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山图》阅读答案

时间:2024-09-20 14:20:16 偲颖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题《云山图》二首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云山图》二首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云山图》二首阅读答案

  古诗: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①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阅读答案: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3分)

  2、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2、B

  3、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作者简介:

  石涛,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

《题《云山图》二首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题《云山图》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徐渭《题葡萄图》阅读答案及赏析06-18

瘦马图的阅读答案10-11

《梅花图》阅读答案01-19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3-22

丰图义仓阅读答案01-05

《斗寒图》阅读答案11-01

游齐云山记阅读及答案11-06

《秋天》阅读题的答案12-22

太阳的阅读题及答案01-22

题《云山图》二首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云山图》二首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云山图》二首阅读答案

  古诗:

  题《云山图》二首

  沈周①

  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

  我看云山亦忘我,闲来洗砚写云山。

  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欲去还须云送君。

  【注】①沈周,长洲(今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工诗善画。

  阅读答案: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侵晓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许白云分”所表现的画面。(3分)

  2、下面的诗句都写到了云,意境与这两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诗人写云山,手法别致,富有情趣。请以“看云疑是青山动,谁道云忙山自闲”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抓住诗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摹,表现宁静、幽美的特点。

  2、B

  3、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忙”与“闲”二字赋予了云与山人的情态,形象地展现了云与山动静皆宜的情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诗人的错觉,看到云在移动,他却误认为青山在移动。在云与山的变幻中,表现出白云的动态美。诗句流露出诗人闲适超脱、物我相融的情趣。

  作者简介:

  石涛,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