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望江南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江南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江南阅读答案1
苏轼
春未者,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眷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敌人思敌国,且将新火试新萘。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载,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澈题名“超然”,《老子》“虽有荣处超然”之义。
8.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5分)
9.如何理解”诗酒趁年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望江南的阅读答案
8.(5分)①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②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③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5分)
9.(6分)“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作者欲趁着年华未老来抓紧时机以诗酒自娱,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世间的一切,这是“超然”的最高境界,(2分)也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1分)“试上超然台上看”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欲归而不得,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休对故人思故国”,表达出作者苦涩无奈的情绪,“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自我排遣。“诗酒趁年华”作为全词的词眼,表达出作者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3分)
望江南阅读答案2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望江南阅读答案3
望江南
[清] 吴梅村
江南好,绣帅①出针神。雾鬓湘君②波窈窕,云幢③大士④月空明,刻画类天成。
【注】①绣帅:最好的绣工。 ②湘君:湘水之神。
③云幢:用作仪仗的一种饰有云纹的旗帜。 ④大士:指菩萨。
(1)这是一首难得的以民间刺绣工艺为题材的.佳作,词中雾鬓湘君波窈窕,云幢大士月空明一句描绘了能工巧匠们手下的绣品的什么特点? (3分)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0.(1)(3分)绣品具有形神俱肖(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的精妙。(1分)绣品中,以深渺浩瀚的波涛为背景,湘君云鬓乌黑动人;(1分)在云纹旗幡衬托下,菩萨庄严空灵。(1分)意思答对即可。
(2)(4分)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绣工精湛技艺(1分)的赞叹之情。(1分)
诗人表达赞叹之情的方法,一是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如绣帅出针神,将善绣之人称为帅,并称赞其出针如神,又如刻画类天成,称赞其绣品恍如天成,非是凡人能及。(1分)一是借助描写间接赞美,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绣品上的形象,各具特点,形神兼似,从侧面表达赞美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作者: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望江南阅读答案4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试题】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参考答案】
(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
【作者简介】
李纲(1083—1140)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民族英雄。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其中《六幺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补充注释】
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
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④屿,小岛。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缩鳊,缩着项的鳊鱼。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鉴赏】
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堪称一幅工笔画。“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下片写渔家乐,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这首词,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望江南阅读答案5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示例: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1)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思考,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
答:
(2)寒食是一个什么日子?怎么理解且将新火试新茶中的且的含义?(3分)
答:
(3)词的下阕蕴涵了词人怎样丰富复杂的思想的`情感,结合词的内容,试作分析。(3分)
答:
10.(1)暗字写出了寒食节时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阴沉景象;流露出词人因不得意而心情黯然沉重的情感,为全词定下抒情基调。(2)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只能吃冷食,故曰寒食。且:是姑且、聊且之意。表现了词人于无奈之中寻求超脱的旷达心境。(3)①因清明节(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②寄情诗酒的洒脱,③仕途坎坷的无奈
14.苏轼,号 。(1分)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写景由近及远,有色彩的对比,也有明暗的相衬。
B.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时间点明。
C.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豪放风格。
D.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16.联系全词,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4分)
14 . ( 1 分)东坡居士(没有居士二字不得分)
巧.( 3 分)C (错在非常鲜明)
16 . ( 4 分)两句诗在形式上是对仗(或对偶),具有美感(或韵律感)( 2 分);在内容上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思乡感伤之情,却又能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心态(2 分)。
望江南阅读答案6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作者的什么感情和内心活动?(3分)
(2)全词上下片是如何情景结合的?(4分)
答案:
10.(7分)
(1)(3分)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1分)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2分)
(2)(4分)触景生情(或情由景发、情景交融。)(1分)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烟雨景色(或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1分)。下片写情,触景生情,因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引起作者感情的复杂变化(1分),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或“超然”的人生态度。(1分)
