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9 18:32:2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病毒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病毒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病毒阅读答案

病毒阅读答案1

  ①猪流感猪流感(Swine Flu)是猪群中发现的一种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这种病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但很少导致猪的死亡。

  ②2009年4月猪流感在墨西哥爆发,现已造成150多人死亡,并且向全球蔓延。已经有39个国家发现感染病例,跨了几大洲,全部感染个案17000多例。我国到目前为止确疹病例为51例,出现了第二代的(由输入性而感染的病例称为第二代)病例。另外,在墨西哥、纽约等地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群体流行事件,到了 6月3日,非洲出现了第一例确疹猪流感病例,世卫组织也把危险等级提高到了最高级6级,可见其也有较强的传染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潜伏期一般1至7天,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其季节性不强,不像一般的流感有很强的季节性。以往曾经发生人类感染猪流感,但未有发生人传人案例。据统计甲型H1N1的致死率为5%,但根据目前的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统计,致死率接近1%,但还是比普通流感高一些,普通流感的死亡率在0.2%左右。

  ③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④猪流感尚未出现治疗疫苗,但可以使用达菲或中药进行控制。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传播),易感人群多为青壮年,而非老人和儿童。,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猪流感病毒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据统计甲型H1N1……死亡率在0.2%左右”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①段中“这种病毒通常暴发于猪之间”的“通常”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面对猪流感病毒,我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请简要概括。

  5、本文介绍了猪流感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

  1、猪群中发现的一种可引起地方性流行性感冒的正黏液病毒;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

  2、列数字、做比较。准确说明了猪流感的死亡率比普通流感高。

  3、不能。通常指的是一般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就只是在猪之间爆发,与事实不符。用上它,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5、什么是猪流感;猪流感的现状;人感染后的症状;猪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病毒阅读答案2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节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下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故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结构这样简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两条: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从这点来说,病毒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双螺旋链中,惟独病毒没有双螺旋,而只有一条单链,有时还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因而病毒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两字上。变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的.意思,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总会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阅读题:

  1.下列对病毒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体积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B.没有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C.无独立生存能力,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

  D.比细菌更小,没有细胞结构,有生命特征能够致病的微生物。

  2.下列对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E.病毒不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F.使人对病毒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的弱点有了直观的认识。

  G.从结构、形态等方面说明病毒生存能力的脆弱。

  H.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病毒的寒碜形象,使人容易消除对病毒的畏惧感。

  3.根据原文,下列对病毒的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构简陋,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

  B.备生命特征,但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

  C.异的病毒可能是无害的,也可能杀伤力更大。

  D.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新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毒一旦被人排除体外,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B.毒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C.者透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得到病毒并不可怕的认识。

  D,人产生的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力是病毒变种的克星。

  参考答案:

  1.D(ABC分别说明病毒的一个方面的特征,不全面)

  2.C(形态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形状。此句运用比喻只是说明了病毒的结构和大小,无形态)

  3.D(D项的句意重点是说明人群的免疫力的作用的)

  4.B(文中说病毒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病毒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型H7N9病毒起源与变异

  昨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团队的一篇研究新H7N9甲型禽流感的学术论文荣登国际著名预印本电子文库Arxiv,这是国际公开发表的首篇有关H7N9流感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揭示了H7N9病毒的起源和变异,将为控制和治疗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参考。

  通过对中国杭州疾控中心和WHO中国流感中心公布的4个新H7N9甲型禽流感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贺建奎团队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三种病毒(H9N2,H11N9,H7家族)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这种病毒不是由经典的H7N9病毒进化而来,其相似性远不及新H7N9和H9N2、H11N9和H7N3之间的相似性。而且,这种新型病毒有着很强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它传播感染能力和方式发生变化。

  “目前,这个病毒可能已经开始产生新的变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贺建奎说,通过序列比对等方式,他们发现,与新H7N9禽流感病毒最接近的病毒多为江浙地区的家禽和野禽,这与此次疫情暴发的地域重合,同时,他们推测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仍在江浙一带。

  贺建奎团队设在深圳的一个研究小组称,新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可能比普通流感病毒快8倍。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4月10日报道,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9日称,应当对这一研究结果有所警觉,并努力加大监控力度以防止疫情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

