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21 15:26:5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昭君怨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昭君怨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昭君怨阅读答案

昭君怨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1.(1)“跳”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一“跳”字写出了词人梦中惊醒后的愉悦心情。

  2.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和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昭君怨阅读答案2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分)

昭君怨阅读答案3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

  昭君怨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3.答:(1)梅。(1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分)

  (2) 用对比的手法。(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昭君怨阅读答案4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答案】(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

昭君怨阅读答案5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8.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9.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参考答案:

  8.答:比喻。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简析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分析作用3分)

  9.答: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析手法3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分析作用3分)

昭君怨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

  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梅。(1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分)

  2.用对比的手法。(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

  3.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4.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昭君怨阅读答案7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1)梅花(2分)。依据①开放时间:未到春天(1分);②形态特点:有雪所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所没有的香味(1分)。

  (2)对比(2分),通过梅花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品质高洁(1分),表达了词人如梅般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1分)。(如答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上片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惋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词人如梅花一样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词人。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宋人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物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结句。以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

  自从《诗经摽有梅》以来,我国诗歌中咏梅之作就屡见不鲜,但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精粹雅逸,托意高远,如林逋的《梅花》诗,姜夔的咏梅词《暗香》、《疏影》;一种是巧喻谲譬,思致刻露,如晁补之的《盐角儿》,以及郑域这首《昭君怨》。这后一种实际上受到宋诗议论化的影响,在诗歌的韵味上稍逊前者一筹。

  杨慎说此词兴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隐喻,如同《文心雕龙谐隐》所说: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在宋人咏物词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象林逋的.咏草词《点绛唇》、史达祖的咏春雨词《绮罗香》和咏燕词《双双燕》,他们尽管写得细腻传神,但从头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这类词读起来颇似猜谜语,但谜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写的景物却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体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以雪香二字咏梅,始于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人咏梅,不离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似与苏诗辩论。陆游《梅花绝句》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丢了香字,只谈雪字。晁补之词《盐角儿》则抓住香雪二字,尽量发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至卢梅坡《雪梅》诗则认为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词好似也参加这一辩论,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开花时间,似乎是作者的独创。

  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竹外一枝斜,语本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斋闲览》评东坡此句云: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曹组《蓦山溪梅》词中也写过: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却把思路引到杜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来,离开了梅花。此词没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为典所囿,一气呵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为衬托,以梅花为主体,在猗猗绿竹的掩映之中,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而且以竹节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个短语,非但在音节上倩灵活脱,和谐优雅而且使整个画面有了支点,流露出不识人间烟火者的生活气息。

  词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然亦有所本。李邴《汉宫春》咏梅词云: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相比起来,李词以情韵佳,此词则以哲理胜。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明代杨慎《词品》云:中卿小词,清醒可喜,如《昭君怨》云云,兴比甚佳。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昭君怨阅读答案8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①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②花信③。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④。暮云遮。

  【注】①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②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③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④京华:污梁,都城所在之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到南楼雪尽”,点明时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群花也将依次绽放。

  B.“惊动灯期花信”,“惊动”,运用拟人手法,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群花也将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C.“小雨一番寒”的“寒”字,不仅是指下过一场小雨天气寒冷,还指客居他乡的'词人内心悲凉。

  D.本词上篇,下片。词中所选意象勾勒出一番烟雨迷蒙的景象,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十分契合。

  15.词中为何说“莫把阑干频倚”,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4、D上篇写景,下片抒情,理解有误。上下篇都有景有情,融情于景

  15、“莫把阑干频倚”,自我劝解不要总是依靠在阑干上;

  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而看不到自己期盼的地方;

  表达主人公深切的思归(怀才不遇或不得志)之情。

昭君怨阅读答案9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5)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答:)梅花(2分)。依据①开放时间:未到春天(1分);②形态特点:有雪所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所没有的香味(1分)。

  (6)请具体分析下阕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对比(2分),通过梅花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品质高洁(1分),表达了词人如梅般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1分)。(如答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酌情给分)

  二:

  (1)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3分)

  (2)这首词下阙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既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又表明它颜色洁白,香气高雅,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3分)

  (2)对比(1分)下阙描写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

  【昭君怨·梅花赏析

  说此词“兴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隐喻,如同《·谐隐》所说:“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在宋人咏物词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象的咏草词《点绛唇》、的咏春雨词《绮罗香》和咏燕词《双双燕》,他们尽管写得细腻传神,但从头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这类词读起来颇似猜谜语,但谜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写的景物却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体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以“雪”“香”二字咏梅,始于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人咏梅,不离此二字。《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似与苏诗辩论。《梅花》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丢了香字,只谈雪字。晁补之词《盐角儿》则抓住香雪二字,尽量发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至《雪梅》诗则认为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词好似也参加这一辩论,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开花时间,似乎是作者的独创。

  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竹外一枝斜”,语本《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斋闲览》评东坡此句云:“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曹组《蓦山溪·梅》词中也写过:“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却把思路引到杜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来,离开了梅花。此词没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为典所囿,一气呵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为衬托,以梅花为主体,在猗猗绿竹的掩映之中,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而且以竹节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个短语,非但在音节上倩灵活脱,和谐优雅而且使整个面有了支点,流露出不识人间烟火者的生活气息。词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然亦有所本。李邴《汉宫春》咏梅词云:“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相比起来,李词以情韵佳,此词则以胜。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相比,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明代杨慎《词品》云:“中卿小词,清醒可喜,如《昭君怨》云云,兴比甚佳。”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昭君怨·梅花赏析二:

  昭君怨是一首。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婉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昭君怨阅读答案10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逢椰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庆)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柳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分)

  3.赏析“新月与愁烟,满江天”这两句写景的特点。(4分)

  4.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以“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结尾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5分)

  2.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又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6分)

  3.答案示例:此二句融情于景(1分)通过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1分)将整个送别情景托出,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氪围。(2分)

  4.答案示例: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2分)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又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这样结束全词,显得含蓄隽永。(2分)

  翻译: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悠扬的笛曲,将人从好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明月。

  明日分别时,送别的人当站立江边,久久不愿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旧东流入海。

【昭君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昭君怨》阅读理解附答案03-07

郑域《昭君怨·梅花》阅读答案及赏析06-15

春怨阅读答案08-19

春怨阅读答案08-23

望江怨·送别阅读答案08-19

望江怨·送别阅读答案08-19

白居易《昭君怨》赏析04-14

刘长卿《谪仙怨》阅读答案及赏析10-10

征人怨阅读题及答案12-09

昭君怨·牡丹原文及赏析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