望江南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5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
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6.词作中,“一城”与“”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1分)
7.你如何感受到词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积极心态?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6.千家
7.他阐述的道理是:表达了作者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可谓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明作者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
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望江南阅读答案8
望江南
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注]金德淑:南宋宫女,宋亡后被俘入元。
1.本词的特点是情重、语拙、境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2.本词 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这首词抒写亡国之哀,感情沉痛,用笔不可谓不重;用语朴素无华,不事雕琢,此之谓拙;内容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六街灯火,视野开阔,境界宏伟,是为大。(4分)
2.比喻,把雪中的长城比作缟带(白色绢带,古代的孝服),暗含哀悼宋亡之悲;烘托,以六街稀疏的灯火,暗示夜色沉沉,烘托词人亡国后黯淡的心情;动作描写,以人物长时间独立玉楼的动作,折射出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悲伤。(答出两点即可)(4分)
赏析:
这首词由南宋女词人金德淑所作。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她和王昭仪、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宫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南归。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赋词相送。
金德淑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词的意境较为重、拙、大。写亡国之哀,用笔不可谓不重。用笔朴素无华,此之谓拙。包举积雪燕山,万里长城,悲壮无比,是为大。词为悼南宋而作,调寄《望江南》,别有一番意味。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上句点明作词的季节为春天。随之描写空间范围燕山睡起,写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旧宫人)。缟素,是传统丧服。白雪积满燕山,如山披缟素。万山缟素之意象,实已暗逗全词哀悼宋亡之含蕴。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起笔造境,沉痛至深。万里长城横缟带。从燕山山脉望见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丛山峻岭之颠,宛如缟带。万里长城,为历史文化凝聚之一伟大象征。缟带,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国破山河在。神州陆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缟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与大地山河一道为祖国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为全词神光聚照之篇眼。人们常称道吴梅村恸哭六军俱缟素之句,以梅村诗句视此万里长城横缟带词句,着眼亦不同矣。六街灯火已阑珊。六街,指大都城。灯火阑珊,是灯火稀疏。阑珊灯火,反衬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灯火阑珊,词之意境无限遥深。暗淡的现境,透视出词人暗淡的心态,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
人立玉楼间。结笔直接描写词人自我形象,总结全文。玉人独立玉楼,从早到晚独立久矣。丹心难灭,是素服缟带亦难全表心肠。全词曲已终,而悲伤无已。无怪乎后来金德淑对人诵其此词,犹感泣下。词人写此,已至举重若轻之地步。
这首词是词人沉郁于腹中的爱国情思的自然发散。作为一个女性词人。能有如此之笔力,高明之艺术,亦属难能可贵了。词虽用笔墨写就,但犹如用血泪汇成。虽未痛哭,但却让人无比沉痛。词中融摄雪山、缟带、玉楼于一体,整合为悼故国之全幅庄严境界。
望江南阅读答案9
【原文】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①,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②,图画若为工③。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④,欢笑有儿童。
【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
【注释】:
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散,同霰,冰霰,小雪子。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
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若为:怎么能。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④屿,小岛。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缩鳊,缩着项的鳊鱼。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翻译】:老渔翁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在烟雾迷蒙的傍晚时分回去。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堪称一幅工笔画。下片写渔家乐。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这首词,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训练】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参考答案】
(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望江南阅读答案10
望江南 超然台作①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2)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B.“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错误,从词中来看,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故选B。
(2)①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②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③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
【分析】
(2)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上片描绘的画面我们主要是要抓住诗歌中“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城花。烟雨暗千家”等诗句进行理解,重点理清春风拂面,细柳在柔风中自由飞舞,弥漫的烟雨笼罩在人家之中,突出美丽的春风春雨图。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由近及远地描写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触发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二句动静结合,增添诗歌的整体美感;“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这是从视觉上入手,使得诗歌描绘角度别致、新颖。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
《望江南 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望江南阅读答案11
●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赏析“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中蕴含作者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阙的后面三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
