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固辞。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②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后文“臻剖”亦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按部按:巡视
B.请听官民输银米输:运送
C.十年,遭母忧忧:父母丧事
D.本深已怀贰贰:叛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之而居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文焜斥廉俸以助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遣其党逼贵阳其皆出于此乎
D.夺其刀以刎而还之拔剑切而啗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文焜忠于职事。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
B.甘文焜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
C.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
D.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忠果”。“谥”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5分)
(2)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5分)
参考答案
9.B(输,捐献)
10.D(连词,表承接。A.代词,代指“崇文门榷税”这件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表目的,“来,用来”介词,因;C.代词,代指吴三桂语气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11.D
12.B(“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错误)
13.(1)(吴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云南接受指挥调度,然后用好处收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被自己利用。(“诣”“节度”“啖”“冀”各1分,“为己用”被动句式1分)
(2)甘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希望他能仿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坚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手书”“报”“效”各1分,“不之顾”宾语前置句式1分,大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于骑射,喜好读书,特别仰慕古代忠孝之事。初以官学生身份被授予兵部笔帖式。后多次升迁至礼部启心郎,屡次奉旨办事深称旨意。康熙初年,授任大理寺少卿,后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平,(甘文焜)上疏弹劾。朝廷议定让甘文焜兼管这件事,甘文焜说:“我自己检举这件事而又接管这件事,这是给自己谋好处。”坚决拒绝。康熙六年,他担任直隶巡抚,上奏请求恢复巡历的旧制。甘文焜单人乘着一辆马车巡视属地,恰逢保定、真定等所属诸县遭遇水灾,就上疏请求减免岁赋。总督白秉真认为赈灾的费用复杂巨大,请求任凭官府百姓捐献银钱粮米(来赈灾),甘文焜也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救助百姓。朝廷对其优良治绩加以奖励,任命他为工部侍郎。
康熙七年,甘文焜升任云贵总督,驻镇贵阳。当时吴三桂镇守云南,意欲凭借边境上的争端巩固自己的兵权,谎报吐蕃康东入侵进犯,想欺骗甘文焜转移军队,又暗地里唆使凯里的各苗族武装趁机从后面袭击。甘文焜已经预测到康东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凯里却近在肘腋,不将其制服的话祸患将会滋长扩大,就先指挥部队捣毁了凯里苗族的老巢,斩杀了苗族首领阿戎。平定了祸乱之后,与云南的军队约定会合讨伐康东。吴三桂害怕诈谋泄露,只好说康东已经远逃,从此更加畏惧他。甘文焜巡行视察遍了云南、贵州的各个府州。康熙十年,母亲去世,朝廷命令他在任上为其母守孝。甘文焜又派兵攻击斩杀了臻剖的苗族首领阿福。上书请求回去为母下葬,朝廷准予休假,回家治理丧事。吴三桂(趁机)请求以云南巡抚的身份兼任都督,(吴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云南接受指挥调度,然后用好处收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被自己利用。
