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阅读答案

时间:2024-04-11 08:08:3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诉衷情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诉衷情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诉衷情阅读答案

诉衷情阅读答案1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②。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③,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九重城:指京城。②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③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全词运用了对比(或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上片回忆刚到帝京时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情景(虚写)(1分),与下片描写晚年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的感慨(实写)(1分),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了词人的无奈和愤懑之情。(1分)(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壮志难酬之情,词句时易失,志难城写时机失去,壮志难酬。(2)感叹年华易逝,鬓丝生两鬓已经生白发。(3)生活的无奈和愤懑之情,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写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答到一点给3分,两点即满分,其它情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

  当初我作为低级官吏进入京城,结识的朋友都是英雄豪杰。起草重要文书,用蜡封固并连夜传送,骑着马奔驰传告中原人们。时机容易失去,壮志难酬,两鬓已生白发。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赏析: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南宋词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词。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词的上片是忆旧。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时俊彦,因言结友尽豪英。

  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词的下片是抒愤。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是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诉衷情阅读答案2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2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具体分析上下阙的景物描写,并结合景物的特点谈谈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

  3.请具体赏析本词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词人心境的。(4分)

  答案:

  1.(2分) 乱字在这里有热闹、热烈的意思,表现出西湖盎然的热闹景象、浓烈的暮春之景。(写出乱的意思1分,点出西湖景色特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 4分) 上阕描绘的是动景:杨花飞、莺啼乱;下阕描绘的是静景:闲庭、窗帷、篆香、月色。以动衬静,借美景表现闲情(写出情景交融也可)(技巧写出一个给1分,景物分析1分)。(2分) 下阕中闲庭、篆香、月色给人幽静、空灵之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从容自在,这是一种难得的超然的心境。(2分,特点1分,心境1分,意思对即可。)

  3.上阕描绘的是动景:杨花飞、莺啼乱;下阕描绘的是静景:闲庭、窗帷、篆香、月色。以动衬静,借美景表现闲情。(2分) 下阕中闲庭、篆香、月色给人幽静、空灵之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从容自在,这是一种难得的超然的心境。(2分)

  赏析: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茑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目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诉衷情阅读答案3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1)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3分)

  (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3)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阅读答案

  (1)营造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

  评分建议:答对1分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3)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

  评分建议: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得4分;如答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等不得分。

  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词开篇“雨晴气爽”两句总写登楼远眺。先以“雨晴气爽”烘托环境气氛,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同时暗指时值秋季;再以“江楼”点出登临地点,“伫立”而“望”则使一个在江楼上长久的孤独默立、凝望远方的词人形象兀现在读者眼前,这也直接引出了下文的景色描写。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写目光所及的山水美景。脚下,远去的江水清澈明净,波光闪动;隔江而望,暮色中重峦叠嶂,苍苍莽莽。这里从大处落笔,一句写江,一句写山。写江水突出了秋水清澈,澄静如练的特点;写“暮山”则突出了层峦叠翠、高耸入云的特点。这两句对仗工整,字句的锤炼也颇见功力:“远”字把江水逶迤远去的景象点染了出来,使画面一下就开阔起来;“暮”字为景物涂上了苍茫的背景,使整幅画面意境全出。

  接下来,词人的视线落在了水际山峦之中。“遥认断桥幽径”三句,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远远地辨认出断桥、幽僻的`小路,还隐隐约约地辨认出有个小渔村,在这黄昏时分,一缕炊烟正在村里袅袅升起。“遥认”两字用得相当确切,拉开了人与景的距离。景物显得远而小,有些模糊,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断桥”、“幽径”、“渔村”、“孤烟”,这些衰残的意象,渲染出荒凉寂寥、凄清冷落的气氛,它们在临近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

  整个上片如一幅境界寥廓的江村晚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深秋雨后的江楼,无语东流的江水,层峦叠翠的远山,还有暮色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景色是凄清沉寂的,心情亦当如此,由此下片转为抒情。

