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阅读题及答案
《竹》阅读题及答案1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
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亍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www.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身起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
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1.仔细阅读语段,说说下面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惬意:这里指舒服的意思。
徘徊: 这里指来回走动。
2.说出文中的三个加点的“他”各指代谁?
第一个指华明。第二个指弟弟。第三个指爸爸。
3.概括选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该选段主要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4.作者对文中的人物之一“华明”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竹》阅读题及答案2
如同诗人从感情和真理深处写出诗句,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我惊异地望着你尖尖的竹笋,坚毅顽强地顶开压在你头上僵石般的硬土.转眼间长得同你的先辈一样粗壮,发出一样的萧萧金石之声.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你的纯洁,使人想起清晨的露水,和那雨后草原上的云影.你的青枝碧叶显示着大自然中最朴素的美,无数人的坦直、忠诚和坚贞的爱情都保留在你的世代传说中.
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的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在生活的烈日下,你又给人们送出暑天的凉风.
每当我踏着野草掩没的山径,走进浓荫蔽日幽深的竹林,你摇曳着碧绿的枝叶,扫掉积习在我灵魂中的尘埃.清新的晨雾里叮咚的泉水声,和那鸟儿悠扬的叫声,我的心消融在无边的沉静.
缩写 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 ________________
说说下面句子分别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_______________
(2)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_______________
(3)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自然段描绘了竹子的________是按照从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的生长顺序来写的,分别歌颂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答案:
缩写"我描画从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劲竹"(我描画竹.)
说说下面句子分别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象征)
(2)在那春之宫殿,同粉蝶追欢取乐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罗兰,还有那以富贵夸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没在尘俗的荒漠里(对比)
(3)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对偶)
3.文章第自然段描绘了竹子的(外貌)是按照从(尖尖的竹笋)到(粗壮),再到(未出土时,直到凌云高处)的生长顺序来写的,分别歌颂了竹子(坚毅顽强),(有节)、(虚心)的品格.
《竹》阅读题及答案3
竹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生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萌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季,可是,这时候,常常因土壤干燥,水分不够,竹笋都藏在水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竹笋吸足了水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竹》阅读练习题:
1.“箩”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旁,再查()画。
2.“甘心情愿”的“甘”字在这个词中应取第()种释。
①甜②自愿③使人满意
3.用‖将第三自然段分层。
4.竹子用途有哪些?
5.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竹》阅读答案:
1.L、辶、9画
2.②
3.前三句分述,后一句总述。
4.在第三自然段中归纳,在此略写。
5.主要内容:竹子在一年之内长大成材,用途广泛,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竹》阅读题及答案4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2)下列诗句与“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一句情感态度最接近的两项是(4分)
A.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晋·谢朓《咏竹》)
B.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唐·刘禹锡《潇湘神》)
C.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宋·陆游《东湖新竹》)
D.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明·朱元璋《雪竹》)
E.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竹》)
《竹》阅读题及答案5
畸竹
①我默默地凝视着祖母屋后那片繁茂的竹林,仲秋的金风,正轻轻摇曳着潇洒的枝叶。
②那片狭长的叶子,新生的,临风吐出浅浅嫩绿;苍劲的,时而翻动成熟的灰绿。它们飘逸地、雅致地点缀在枝头,显得错落有致,矫健多姿。然而,在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翠竹丛中,躲藏着零零落落的畸形小竹:矮小、干瘪、弯曲、羸弱。这是怎样的悲哀和不幸?
③绿,生命的进行曲;竹,终生与绿结下不解之缘。春深时节,竹抖落掉的露珠流着翠绿;秋初起,竹换上墨绿的裙裾,连梦也是生命的延续——飞向山溪的箭镞、直向晴空的脚手架、农夫头顶的笠、漂洋过海的工艺竹编及诗人案头的笔筒……当数以千万计的竹因此感到充实,甚至骄傲的时候,畸竹不免要空虚和寂寞了。我想,万一有一天,屋后这块土地上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株畸竹,那时,风儿从它们勉强支撑着的摇晃的身旁轻轻掠过,不时勾起的,是窸窸窣窣的声响。啊,那是无可奈何的啜泣么?还是愤然的哀怨?