  该研究小组从内地权威机构获得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他们仔细检查了血凝素,即一种在细胞感染病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将病毒捆绑在诸如人类呼吸系统等动物细胞上,然后破坏细胞膜以让病毒进入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4株H7N9禽流感的表面血凝素蛋白基因中,有1株有明显的相对其他3株的变异。在血凝素蛋白的560个氨基酸中存在9个变异。贺建奎称,对一般的流感病毒来说,如此短的时间里只会有一两个氨基酸发生变异。

  他说:“H7N9禽流感病毒仅仅一两周内就出现多种变异。变异速度也许尚未赶上艾滋病病毒(HIV),但对于流感来说,这种变异速度已经很罕见了。”

  快速的变异让人们很难预测这种病毒将怎样演变。贺建奎说:“我们不清楚它将变异成无害的`病毒还是危险的病毒。我们目前拥有的病毒样本太有限了,但当局必须对此有所警觉并做最坏的打算。”

  报道称,由于是一种新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令人感到困惑。但贺建奎的研究显示出一些与内地权威部门的理论相异的线索。他的研究小组将这种新病毒与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确认的所有H7N9病毒——农业部曾称这些病毒可能是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的源头——相比较后发现,病毒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报道称,事实上,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与在浙江和江苏发现的H9N2、H11N9和H7N3等国内常见的病毒非常相似。

  贺建奎表示,研究人员无法排除新病毒由野生鸟类带入内地的可能性,但该病毒更有可能来源于国内。

  2013年4月初,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也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溯源研究,他们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节选自《深圳特区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三种病毒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这种病毒不是由经典的H7N9病毒进化而来。

  B.这种H7N9新型病毒有着很强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它传播感染能力和方式发生变化;其病毒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仍在江浙一带。

  C.H7N9禽流感病毒仅仅一两周内就能出现多种变异,其变异速度已基本赶上艾滋病病毒(HIV),对于流感来说,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D.新型H7N9病毒与经典的H7N9病毒相似性远不及新H7N9和H9N2、H11N9和H7N3之间的相似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团队的学术论文揭示了H7N9病毒的起源和变异,将为控制和治疗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参考。

  B.贺建奎团队通过对中国杭州疾控中心和WHO中国流感中心公布的4个新H7N9甲型禽流感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这种新型病毒的变异速度可能比普通流感病毒快8倍。

  C.研究者发现,在4株H7N9禽流感的表面血凝素蛋白基因中,有1株有明显的相对其他3株的变异,在血凝素蛋白的560个氨基酸中存在9个变异。

  D.农业部曾称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确认的所有H7N9病毒可能是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的源头,贺建奎团队研究后对此予以否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研究团队指出,应当对研究结果有所警觉,并努力加大监控力度以防止疫情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

  B.贺建奎研究小组仔细检查了从内地权威机构获得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中的血凝素,这种血凝素其实就是一种在细胞感染病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C.对于新病毒的来源,贺建奎指出目前尚无法排除由野生鸟类带入内地的可能性,但该病毒更有可能来源于国内。

  D.贺建奎强调,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新型病毒将变异成无害的病毒还是危险的病毒,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答案

  1.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已基本赶上”与原文不符,原文表述为“也许尚未赶上”。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原因与结果、已然与未然等。善于识破选项的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2.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贺建奎团队研究后对此予以否定”有误,原文表述只是“显示出一些与内地权威部门的理论相异的线索”。

  3.D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并非贺建奎研究小组的看法,而是“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病毒阅读答案4

  (1)病毒和细菌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大。细菌虽然小,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下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时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离开了安乐窝的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2)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致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强。但病毒会“变异”,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变异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协也就小得多了。

  1. 文章第(1)段主要使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从中选择一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影响病毒对人体的杀伤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请阅读文章第(2)自然段,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病毒和细胞一样,都只是仅仅拥有构成生命的单位——核酸。

  B. 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内部,靠“窃取”现成的营养生存。

  C. 病毒“变异”之后,就全都变成了具有更大的“杀伤力”的病毒。

  D. 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病毒对人类就没有威胁了。

  答案:

  1. 作比较,将病毒和细菌作比较,比较中更突出病毒体积小。打比方,把病毒比成刚出生的婴儿,说明病毒生存能力弱。

  2. (1)病毒的变异;

  (2)人群的免疫能力

  3. B

病毒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是突出其表面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所有发生突变的部分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突变最快。这令免疫系统跟不上步伐。