  过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残阳里”紧承“向晚孤烟起”,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也给全词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至此,词人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数词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了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景响。“脉脉朱阑静倚”一句呼应上片的“伫立江楼”,暗示了词人一直在江楼上默然凝伫。“脉脉”二字突出了“静倚”“朱阑”、凝望沉思时的如痴如醉,难以解脱。词中虽为言明词人何以长久地独倚“江楼”,但那种浓重的伤感之情已然深深感染了读者。于是词作水到渠成般过渡到下面一句:“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心情抑郁,竟至没有喝酒却已进入醺醺而醉的状态,足见愁情的深沉、浓烈。这其中,已暗暗透出了“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的浓重的伤别情绪,只是引而未发罢了。随着这种低沉感伤情绪的继续加重,词人满腹的愁思也汹涌如潮起来,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这几句点出了悲秋怀人的主旨。词人置身深秋景色中,远山苍茫的迷蒙,断桥孤烟的冷落,暮云将尽的惨淡,秋光渐老的哀伤,使词人联想到了羁旅生涯的苦涩艰难,前程的渺茫无望。这份生命的悲哀需要有人与他共同承担,而“故人”却远隔千里。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意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竟日空凝睇”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竟日空凝睇”一句中“竟日”与前文的“暮山”、“向晚”、“残阳”、“暮云”相呼应,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词人陷入深深的愁怨难以自拔;“凝睇”又与开头的“江楼”伫望,换头处的“朱阑静倚”以及全篇的景物描写紧密相扣,使全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着一“空”字,表现了词人明知无望,却仍然对“故人”一片痴情,颇能动人心魄。

诉衷情阅读答案4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7.“关河”的意思是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

  答案(共4分)

  7.指山川险要处(关塞河防)(2分)

  8.D(2分)

诉衷情阅读答案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

  无名氏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小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15.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6分)

  答:

  答案:

  14.D(变虚为实,将具体的`情感形象化为眉黛含情、丹青难画。)

  15.(1)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1分)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1分)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1分)

  (2)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1分)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1分)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1分)

诉衷情阅读答案6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沙场秋点兵”,“沙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答案:

  6.战场 7.D 8.唐 柳宗元

诉衷情阅读答案7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止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①阿房:宫名。秦始皇营建。

  1.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2.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请结合注释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景象肃杀而壮阔,与上片的衰败相互映衬,词人寓情于景,衬托出浓郁的衰愁。

  2.词不人怀古伤今,以狐兔群游秦汉古城,昔日的豪华已成梦来抒发自己对朝代兴废的无限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宋王朝的深切担忧。

  赏析:

  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抚今追昔,不胜悲愁。下片着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黄昏时候,益觉伤 感。全词工丽哀婉,情韵悠长。这是康词中较为突出的一首。

诉衷情阅读答案8

  【原文】:

  诉衷情

  【金】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释】

  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使金,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宋。此词写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华颠,花白的头发。

  【翻译】

  深夜严寒,我在简陋的旅店里孤枕难眠,皎洁的月光照着半夜起床赶路的我。细雨霏霏,秋菊盛开,我急急忙忙赶上了回家的渡船。鸥鸟洁似白雪,河水清似蓝天,让我想起了家乡,不禁遐想,回到了家,小孩会抓着衣角,笑我满头白发吧。

  【赏析】

  远离故乡的游子,即将踏上归家的路程,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而作为被强留于金的吴激来说,这种心态显得更加复杂而深沉。在这首词中,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运用白描的手法,既对这种归心似箭的情态作了生动的描述,又吐露了一腔思乡的浓烈情意。

  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写景,但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在寒意料峭的凉秋深夜,游子独自歇宿於荒郊茅店,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这里所写旅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想起唐代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著名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旅店的客人迎来第一声鸡鸣,趁着月色起身赶路,足迹印在板桥的霜上。诗人通过典型的物景,把羁旅早行的意象表现得有声有色。从旅途的感受来说,词里的含意有相似之处,但观照下句的“残月照吟鞭”,则意境上是又有不同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满腹牢骚,倒像是高兴得自言自语,且行且吟。一个“寒”和“照”字,不仅写出了旅人的感觉与视觉形象,而且丰富了感情的容量。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这两句是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具有风雅兴致的词家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字却使意境陡转。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情景,那是表现一种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的意绪,而这里的催上渡船是写游子急于思归的心态。