④畸竹其实也是有憧憬、有追求的。它们在湿润的泥土中扎扎实实地生了根,又奋力破土而出!它们也曾经畅饮江南的晨露,沐浴水乡的清风,时时渴望着成长。由于自然的劫难,它们在高颀伟岸的众多兄弟姐妹面前落伍了,成了竹林中的弱者,不能成材的不幸落到了它们头上。我只得替它们深深惋惜。
⑤后来我终于明白我错了。祖母孤身在乡下,她说自己是一棵扎根乡土几十年的老树,不便再移动了,不愿随我们进城。尽管她有着乡政府无微不至的关心,有着乡邻们热情周到的照顾,但她那颤颤慢挪的步子,却时刻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再次下乡时,我忽然发现祖母手上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用畸竹做成的拐杖。拄着它,祖母竟然自如地走东家、串西家了。岁月流逝,父亲也老了,身患几种疾病的他也拄起了从乡下捎来的竹杖……
⑥这几年,我还发现许多游客手中也有竹杖,这些竹杖伴随他们登泰山,爬峨眉;或疾走,或徐行。畸竹用它们不健全的身躯在峰峦丛莽间引人们向上,助人们登攀,于是,它们的青春和生命在山路上得到了延续。哦,畸竹不是弱者,它们也是一株株强健的生命。
⑦畸竹,静静地伫立在秋风之中。看起来,它们似乎缺少风韵,缺少潇洒,但是,畸竹的情操和品格比起所有株株挺立的翠竹并不逊色,不是吗?
1.作者为什么要替畸竹''惋惜''?
2.从修辞角度对文中画线句进行品析?
3畸竹有什么象征意义?
4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 曾经满怀理想的畸竹,却不幸成了落伍者,不能成材。
2. 这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翠竹丛中健全、美丽的竹子与畸竹对比,并将它们人格化,更突出了畸竹的弱者形象及作者对它们的深深的同情。
3. 畸竹象征了畸竹中的弱者或残疾群体,这些人凭借自己的人生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热爱,默默地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4. 实例:任何人,只要你热爱生活,认为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有存在的价值,不论你处于什么地位,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你都能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竹》阅读题及答案6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17.这篇散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2分)
18.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 顺序,作用:
19.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番号。(3分)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20.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2分)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2分)
21.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3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填番号),理由是:
答案
17.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1分) 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或: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1分)
18.插叙(1分) 作用:(1)由眼前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2)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3)为后文对竹的遐想(遐思、赞美)作铺垫(埋下伏笔) (只要答到任意两点,即可给2分)
19.C A B(填对一个给1分,共3分)
20.(1)从给人精神的愉悦(精神享受,心灵的慰藉)(1分),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1分)(意近即可) (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意近即可,1分)
21.示例:(1)选A(1分),理由: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1分),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 之感;前后照应。(1分) (2)选B(1分),理由: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1分),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答到任一点即可,1分)
《竹》阅读题及答案7
《淡竹》阅读题
1、第12段说淡竹其实不空,淡竹不空具体表现在那里?