  决不是所有的病毒抗原——哪怕是所有RNA病毒的抗原——都突变得那么快。麻疹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突变的其他部分在变,只有抗原岿然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统识别为麻疹病毒抗原的那部分所承担的功能是病毒自身不可或缺的,如果它的结构变了,麻疹病毒就无法存活)。因此,人只要患过一次麻疹,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

  然而,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却能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千变万化。它们的突变使其能避开免疫系统而未令病毒遭到破坏。事实上,它们突变得太快了,即使在一次流行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都经常在变。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从而轻易避免同种病毒的二次感染。但有时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形状,于是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它们。与旧结构完美结合的抗体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结构了。这种经常发生的现象被称为“抗原漂移”。

  当抗原漂移出现时,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显然,变化越大,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就越低。为了理解“抗原漂移”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橄榄球运动员,身着白短裤、绿衬衣、镶有绿色V字的白色头盔。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运动服并攻击它。如果运动服稍作改变——如在白短裤上加一条绿色条纹而其他不变,免疫系统还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出该病毒。但若运动服由绿衬衣白短裤变成了白衬衣绿短裤,免疫系统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

  抗原漂移引发流行病。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33年间就出现了19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平均每两年就有一种以上。每一种仅在美国就造成了10000至40000的“过量死亡”——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在美国,流感比任何其他传染病——包括艾滋病(AIDS)——导致了更多人死亡。公共卫生专家监控了抗原漂移,并每年调整流感疫苗以期与之同步。但他们却从未能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流感病毒是作为一个突变群存在的,即使他们预测到了突变的方向,总会有一部分病毒与众不同而躲过了疫苗和免疫系统。但是,因为医学领域其他新的发现,现在不管抗原漂移多严重,造成的流感有多致命,它也并不会再造成流感大爆发,不会造成如1889—1890年、1918—1919年、1957年和1968年时那样席卷世界的大流感。

  6.关于“抗原漂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抗原漂移发生的原因是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形状。

  B.抗原漂移是病毒入侵人体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C.抗原漂移出现时,如果人的免疫系统拥有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病毒就难以在人体获得立足点。

  D.抗原漂移引发的流行病,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麻疹病毒的抗原之所以在其他部分都在突变的时候岿然不动,是因为它的结构一旦发生了变化,整个病毒就不能存活。

  B.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程度与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是成反比的.,变化越小,免疫系统的应答效力就越高。

  C.人体免疫系统有时难以识别流感病毒,主要是因为病毒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颜色上的很大变化。

  D.一项研究发现, 美国在33年间共出现了19种不同的流行病,从导致死亡的人数来看,流感是最致命的传染病。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患过一次流感的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患过一次麻疹的人,却可以终身免疫。

  B.如果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突变,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识别它们,从而无法破坏病毒。

  C.公共卫生专家已监控了抗原漂移,所以他们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

  D.如果出现了过去那种席卷世界的流感大爆发,那就可以确定在抗原漂移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原因。

  参考答案:

  6.B(A项“和”要改成“或”;C项原文表述为“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D项“通常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与原文中“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矛盾,同时,这也只是美国的一组统计数据。)

  7.B(A项原文表述为“最可能的原因是”;C项“颜色上的很大变化”有误;D项原文表述的是“19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

  8.D(A项原文讲的是“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B项原文讲“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C项“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病毒阅读答案6

  病毒不同于其它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蛋白质外衣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实际上这并不容易。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嚣”的位置。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围极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当病毒进入细胞。它就开始回复成它自己了。要理解它都干了些什么,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了解它的核酸中心。

  核酸存在于每个活的细胞和病毒中。它们有两种基本种类——DNA和RNA。DNA构成基因组合。这意味着一个特定的DNA里储藏了构造和维持一种特定生物体的信息。DNA是怎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呢?它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

  RNA是干什么的呢?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它将信息从DNA(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传递到合成蛋白质的地方(在细胞核外)。DNA像模板一样造出正确的RNA。RNA又同样制造出正确的蛋白质。

  病毒要么有DNA,要么有RNA,但不会两样都有。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而是基因物质。

  病毒进入并强迫细胞制造出更多的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与正常分子成分惊人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它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实际上,自从地球上有生命以来,病毒和细胞就共同存在,共同进化。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随着时问的变迁,这些“逃出来的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时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大部分的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病毒有修复4000种人类混乱基因的特殊能力。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这是修复这些细胞最好的方法。这种基因疗法还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选自《在岩石上漂浮》,有删改)

