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阅读答案

时间:2024-03-26 18:27:5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阅读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阅读答案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北宋]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起首三句是环境描写,词人多方面多层次地描绘了—幅晴空与绿野相连、天光与澄江相接的美景,景象寥阔而寂静。

  B.词人从船上望去,看到远处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人渐走渐近,原来是一位美人独自在芳洲之上采香草,拾翠羽。

  C.“玉盘”一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用而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凸显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高雅深沉。词人又用“谁省”一词,突出此时知音难觅的惆怅。

  16.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词人并未一味模仿,而是另出新意。请简要赏析“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15.B

  16.相同点:“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用到了以景结情的手法。都通过写江中的月亮突显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的赞美之情。

  不同点:“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人物没有直接出现,只是景物描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人物直接出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文内容、感悟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B.“原来是一位美人独自在芳洲之上采香草,拾翠羽”理解错误,根据词文“撷香拾翠相竞”来看,可知这美人不是独自一人,她是结伴春游,她们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意思是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意思是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这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江空月静”和“江心秋月白”都是通过写江中的月亮突显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的赞美之情。这是二者表达技巧的相同点。

  “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两句只有景物没有,没有人直接出现。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有人在内。“悄无言”表明听众存在;“秋月白”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阅读练习及答案06-21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答案01-10

《客中闻雁》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16

牡丹阅读答案11-11

牡丹阅读答案11-08

《舟中见猎犬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07-05

苏轼《舟中夜起》阅读练习及答案03-11

《舟行》阅读及答案07-06

和王中丞闻琴阅读训练及答案11-28

和王中丞闻琴阅读答案及赏析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