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蚕妇》阅读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蚕妇》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蚕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蚕妇》阅读答案1
蚕妇吟
(南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①歌舞未曾归。
【注】①玉人:美人,此处指歌女。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起视蚕稠怕叶稀,一个怕字写出蚕妇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情?(2分)
(2)诗人将蚕妇和歌女放在一起写有何用意?(2分)
蚕妇吟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0.(1)怕桑叶稀了,蚕不能吃饱,不能很好地生长,反映出蚕妇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担忧、无奈。
(2)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蚕妇》阅读答案2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卷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1.这两首诗都以 作为描写对象,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 的态度。(2分)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2分)
农妇 同情
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2.(5分)
第一首通过蚕妇两鬓风尘的.肖像描写与采桑露沾身的细节描写,表现她们劳作的艰辛;又借蚕妇之口道出“抽丝还人”的无奈与不平,突出劳动者内心的哀怨,似议非议,发人深思。
第二首选取“抱儿”、“送饭”两件最能表现妇女辛劳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节描写,勾勒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以“争信”的疑问语气,引出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对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鲜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感染力。
第一首答出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给1分,分析合理给1分;第二首答出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给1分,分析合理给1分。语言流畅给1分。
《蚕妇》阅读答案3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贫穷和荣华对比。
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
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
D.杜诗和来诗都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劳动者难享其劳动成果的黑暗现实。
15.这两首诗结尾的写法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C
15. ①杜诗结尾以反问手法,借蚕妇之口进行控诉:都说我年年养蚕辛苦,为什么穿不上漂亮的丝绸衣服,浑身只穿粗糙的苎麻之衣鞭挞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不劳而获;②来诗大胆想象,提出假设:如果蚕妇也像那些贵族妇女喜爱繁华热闹,只怕哪些住在“黄金屋里”的人只好冻死,不平之中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轻蔑和嘲笑。
【解析】
【14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错误。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气;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杜诗尾联的意思是: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来诗尾联的意思是: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姐们。
①表述口吻上,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气;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
②句式运用上,杜诗用反问句,揭示了蚕妇劳而无获的悲惨境遇,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来诗用感叹句,揭露了富人生活以穷人劳作的痛苦为代价的事实,表达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愤慨之情。
③修辞手法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作比,形象地展现了蚕妇遭遇之不公;来诗运用假设或夸张的手法,揭露了权贵者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
【《蚕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蚕妇》阅读答案03-14
《蚕妇》阅读答案11-23
《蚕说》阅读答案03-26
蚕妇原文及赏析06-16
蚕妇翻译及赏析04-19
《蚕妇》教学设计03-16
蚕妇原文及赏析03-03
【经典】蚕妇原文及赏析08-15
《蚕妇吟》原文翻译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