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时间:2024-07-06 09:09: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讲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从刘老师的言行中收到熏陶与教育。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二、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

  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

  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四、说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7—12自然段,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情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

  2、从这些典型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二)继续学文,了解放风筝的情景。

  默读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2、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五)作业。

  七、说作业安排:

  写一个春天的片段,要求最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2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5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整体感知(7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的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自读课文时,要求同学们:首先,自己读自己的;其次,读书时,要做到嘴动,手动,脑动。

  三、深入思考(20分钟)。

  1、学生质疑。

  2、归纳问题。

  3、讨论问题并反馈。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4、写法上的启示。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四、总结。

  1、学习了这一课,你对刘老师的印象如何?。(5分钟)。

  2、教师小结。(2分钟)。

  有了理想,生活才不会空虚;有了理想,生活才会有方向。热爱生活的刘老师,用风筝寄托自己的理想,让理想伴随风筝在蓝天翱翔。他的乐观开朗,敬业向上,对生活和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就如同春天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学生,同样也照亮了大家。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熟读课文。2。阅读《积累·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附板书设计:(2分钟)。

  刘老师?课上:跳跃旋转?关爱学生?顽强敬业(身残)。

  课下:放飞风筝?追赶风筝?热爱生活(志坚)。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因这篇课文较长,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把课文读熟并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读自悟。尽量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但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我反思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不够重视,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课堂的气氛调动不起来,显得比较沉闷。

  2、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没有融入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不能形成默契,总是感觉跟学生有着很深的距离。这也许跟借班上课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我以前都没有这样的经验。由此我得出跟学生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3、朗读的指导我觉得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做得不够到位。比如:在学生说到刘老师提问、考试时的情景时,应该让学生多读。应该让学生先读再谈体会,接着再读。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说说刘老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刘老师对学生的爱。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也读的不够到位。我都只是让学生读一遍带过没有深入的加以指导,学生就理解得不够深刻了。

  总之,这节课上的不理想,我以后还得在驾驭课堂方面多下功夫。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3

  说教材:

  1、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

  2、单元目标是:在阅读本组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继续培养速读能力。

  3、单元学习目标:学会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因课文较长,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说教学目标:

  805;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自学引导。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题之后,设置悬念。

  2、简介作者。

  二、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抽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品读第一段(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指导读出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引导找出这段所用的修辞手法,说出用拟人手法的好处。指导“连翘花”的“翘”的读音,简介连翘花。说出“倘若”的近义词。

  (2)读文,了解课文哪几自然段主要讲了刘老师?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读文后小组讨论,指名交流。(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课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二是;讲他课下放风筝,讲他讲他放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他对生活质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3)试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生动的地方,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五、拓展练习。

  1、出示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讨论练习找出人物的特点。

  2、仿照这段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的外貌,交流。

  六、作业:仿照第9自然段写一个人语言,动作,神态。

  (1——3)引起回忆。

  (4——9)上课谈腿疾写板书。

  下课放风筝。

  (10——11)深深的思念。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典型事例,由于抓住了教与学的结合点,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阅读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4

  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累·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附:设计。

  点评: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相关词语。

  2、通过朗读,从字里行间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领悟作者睹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睹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2、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四、教学理念:

  1、意文兼顾,人文合一——努力体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体现语文学科本味。

  2、注重对形象的感受与情感的'体验,体现作品阅读的特点与要求。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介绍作者苏叔阳:

  出生于1938年,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78年,40岁的他离开大学讲台,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编剧。1994年,他因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xx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xx年又切除了脾脏。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的年龄上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苏叔阳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

  过渡:苏叔阳是一个多么乐观的人呀,这还要感谢教他们历史课的刘老师。从他的身上,苏叔阳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刘老师,和他学做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3、交流汇报。

  (三)再读探究。

  你觉得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体会)。

  1)以第一件事为例具体介绍体会方法。

  第一、抓住语言。

  出示下面一段话,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到了什么。

  只是有一次,……。

  2)继续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3)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4)班上汇报。

  (四)、作业。

  1、习字册描红。熟读课文。

  2、思考:课文题目是理想的风筝”,照说,只要写“放风筝”这件事就行了,为什么还写了其它两件事,这两件事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跟课题“理想的风筝”又有何关系呢?下节课研究。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相关文章: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11-15

《理想风筝》说课稿08-04

《理想风筝》说课稿9篇12-07

《理想风筝》说课稿9篇12-07

风筝说课稿05-17

《理想的风筝》教案03-08

理想的风筝教案06-14

《理想的风筝》反思03-01

《理想的风筝》反思【精选】05-20

理想的风筝作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