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阅读答案

时间:2021-01-22 11:21:0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旧唐书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旧唐书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旧唐书阅读答案

旧唐书阅读答案1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进士第、宏辞科,杜鸿渐深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邠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黄裳立辨其伪,以告怀光,怀光流汗伏罪。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贞元末,为太常卿。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尝语其子婿韦执谊,令率百官请皇太子监国,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复开口议禁中事耶!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即拂衣而出。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刘辟作乱,议者以剑南险固,不宜生事;唯黄裳坚请讨除,宪宗从之。又奏请不以中官为监军,只委高崇文为使。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此卿之功也。后与宪宗语及方镇除授,黄裳奏曰:陛下宜熟思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肃诸侯,则天下何忧不治!宪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诛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复两河,威令复振,盖黄裳启其衷也。黄裳有经画之才,达于权变,然检身律物,寡廉洁之誉,以是居鼎职不久。

  黄裳性雅淡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裴延龄所恶 恶:讨厌

  B.黄裳终不造其门 造:到去

  C.不宜生事 宜:适合

  D.寡廉洁之誉 寡:缺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诸将有难制者②议者以剑南险固

  B.①即拂衣而出②疾甚而不怒

  C.①当以刘澭代之②稍以法度整肃诸侯

  D.①王叔文之窃权②黄裳有经画之才

  7.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杜黄裳经画之才的一组是(3分)

  ①杜鸿渐深器重之②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③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④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⑤稍以法度整肃诸侯⑥心虽从长,口不忤物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杜黄裳跟随郭子仪在朔方道做幕僚,在遵命主持留守事务时,他识破李怀光伪造的诏书,挫败了李怀光杀死郭子仪和温儒雅等人的阴谋。

  B.韦执谊是杜黄裳的女婿,但韦执谊并不尊敬杜黄裳;杜黄裳让韦执谊率领百官请求皇太子监管国事时,韦执谊很不愿意,甚至顶撞了杜黄裳。

  C.杜黄裳因为评定刘辟叛乱有功,深受皇上赏识,后来他与宪宗谈到方镇将帅的授任一事,宪宗听取了他的意见,使朝廷纲纪得到整肃尊重。

  D.杜黄裳性情淡泊宽裕待人,但是在约束自身察人授职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也是他身居要职时间不长的原因。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

  ②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杜黄裳,字遵素,是京兆杜陵人。他曾考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辞科,杜鸿渐十分器重他。他担任郭子仪朔方府从事,郭子仪入京,命令杜黄裳在朔方府主持留守事务。邠州主将李怀光与监军暗中图谋取代郭子仪,于是制作假诏书,想要诛杀大将温儒雅等人。杜黄裳当即辨认出诏书是假的,拿这事正告质问李怀光,李怀光流汗认罪。遇到难以驾驭的将领,杜黄裳就冒称郭子仪的命令将他们尽数遣出,过了几个月也没人造反。后来他入朝任职台省,遭裴延龄厌恨,过了十年也没有升迁。贞元末年,担任太常卿。王叔文盗弄权柄时,杜黄裳始终没有到访过他家。他曾经告诉女婿韦执谊,让韦执谊带领官员们奏请皇太子任监国,韦执谊当即回驳:老先生您刚刚得一官职,怎能再开口谈论皇帝家事呢!杜黄裳怒形于色说:杜黄裳承受三代国君的恩典,怎么能因为一个官职就改变志节呢!当即一甩衣袖出去了。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经担当讨伐重任,没有立功,杜黄裳奏请皇帝罢免了他。刘辟作乱,议事的官员认为剑南险固,朝廷不应该出兵讨伐;只有杜黄裳坚决请求出兵讨伐,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还奏请皇帝不要用宦官担任监军,专任高崇文为节度使。杜黄裳自从谋划伐蜀,直到伐蜀成功,指示教导高崇文,没一件事不是跟蜀地军情遥相符合的。高崇文一向忌怕刘澭,杜黄裳派人对高崇文说:你要是不出死力,朝廷就用刘澭取代你。因此得到高崇文拼死效力。讨平刘辟之后,宰相入朝庆贺,皇帝注目杜黄裳说:这是您的功劳啊。后来跟宪宗谈到各地将领的任命一事,杜黄裳禀奏皇帝:陛下应该认真想想贞元年间的往事,逐渐用法度整肃诸侯,那么哪里还用担心天下不太平?宪宗同意他的说法。因此从出兵平定蜀、夏之后,不再容忍戍边将吏傲慢恣肆,收复了两河地区,朝廷纲纪重新得到整肃尊重,这都是杜黄裳启发了皇帝的雄心啊。杜黄裳有规划宏图的大才,懂得随时应变,不过在检点自己率先垂范方面,缺乏廉洁的声誉,因此做宰相时间不长。