  1、下列关于“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它没有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的生命活动。

  B、所有的病毒都由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组成。这层蛋白质外衣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C、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D、病毒和细胞共同存在,共同进化。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危害性就越小;而那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则是巨大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人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融合而使它们进人细胞。

  B、DNA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信息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

  D、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参考答案:

  1、答案:D(A“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B“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C“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

  2、答案:A(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融合而使它们进人细胞”只是“有脂肪包膜”进入的方法。)

  3、答案:D(A都不是作者的观点,B“一旦”“就”没有必然条件关系,C只是“感染范围极广”,并非“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

病毒阅读答案7

  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令人恐怖的冰川病毒

  ①目前,一种真正对人类形成威胁的现象,正在悄无声息地接近,它来自寒冷极地的冰川。

  ②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人类对这一情况的担心,以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更多的陆地这方面。但最近的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将会释放出被冻结的许多恐怖病毒。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这些病毒即使经历几千、几万年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这一点不久前在格陵兰岛上得到了证实。当研究冰层物质的科学家们从冰川和冰原深处取出大约13000年前的冰层样品时,令人惊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释放出了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这表明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会导致物种灭绝。

  ③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它的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

  ④研究者发现,在这些古老的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对这些可能重见天日的病毒,美国斯塔摩尔教授指出:,也不能确定这些病毒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

  ⑤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病毒已经在冰底埋藏了很长时间,它们的生命力和传染性不会像从前那样强烈,真正的危险可能会非常遥远。然而,从理论上讲。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这些重见天日的古老的细菌和病毒不会再次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

  ⑥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有无数生物物种在极短的时期内神秘消失,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恐龙了。今天主宰着地球的人类,会不会因为冰川融化所引发的灾难而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

  1.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

  2.按要求理解词语含义或作用。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

  (2)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它的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冰川病毒可能肆虐人类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末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对此你想跟大家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古老病毒,将对人类形成威胁。

  2.

  (1)由于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致使冰川融化。

  (2)不能。“几乎”表明还有例外,说明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它的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有可能存在,如去掉与事实不符,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会导致物种灭绝。

  4.人类肆意破坏环境,使得地球变暖,最终受害的必将是自己。

  5.我们要想不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惟有从现在起,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病毒阅读答案8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偶可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1——2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可分几种。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少部分病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5——10日内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征候,病死率高。1918——1919年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因而死亡人数极多。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流感流行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都有变异而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外,与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另一方面,每次流感流行都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和没有做好隔离有关。同时流感流行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特征,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往往突然爆发,迅速蔓延,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流感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因为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致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并在局部聚积,引起感染。很多人都是从流感开始,继发肺炎,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患过流感和未患过流感的人产生的免疫力不同。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比如,1977年“俄罗斯流感”,病毒株是HINI流感病毒,主要侵袭1957年以后出生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没有对抗这病毒的抗体。而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经历过HINI型病毒的侵袭,体内会产生抗体,因而对于1977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HINI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

  1.不属于流感病毒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的一项是:( )A.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和良好的复制能力。B.流感病毒变异很大,使其具有巨大的杀伤力。C.流感病毒传播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让人防不胜防。D.流感病毒引起的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常常致命。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人体内受流感病毒侵害的器官是上下呼吸道。B.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够进行自我复制。C.患感冒后,人呼吸道的自然防卫能力就会丧失。D.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虽然少见但病死率高。3.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重视流感的危害,在流感暴发时作出隔离防护,就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B.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近似的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具有免疫力。C.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所以防治流感用的流感疫苗也要不断地更新。D.轻微的流感即使没有治疗,一般在两周后流感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

  答案:

  1.D

  2.C

  3.B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第三段是介绍“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而第四段从“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一句可以看出,是介绍“导致死亡”的原因。“造成伤害”不一定会导致死亡,所以D项混淆了概念。

  考点: 本题是看似是分析综合,实际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B级。

  2.

  试题分析:原文“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并没有说“丧失了防卫功能”,属于过于绝对。

  3.