(2)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表达技巧。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衬托出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八、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望江南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望江南阅读答案12
望江南
仲殊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数后,茧馆喜绸缪①。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注】①绸缪,本指情意殷勤、缠绵,这里指蚕茧丰收的喜悦。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强调成都好就好在蚕市开放的时节,“趁遨游”即乘兴遨游,传达出词人遨游的陶醉。
B. “夜放”三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成都蚕市好的具体内容,“溢”字写尽车马繁多人流簇拥。
C. “人散后”,镜头一转,蚕市依然喧嚣,街市的.热闹,变之为“茧馆”蚕工们对蚕茧丰收的喜悦。
D. “柳叶”“桑条”句,虚实结合,“柳叶”“桑条既是实景,又是指蚕女、缫丝女工的容貌姿态。
15.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这首词的对比手法。(6分)
参考答案
14.(3分)C(“蚕市依然喧嚣”有误。“人散后”表明蚕市已经结束。)
15.(6分)①大景与小景对比。上片写蚕市交易时候的大场面,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下片着意写茧馆里的小镜头。②动景与静景对比。上片描写的场景欢声笑语,突出“喧”和动,下片突出寂和静。③繁华与恬淡对比,上片着意描写当时成都的繁华之景,下片透露出恬淡之意,令人回味无穷。(每点2分,概括1分,阐述1分)
望江南阅读答案13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译文:
昨夜的梦里存有多少恨意! 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
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百花烂漫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要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3分)
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答出亡国之恨或者这样的意思就可以得3分)
(4)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3分)
答: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出以繁华的梦境反衬当前的处境或者这样的意思就可以得3分)
赏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二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均写梦境。还似二字领起,直贯到底。往日繁华生活内容纷繁,而记忆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在无数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景象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此语用在这里,极为贴切。它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
紧接着,又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在实际生活中,上苑游乐当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但春天游人最盛,当是事实。这五个字,点明了游赏的.时间以及观赏对象,渲染出热闹繁华的气氛;还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象征着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花月与春风之间,以一正字勾连,景之袱丽、情之浓烈,一齐呈现。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
从表面看(特别是单看后三句),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处境的无限凄凉。但作者却只在开头用多少恨三字虚点,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托。正因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景象在他的生活中已经不可再现,所以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的凄凉越不难想见。由于词人是在梦醒后回想繁华旧梦,所以梦境中花月正春风的淋漓兴会反而更触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的悲慨。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全词仅五句二十七字,但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写正,以乐写悲,以欢情写凄苦,昔与今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也蕴寓了极深的用意,引人回味。全词一笔即成,语白意真,直叙深情,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望江南阅读答案14
望江南·闲梦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 。(2 分)
【答案】江面绿、柳絮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江面绿:指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飞絮:飞扬的柳絮。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2 分)
【答案】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面描述,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
赏析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支流秦淮河。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望江南阅读答案15
望江南·幽州九日①
汪元量②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①幽州,元都城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汪元量∶原为南宋官延琴师,在 1276 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被元兵俘虏,遣送到幽州。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三句写重阳节词人心绪如麻,夜不能寐,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长夜中响起的.角声也似在诉说悲伤。
B.上片写景运用视听结合和拟人的手法,衬托了深夜的寂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也暗示出词人身在官舍的心境。
C.下片"绮席"两句写词人讽刺以前在南宋拥金枕玉的"美人",忘了亡国之痛,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醉生梦死。
D.末句"和泪捻琵琶"动作描写真切,把感情外化为有形,呼应上片"悲""愁",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15.词人为什么会"肠断裂"?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4.C
15.①故国不再、亡国被俘的屈辱。面对被囚禁的境况,怀想旧日南宋宫廷的繁华,深感悲痛。②佳节思亲、夜不能寐的孤独。重阳节在旅馆思念家人,长夜无眠,搔首长叹。(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望江南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望江南》阅读答案及赏析07-06
《望江南》阅读答案及翻译11-09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14
望江南读答案10-04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望江南江南岸鉴赏试题及答案07-24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07-02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