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
首先是地理的江南,唐代以前,古人对江南的看法基本上是地理意义上的。先秦及秦人眼中的“江南”,主要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楚地(今湖南、湖北)。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的地域更有扩大,指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之外的广大地区,实际就是字面意义的“长江之南”。晋室南渡以后,“江南”地理概念所指的中心,逐渐由西向东,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转移。其次是政区的江南,从唐代开始,江南逐渐演变为一个行政区。安史之乱之后,作为监察专区的“道”逐步实体化,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区。宋代改道为路,设有江南东、西路。元代之后,江南主要是作为经济区的江南。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
三国孙吴立国,特别是永嘉南渡之后,作为一个文化“区域”的江南渐次形成。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认为在唐人心目中,江南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作为独特的文化区域,“江南”是“佳丽地”,是“好山水”,江南的山、水、特有的物产植被以及经济地位是形成其特有文化品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唐代人心目中这个文化区域所独有的特点。美学研究者刘士林先生则认为“诗情”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这里的“诗”是指广义的文学,“书”则是指与书籍撰写、制作、流通、存藏有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诗”与“书”是山、水审美化、人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也为江南文学的发展与书籍产业的勃兴提供了滋养与资源。山水与诗书互相形塑,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文化江南”。作为客体的自然山、水与作为主体创造物的文学、书籍互相成就,互相促进,而作为主体人的实践活动即是这种互相交融的原动力。“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人发现、创造江南的山、水、诗、书的过程,也是江南山、水、诗、书滋养、形塑“人”的过程。
晋室南渡之后,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信州所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
对于山水与诗(文学)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得江山之助”的命题。中古以降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阐发,认为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浙江省近年也提出“以诗(诗词曲赋)串文”“以路(水系古道)串带”,分别绘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正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这一计划为文化浙江,也为文化江南提供了经济一体化之外的文化一体化的尝试。然而,作为重要文化符号的“书”的研究与开发,还有不小的空间。
书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的书籍不断向东亚与世界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自中古以降即是书籍生产、流通、存藏的重要区域,造纸、制墨、制笔以及活字印刷、饾版工艺的产生与改进皆与江南地区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为何江南书籍业如此繁盛?当然也与江南的山、水、诗有关。一方面,书籍生产依赖于造纸,江南繁茂的竹、木、藤为造纸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江南的水资源也是造纸、印刷业所必需;另一方面,文化、文学创作的繁荣也为书籍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
同时,书籍业的勃兴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人与文化世家,江南地区也成为藏书之地,文献乡邦。乾隆年间,四库七阁,江南独有其三既是朝廷对文化江南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刺激了江南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江南还是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我国的书籍通过江南这个区域向整个东亚传播,远传日本、韩国,形成了王勇先生所说的“东亚书籍之路”。
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说明在唐代人眼中,江南吴中的代表元素便是“万卷图书”与“十洲烟景”。乾隆年间朱象贤《闻见偶录》云:“专以鬻书为业者谓之书坊,江南、江西、浙江省有之,他处则无,偶有店铺,亦此三省人也。”此皆足以说明,无论是实际的情形,还是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都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
(摘编自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
阅读题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包含地理、政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含义的复杂概念。
B. “书”在文中是构成文化江南的一个维度,是与书籍相关的技术、产业与运作制度。
C. “尝试”在文中指浙江省“以诗串文”“以路串带”,绘就“四条诗路”的实际做法。
D. “阐发”指中古后的诗人文士在刘勰之后对山水与文学的关系做出的进一步的阐释。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汉人眼中的“江南”包括长江以南除四川盆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江南,但是地域要比先秦、秦人眼中的大。
B. 文化江南在孙吴立国、永嘉南渡后渐次形成,其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
C.从书籍与文明的关系以及江南与“书”的关系看,“书”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有重要意义。
D.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里他把山水当成了客体,而人仍然是主体,但人成为了山水对象。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理解“文化江南”首先要探求“何处江南”,然后再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
B. 唐代诗人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一诗可说明,在人们的认知与期待中,“书”是“文化江南”的组成元素与重要表征。
C. 如果陶渊明没有发现田园,谢灵运、孙绰没有发现山水的价值,山水有可能融入不了主体,也就不能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
D. 在介绍了历史地理学家张伟然和美学研究者刘士林的观点之后,作者对文化江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且观点与两人毫无二致。
