全书结构

  异彩纷呈的T型台——演示文稿的创制

  学习领域六

  绘声绘影的魔术师——多媒体素材的加工

  学习领域五

  精打细算的巧助手——Excel软件的使用

  学习领域四

  笔随人意的好秘书——Word文档的操作

  学习领域三

  广袤无垠的E空间——Internet的利用

  学习领域二

  令人称奇的小机器——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

  学习领域一

  本课内容为教材中项目4-4《统计员工工资数据》

  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该项目的第1课时,主要是SUM、IF函数和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安排,在此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对Excel公式的的学习,而此项目涉及函数和工作表数据的引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为后面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作好铺垫。本次课涉及的知识点是该项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为该项目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所教的是职业中专一年级的学生;

  2.熟悉了Excel的基本操作和Excel公式的计算;

  3.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适合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应发工资的计算”任务的探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任务驱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操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掌握SUM函数的应用;

  3.掌握IF函数的应用;

  4.掌握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1.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乐于与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学习、竞争参与意识;

  1.2.通过研究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

  1.SUM函数的使用

  2.IF函数的应用

  3.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学难点

  1.函数参数的(区域如何选定)的运用

  2.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法分析

  “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乐地掌握知识,轻松突破难点。

  1.讲练结合法

  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2.问题设疑法

  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

  3.任务驱动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

  4.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在分组操作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搭配基础相对好些的同学,实现以好帮差的学习方法。

  以优帮带法

  考虑到整个班级的水平差异,利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每组设立一位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学习。

  小组协作法

  教师“退居幕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积极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课前资源准备

  教师:

  1、检查机房机器、调试极域、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2、学习资源包(任务导案+教学课件+数据表资源)。

  3、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合理的动态分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任务指导。

  学生:

  1、了解员工工资表的组成和计算。

  2、了解“五险一金”。

  3、预习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步骤

  1.情境创建

  2.引入课题

  3.任务驱动

  4.探究新知

  5.小组合作

  6.师生评价

  7.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观察该表,明确项目

  3.任务驱动,发现新知

  项目分解: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

  任务二:计算奖金和缺勤扣款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合计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和岗位工资的和

  方法一:用公式的方法(学生快速完成)

  方法二:求和函数— SUM

  【格式】SUM( number1 , number2 , … )

  【功能】返回参数表中所有参数之和。参数个数最多不超过30个,常使用区域形式。

  连续地址---------区域运算符(:)

  不连续地址------联合运算符(,)

  例:sum(A1:C1)

  sum(A1,C1)

  设疑:当计算结果出现“#####”错误信息时应该如何解决?

  问题解决:调整单元格宽度

  任务二:计算缺勤扣款

  缺勤扣款的计算方法是:

  请假5天及以内每天扣20元,超过5天扣300元。

  缺勤扣款=if(请假天数>5,300,请假天数×20)

  奖金总额=销售金额*奖金比例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提示)

  设疑:如何将“考勤表”和“奖金表”中的数据复制到“工资总表”中?

  设置陷阱:直接复制+粘贴?

  问题解决:利用工作表引用

  引用其他工作表的单元格

  格式: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

  方法:教师演示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应发工资=基本工资+奖金-缺勤扣款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调整)

  小组合作,师生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讨论的题目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回答。前一组学生展示完成后,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更正。

  课堂小结,知识拓展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引出下节课的任务,实发工资的计算和薪酬状况分析,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点。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3、知识的实用性较强。对教材进行有效调整,将知识点有效整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及时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谢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4

  一、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是职业学校公共课程。现今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成为很衡量国家现代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社会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学习、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技能,已成为新世纪对现代青年的基本要求。我们职业学校也不例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是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必开的一门技能课程,共有九个章节,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中文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技能,对学生继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进而能够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只有一学期的时间,为了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几种软件的常用操作,而且可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几种软件进行实际应用。我所教的课程是第二学期上,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分为了两大模块: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习(28个学时);二、应用案例的学习(36个学时),最后8课时进行全面复习。

  我教的是我校与南开职业中专联办专业(机电一体化和美容美发)12班的课程。

  本节课是《计算应用基础教程》第四章Word中第6节图形处理的内容,Word是目前国际上最优秀最普及的文字处理软件之一,也是我们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课程中的一块主要内容。本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Word文字排版之后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图形的修饰等。同时这堂课也为学生实现图文混排打下基础,而且它的形式多样使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专业分析

  1、 本专业培养的是从事汽车电子电器设备安装、养护、调控、维修,该专业对应的岗位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汽车制造厂中的工人、汽车美容与装饰工种等。岗位对应的能力:能成为有职业道德、有安全意识,能从事汽车电子电器设备安装、养护、调控、维修的初级工。

  使学生具备上述岗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有:

