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讲“君子人格”》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人要讲“君子人格”》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阅读答案1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者,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崇重“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资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计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有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需辈出君子,亟需倡导“君子人格”。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么?
5、下列关于“君子人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B、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年龄长幼,只有具备君子人格,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C、君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它会被赋予新的内容。
D、君子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智慧,是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当下社会“君子少见”,仅少部分的受访者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7、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尽管散见于儒家典籍中,但依然适用于现代社会,且永远不会过时。
B、战胜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的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需要肮脏的人性向善良的人性低头,需要被迫而不是自觉。
C、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的人性庸俗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的人性理想化,都是不靠谱的假设。
D、一个人算不算得上君子,不能只看他的口头,而要看他能否“知行合一”,有没有在生活中践行“君子人格”。
参考答案:
5、C(3分。A项“君子”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非君子人格;B项只要……就;D项“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6、A(3分。B项是部分“受访者”不是“当代中国人”;C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是可能的结果,而非终极目标。)
7、B(3分。行为服从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并成为“自觉”,“君子人格”才会得以崇尚。)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阅读答案2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请在答题卷上作答,13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
记得英国作家威尔逊曾对“贵族”下过这么一些标准:虔诚的、道德服从的、绅士的、乐于助人的、敢讲真话的,如面对灾难,是敢于自我牺牲的;倘若只有钱而没有社会责任,只能叫暴发户或土财主。在西方,称得上是贵族,那他首先得有财富,有地位,再有道德,再有操守,再有自我牺牲精神,生活在社会底层者,他与贵族也是绝缘的。我国历代倡导的君子则不然,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君子人格,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虽说随着时代的进化和文明的进步,“君子人格”已被赋予现代的色彩和内容,但是,这些积淀在文明最底部的是非善恶观念以及由此而推导的善良行为规范,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文明的基石。儒家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便是把中华及周围民族带出了野蛮,带进了文明,并把“礼”和“法”作为言行规则。儒家素来力倡“五常”,视之为“君子人格”的底蕴。倘若我们摒弃“仁义礼智信”中的等级制内涵,不无合理成分,它对于平等的民主社会仍是一种可贵的优良的精神资源:“仁”与博爱大体相似;“义”相通于某种普世性原则的政治预设;“礼”有着尊重和维护他人并进而维护自身尊严的含义; “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尽管儒家文化充斥着大量的封建主义毒素,但散见于儒家典籍中的有关“君子人格”的信条则是穿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它并没有过时,也决计不会过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提供的一份在线调查,为我的这一断言作了佐证。这份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需要“君子人格”(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0后和80后的受访者超过6成);针对“当代‘君子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的问题,排在前三的依次是 “仁”(73.6%)、“信”(71.7%)、“义”(65.5%);受访者最为推崇的中国儒家文化中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在首位 (54.5%),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2.7%),再次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2.7%);89%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36%认为“几乎没有”,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这些调查的数据虽然存在随意性和简约化的'不足,但它也昭示了这么一个社会态势: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须辈出君子,亟须倡导“君子人格”。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君子”的挺立与“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当然,我们不能把人性庸俗化,觉得人生在世只图名利,也不能把人性理想化,觉得人人可以成为纯粹的天使,靠谱的假设是:“人之初”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性总是充满着弱点,需要社会规范和道德信条的制约,人的行为一旦服从于这样的规范和制约,善良的人性便会蔚然成风,肮脏的人性也会向善良的人性低头,久而久之,外在的道德压力内化于人心,被迫也就演化为自觉,从而“道德生态”得以呵护,“君子人格”得以崇尚,中国才能日臻成为名副其实的“君子国”——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不在于了解多少关于“君子”的格言,而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但丁说得好:“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知识不能只写在书本上,美德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唯贤唯德,从我做起,做人都讲“君子人格”,和谐社会还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么?
12.下列关于“君子人格”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
A.无论财富多寡、身份贵贱、年龄长幼,只有具备君子人格,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堂堂君子。
B.君子人格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C.君子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它会被赋予新的内容。
D.君子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智慧,是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E.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
1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仅9.9%的人认为“君子常见”,昭示出“君子人格”是当下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B.当代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关于“君子人格”的论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当今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它是使“君子人格”的生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D.“君子人格”的终极目标,是使和谐社会不至于沦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使中国日臻成为名副其实的“君子国”。
14.为什么“君子人格”的信条不会过时?请结合文意概括。(4分) ( )
15.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为什么人要追求知识和美德?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C E [解析] A项,原文的表述为“只要……都”,此为必要条件,而非选项表述的充分条件;B项,“君子”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非“君子人格”;D项,“智”自是一种为人不可或缺的良知和慧识;“信”乃是诚信、共识,社会成员相处和合作的前提。
13.A [解析] B项是部分“受访者”不是“当代中国人”;C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是可能的结果,而非终极目标。
14.(1)君子人格是构成当代文明的基石
(2)当下社会健康发展亟须辈出君子,亟须倡导“君子人格”。
(3)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亟待重新确立
(4)中国要成就现代文明国度的愿景。
15.(1)如果人不追求知识和美德,活着就跟走兽无异;故人应追求知识和美德,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现出“君子人格”。
(2)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以“君子人格”来做人做事.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沈栖阅读以及答案08-18
做人要讲君子人格沈栖阅读以及答案12-07
君子之言阅读及答案06-14
《君子风度》阅读答案09-06
《要讲自然道德》阅读答案02-04
《要讲自然道德》阅读答案11-19
《要讲自然道德》阅读答案11-25
《要讲自然道德》的阅读答案10-24
《人格在上》阅读答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