  上片以写景为主,作者把自然景象与人物心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景中含情,而情融于景。这样写思念家乡之情显得十分真切自然。

  词的下片,“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转下,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神游。作者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江南水乡之美景,诱发了他对谙熟事物的亲切感。莹白的水边鸥鸟,秋高气爽,水天相接,这诗与画的交融,可以说与王勃笔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作者思绪转向身边细事。“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此情此景,十分亲切动人。初唐诗人贺知章写过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虽没有儿童笑问的场面,但儿童“牵衣”,“笑我”头发已经花白的情景,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然而那只是往昔的场景,或者说是想象中的一幕,而此刻不得遣返,只能留下难以忘怀的思念。

  吴激早年在宋朝甚有声名,春风得意。此时屈仕北国,贰臣之疚自不待言,而思念故乡之情也只能托归来的游子之口道出。整首词造语清婉,哀而不伤。那无可奈何的`思乡情丝仍能激发起读者深切的同情。

  阅读练习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上阕主要写景,化景物为情思(1分)一个“催”字,写出了归家的急切心情

  2.下阕结尾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本词“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诗句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3.词的上阙是怎样表现作者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的?(5分)

  4.简析词的下阙“忆当年”一句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的是。儿童的“牵衣”,“笑我”头发花白的情景,既具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2分)

  2.贺诗是实写,家中孩童不认识这位外来的老叟,竟将他当成了远方来访的客人,笑盈盈的向他问长问短,这对诗人来说一方面感到这群后辈的天真活泼,幼稚可爱;另一方面感到年老的感伤。吴诗是虚写,想象回家后的亲切情景,诗人久别回乡的急切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3分)(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词的上阙先写“我”客居“茅店”,因“夜寒”而“不成眠”,于是扬鞭催马早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2分)“催上渡头船”中的一个“催”字,既是“黄花细雨”催我快上渡船,也是“催”马快上渡船,快上渡船,渡船快开,早日回家(2分)。作者通过“不成眠”、“吟鞭”、“催”等一系列细节的生动描写,共同凸现出其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1分)

  4.“忆当年”三字,把我从眼前的美景引发到了对当年的回忆当中去(2分)。对“当年”的回忆,自然是世事众多,其中是喜是悲,作者并没有明确点出,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而含蓄。(2分)无论“当年”是悲是喜,现在作者所要面对的都是回乡的轻松与愉悦。颇有“往事不回首”,只享受回家之乐的意味,让人产生众多感慨。(2分)

诉衷情阅读答案9

  (二)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康与之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是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①阿房:宫名。秦始皇营建。

  8.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阐述。(6分)

  9.“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试题答案:

  8.词人触景生情、怀古伤今(手法上有一个词即可,2分),以狐兔群游秦汉古城、昔日的豪华已成旧梦来抒发自己对朝代兴废的`无限感慨(2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宋王朝命运的深切担忧(2分)。

  9.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1分),描绘了一片肃杀而壮阔的景象(1分)。与上片的衰败景象互相映衬(照应)(1分),词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1分),衬托出浓郁的哀愁(1分)。

诉衷情阅读答案10

  【原文】: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注释】

  ①故画作远山长:故意把双眉画成长长的远山形状,表示离恨的深长。 ②流芳:一作“流光”,义同,均指流水年华。③颦:蹙眉,表示愁情。

  ⑴梅妆:《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阳寿公主一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头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日,三日后洗落。宫女奇异竟仿,今日梅妆是也。”

  ⑵远山:指远山眉。形容把眉毛画得又细又长,有如水墨珈的远山形状。比喻离恨的深长。

  ⑶流芳:流逝的年华。

  ⑷敛:收敛表情。

  ⑸颦:皱眉,忧愁的样子。

  【翻译】:

  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回想那如烟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容易使人感伤。想唱歌又敛容,想欢笑眉头却紧皱,这日子最令人痛断肝肠。