康熙十二年,甘文焜官复原职,恰逢撤藩争议蜂起。吴三桂造反,杀害了巡抚朱国治,派遣他的同党直逼贵阳。甘文焜听闻叛变,派他的族弟甘文炯持奏书入京急报,又通牒命令提督李本深率兵扼守盘江。李本深已怀叛变之心,先用书信窥探甘文焜的本意。甘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希望他能仿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坚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李本深的军队已经收到了吴三桂的好处,纷纷溃乱不听从调度。甘文焜预计贵阳防守不住,(为不使家室遭受污辱)就命令侧室率领妇仆女儿七人上吊自杀,自己带着四子甘国城奔赴镇远,想召集湖北的军队扼守险要关隘,使叛贼不能向北进兵。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一,甘文焜到达镇远,当时的守将江义已归降吴三桂,拒绝并不接纳他。甘文焜渡河来到吉祥寺,江义派兵将吉祥寺团团围住。甘文焜朝京城方向拜了两拜,拔出佩刀想要自杀,四子甘国城大喊请求先死,夺下甘文焜的佩刀先自刎然后还给甘文焜,尸体才仆倒在地,鲜血溅到甘文焜的衣服上。甘文焜说:“这个孩子比我勇敢!”接着就自杀而死,时年四十二岁。
叛乱平定,贵州巡抚杨雍建将甘文焜的为政成绩和为国而死的情状上报朝廷,朝廷准予从优抚恤,追赠甘文焜为兵部尚书,谥号“忠果”。
拓展知识:甘文焜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甘文焜善于骑射,喜好读书,特别仰慕古代忠孝之事。初以官学生身份,担任兵部笔帖式。累迁礼部启心郎,屡次奉使称旨。
康熙元年(1662年),改任大理寺少卿。康熙二年(1663),升任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上疏弹劾。朝廷商议让甘文焜兼管这件事,甘文焜说:“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于是坚决拒绝。,康熙六年(1667年),担任直隶巡抚。
左都御史郝惟讷以督抚亲莅属邑,官吏因缘派累民间,奏罢巡历旧例。康熙七年(1668)六月,甘文焜上奏请求恢复巡历。甘文焜独自乘着马车,巡查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所患的水灾,上疏请求减免岁赋。总督白秉真认为赈灾的费用复杂巨大,甘文焜斥责他,并以自己俸禄三千两救助百姓。议叙,加工部侍郎。
出任总督
康熙七年(1668年),甘文焜升任云贵总督,驻镇贵阳。吴三桂镇守云南,欲借边衅以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欺骗甘文焜移师,又偷偷教唆凯里诸苗乘其后。甘文焜预料康东无所作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遣副将冶秉忠搜剿阿鲁山,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吴三桂害怕阴谋暴露,谓康东已远遁,由此更加忌惮甘文焜。
甘文焜巡视遍历云南、贵州各府、州。康熙十年(1671年)三月,疏言滇黔山路崎岖,且多瘴疠。官员卒於任者,请给勘合,由驿归榇,疏下部议行。七月,以病求罢上,以旨慰留。九月,丁母忧,上命在任守制。甘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今贵州施秉县西北)苗酋阿福。甘文焜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吴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啗之,冀为己用。
平定贵州水西安氏之乱后,政治上,吴三桂取得云贵节制总督、巡抚的大权。云贵两省所属的文武官员的任免都由他指派调配,朝廷不得过问干涉。他甚至还可以向各省推荐选拔官吏,逐渐形成各省兵权几乎都由吴三桂同党心腹所扼制的局面。更让吴三桂得意的是,其子吴应熊是当朝驸马,朝廷大小事儿子派飞骑传讯通报吴三桂。同时,吴三桂还与大权独揽的鳌拜勾结,声气相通,内外为奸,因而权倾一时。在经济上,吴三桂的经费开支独立核算,收支并不向中央财政部报审。他每年还在国库中领银9万余两。这个数字当时就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为了大量敛财,他在云贵恢复明朝后期的苛捐杂税,并开金、银、铜矿,自铸钱币,在云南、西藏间搞茶马交易,直接与西藏达赖五世通商。在军事上,他拥有十多万兵马,云贵两省土司的兵马都听其调用。
独撑危局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广东尚可喜因年老请求回辽东养老,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吴三桂为试探清廷对他的信任程度,也上书请求朝廷撤兵,以探虚实。康熙趁机批复同意他撤兵,并下令撤藩,派大员敦促吴三桂率亲兵撤到山海关外。不料,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73年12月28日)以“兴明”为借口,自称“总理天下水陆兵马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举旗叛清。