  杜黄裳性情雅淡宽恕,心中有深谋远虑,不过说话不顶撞别人。刚到朝廷任职时,把女儿嫁给韦执谊,不过很不受韦执谊敬重。等到韦执谊被贬职流放,杜黄裳最终保全了他。等到韦执谊在岭南去世,杜黄裳上书请求运回韦执谊的灵柩,为他办理丧事。在这个时候,杜黄裳发病了,医生误下药剂,使他病得很厉害,他也不发怒。然而作为宰相,杜黄裳授官任命不甄别身份名望,有的官员因贿赂而升官,当时评论者都为他感到惋惜。

  5.(3分)*C.【应当】

  6.(3分)*C.【A.表定语后置/的(人)B.表示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C.用,介词D.用于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

  7.(3分)*B.【①只写到杜黄裳受到器重;③写他不巴结权贵的人;⑥说他性情】

  8.(3分)*A.【原文只说想取代郭子仪,没有说要杀死他。】

  9.(10分)【(1)(4分)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每错两处扣1分)

  (2)(6分)①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担当讨伐的重任,没有立功,杜黄裳奏请朝廷罢免了他(得分点:居,奏,句意)②然而作为宰相,杜黄裳授官任命不甄别身份名望,有的官员因贿赂而升官,当时评论者都为他感到惋惜。(得分点:除授,迁,句意)】

旧唐书阅读答案2

  旧唐书岑文本传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谦虚。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辩,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元年,除秘书郎 除:任命官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真诚。

  C.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速:招致。

  D.非勋非旧,滥荷宠荣 荷:背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善于写文章。他因作《藉田颂》、《三元颂》深受唐太宗器重,让他担任秘书郎,掌管国家的机密。

  B.岑文本任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但他总是谦逊待人。就是对待出身微贱的旧友,也一定行对等的礼。

  C.岑文本他孝谨仁厚,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深得唐太宗信任。

  D.岑文本虽居高官,他却住在地势简陋的地方,屋里连褥垫、账幔之类的装饰都没有。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2)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忧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

  9.岑文本的性格、学识、做人等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D(荷:承受。)

  7、A(岑文本作《藉田颂》《三元颂》是在担任秘书郎之后。)

  8、(1)平时对旧友,即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2)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

  9、岑文本沉稳文静,廉洁朴素;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不看中财富,不含慕权势,为人谨慎。

  文言文参考译文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等到正月初一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辞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平时对旧友,既使出身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亲任他也信任他。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了两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愿再希求太子的恩泽。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仍然让他五日一参拜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庞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的忧愁、恐惧和原因。亲威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慰问,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南方一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旧唐书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20 分)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翻译】

  刘世让,字元钦,是雍州澧泉人。在隋朝任征仕郎。高祖到了长安,刘世让以漳川这片土地归顺,于是(高祖)授予他通议大夫的官职。当时唐弼的余党侵犯扶风,刘世让自己请求去平定他,高祖答应了。不久,得到几千人。他又做了安定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来抵抗薛举,被打败,刘世让和他的弟弟刘宝都被薛举的军队俘获。薛举把他带到城下,让他欺骗城中的人说:“大军从五路已进逼长安,应该打开城门早日投降。”刘世让假装答应,却趁机告诉城中人说:“敌兵的数目最多不过如此而已。应该好好地坚守,以求得保全。”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并没有杀害他。唐太宗当时在高城驻扎军队,刘世让偷偷地让他的弟弟刘宝逃回来,报告敌军内部的情况。唐高祖嘉奖了他,赐给他家一千匹帛。等到平定了敌人,刘世让得以回来,(高祖)授予他彭州刺史的职务。

