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明妃》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妃》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明妃》阅读答案1
明妃①
吴雯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②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注】①明妃:即王嫱,字昭君。②自媒:为自己说好话,炫耀自己以求取悦于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昭君不屑于用可耻的行为达到被宠的目的,只希望能光明正大地录用。
B.颔联对昭君的行为发表议论,把她提到了“国士”的高度,见解新颖,自成一家。
C.颈联化用杜诗“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吴杜二人表达的意思相似。
D.全诗先扬后抑,先写昭君的高尚情操,后写她的悲剧命运,两相并举,令人感慨。
16、诗人吟咏的.昭君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15、C.“吴杜二人表达的意思相似”错误,吴杜二人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杜甫为了突出昭君对故土的眷恋,臆想昭君虽留冢塞外,但魂灵还在月夜回到汉邦。这首诗点破这一层虚妄的假说,击碎了杜甫那善良的愿望,说昭君出塞后,就是她的灵魂也不曾,其实是不可能回到故国。
16、①清高傲岸。昭君对于那些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的途径,决不涉足。②高风亮节。昭君不屑于自荐自夸,只等待识才者主动寻访。③命运悲惨。昭君才貌俱佳,但不受皇帝重视,远嫁塞外,处境窘迫。④思念故国。昭君墓草色常青,年年如在汉宫一样,显示她生前死后无时不在思念故土。
《明妃》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和聂仪部明妃曲
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
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
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请你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示例一】作者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情境: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昭君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以为是“汉宫月”来凝视遐想。在犹抱琵琶的恍惚中,她魂魄逸飞,似乎跨过了千山万水,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身行万里,心怀祖国,魂系故土的悲剧形象。
【示例二】一曲弹罢,昭君鬓发低垂,泪洒衣襟,举头望明月,竟以为身处汉宫。一刹那的恍惚与时空的交错,编织出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神话。一个一往情深,魂系故土的昭君形象,悲情地站在我们面前。
《明妃》阅读答案3
[唐]李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1.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3分)
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3分)
2.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 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3分)
《明妃》阅读答案4
悲愁歌
刘细君①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②。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③兮归故乡。
明妃曲(其一节选)
王安石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④,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①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准备北征匈奴之际,联合西域各国,刘细君就是此时和亲塞外的宗室女。②乌孙王:乌孙是西域之国,在今伊犁河中国边境处,此时乌孙王昆莫猎骄糜大致相当于刘细君祖父的年纪。③黄鹄:一种候鸟。④长门宫,汉武帝时皇家宫苑,汉武帝第一位皇后陈皇后阿娇被废,迁居长门宫。
15.下列对《悲秋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中“吾家”和“异国”对应,烘托了的大义爱国、坚韧不拔的诗人形象。
B.三四句运用白描,两个典型场景,就写出了“异国”与“家”巨大的文化差异。
C.最后两句由实入虚,身在常土,却愿身化自由归乡的黄鹄,实虚对比更显悲凉。
D.诗中“兮”字是楚辞的标志,楚辞一唱三叹的哀愁气质与本诗的情感紧密契合。
16.同样是和亲题材的诗歌,王安石评点昭君出塞的《明妃曲(其一节选)》与本诗相比,主题更为深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5.【答案】A
【解析】联系全诗,此句“吾家”与“异国”道出的是被迫远嫁,来到不同世界的陌生与恐惧。若定位在“大义爱国、坚韧不拔”上,就与后文的肝肠寸断之痛无法贯通。
16.【答案】两首诗都借候鸟的意象写出了和亲女子的思乡之悲。(2分)《明妃曲(其一节选)》还用一句“可怜着尽汉宫衣”表现了对昭君永志不忘故国之心的赞美(2分),尤其是最后借家书中的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之话,表达了对宫门中身不由己、命途多舛的女子的深切同情(2分)。
【解析】本题题眼为“主题”和“更为深广”。第一个题眼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每一句都做出主题解答:《悲秋歌》一二句表达了远离故土深入异乡的陌生与恐惧,三四句表达了两地巨大的文化差异乃至落差给诗人造成的痛苦,最后两句以虚实结合之法表达了希望化身黄鹄重得自由得以归乡的热望,以及这种热望终究是虚想的.哀伤;《明妃曲(其一节选)》前四句写出了归乡无望的、对故国的永志不忘和深深的牵挂,后四句句借家书的无可奈何之语强行宽解,愈解愈悲,昭君与阿娇两相映衬,更使昭君一个人的悲剧扩散为后宫无数女子的人生悲剧,作者批判的深度和同情的广度都更上一层楼。第二个题眼“更为深广”则指明了答案表述的层次,先表达两诗都有的主题,再梳理王诗除相同主题之外的其他部分。
【《明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李贺《湘妃》阅读练习及答案06-20
月是故乡明阅读答案09-24
《明妃曲》原文及翻译01-12
《明妃曲》的诗原文02-28
月时故乡明的阅读答案08-24
最新《明耻》阅读试题及答案08-19
《明皇杂录》阅读答案及译文03-20
《明良论》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