  试题分析:原文“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从“有较强的抵抗力”并不能得出“具有免疫力”这一结论,所以B项属于偷换概念。

病毒阅读答案9

  阅读《病毒的话》,回答下列各题。(12分)

  病毒的话

  ①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改邪归正,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 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⑥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小题1: “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这个名称”指什么?为什么是“有来由”的?(3分)

  小题2:回答问题。(6分)

  (1)文中第③段中说“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3分)

  (2) “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句中三个“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3:我们为什么把能破坏计算机功能的指令或程序也称之为“病毒”?请具体说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3分)“病毒”(1分);病毒是造成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2分)。

  小题1: (1)运用作比较的方法,(1分)说明了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2分)。

  (2)运用“反复”修辞强调(1分);突出病毒非常小这一特点(2分)。

  小题1:(3分);文中所讲的病毒,是一种生物体,能造成许多疾病;而计算机病毒,则是指能破坏计算机功能的指令或程序;因为它们具有破坏人或机器正常功能的共性,所以也称之为“病毒”。(各1分)

  略

病毒阅读答案10

  四、中考题(8分)

  我们家族的名称是“病毒”。家族中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仅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直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人类的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其罪魁祸首都是我们,因此,人们谈“毒”色变。 。

  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事。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如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而牛痘正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反戈一击,帮助人类消灭了天花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并始终呆在那里。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哩!

  尽管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选自文有仁《病毒的话》,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的重点是 ,主要运用了 和 等说明方法。(4分)

  2.在第二段横线上补上一句话,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我们家族中有有益的病毒,但更多的是有害的病毒。

  B.但我们家族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C.我们家族中不仅有有益的病毒,也有有害的病毒。

  D.我们家族中不但有有害的病毒,而且也有一些有益的病毒。

  3.本文运用第一人称,以拟人的手法来展开说明,请你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

  1.病毒 利用病毒造福人类 列数据 作比较 点拨:说明方法中还有打比方、举例子,只要列举出两种即可。

  2.B 点拨:注意看文章的前后内容,注意文章的连贯性。

  3.这样写能使说明更加亲切自然、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点拨:说明文中使用一些修辞,都是为了说明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人读懂、接受。

病毒阅读答案11

  我们家族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病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么一个不雅的名称。

  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病的烟叶捣碎,挤出液汁,用没有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液汁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检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A)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的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一种记录遗传密码的`物质)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进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B)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反戈一击,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已经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以后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现在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现在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哩! (选自苏教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本》)

  15、整体感知,回答问题。(4)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两大方面内容?(2分)

  (2)从整体上说,本文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2分)

  16、请你用读书动笔的方法,仿照示例,任选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的一句(只填字母,不需抄写原句)作点批注。(4分)

  示例:原文滤过的液汁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

  批注这个当时用得好。从时间上加以限制,那时科技还不发达,即使是最好的显微镜也查不出细菌,但未否定以后也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文( )

  批注

  17、边读边议,回答问题。(5分)

  (1)从文中看,人们把 我们称为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超过16个字,2分)

  (2)在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之前加上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的含义是什么?包含了分析问题的哪种正确方法?(3分)

  答案:

  15、(1)从名称、由来、自身结构及人类如何利用改造病毒两方面来介绍

  (2)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这样由表及里利于提示事物的本质。

  16、原文(A)批注:---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病毒的体积之小。

  17、(1)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都是病毒

  (2)任何事物有不好的一面,也好的一面,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

病毒阅读答案12

  目前,一种真正对人类形成威胁的现象,正在悄无声息地接近,它来自寒冷极地的冰川。

  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人类对这一情况的担心,以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更多的陆地这方面。但最近的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将会释放出被冻结的许多恐怖病毒。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这些病毒即使经历几千、几万年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这一点不久前在格陵兰岛上得到了证实。当研究冰层物质的科学家们,从冰川和冰原深处取出大约13000年前的冰层样品时,令人惊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释放出了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这表明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会导致物种灭绝。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过50亿年的运动中,它的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

  研究者发现,在这些古老的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对这些可能重见天日的病毒。美国斯塔摩尔教授指出:“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病毒会再次返回到现代文明社会中,也不能确定这些病毒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病毒已经在冰底埋藏了很长时间,它们的生命力和传染性不会像从前那样强烈,真正的危险可能会非常遥远。然而,从理论上讲。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这些重见天日的古老的细菌和病毒不会再次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有无数生物物种在极短的时期内神秘的消失,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恐龙了。今天主宰着地球的人类,会不会因为冰川融化所引发的灾难而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

  1. 用一句话概括你从文中获取的信息。

  2. 作者认为冰川病毒可能肆虐人类的依据是什么?

  3. 你如何理解“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这句话?

