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11 17:35:54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梦》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梦》阅读答案

《寻梦》阅读答案1

  袁隆平的“寻梦园”

  曲志红 朱冬菊 李 斌

  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选自七年级(下)《语文读本》)

  【阅读习题】

  1.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1)梦寐以求:

  (2)功成名就:

  3.文中第二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3分)

  4.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3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袁隆平的可贵之处是什么?(3分)

  6.文章最后用袁隆平做过的“一个美好的梦”结尾,请你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3分)

  7.你做过什么“美好的梦”?你准备如何圆自己的“梦”?(3分)

  【阅读答案】

  1.这篇文章叙写了被人们视为“神农”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2分。意思对即可)。

  2.(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2)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2分。意思对即可)。

  3.这些数据进一步突出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的意义。或更加突出袁隆平对解决我国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巨大而深远。(3分。意思对即可)。

  4.一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他的讲话的话题永远自己的事业,讲起来当然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或:因为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水稻育种,对水稻育种工作的全过程了如指掌。(3分。意思对即可)。

  5.在辉煌、荣耀、名利面前不自满,在功成名就之后仍不断追求。(3分。意思对即可)。

  6.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能使文章篇末点题;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7.不设统一答案。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有序即可。(3分。意思对即可)。

《寻梦》阅读答案2

  《寻梦》阅读原文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请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踪。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36年7月11日 哥廷根

  《寻梦》阅读题目

  小题1:文段开头“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捉住”这个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2: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本文主要写了母亲、家乡的景物和哥廷根的景物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3分)

  (2)文中反复提到“母亲的面影”,这样写在表达上和结构上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3:季羡林的散文行笔朴实自然,却饱含情韵。结合你的阅读感受,从文中最后三段中选择你认为感人的佳句,以此为例,就句子含义及其手法的运用,说说你的理解。(6分)

  小题:(1)文中是以对母亲对故乡深深怀念情感为线索,通过想象和联想,借助梦境使三幅画面交叉、叠映、反复出现,这样的组织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显得深沉隽永。(3分)

  (2)从表达上看,通过对母亲面影的反复抒写,突出作者对亲人、故土的深深思念,有一唱三叹的效果。(2分)从结构上看,以母亲的面影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对抒发作者的思念之情起到强化作用。(2分)

  小题:答案示例:“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句有两句,前句是采用了暗喻的表达,表达出对母亲、对故乡的绵长深切思念。后一句,“替母亲担着心……”,虚实结合,既表现母子间深挚的关爱,也突显了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感。(扣住句子含义能谈出自己的理解,符合语境文意的,3分;恰当说明手法运用的,2分)

《寻梦》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5.诗中描写的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6.全诗两百余字,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的幸福感。请问全诗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4分)

  7.这首诗在表色彩的词的运用上非常精炼,试结合全诗作一下简要分析。(5分)

  8.《寻梦者》通过美丽的象征唱出了寻梦者的灵魂之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们什么?(5分)

  参考答案::

  5、诗中的“梦”是妖妍绚丽的,是无价之宝。

  6、重点放在了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上。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着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的美丽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

  7、“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涛翻滚,波浪声声;“桃色的珠”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金色的贝”绚丽夺目,令人珍爱;“鬓发斑斑”使人叹息。“金色的贝”从“青色的大海”里涌起,富有神话色彩;“桃色的珠”映着“鬓发斑斑”,使人叹息,同时有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升起。

  8、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丽的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

《寻梦》阅读答案4

  袁隆平的“寻梦园”(6分)

  自196X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X年至199X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选自《语文读本》)

  23.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4.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2分)

  25.你做过什么“美好的梦”?你准备如何圆自己的“梦”?(2分)

  参考答案:

  23、.这篇文章叙写了被人们视为“神农”的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

  24.一个热衷于自己事业的人,他的讲话的话题永远自己的事业,讲起来当然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或:因为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水稻育种,对水稻育种工作的全过程了如指掌。

  25.不设统一答案。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有序即可。

【《寻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寻梦者诗歌阅读附答案12-02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及答案10-20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10-31

季羡林《寻梦》练习及答案05-24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散文阅读与答案:《邂逅黄姚》阅读答案06-21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07-20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