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细菌躲猫猫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菌躲猫猫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细菌躲猫猫教案及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
1、认识细菌的危害
2、能说出细菌躲藏的地方,能说出清除细菌的方法。
3、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自制细菌道具一个,已有经验《洗手歌》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拍拍》导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摆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最后一句藏起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收藏起来。
2、讲故事《细菌躲猫猫》
师:你们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也很会藏,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拿出自制教具细菌)你们猜猜它是谁?
师:其实他是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很会藏,它藏在哪里呢?小耳朵听好了
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细菌宝宝是不是很坏啊?它藏到哪里去了?
师:细菌宝宝藏在指甲缝里,我们要不要把他赶出去?
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怎末把它赶出去的?
师:洗手能赶跑细菌,你们会洗手吗?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洗一洗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
3、主题升华
师:其实,细菌宝宝不止躲在指甲里,他还会藏在别处,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会藏在哪里?
师:你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细菌藏的地方,那我们怎末才能赶出去呢?
小结:细菌会藏在身上,衣服上,头发里,手上,脚上,肚子里,小朋友们要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4、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安全区,只要进入安全区就算安全。选择一名幼儿做“带菌者”其他人散立场中。老师发布命令后“带菌者”可以随意追逐其他人,用手轻拍身体部位,被拍到的人就变成“带菌者”,可以去拍其他小朋友。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细菌躲猫猫教案及教学反思 2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帮助幼儿初步认识细菌,了解细菌是一种微小、肉眼看不见的生物。
引导幼儿知道细菌喜欢藏在不卫生的地方,如脏手、垃圾、污水等。
让幼儿明白细菌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细菌的认识和感受,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探索细菌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健康知识的兴趣。
让幼儿体验到保持卫生、预防细菌侵害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目标
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勤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提醒他人注意卫生,共同预防细菌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幼儿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藏身之处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预防细菌侵害的基本方法,如正确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教学难点
由于细菌非常微小,幼儿难以直观感知,如何让幼儿理解细菌的存在以及细菌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何引导幼儿将所学的卫生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长期坚持良好卫生习惯的行为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教具,向幼儿展示细菌的形态、生活环境以及细菌传播疾病的过程,让幼儿对细菌有更直观、清晰的认识。
故事讲述法:讲述《细菌王国的秘密》的故事,以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幼儿从故事中了解细菌的特点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细菌感染。
游戏体验法:开展 “细菌躲猫猫” 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模拟细菌的藏身之处和人们预防细菌的行为,亲身体验保持卫生的重要性,强化幼儿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细菌侵害,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细菌的高清图片、科普视频和动画短片,内容包括细菌的形态、生活环境、细菌传播疾病的方式等。
制作《细菌王国的秘密》的故事 PPT,故事内容如下:
在一个神秘的微观世界里,有一个细菌王国。细菌们长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小球,有的像小棒,还有的像螺旋。细菌王国里的细菌们都很调皮,它们最喜欢躲在各种各样不卫生的地方。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没有洗手就拿起东西吃,躲在他手上的细菌趁机进入了他的身体。这些细菌在小朋友的肚子里捣乱,小朋友很快就肚子疼得直打滚,还发起了高烧。医生告诉小朋友,这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卫生,让细菌跑进了身体里。小朋友后悔极了,他决定以后一定要讲卫生,不让细菌有可乘之机。
准备一些细菌和人物的头饰,以及代表脏手、垃圾、干净的手、肥皂、毛巾等道具,用于游戏环节。
制作 “卫生小明星” 的评比栏,准备一些小贴纸,用于奖励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幼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播放一段有关微观世界的科普视频,视频中展示各种微小生物在活动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的生物,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视频里有什么呀?这些小小的东西你们认识吗?”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生物,激发幼儿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展示一些细菌的图片,向幼儿介绍这些微小的生物就是细菌,它们非常小,我们用眼睛很难看到,但是它们却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各个地方。提问幼儿:“你们猜猜细菌会藏在哪里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发幼儿对细菌藏身之处的思考。
(二)基本部分(12 分钟)
故事讲述(4 分钟)
教师播放《细菌王国的秘密》的故事 PPT,一边播放一边生动地讲述故事内容。在讲述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反应,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细菌们喜欢藏在什么地方呀?”“小朋友为什么会肚子疼?”“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细菌跑进身体里?” 让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细菌的特点和危害,以及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
故事讲完后,再次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正确的回答进行耐心引导和纠正。
图片展示与讲解(3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细菌生活环境的图片,如脏手、垃圾场、污水沟等,以及人们因为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觉得细菌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细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 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细菌与不卫生环境的关系,以及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师进一步向幼儿讲解细菌的传播途径,如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让幼儿了解细菌是如何进入我们身体的,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讨论交流(3 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细菌侵害呢?” 让幼儿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的讨论,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预防细菌侵害的重要性,并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如勤洗手、勤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保持室内通风等。
游戏体验(2 分钟)
教师布置 “细菌躲猫猫” 的游戏场景,在教室的一角摆放一些代表脏手、垃圾、干净的手、肥皂、毛巾等道具,给幼儿发放细菌和人物的.头饰,邀请部分幼儿扮演细菌,部分幼儿扮演小朋友。
游戏开始,“细菌” 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藏身之处,如躲在 “脏手” 道具后面、“垃圾” 堆里等。“小朋友” 们要在教室里寻找 “细菌”,并说出如果发现 “细菌” 应该怎么做,如用 “肥皂” 洗手、把 “垃圾” 扔进垃圾桶等。如果 “小朋友” 们正确做出预防细菌的行为,“细菌” 就不能再藏在这个地方,需要重新寻找藏身之处。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预防细菌侵害的方法,强化幼儿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结束部分(3 分钟)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细菌的特点、藏身之处、危害以及预防细菌侵害的方法等内容。再次强调保持卫生的重要性,希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感染,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师在 “卫生小明星” 评比栏上,为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积极发言、能够正确说出预防细菌方法的幼儿贴上小贴纸,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延伸
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一些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细菌的认识和预防细菌的方法,如画出自己洗手的步骤、细菌藏在垃圾里的样子等,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展示区,供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卫生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发现幼儿主动洗手、提醒他人不随地吐痰等,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强化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
开展 “家庭卫生小能手” 的活动,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打扫房间、整理物品,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并请家长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在家中的卫生行为,反馈给教师,教师在班级里进行分享和表扬。
教学反思
在本次《细菌躲猫猫》的健康教学活动中,整体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了解了一些预防细菌侵害的方法,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故事讲述、图片展示、讨论交流和游戏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故事和游戏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故事《细菌王国的秘密》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能够认真倾听故事,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故事中了解到细菌的特点和危害,以及预防细菌感染的重要性。图片展示环节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细菌生活的环境和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化了幼儿对细菌的认识。在讨论交流环节,幼儿能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预防细菌的经验和方法,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幼儿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更多的卫生知识。游戏体验环节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预防细菌侵害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讲解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时,部分幼儿理解得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讲解的方式过于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如通过动画演示、模拟实验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另外,在游戏环节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部分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导致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的次数或调整游戏的规则,让更多的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到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细菌躲猫猫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健康《细菌躲猫猫》教案附反思10-21
躲猫猫教学反思08-22
躲猫猫的教学反思07-18
细菌教学反思05-31
细菌教学反思08-11
《细菌》教学反思06-24
小班语言教案:躲猫猫教案及教学反思09-09
《细菌的启示》教学反思04-20
《细菌》教学反思(精选16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