  4. 文章末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 请根据文章透露的信息,拟一则关于环保的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

  1. 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古老病毒,将对人类形成威胁。

  2. 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会导致物种灭绝。

  3. 人类肆意破坏环境,使得地球变暖最终受害的必将是自己。

  4. 人类要想不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惟有从现在起,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5. 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病毒阅读答案13

  (1)长久以来.人们提到病毒二宇难免心生恐惧,在非典、甲流等致命病毒袭击人类以后,人们更是扣临大敌般的谈病毒而色变。但是,你会想到病毒也能为人类造福吗?美国研究人员就提出了利用 M13病毒提取氢能源的设想。

  (2)目前,能源公司获得氢燃料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分解水、裂解石油和煤、分解植

  物等。但是最环保而且最可持续的方法还是电解水。然而,这也需要有能源分解水获得氢燃料。用传统能源(如石油、火电)来生产,这些能源本身会释放污染物,它们所生产和氢能源就不能算是绿色清洁能源。因此,获得氢能源的最好方法是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分解水。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是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力分解水,然而,太阳能电池木瓜本身造价很高。因此,科学家正在想办法降低氢能源的造价。美国研究人员提出的这种新的设想,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3)研究人员是依据植物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造促进自身生长所需能源的原理来进行氢能源提取的。他们首先从一种细菌中提取名为M13的病毒(这种病毒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然后对这种病毒进行了基因改造,再让它吸附一个催化剂分子氧化铱和一个吸光物质锌卟嘛。吸光物质源源不断地将阳光沿着病毒传递,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病毒充当了太阳能的传输通道,可以把太阳能从吸光物盾传输到催化剂。在催化剂和太阳能的共同作用下,水就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耙氢气进行液化和压缩,就变成了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

  (4)比起太阳能电池板分解氢气,用病毒制造氢气的效率提高了 4倍。然而,研究人员涉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氢能生产之后.传输太阳能的病毒通道从线状变成了团状,就像是一团乱麻,自然不能很好传输太阳能了,氢能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研究人员又想了很多办法来克服这个难题,最终将这些病毒变成凝胶状态封入一个胶囊内。这样,它们就能够保持原有的状态,从而维持了氢能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5)目前,从水中分离的氢被分成质子和电子。矸究人员正在进行第二步攻关,将这些

  质子和电子变成氢原子或者氢分子。该研究团队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用来做催化剂的铱昂贵而稀少。他们希望找到更常见、更便宜的特质来替代铱。

  (6)有关专家袁示,氢能源最终大规模生产可能要靠生物方法,而利用病毒生产氢气是氢能源领域内的重大吉展。我们相信,有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一个洁净的氢能湖时代即将到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2)(3)段的说明内容。(3分)

  答:

  2.选文(4)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阅读选文(4)(5)段,说出研究人员在利用M13病毒提取氢能源时遇到的三个难题。(3分)

  答:

  4.选文(6)段中的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5.进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用传统的能源石油来生产的氢能源,不能算是绿色清洁能源。

  B.目前,能源公司大多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力来分解水获得氢燃料。

  C.M13高毒是从细菌中提取的地对人体无害。

  D.研究人员从细菌中提取M13病毒后.让它直接收酣氧化铱和锌卟啉,完成氢燃料的提取。

  参考答案

  1.利用病毒制造氢能源的背景、优点(好处)、原理、方法(或步骤、过程),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得满分。此题共计3分。

  2.列数字、作比较(2分),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利用病毒制造氢气效率高的特点(1分),此题共计3分。

  3.病毒通道从线状变成了团状,不能很好地传输太阳能(或降低了氢能的生产效率)(1分),将氢质子和氢电子变成氲原子或者氢分子(1分),用来做催化剂的铱昂贵而稀少(1分),此题共计3分。

  4.不能删去,可能表估计(或推测),起限制作用(I升),表明氢能源最终大规模生产要靠生物方法还只是一种推测,如果删去可能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1分),此题共计3分。

  5. D(3分)

病毒阅读答案14

  细菌和病毒

  郭联顺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茵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肚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会坏得那样猖獗?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他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 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选自《中学生阅读》)

  1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16.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3分)

  17.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选文第④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9.结合本文所学知识,请用简明的话语帮助你周围的人克服恐惧病毒的心理。(4分)

  参考答案:

  (三)15. 逻辑顺序(2分)