  (1)公共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

  (2)专业技能课程:

  A、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电子技术》、《汽车电气电子设备测量仪表》、《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结构与维修》、《汽车结构》、《汽车传感与定位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单片机原理》、《汽车美容与装饰》

  B、技能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电子CAD》、《电路组装与调试》、《汽车电器与电路维修》、《维修电工》、《汽车美容与装饰》

  2、本课程的地位: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再单纯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更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先进工具。对于汽车电子电器维修专业来说,计算机是必备的工具,学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操作,进而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目标的制定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文字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电子演示文稿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等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了解网络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课堂教学目标

  鉴于学生在学习操作类课程时,往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依样画葫芦,没有主动性和探索性,更没有设计的能力,因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Word中几何图形的画法、颜色变化及修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课的思路

  1、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有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这节课我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协作学习的原则,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采用演示法、练习法、问答法、讨论法,成果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五、学生分析

  12班的学生为外联部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全班共有28人。该班学生每堂课基本能跟上老师的制作过程,完成效果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审美能力不足,有些学生的功底较薄,录入速度慢,有些学生不能追求完美,大概完成作品就罢休。同时该班学生有7人左右制作作品比较完美,制作速度较快,另外,有些学生对学习这门课存在疑虑,有些学生则比较感兴趣,这些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引导。

  我校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开学初就按学生能力对其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共同探讨。课堂设计以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需求为主,给能力较低的同学降低难度,给能力强的同学增加任务。

  六、评价方法

  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法:实训4.3 Word文档的图文操作中的(任务描述一)的完成情况,分别给每个小组打出成绩。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七、说本节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图片、艺术字的插入与编辑方法;自选图形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文本框的创建、使用与格式化方法。掌握图文混排技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能力、培养锲而不舍的做人原则,做事严谨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画法与上色。

  2、教学难点:图形的修饰。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做到精讲多练,教学过程做以下安排:

  (三)、教学过程

  (四)、小结探究: 小结所学内容,对知识进行再回顾,集体纠正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五)、课后作业:

  (1)设计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标志图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教后小结: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于意识强,肯于动脑、勤于动手,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的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情感目标基本完成。

  八、课程实施的条件:

  多媒体机房、投影仪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5

  一、 本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解决、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计算机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技术的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常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环境配置的基本方法。

  二、 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选用的是董正雄老师编写的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配有应用基础学习指导辅助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囊括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数字库基础内容。该教材以及学习指导相互补充,虽然在某些章节的讲解不够细致(如:分节符、图表中的系列、信息编码中字符的显示、数据透视表),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本计算机的基础教程,还是比较优秀的教材。

  针对教材中不够细致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进行补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为背景,构建相应的模拟场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为出发点,分析他们思考问题的缺陷,有针对性的,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专心程度、知识细节准确度的把握程度都不相同:不同的专业、层次的学生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不同,种种的因素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培养计划,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对所讲授的专业内容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描述,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恰当的事件、词语、例子来类比,多进行相似比较,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进行等价转化变为学生“易消化”的知识。

  四、教法分析

  本次就以第三章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中管理和分析数据一节为例展开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记录单对数据管理、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和Excel图表的使用

  重点: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Excel图表

  2.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Excel数据表中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和实际应用

  理解、掌握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使用,能够进行数据分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急不躁,循循善诱,捕捉学生的困惑点,灵活组织教学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3.教学过程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Word xp 、Excel工作表的创建、工作表的格式化以及公式与函数,已经对Excel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本节的内容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与以前的知识点几乎没有直接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步骤:

  (1)提出问题:

  以从高到低的顺序查看工资

  只查看某个部门前2位工资最高的教师,查看每个部门的平均工资

  查看某个部门、不同职称教师的平均工资,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发挥,提出解决方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加以表扬,对不完全正确的同学加以鼓励。

  (2)讲授结合,加深印象

  知识讲解

  以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准,以教学重点为主,围绕问题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为最终解决问题做知识铺垫;结合实例引导同学们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具体的应用,最后解决问题。

  类比迁移、启发思维

  一些类似的问题,点到为止,为同学留下思考的余地。 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因为本节内容也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础,布置课外自学内容——第六章Access数据,并撰写读书笔记。

  五、课堂小结与练习

  1、再次回顾本节主要内容,并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必做题+小组讨论题):

  必做题是本节课所有知识的反馈,诊断所学知识的效果,反馈教学质量成效,修正以后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组讨论题:基本以宿舍为单位,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扩展和延伸。

  六、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

  1.化繁为简,重点突出。

  2.任务驱动,注重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2-24

计算机应用基础报告04-29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及答案07-20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0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及答案08-12

最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08-19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及答案08-19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04-18

计算机NIT应用基础试题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