  不久他又任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李孝基共同在夏县攻打吕崇茂,各路军马吃了败仗,刘世让与唐俭都被敌人俘获。他在狱中听说独孤怀恩有叛逆的阴谋,逃跑回来报告了唐高祖。当时唐高祖正渡过黄河,将要到独孤怀恩的军营去,听到这个变故后说:“刘世让到来,难道不是天命吗?”于是慰劳他说:“你以前失陷在薛举军中,派遣你弟弟偷偷跑回表示诚心,现在又冒着生命危险把险情告诉我,这些都是为国家忧虑而忘了自身安慰啊。不久封刘世让为弘农郡公,赏赐庄园一座,钱一百万。刘世让屡次升迁,做了并州总管,率领军队驻扎在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并力攻打他,情形十分危急。鸿胪卿郑元璃先前出使,留在突厥,可汗命郑元璃来劝说他,刘世让厉声地说:“大丈夫怎么能为夷狄作说客呢!’’持续了一个多月,敌人才退却。没多久,皇上召见,任命他做广州总管。他将要赴任时,唐高祖问他防守边疆的策略,刘世让回答说:“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按照我的设想,请在崞城派置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多储备金帛,凡是来投降的都厚厚地赏赐他,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城下,割踩他们的庄稼,破坏他们的产业。不用一年,他们就没了粮食,马邑就不值得操心了。”唐高祖说:“除了你没人可以来当此重任了。”于是让刘世让飞驰去经办这件事。突厥怕他的威名,于是使用反问计,说刘世让与可汗共同谋划,将要作乱。唐高祖没有审察这件事,就杀了刘世让.抄没了他的家产。贞观初年,突厥投降的人说刘世让当初并无叛逆的阴谋,皇上才赦免了刘世让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刘世让传选段原文、翻译及阅读训练(附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高三阅读 点击数: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4.请用“I”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3分)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3分)

  (3)数出奇兵略其城下(2分)

  答案:

  1.(3分)C【承担,担任】

  2.(3分)B【介词,趁机(A表目的/表承接;C代这件事/宾语前置的标志;D表判断语气/表陈述语气)】

  3.(3分)D【作者只是客观地记叙史实,未加评论,没有“深表同情,,这一内容】

  4.(3分)【可汗令元璃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经月余”后未加“|”不算遗漏;其他地方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5.(8分)【(1)薛举敬重他坚守节操,最终没有杀害他(3分,采分点:重、执节、不之害)。

  (2)突厥南下侵犯,只不过把马邑作为他的中路罢了(3分,采分点:南寇、徒、以……为)。

  (3)经常出奇兵抄掠敌方(他们)城下。(2分,采分点:数、略)】

旧唐书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7分)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 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

  注释:①谠言:正直的话。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②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3)文章说: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0.(1) (1)接受 (2)认为 (各1分)

  (2)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要求:语句通顺,关键词理解正确,每题出现错别字扣1分。每句1分,共2分)

  (3)反衬出白居易聪明过人,才华横溢。(3分)

旧唐书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 能 忌 贤 以 体 烈 修 国 史 与 己 齐 列 嫉 之 奏 为 国 子 祭 酒权 留 史 馆 修 撰 以 下 之休 烈恬然 自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试题答案】C

  【试题考点】实词

  【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断句

  【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试题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试题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考点】翻译

  【试题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贺)。(2)中的“亲”(亲近)“接”(接交)、“崇”(尊崇)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太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并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东京,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旧唐书阅读答案6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①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 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

  注:①直:译为“进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中,补博州助教 补:补任

  B.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草:起草

  C.周病消渴,弥年不瘳 病:患病

  D.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 幸:宠幸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②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③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④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

  ⑤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不被尊重,主要是他性格豁达随意。他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

  B.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嘉奖。

  D.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泊功名的节操。

  13.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10分)

  (1)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参考答案:

  10【答案】 D( 幸:皇帝驾临某地叫幸。)

  11【答案】 D (①表现马周坚强不屈,③表现马周洒脱不羁的风格。)

  12【答案】 C( 贞观十五年后,马周官职并未降低。)

  13.【答案】 (1)马周年幼时死去父母亲,家里贫穷,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不讲究小节,不被州里人敬重。(孤、贫、被动句、句意各占一分,4分)

  (2)(4分“所以”、“极”、“信”、句意各占一分)