  16.示例:病毒结构简单,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自己不能完成生化反应,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每点1分,计3分)

  17.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病毒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的特点。 (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计3分)

  18.示例:不能去掉。大多数和有的只是指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成了全部了,就和实际情况不符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意对即可,计3分)

  19.示例:病毒的结构及生理特性来看,病毒可以防治,并不可怕。(联系选文内容2分,简明劝说2分,计4分)

病毒阅读答案15

  近日,来自旧金山血液系统研究所的埃里克·德尔沃特(Eric Delwart)及其同事研究发现,在采自亚北极冰区的冰冻驯鹿粪便中,发现了两组700年前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一部分病毒RNA基因组,和一个DNA病毒的基因组。其中DNA病毒表现出了感染植物的能力。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科学家对于病毒的演化过程了解并不多。认识这些古代病毒的结构将有助于对病毒演化的探索。然而,科学家只对数量很少的古代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病毒的变异很快,很难确定新的序列与其他病毒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因此很难对古代病毒进行重建。除此之外,古代病毒的核酸物质往往会迅速分解,给测序带来了困难。

  为了找到保存完好的古代病毒,德尔沃特和他的团队来到了加拿大塞尔维恩山脉(Selwyn Mountains)一片已有4000年历史的冰区,对其中的驯鹿粪便进行了分析。在检查一个700年前的冰芯时,他们从冰冻的粪粒中鉴定出了两组保存完好的病毒序列。

  其中一组是一个RNA病毒的部分基因组,研究者认为它可能来自能够感染昆虫的蟋蟀麻痹病毒属(Cripavirus)。驯鹿可能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感染这种病毒的昆虫。被驯鹿或者驯鹿粪便吸引而来的昆虫也可能是病毒的来源。

  根据另一组病毒基因序列,研究团队成功地重建了一种DNA病毒的完整基因组。这种病毒与现生所有已被测序的病毒都有不同。不过,科学家还是发现它与一类感染植物的双生病毒(geminiviruses),以及一类发现于蜻蜓、真菌和动物粪便中的`病毒(gemycircularviruses)存在较远的联系。

  为了了解DNA病毒的更多特性,研究人员采用了烟草本赛姆氏(Nicotiana benthamiana)品种作为实验材料。这一烟草品种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的模型。实验结果发现,在接种病毒的叶子,以及刚长出来的新叶上,都出现了感染的特征。不过,受到感染的植株并未出现任何患病症状。研究者称,这可能是因为烟草本赛姆氏并不是这种病毒的理想宿主。

  研究团队认为,驯鹿应该是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这种DNA病毒。较早之前的研究显示,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还可能保持着感染能力。这一烟草品种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的模型

  1.下列对于“古代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病毒由来自亚北极冰区的冰冻驯鹿粪便中发现,存在两组不同的基因组。

  B. 根据700年前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

  C. 有关古代冰区病毒的发现的研究成果,获得专业学术期刊认可。

  D. 病毒发现的研究成果,是由团队集体智慧共同努力的结果。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虽然对于病毒的演化了解不多,但研究将有助于对病毒演化的探索。

  B. 科学家只对某些古代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但很难对古代病毒进行重建。

  C. 研究团队来到已有4000年历史的冰区,选择性对驯鹿粪便进行了分析。

  D.科学家检查700年前的冰芯,从冰冻的粪粒中鉴定出一定数量保存完好的病毒序列。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3分)

  A. 至今发现,“仍具感染能力”的古代病毒有两组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一部分病毒RNA基因组,和一个DNA病毒的基因组。

  B. 研究团队推测被驯鹿或者驯鹿粪便吸引来的昆虫也许是病毒的来源,驯鹿或许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感染这种病毒的昆虫。

  C. 为了了解DNA病毒的更多特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模型的烟草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并获得实验结果。

  D. 尽管历经700年冰川变化,但DNA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还可能保持着感染能力,值得引起科学界关注与研究。

  参考答案:

  1.B “ 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与原文“研究发现”不符,偷换概念。

  2.C “选择性对驯鹿粪便”与原文“对其中的驯鹿粪便”不符,以偏概全。

  3.D 偷换概念。“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并非是“历经700年冰川变化”后。

【病毒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散文阅读与答案:《邂逅黄姚》阅读答案06-21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07-20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

求婚阅读答案 求婚阅读理解答案12-10

理发阅读答案 理发阅读理解答案12-10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07-02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