吴三桂首先在昆明开炉铸钱以充军饷,又令云南各土司率领地方兵马集中编制以备调用。同时下令民众蓄长头发,恢复明代服装,军旗也都以素白为色,军队高呼“伐暴救民”口号,以鼓动士气、煽动民众支持反清。带白旗反叛开始,吴三桂首先派人到各省传送声讨文告,并联动起事,同时派马宝率兵东征贵州,王屏藩北攻四川。吴三桂公开反叛的前三天,就先杀掉不与他共同谋反的云南巡抚朱国治。贵州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首先响应吴三桂,暗中联络,召集军队,伺机哗变。
十月回到贵阳复任的甘文焜将云贵叛乱情形上书朝廷,派族弟甘文炯飞骑进京急报。又飞报川湖总督蔡毓荣,要求派部队援助平叛。与此同时,甘文焜下令贵州提督李本深领军队驻扎盘江,以抵御吴部东进贵州,李本深得令并不执行,反而复信不进兵盘江诸多理由。甘文焜又严词致李:“贵州的安危,责任在提督。叛贼吴三桂得到国家的厚待,不但不思图报朝廷恩典,反而在边疆起兵谋反,结果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应忠于国家,孝忠于先祖。为国效忠,建立功勋就在今天。在今天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同心协力,手足相依,共赴艰危。万一抵抗失利,就效仿张巡、南霁云以身殉国,断然不可对朝廷存在二心!”李本深接到甘文焜的通牒,并不理睬,竟在安顺公开投靠了吴三桂。贵州巡抚曹申吉也跟着投降了吴三桂。
安顺沦陷,甘文焜亲自领兵督战,准备扼守贵阳,抵抗叛军。谁知贵阳守军早已被吴三桂收买,对甘文焜的命令并不听从。当甘文焜召集将士誓师决战,部队为官的竟要甘文焜投降吴三桂,当甘文焜责问军士为何忠奸不辨时,军士说:“平西王救济我贫困,重用才勇,有功行赏。平西王对我们有恩。我们没有文化,不知什么忠于国家,只知道不辜负平西王才是正理。”甘文焜不曾料到,吴三桂为收买人心,早在他训练军队时就施展阴谋,凡听从他的就提拔奖励,心随甘文焜的吴三桂就暗中抑制,在军士中制造对居官清廉的甘文焜不满。事实上吴三桂早已用权术让甘文焜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和指挥权。无奈之中,甘文焜想召集贵阳城中的大小官员对付危急局势,而这些人物到紧要关头一个个都闭门不露面。
为国殉难
贵州省城贵阳形势风雨飘摇,白旗隐现。甘文焜见贵阳已不能守,退而想防御贵州东大门镇远,“镇远地势险阻,外可以号召荆楚,内可以堵御黔滇。”临行前,为不使家室遭污辱,“令妾盛氏率妇女七人自经(自缢而亡)”,甘文焜匆匆率第四子甘国城、笔帖式和善、雅良等十余人日夜向镇远飞奔。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八日(1674年1月14日),甘文焜一行抵镇远。时驻守施秉偏桥卫的守将江义已举白旗降吴三桂,从施秉一路围截甘文焜,在文德关恶战一场,突围到镇远只剩四骑。镇远,四围高山对峙,中贯氵舞 水,只有城东一大石桥已被叛军把守。甘文焜四骑在府城左冲右突奔到府城大码头疾冲上浮桥。浮桥南端上游不远处是吉祥寺。甘文焜四骑突进吉祥寺,将山门反抵,江义部紧随其后将吉祥寺团团围住。江义叛军高声呼喊,逼迫甘文焜投降。甘文焜怒吼道:“作为保卫边防的大臣,就要为国尽忠,死而无憾!”说罢疾书陈述吴三桂反叛详情给川湖总督蔡毓荣。吉祥寺院中有数棵干直柏树,甘文焜肃整衣冠,翘首望天,又朝京城方向作跪拜礼。然后剑刃国城,旋即自刎,血溅古柏而为国捐躯,时年四十二岁。甘国城、和善和雅良也同时自戕身亡,甘文焜死后,须髯犹张,双目仍旧睁着,生气凛凛。百姓见到这种惨状,无不伤心垂泪。自此,“贼兵遂逼镇远,渐人楚境”。吴三桂见贵州已无羁绊,旋率大军移师镇远,并在镇远城东布防练兵。
后世纪念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吴三桂余党被朝廷大军荡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甘文焜治绩及死事上奏朝廷,得旨:“甘文焜总督云贵,供职勤劳,吴逆反叛,捐躯殉难,忠节深为可悯,予优恤”。康熙帝同意直隶巡抚于成龙请求甘文焜长子、宣化同知甘国均从镇远护送其父棺椁至京城。到达北京之日,朝廷又派内大臣佟国维迎奠于卢沟桥,赐祭葬如典礼,赠兵部尚书,谥忠果,荫四子甘国璧入国子监。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贵州巡抚阎兴邦以士民请在贵阳建立祠堂纪念他,康熙帝赐“劲节”二字作为牌匾。雍正时,入祀昭忠祠。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甘茂,下蔡人也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10-14
关于《梓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08-15
《连处士》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08-16
《孙晷,字文度》阅读答案及翻译10-16
“卞望之,济阴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10-25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阅读答案与翻译11-25
《炳烛而学》阅读答案08-06
《甲》《乙》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04-10
《高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7-19
《游东山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