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7 18:37:5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舜钦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舜钦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舜钦阅读答案

苏舜钦阅读答案1

  晚泊龟山

  苏舜钦[]

  南湾晚泊一徘徊,小径山间佛寺开。

  石势向人森剑戟,滩光和月泻琼瑰。

  每伤道路销时序,但屈心情入酒。

  夜籁不喧群动息,长吟聊以寄余哀。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被弹劾罢官。此诗写于他罢官闲居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泊舟后循小径登山,“徘徊”二字恰恰能透露出他罢官的失落。

  B.观山赏景,石头像剑戟锋利阴森,月光映照沙滩则如美玉一般皎洁。

  C.夜晚的龟山万籁俱静,生物恬然休憩,仿佛仙境般摆脱了世俗纷扰。

  D.诗人欲到佛寺中放松心情,但到佛寺里反因“群动息”而感到哀伤。

  16.第三联直接抒情,与上下两联描绘场景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

  答案:

  15.D(诗人哀伤并不是因“群动息”而起。)

  16.[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对国事的担忧,直接抒情更能体现其心情复杂难以抑制,也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其情感;②结构安排:自我的情绪的痛苦与山中的和谐宁静形成对比,并引出“长吟寄哀”的诗歌结尾。(每点3分,共6分)

苏舜钦阅读答案2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松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

  2、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3、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4、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1、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2、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3、以动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4、宁静、清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苏舜钦阅读答案3

  沧浪亭记 苏舜钦(宋)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苹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秸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原碕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榦⑤,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⑥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闽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①僦(jiù):租赁。②燠(yù):热。③杠:小桥。④碕(qí):曲折的河岸。

  ⑤榦(gàn):树干。⑥动物:受外物影响而感动。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阜广水 崇:高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适:到去

  C.不亦鄙哉 鄙:鄙陋

  D.予既废而获斯境 废:(被)罢黜

  [参考答案] B

  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代词,的地方;名词,处所)

  B.杠之南,其地益阔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助词,的)

  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在,到;介词,比)

  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对于;形容词词尾)

  [参考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读、思;直译、意译)

  [参考答案] C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参考答案] D

苏舜钦阅读答案4

   夏 中

   苏舜钦

  院僻帘深昼景虚,轻风时见动竿乌。

  池中绿满鱼留子,庭下阴多燕引雏。

  雨后看儿争坠果,天晴同客曝残书。

  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

  【注】①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一生积极为政,因支持庆历革新而为王公大臣所嫉恨,被人有意弹劾后罢职闲居苏州,这期间创作的诗歌多是山水田园感闲;②竿乌:配测风向的鸟形仪器。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居住之处远离尘嚣,轻风拂过,吹动竿乌,令人候意。

  B.领联写池中游鱼产卵、庭下雏燕将飞的景象,表现了院中夏日蓬勃的生命力。

  C.颈联诗句描绘了雨后的情景,以庭树坠果、屋漏湿书暗示雨势之大,颇为巧妙。

  D.根据诗意可推测,诗人在闲居苏州期间已经与世俗之事隔绝,尽享隐居之乐。

  14.南宋刘克庄曾用“平易妥帖”评价苏舜钦和谐工整、平淡蕴藉的创作特征。请结合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3. D

  14.首先,诗歌的.“乌”“雏”“书”“壶”共一个韵律,这样显得诗歌音韵流畅,在对偶上“池中”“绿满”“鱼留子”和“庭下”“阴多”“燕引雏”等等对称工整,更显得诗句和谐工整。

  其次,以日常生活细节入诗,动竿之乌,留子之鱼与引雏之燕,一些平常不太被人注意的细节,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诗人笔下。“看儿争坠果”“同客曝残书”都饶有生活情趣,显得“平易妥帖”。

  【解析】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诗人在闲居苏州期间已经与世俗之事隔绝,尽享隐居之乐”理解错误。依据原文“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可知,诗人虽然闲居苏州,但心中仍然被“尘事”所累,只有靠饮酒方可排遣这些“尘事”,结合注释“一生积极为政,因支持庆历革新而为王公大臣所嫉恨,被人有意弹劾后罢职闲居苏州,这期间创作的诗歌多是山水田园感闲”可知,诗人笔下的“尘事”指的就是国事,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虽是闲居,心中仍然想着国家大事,所以诗人虽闲居苏州,但并没有与世俗之事隔绝,也不可能真正尽享隐居之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文体特征的能力。

  首先,在韵律方面,诗歌的“乌”“雏”“书”“壶”共一个韵律,这样显得诗歌音韵流畅,在对偶上“池中”“绿满”“鱼留子”和“庭下”“阴多”“燕引雏”等等对称工整,更显得诗句和谐工整。

  其次,在内容上,诗歌以日常生活小事入诗,如“动竿之乌”“留子之鱼”“与引雏之燕”以及“看儿争坠果”“同客曝残书”等生活琐事,在诗人笔下表现得活灵活现,而在这生活琐事的后面却表达着诗人对国事的担忧,但读起来却显得平淡蕴藉。

苏舜钦阅读答案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秀州城外

  苏舜钦

  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于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

  【注】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运动,遭罢职,闲居苏州。秀州,今嘉兴附近,古属苏州府。沙头:沙洲之顶端,即渡头。

  【补】原题目作《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予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道旧:共叙故旧之情。“我逐”句:谓己得罪旅吴,身逐风波而行,心中焦急如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回忆昔时与友人赋诗郊游、狂歌醉饮的场面,表达了对解晦叔的深切思念。

  B.颔联中“乱花”写出了秋天花落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C.颈联写友人尸骨已化尘土,自己也身逐风波,人生艰难,流露出内心的'悲哀之意。

  D.尾联“落日长号感人事”句,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相结合,表现诗人对人事的感慨。

  16.诗中“沙头寂寞上渔船”包含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5.B(对“落花”的理解不正确。)

  16.对友人逝去、人事无常、孤独寂寞的悲叹;对孤身漂泊无依、前途未卜的茫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高洁人格的坚守。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苏舜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苏舜钦《沧浪静吟》的阅读答案及赏析07-06

苏舜钦的诗02-27

苏舜钦的《初晴游沧浪亭》原文译文及赏析09-24

舜发于畎亩阅读答案07-16

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答案08-16

舜发于畎亩之中阅读答案08-17

《苏词》阅读答案11-06

《苏词》阅读答案11-06

苏七块 阅读答案05-04

苏小童的夏天阅读答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