  (3)(2分,非常、句意各一分

  【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每日饮酒,不以讲课作为正事。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周游曹州、汴州,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西游长安。住在新丰旅店时,旅店主人只照顾其他商贩而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主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后来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一条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每次和我谈话,没有不以忠孝作为主旨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进入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 太宗曾经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我经常会见到马周论事,援引事例,谈论古今,讲重点删繁琐,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加,没有一字可以减,听起来洋洋洒洒,使人忘却疲倦。以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贞观十五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 当时唐太宗远征辽东,让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来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让马周担任吏部尚书。 贞观二十一年,又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有消渴病,多年不曾治愈。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情加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旧唐书阅读答案7

  旧唐书阅读答案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

  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0.下列加点词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殆:疲惫

  B.书画特臻其妙 臻:达到

  C.辋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

  D.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 敦:勉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事母崔氏以孝闻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尝聚其田园所为诗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舍笔而绝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1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分别表现王维绘画技艺高超和笃信佛教的一组是()

  A.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B.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

  C.非绘者之所及也 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D.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4分)

  ②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4分)

  ③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4分)

  答案:

  10、【A】几乎

  11、【A】A凭借;B.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做定语;C.承接关系,就/假设关系,如果;D.代词,指代诗集/语气助词,无意义

  12、【C】A后一句是写王维在辋川别墅的悠闲生活B前一句批评王维绘画方面的缺陷D前一句只是写王维能看出画中之妙

  13、①王维凭借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拭坐席恭迎他。(昆仲1分,宦游1分,拂席1分,大意1分)

  ②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腥食物,到晚年吃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居1分,茹1分,文彩1分,大意1分)

  ③你的兄长,在天宝年间诗名冠于当代,朕曾在诸王的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伯氏1分,冠代1分,尝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维,字摩诘,是太原祁县人。父名处廉,官位终于汾州司马,家迁到蒲,于是成为河东人。

  王维在开元九年考中进士。奉养其母崔氏以孝见称。和弟王缙都有俊才,在博学多艺上也齐名。兄弟友好,为士人们推崇。历任右拾遣、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因哀痛毁伤得骨瘦如柴,几乎不能胜任服丧。丧满除服,拜授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任给事中。

  王维以诗名著称于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图绘,就有所不足,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 “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

  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血,到晚年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得到宋之间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道友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歌咏整天。曾汇集他在田园所作的诗,称为《辋川集》。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以玄谈为乐,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专心禅诵。妻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为王缙在凤翔。忽然索笔作辞别王缙的书信,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扔下笔便去世了。

  代宗时王缙任宰相,代宗好文,常对王缙说:“卿兄在天宝年间诗名冠於当世,朕曾在诸王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现在有多少文集,卿可以献进来。”王缙说:“臣兄在开元年间有诗百千余篇,天宝乱事后,十不存一。最近在中外亲故间相互搜集汇编,总共得到四百多篇。”次日把它献上,皇上优诏褒赏。

旧唐书阅读答案8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①,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②明经③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注】①铜鞮tóng dī:春秋晋邑名。 ②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③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近又徙家 (2)明经累举

  (3)逆用三年员阙 (4)遂越次请往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3.翻译句子。(6分)

  (1)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李尚隐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1)搬迁 (2)屡次、多次 (3)同“缺”,缺员 (4)于是,就(4分)

  12.答案 C(3分)

  13.(6分)答案 (1)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2)那些像老鹰那样直上青云追求高官厚禄者,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停止他们追求利禄之心。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4.答案 李尚隐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为良臣洗雪冤屈。表现了李尚隐为国聚材、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爱憎分明、关爱百姓的性格特征。(3分)

旧唐书阅读答案9

  八年(长孙皇后)从幸九成官,染痰危惙②,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③,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为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事,佛道者示存异之教耳,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威,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从俭薄,唯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已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选自《旧唐书·后妃列传》)

  [注]①八年:唐太宗贞观八年。②惙(chuò):气息微弱。③瘳(chóu):病愈。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幸九成官 幸:宠爱 B.吾素非为恶 恶:坏事

  C.时玄龄以谴归第 第:府第 D.与太宗辞诀 辞:告别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修福可延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以告左仆射房玄龄 先以书遗操

  C.且葬者藏也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D.则是不忘妾也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思想通达,认为生死听之命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的生命不能靠修福之举来延长。

  B.长孙皇后认为房玄龄追随太宗时间最长,如无特别的原因,不可弃用。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

