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伐赵》阅读答案

时间:2024-09-25 08:48:0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智伯伐赵》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智伯伐赵》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伯伐赵》阅读答案

《智伯伐赵》阅读答案1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责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提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

  B.与之期期:约定日期

  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人加:超过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大臣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4分)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3分)

  (3)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分)

  参考答案:

  8.A(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爬上")

  9.C(①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②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③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10.B(原文是先晓以利害再打消顾虑,无“为了三家共同利益”的信息)

  11.(4分)

  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即将倾覆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存”,“安”,“贵”各1分,句意1分)

  ⑵(3分)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同情”,“其”各1分,句意1分)

  ⑶(3分)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功绩,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更让人尊崇。(“虽”,“隆”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攻打赵,围困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和他们商谈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君王,劝说道:"我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攻伐我们赵家,赵家就要灭亡了。赵家如果灭亡,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被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很快就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提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未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存亡:“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智伯伐赵》阅读答案2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 ②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 )

  ③与之期( ) ④韩、魏翼而击之( )

  18、张孟谈用□□□□这个成语,说明了智伯灭赵将给韩、魏二国带来的危难。(1分)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国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援救赵国,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又与韩、魏从不同方向展开了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21、文章认为: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说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7、①下一个(第二个)。②暗中商量(谋划)。③约会,约定。④两侧。

  18、唇亡齿寒。

  19、(1)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2)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有智谋的人了。

  20、B(为了援救赵国与文意不符。)

  21、能结合具体情况,自圆其说即可。

【《智伯伐赵》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赵且伐燕》阅读答案06-14

《赵普》阅读答案04-26

《赵普》阅读答案02-05

楚庄王欲伐陈阅读答案06-18

《礼物 赵凝》阅读答案06-16

赵鲁《父爱》阅读答案07-10

赵三贴阅读答案09-17

战国策赵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原文及翻译12-05

《宋王偃伐楚》阅读答案06-15

《楚庄王欲伐越》阅读题及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