2、作者说淡竹就是李白,请概括出淡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品质的内容。
3、文中“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园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请你揣摩文中“淡”的丰富意蕴
5.古今中外,像作者这样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者不胜枚举,请你仿照例句再写两例,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不得引用选文中已出现的诗文。
淡竹 阅读答案:
1.⑴给人类的现实生活带来物质上的帮助。
(2)指它能够超越实用的藩篱,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2.不矛盾。“空”,指竹心是空的,是实写;“满盈”, 指竹的精神充实而美好,是虚写
3.运用稻子、银杏、兰花等植物与淡竹形成对比(或反衬),突出竹的“不弯腰”、不“费尽心机”的气节,表现淡竹的“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豁达智慧。
4.淡竹的颜色淡,他淡泊名利,看淡生死,表现出作者对热心功名者的鄙视与唾弃,对坚守气节、淡泊名利者的赞美与讴歌,呼唤人们注重心灵的丰衣足食,保持心灵的自由快乐。
5.示例1:暴风雨,高尔基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写出了他对荡涤旧世界的革命风暴的强烈渴望。
示例2:月,苏轼对月自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
《竹》阅读题及答案8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①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②。”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③。”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坐:因为
B.简历芟养,率须谨严简:挑选
C.亡公私谁何亡:灭亡
D.上益笃俭益:更加
2.翻译下列句子
A.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B.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3.填空:
①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竹之,洛竹之利,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②文章的第二段,先写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
4.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此生发了什么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答:
5.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砍伐)竹,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联系。
答:
【答案】
1.C(通“无”)
2.A一边砍伐,一边装船(运走),从不停止。
B老百姓看不出一点惋惜的样子,因此知道这是因为他们被官吏所逼迫。
3.①盛,洛竹②戕竹,结果
4.主要的观点是:“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生发的道理是:“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5.第一段写洛竹之盛、之经济价值、之栽种不易、之观赏作用,意在为下文的戕竹作铺垫和反衬。
【参考译文】
洛阳竹子最多,篱笆、苗圃里边竹子像棋子一样杂错生长。包箨(偏偏包着的竹笋的皮)榯笋(竖立的竹笋)的盈利,每年高达十几万缗钱,和千户侯的俸禄差不多,名气仅在渭川(《史记·货殖列传》:渭川的千亩竹子,利润和千户侯相等。)之下。但是种养竹子,要挖水沟,增肥土壤,挑选好苗,铲除杂苗,都要小心严谨。家家都有闲置的小书斋、房屋在竹林下,有客人想要欣赏,就乘小轿进来,不论竹林开垦多大疆域,都不会受到责怪(指百姓可以随意种植竹林,也不会因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所以这里的风气很有名,种竹子成了大家都喜欢做的事。
壬申年秋天,官差们手持镰刀斧头,不论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边砍伐边做成竹筏,不砍完不罢休。官府下令:有敢私自隐藏一棵竹子,不上缴国家急需的,为官府服役就是怠慢,最为臣民就是悖逆。就这样几天以后,土地光了,园子秃了,人们的表情中没有显露出吝啬的神色,因此知道这里的百姓急国家所急。
啊!古人砍伐山林,收集木材、芦苇,自然生长的好的东西,一定要弄到宫室,使他们有所作用。如果不采集它们就叫做浪费,采集它们没完没了就叫做暴殄天物。如今没有广建殿宇,百姓的赋税也削减了;皇上更加注重节俭,没有扩大宫殿、修建苑囿的奢侈。朝廷采集的用度材料,没有不任其朽烂的,但是一遇到非常情况,还是收敛财物没有节制。有居心的人营造祠庙太过分了!《书》不是说了吗:“不作无益的事,以免损害有益的事物。”又说:“君子节俭用度,关爱别人。”朝廷的有关部门应该整天思考,恪守做官和治国之道,不能有所闪失。推广来看,砍伐竹子的事还仍是小事呢。
3.文章第一节,首句“樊圃棋错”写竹子之多,第二句“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写竹子的利润之高,再次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写客人欣赏,是侧面写竹子的美丽和风致。
4.文章由记事而评论,最后上升到为官之道。至此,事已记过,理也说透,文章到“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似乎可以结束了,出乎意料,作者又再加生发——“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奇峰突起,境界大开。原来“戕竹”一事,只不过是用以折射大千世界的一面小小的镜子。点晴结穴,戛然而止,是所谓实处还虚。大千世界,古往今来,究竟有多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戕竹”之事?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谋篇布局的体悟能力,一般的,“记”这类文章,前面的记叙和描写都是为了后面作者要阐发的观点或者要发表的议论做铺垫作用的。典型的例子是初中《岳阳楼记》
文章先从竹子落笔,先写洛竹之利,养竹之艰,竹林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洛阳竹林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就为“戕竹”——一场灾难的到来,作了有力的铺垫和反衬。第二节正面写“戕竹”。
也为下文的议论做好必要的铺垫。
《竹》阅读题及答案9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分)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竹》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3.《竹》阅读答案
5.竹石阅读答案
6.《竹》的阅读答案
8.项链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