  C.长孙皇后临终提请太宗千万不要把长孙族人置于权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长孙家族永久平安。

  D.长孙皇后主张身后丧事从俭,认为葬就是藏,就是想让人看不见,俭薄送终才是自己的心愿。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3分)

  ⑵非唯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3分)

  ⑶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3分)

  参考答案:

  5.A(幸:皇帝驾临)

  6.D.(则:连词,表承接,就/表转折,却。A若:连词,如果。B。以:介词,把。C。且:连词,况且)

  7.B(文中没有提及太宗接受其意见,不将房玄龄遣归的内容)

  8.翻译:(1)请奏请皇上释放囚犯,并使人出家为僧道,希望能得到上天降福保佑。

  (2)不仅败坏朝政,而且又是皇上不喜欢做的,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典呢?

  (3)千万不要让他们担任要职,只要以外戚身份按时入朝请安,就很荣幸了。

旧唐书阅读答案10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答案:

  4.(3分)C 5.(3分)A 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旧唐书阅读答案11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阅读答案翻译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不之答 竟:竟然

  B.后意乃怿 怿:高兴

  C.及将出降 出降:出嫁

  D.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 赍:携带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作为女人,不可参与政事,拒绝和太宗讨论。

  B.长孙皇后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C.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D.长孙皇后节俭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5分)

  (2)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5分)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阅读答案

  7、A。“竟”在此处是“最终、终究”的意思。

  8、D。

  9、C。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10、(1)作为太子,担忧的应该是自己优秀的品德没有养成、美好的名声没有远扬,怎么去担忧自己所用的器具物品少了呢!(5分。第一句1分,关键在“为”。第二句3分,所字结构1分,判断句1分,“德不立而名不扬”1分。最后一句,大意1分)

  (2)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5分。第三句2分,关键点:诚、详。其他一句1分)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阅读答案翻译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晟妻,隋扬州刺史高敬德女,生后。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后舅高士廉媵张氏,于后所宿舍外见大马,高二丈,鞍勒皆具,以告士廉。命筮之,遇《坤》之《泰》,筮者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时太宗功业既高,隐太子猜忌滋甚。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九年,册拜皇太子妃。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司空、齐献公。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每请太宗厚加恩礼,位至监门将军。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待,情义深重,每言必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为之说难,东方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急务,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

  后尝撰古妇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则》,自为之序。又著论驳汉明德马皇后,以为不能抑退外戚,令其当朝贵盛,乃戒其龙马水车,此乃开其祸源而防其末事耳。且戒主守者曰:“此吾以自防闲耳。妇人著述无条贯,不欲至尊见之,慎勿言。”崩后,宫司以闻,太宗览而增恸,以示近臣曰:“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文德顺圣皇后。

旧唐书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5分)

  答: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5分)

  答

  参考答案::

  4.C 5.A 6.D

  7.文言文翻译:

  (1)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则,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唐临和他的兄长唐皎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仕担任万泉县的县丞。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明公如果有什么疑问,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县令于是请唐临暂代县令一职,唐临召来轻罪囚犯,命令他们全部回家去耕地。与他们约定好(时间),(到时)要求他们回到监狱,轻罪囚犯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集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勘查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关押三千多人的冤案的申诉。后来多次升迁,出任黄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唐临性情俭朴清心寡欲,没有修筑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事物要求很宽松。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错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献给唐临。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感觉呼吸不畅,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出了错),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天气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终究没有宣扬他的过错,唐临待人宽厚到了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那一年,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高兴地说:“我从前做东宫太子的时候,你已经在侍奉我,我承继皇位,你又担任近臣,因为从前对你的委重,所以让你担任这个职务。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经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的大理卿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大理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诉讼事务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迁为刑部尚书,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旧唐书阅读答案13

  文言文,完成4—7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 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写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 瘗:埋葬

  C.信宿遍于京邑焉 信宿:两天时间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 预:事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 虑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4.D(解析:预:参与。)

  5.C(解析: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B(解析:根据原文“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是错误的,应是“也难全部采用”。)

  7.(1)薛举在陇西超越本分称帝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委托他重要职务。(关键词:僭、以、机务;省略句:薛举僭号陇西)(5分)

  (2)即使有孟贲在左边保护,夏育在前边护佑,但是如果猛兽猝然扑击,还可能 发生意外。(关键词:虽、抗、卒然、虑)(5分)