4. 江南为什么会成为“书籍东传的重要枢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本文是一篇社科类学术文章,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分)
答
1. C .“绘就‘四条诗路’的实际做法”错,据原文“这一计划为文化浙江,也为文化江南提供了经济一体化之外的文化一体化的尝试,可知这是一个计划,不是实际做法。故选C。
2. D .“把山水当成了客体,而人仍然是主体”错误。原文“则更是将山水主体化,让人处于客体的位置,人成了山水的对象”,可知山水是主体,人是客体。故选D。
3.B
A.据原文“如果说地理、政区、经济的‘江南’,其核心在物理空间、经济产业与政治运作体系,是对‘何处是江南’的探求:那么想要理解‘文化江南’,似乎更应当去关注人们在何种意义或期待上去看待江南,也就是江南是什么’”,可知理解“文化江南”并不需要先去探求“何处是江南”,属强加关系。
C.“山水有可能融入不了主体,也就不能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错误。原文“陶渊明在九江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孙绰则在浙东发现了山水的价值。‘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可知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D.“且观点与两人毫无二致”错,据原文第4段相关内容可知作者观点与张、刘两人的观点是有不同的,非“毫无二致”。故选B。
4. ①从地理位置看,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南东传书籍方便快捷。
②从书籍资源看,江南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使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非常发达,有丰富的书籍资源。
③从传播效果看,江南是藏书之地、文献乡邦,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认同度高,书籍自江南出更易为人接受。
解析
题干中“东传”“枢纽”两词,提示答题应首先从江南的地理位置考虑,结合第2段对“地理江南”的相关叙述“明清之后,环太湖地区的东南区域成为备受国家倚重的经济区,所指就是‘八府一州’之地,即当时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及所学知识可概括出:从地理位置看,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南东传书籍方便快捷。
问题中的“书籍”提示答题要结合文中叙述江南书籍业发达的相关内容组织答案,从第9段“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江南的水资源也是造纸、印刷业所必需;另一方面,文化、文学创作的繁荣也为书籍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可归纳出:从书籍资源看,江南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使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非常发达,有丰富的书籍资源。
据第10、11段可知江南文化底蕴深厚且广为人知,认同感高,所以书籍自江南出更容易为人接受,可归纳出:从传播效果看,江南是藏书之地、文献乡邦,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认同度高,书籍自江南出更易为人接受。
5. ①论点明确。先从江南的概念解释引出文化江南的概念,然后明确提出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的观点。
②论证思路清晰。全文紧扣题目中的“江南”“山水”“诗”“书”展开论述。
③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构成,接着分别论述江南山水与人,江南山水与诗,江南山水与书的关系。
④主要采用引证法。作者在文中对前人论述、文献资料、相关诗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论证充分。
⑤语言严谨周密。如解释概念时用“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这个意义”,说时间用“至迟”等。
【5题详解】
论证特点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答题时要依据材料内容从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考虑,然后分析归纳出答案要点。
论点明确。
结合“‘江南’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复杂概念,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江南的地理内涵与文化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阐释。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地理江南、政区江南、经济江南与文化江南”“‘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等分析可知,先从江南的概念解释引出文化江南的概念,然后明确提出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的观点。
论证思路清晰,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
结合“‘文化江南’应当由山、水、诗、书四个维度构成”“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为何江南书籍业如此繁盛?当然也与江南的山、水、诗有关”“同时,书籍业的勃兴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人与文化世家,江南地区也成为藏书之地,文献乡邦”等分析可知,全文紧扣题目中的“江南”“山水”“诗”“书”展开论述。先总说文化江南由山、水、诗、书构成,接着分别论述江南山水与人,江南山水与诗,江南山水与书的关系。
主要采用引证法。
结合“周振鹤在《释江南》中指出,江南具有地域、经济和文化三层内涵”“‘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诗人将山水客体化为认识的对象,发现了山水的价值,而山水融入了主体,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中古以降的诗人文士对此多有阐发,认为山、水不仅提供了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形成了文人独有的风格特征”等分析可知,作者在文中对前人论述、文献资料、相关诗句信手拈来,旁征博引,论证充分。
语言严谨周密。
结合“从历史上看,‘江南’这个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江南’的形成过程,就是江南山、水不断对象化、审美化、人文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文化元素,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地区与书籍生产的相关行业及书籍行业至迟在南朝就非常发达”等分析可知,如解释概念时用“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这个意义”,说时间用“至迟”等。
【冯国栋《江南的山水与诗书》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江南瓦》阅读答案06-15
江南蓑衣阅读答案06-25
江南雨阅读答案10-22
《江南瓦》阅读答案06-14
《江南古镇》阅读答案08-10
水性江南阅读答案06-14
《梦江南》阅读答案08-28
水性江南阅读答案06-14
水性江南阅读答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