  【赏析】: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抒写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貌转而深入其内心世界,通过描写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断,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妆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歌女们痛苦与苦闷的内心世界。上阕写她思念亲人的生活细节,赋予深刻的念远寓意,新颖独到,最见灵性。下阕写忆旧愁情,以叹惜时光飞逝陪衬,倍增其伤感。结尾写两个细节:准备唱歌,却立即收敛住歌喉;想笑,却先皱起了眉头,艺术地将歌女内心的矛盾、凄苦的情怀和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处境都融入这一“敛”一“颦”的面部表情之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全词章法自然顺畅,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女主人公的动作和情态,构思新颖。

  【阅读训练】:

  1、词的上片写离愁别恨,但词人并不直接写,而是 借助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写,试作分析。

  2、词的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

  1、答案:词的上片以形传神,“呵手试梅妆”这个细节, 点出了女主人公的微妙心理。天气很冷,起床后 呵手取暖,梳妆打扮,暗示了一夜思念,希冀久别之人突然回来;“故画作远山长”,只因心中充满了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画得像远山那样修长。

  2、答案:下片写歌女内心的愁苦。首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华易逝,流年似水,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身命运不能自主,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强颜欢笑、寸肠欲断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

诉衷情阅读答案11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②悄画堂。筠簟③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皓月泻寒光④,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相思之苦。②蛩声:蟋蟀声。③筠簟:竹席子。④泻寒光:洒下清冷的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词的第一句,写一个晴朗的.夜空,银河横亘天空,长夜漫漫,使满怀愁绪的人更加无法入眠。

  B.“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词人用竹席、纱窗、红烛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清冷的气氛。

  C.上片虽然没有直接写人,却分明感受到人的存在,“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中连用“冷”“凉”“泪”,突出了人的凄凉感受,人的存在可见一斑,这就是所说的“无我之境”。

  D.“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坐卧不宁、痛苦不堪的人物形象,究竟为何而痛苦?这两句揭开谜底,原来是不能孤身去面对成双成对的鸳鸯,以此表现了自己孤独与相思。

  E.这首词,词人在表达凄苦之情时,没有对欢恋场面的直接描写,而是对环境氛围进行正面烘托,以此表现了相思之苦的主题。

  15.“蛩声悄画堂”一句,与姚合《闲居》:“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中的“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说说其表现手法。(6分)

  答案:

  14.C、E(c不是“无我之境”,而是“有我之境”;E不是“正面烘托”,而是“侧面烘托”)。

  15.衬托(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2分)①用蟋蟀的鸣叫衬托画堂的宁静,使画堂更显得宁静。(2分)

  ②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环境的清静,以闹衬静更显其静。(2分)

诉衷情阅读答案12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1)词中“恼他香阁浓睡”的“恼”是因何而恼。(3分)

  (2)这首词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联系全词加以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因黄莺啼叫惊睡不得梦见心上人而恼

  (2)主人公眉如柳叶,腰肢袅娜,面对大好春光却视而不见,无心梳洗,懒于修饰。刻画了一位美丽动人、满怀幽怨的主人公形象。

  (3)以乐景衬哀情。开头两句,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而香阁女子却对春色视而不见,因春感怀,睹景伤情。从而把香阁女子的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

  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是北人晏殊的作品。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词中化用的《》和的《》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诉衷情阅读答案13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15、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A

  15、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诉衷情阅读答案14

  【原文】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题】

  7.“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分)

  8.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参考答案】

  7.(2分)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8.(2分)C(词人的理想与现实处在矛盾之中,他有报国立功的.热望,却遭投闲置散的冷遇,“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白首无成的悲愤。因此C项中说“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显然有误。)

【诉衷情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诉衷情近柳永古诗阅读答案09-30

柳永《诉衷情近》阅读练习及答案08-03

诉衷情陆游写的阅读答案10-30

诉衷情宝月山作阅读赏析及答案06-20

柳永《诉衷情近·雨晴气爽》阅读答案04-18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07-24

陆游《诉衷情》古诗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10-27

诉衷情 陆游 答案06-22

海龟的阅读答案|海龟阅读答案04-02

等 阅读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