旧唐书阅读答案14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训练士马,缺则补之。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六载,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忠嗣分兵应接之。忠嗣僶俯而从,延光不悦。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节)

  【参考译文】《旧唐书·王忠嗣传》阅读附答案翻译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九岁时,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授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肃宗在忠嗣的家舍里,与他游玩交往。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绩显著,于是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管行军兵马。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报复新城被占,清晨敌军逼近官军,官军寡不敌众,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开,冲出又折返,杀死数百人,贼兵开始混乱。三军从两翼攻击,吐蕃大败。

  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只是训练兵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偷袭,因而士卒喜欢这样做,师出必胜。

  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坚固,吐蕃举全国之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等计策。”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六年,恰逢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诏命令忠嗣分兵接应他。忠嗣勉强服从,延光不高兴。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却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玄宗大怒,于是召见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他,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皇上宠爱,因而上奏说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十一月,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暴死,时年四十五岁。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试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 游:游览

  B.专知行军兵马 知:掌管

  C.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 抚:安抚

  D.量移汉东郡太守 量:权衡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三军翼而击之 夫列子御风而行

  C.缺则补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 吾其还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3分)

  (2)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3分)

  (3)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3分)

  9.请简要概括王忠嗣作为将领具有哪些才干和品质。(3分)

  参考答案

  6.A(游:交往,交游)

  7.B(A.介词,因为/介词,用;B.都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C.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D.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婉商)

  8.(1)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避。(得分点:“乃以所部”、“驰突”和“辟易”,各1分)(2)我不想使中原的力量疲乏,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罢了。(得分点:“疲中国之力”、“徼”和句子语气,各1分。)(3)于是召见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忠嗣几乎被陷害致死。(得分点:“因”、“推讯”和被动句,各1分)

  9.通晓兵法,深谋远虑,体恤士兵,英勇无畏(答对三点即可)

旧唐书阅读答案15

  (一)

  冯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开皇中为宋康令。仁寿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驰至京,请讨之。文帝敕左仆射杨素与盎论贼形势,素曰:“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即令盎发江、岭兵击之。贼平,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汉阳太守。

  武德三年,广、新二州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并受林士弘节度,杀害隋官吏,盎率兵击破之。既而宝彻兄子智臣又聚兵于新州,自为渠帅,盎趋往击之。兵交,盎却兜鍪大呼曰:“尔等颇识我否?”贼多弃戈肉袒而拜,其徒遂溃,擒宝彻、智臣等,岭外遂定。或有说盎曰:“自隋季崩离,海内骚动。今唐虽应运,而风教未浃,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岭二十余州,岂与赵佗九郡相比?今请上南越王之号。”盎曰:“吾居南越,于兹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门,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贞观五年,盎来朝,太宗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僚叛,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时有贼数万屯据险要,不可攻逼。盎持弩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自后赏赐不可胜数。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唐朝起信宜(现广东西南境内)百越土著居民,被冠上“罗窦洞僚”的称呼。

  (二)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诏将军蔺谟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秘书监魏徵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疠,山川阻深,兵远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盎若反,即须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汉阳太守 除:授官

  B.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 省:看望

  C.贼退走,因纵兵乘之 乘:追赶

  D.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 就:立即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反映冯盎英勇善战与不贪名利的个性的一组是

  A.盎驰至京,请讨之 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

  B.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 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

  C.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 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

  D.连发七矢,而中七人 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寿初年,潮、成等五州僚人造反。冯盎亲自前往京师请旨讨伐。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盎分析得头头是道。杨素很为惊叹,于是命他领江岭兵进行讨伐。

  B.唐武德三年,冯盎率兵平定了高、冼的叛乱,当时有人游说冯盎称王。冯盎不贪求称王称霸而是归降高祖,体现了他的明智。

  C.贞观元年,有人举报冯盎反叛,说他已起兵拒境,太宗采用魏徵的招降建议,派人招降了冯盎,终使岭南安定,并留下“魏徵一席言,胜于十万兵”的美谈。

  D.文段(一)记叙了冯盎英勇善战,以民族统一为重,平定战乱的事迹;文段

  (二)借魏徵进谏的史实让我们看到纳谏与进谏的君臣形象,同时也让我们看出冯盎反叛一事缺少真凭实据。

  1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3分)

  (2)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4分)

  (3)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3分)

