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1
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小题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小题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D (2分)
【小题1】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每个1分,共4分)
【小题1】.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每个2分,共4分)
【小题1】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注]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指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拑:通钳,夹住。禽:通擒,捉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今日不雨()
(3)王之蔽甚矣()
(4)故愿王熟计之也()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文段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共同点是设喻讽谏国君,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
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乙文中的苏代讽谏赵惠王时,也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这个比喻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即
。两文中的国君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
字就是明证。(4分)23、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
阅读答案:
1、(1)指出,指责(2)下雨(3)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仔细
2、(1)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两只动物不肯互相放弃,一个渔夫就将它们一起捉住了。
3、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王之蔽甚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善
4、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3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答案:
17.
(1)长,身高
(2)确实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
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
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⑵期年之后。()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左右皆引试之。
8.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3分)
参考答案:
6、(3分)(1)偏爱(2)满一年(3)谁
7、(4分)(1)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2)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
8、(3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满分)答题要点: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②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5
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7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
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战: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3分)
答案:
8.察看;受蒙蔽
9.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10.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11.(1)作战满一年(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6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xx题。(共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 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②;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③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 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官库:公家的库房。 ③殆:几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1)期年之后: (2)皆朝于齐:
(3)喟然: (4)固为胜之: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可方汉之何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甲】【乙】两文,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作为臣子要向君王进谏。
B.甲、乙两个选段中进谏的语言都很生动感人,打动了君王的心。
C.邹忌与刘毅在进谏时都是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相劝谏。
D.甲段中的威王是个明君,乙段中的司马炎是个昏君。
参考答案:
20、(1)满 (2)朝见 (3)感概地 (4)本来
21、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
22、(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
23、C (参考译文 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答案12-06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01-07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阅读答案10-09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07-28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解析06-20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10-15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07-21
《邹忌讽齐王纳谏》《魏文侯从谏》比较阅读附答案、翻译06-27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