  【参考答案】10、D(就:到达,接近)

  11、D(C项第一句表明的是善于指挥作战,而非本人的英勇善战。)

  12、C(魏征的建议不是招降,而是安抚晓喻;太宗是派人安抚晓谕而非招降)

  13、(1)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物,很令人感到罕见。(3分。“意”1分,理解为“料想”“想到”“意料到”等均可;“奇”1分,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罕见”“感到不寻常”等;句意1分)

  (2)人生富贵,能像我这样的恐怕很难,我常常担忧不能担负起重担,而毁了先人所创建的勋绩。(4分。“殆”“克”“坠”各1分,句意1分)

  (3)现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诉他们,不必动用大军,他们就会自己来归顺朝廷。(3分。“遣”“致”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冯盎,是高州良德人。少年时就有军事谋略。隋开皇中任宋康县令。仁寿二年,潮(今潮阳县西北)、成(今封开县东南贺江中)等五州僚人造反。他驰马前往京师,请旨讨伐他们。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杨素说:“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物,十分值得惊叹。”于是命盎领江岭兵进行讨伐。平乱后,授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今肃礼县西南)太守(明嘉靖《广东通志》载为漠阳太守)衔职。

  唐武德三年(620),广州、新州(新兴)的高法澄、冼宝彻等共同受林士弘调遣,杀朝廷官吏。盎率率兵平定高、冼的叛乱。不久。不久宝彻哥哥的儿子智臣又在新州聚集兵力,自己担任魁首,冯盎率兵前往打击他。交战时,盎(在阵前)除去甲胄大声说:“你们认识我吗?”智臣的士兵大多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叩拜,众士卒于是溃散,盎擒获宝彻、智臣。岭外于是得以平定。有人游说冯盎说:“隋朝已灭亡了,国内外到处很乱,唐朝虽应运而生,但政教还未孚众望,岭南尚未有所归属。你现在已攻克了五岭二十多州,着哪里能与赵佗的九郡相提并论,现在还是请你自称南越王吧!”盎回答说:“我世居南越,迄今已五代。作为岭南边疆大吏的,也只有我一姓,子女钱财我都有了,人生大富大贵像我一样的恐怕很难达到。我常常担忧的,是不能承担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我常常担忧不能担负起重担,而毁了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怎敢擅自称王呢?越王的封号,这个不是我所希望听说的。”

  武德四年,盎率领南越之众归降高祖。贞观五年,冯盎来到朝廷,唐太宗赏赐十分丰厚。不久,罗窦(今信宜镇隆)诸洞僚人叛乱,太宗诏盎率二万兵众为各路军先锋进行剿除。当时僚人数万人据险固守,不可强行进逼进攻。他手拿着弓箭对部下说:“我的箭射尽,胜负便可见晓。”他连发7箭,命中7人。僚人退却逃走,盎趁势率领部众乘机冲杀,杀死僚人千余。太宗派智戴归省慰劳,自此以后赏赐不可胜数。

  (二)贞观元年(627),岭南诸州上奏说高州的酋帅冯盎谈殿起兵拒境反叛。太宗昭示右武卫将军蔺谟率领江、岭十州的兵力准备讨伐。魏徵进谏说:“中原政权刚刚建立,国家贫弱尚未恢复,岭南又流行疾病,山川阻塞幽深,援军难以接上。疾病如果产生,或许不能如意,追悔莫及。况且冯盎如果真的造反,就要等到中原不安定,结交远处的兵力,分派兵力阻隔险要地势,扰乱侵略周边的周县,部署官员。可是为什么自从有人告发以来数年,兵力从不出境?这就是说他造反的形势没有形成,没有兴师动众的表现。陛下既然没有派人亲自到那里观察,再来朝廷拜谒(报告虚实),恐怕这样看不分明。现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诉他们,不必动用大军,他们就会自己来归顺朝廷。太宗听从了这个建议,岭外于是全部安定下来。

【旧唐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旧唐书·列传》阅读答案

2.《旧唐书列传白居易传》阅读答案

3.《旧唐书李商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4.《旧唐书韩愈传》的阅读练习题答案解析

5.旧唐书元载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6.旧唐书于休烈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7.《旧唐书·薛收传》文言文阅读

8.旧唐书李商隐传阅读训练及原文译文

9.文言文阅读训练:旧唐书李商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