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十几减8、7》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几减8、7》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8+8=7+8=7+6=14-8=10-6=13-9=18-9=
选几题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什么?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图意,并提出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还剩几瓶矿泉水?(板书问题并列式)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十几减8、7)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学生探索算法,组内讨论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在班级内交流。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15-5=10,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加5,10-8=2,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8+(7)=15,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反馈:你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吗??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当堂达标?
第13页第1题、第2题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六、作业布置
1、第13页第3题。
2、选做题:自主练习第5题、第6题。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摄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3=5
方法三:8+()=15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有序的思考和表达。
3、能正确口算十几减8、7,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十几减8、7,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口算十几减8、7,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光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以小黑板出示的形式让学生计算。
13-58+818-94+78+57+6
十几减8、7是在十几减9和8、7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课前的适当铺垫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二、教学例题
1、师:新学期开始了,学校鼓号队买来了一些乐器, 看!(出示挂图)是小号!
师:有几把?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数出来的吗?
师:真聪明!刚买回来,音乐组借走了8把。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那么从15里拿掉8你想怎么从图中拿?上来试一试!
(1)用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去减;
(2)先从10里减去8,再加上5; 追问:为什么从10里拿?有什么好处吗?
(3)把8分成5和3,先从15里面减5,再减去3; 追问:为什么先减5?为什么再减3?
(4)因为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2、即时巩固
师:看来呀,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了,那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两题
13-816-8
分别请学生说算法(统计错误情况)
三、教学“试一试”
师:大家已经会算十几减8了,那么如果用十几减7,你会算吗?试一试!
13-7
让学生根据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经验,独立探索十几减7的方法,然后组织交流。
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算?(学生介绍算法)
师:再试两题,有信心吗?
15-711-7
四、巩固练习
刚才两道题大家解决得不错。韦老师决定再出几题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1、先圈一圈,再计算。(“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再算出得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的计算,也能使教师更清晰的看出学生的思考方法、过程
(1)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相机板书)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谁能用三句话说一说这幅图要表达的意思?
师:怎么列式呢? 怎么算出来的?
师:第二幅图,谁来说一说?
师:说得真好,那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介绍算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8+3= 11-8=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关系。(在练习本上计算) 刚才老师观察到有几个小朋友做得非常快,能给我们说说经验吗?
再来一组:8+9= 17-8=
你能照上面两组的样子也写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吗?(学生汇报)
4、课堂作业
13-814-712-816-7
学生报得数,教师统计错误情况
五、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第5---6页
教学目的: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2.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复习安排这组题是为学生顺利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8、7做准备,也便于学生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不提倡一个一个地减,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探究算法。
学生圈不圈,不必强求,但可让学生结合圈来解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从而算出结果。
要提示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 ,并观察上下两题间的关系,建立对加减法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
提倡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算法上的“创造”,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关心、了解别人的算法,在交流中把自己的算法和他人的算法比较,自觉地优化自己的算法。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7= 8+9= 7+6= 7+4=
10-8= 10-7= 13-9= 17-7=
当学生口答13-9时,教师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此题。
二、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教学15-8.
小兔子一家要举行吹小号比赛,兔妈妈拿来了多少把小号?(电脑出示小号图)请你把数的结果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小兔子说:“要拿走8把,小朋友帮我算一算,还剩下多少把?”
列出算式15-8,怎样计算呢?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里的其他小朋友。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及时把有关方法写在黑板上: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15-5=10 10-3=7;
方法3:10-8=2 2+5=7;
方法4:8+(7)=15 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第86页。
2.教学“试一试”15-7和13-7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三、巩固深化,熟练计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一圈,在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豌豆图和草莓图,让同桌先互相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将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3. “想想做做”第3题。
8+3= 8+9= 7+5=
11-8= 17-8= 12-7=
4.“想想做做”第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13-8= 16-8= 11-7=
5.“想想做做”第5题过独木桥游戏。
(通过电脑软件互动游戏的方式开展,以你想送谁过桥,为题展开)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习方法。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这些本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高,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5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通过多媒体出示口算题,如8+9=、8+8=、7+8=等,让学生快速回答,以复习旧知。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15-8
出示小号图,提出问题:一共有15把小号,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列出算式:15-8
小组合作学习:用小棒摆一摆,讨论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板书。
方法一: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二:15-5=10,10-3=7。
方法三:从10里减8加5,10-8=2,2+5=7。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填在课本上。
2. 教学试一试:15-7和13-7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并交流算法。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计算再比较,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
3. 游戏:过独木桥。通过电脑软件互动游戏的方式开展,让学生计算正确后过桥,看谁先过桥。
四、总结评价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提问: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二:15-5=10,10-3=7
方法三:从10里减8加5,10-8=2,2+5=7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6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2.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 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通过多媒体出示口算题,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 猜谜语引入新课:闲时嘴朝上,忙时放嘴上,大的迎宾客,小的上战场。(打一物)引出喇叭,进入新课情境。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 出示喇叭图,提出问题:一共有15把喇叭,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2. 列出算式:15-8
3. 探究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一摆,与同伴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先减去5根,再减去3根,还剩7根。
方法二:先10根里减去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5根合起来,还剩7根。
方法三:从加法想减法,8+7=15,所以15-8=7。
4.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完成“试一试”中的题目,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中的题目,通过不同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拓展练习:找出规律,填一填。如11-8=1+(),12-8=2+(),以此类推。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提问: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到的?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
3. 点拨学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继续运用摆一摆、说一说等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来学习数学。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7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引出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还记得是怎么计算的'吗?”然后出示一些十几减9的算式让学生口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新课讲授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情境图,如:“小兔子有15把喇叭,演出要使用8把,还剩下多少把?”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8,并提问:“这个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
2. 自主探索,掌握算法。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不同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算法最容易算。
算法示例: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所以15-8=7。
3.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教师出示一些十几减8、7的算式让学生练习,如13-8、16-7等,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妈妈买了12个苹果,吃掉了7个,还剩下多少个?”
三、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7)=15,所以15-8=7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8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吗?”然后出示一些十几减9的算式让学生口算。
2. 教师出示一个情境图,如:“学校里有15把喇叭,演出要使用8把,还剩下多少把?”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8,并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几减8、7。”
二、新课讲授
1. 动手操作,探索算法。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15-8应该怎么算。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不同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算法最容易理解。
2. 归纳总结,优化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找出最优的算法,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种算法。
3.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教师出示一些十几减8、7的算式让学生练习,如13-7、16-8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小明有14本书,借给同学7本,还剩下多少本?”
三、拓展延伸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然后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2.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9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 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通过练习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 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新课,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为学生开课做准备。
二、讲授新课
1. 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列出算式。例如,课件展示:一共有15把喇叭,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让学生列出算式15-8。
2. 探究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思考如何计算,再与同伴交流想法。然后请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并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不同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算。
3. 完成“试一试”练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再与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7
方法一: 15-5=10 10-3=7
方法二: 10-8=2 2+5=7
方法三: 8+(7)=15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10
课题: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2. 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十几减9的题目,引出新课内容。
二、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 探究算法。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如何计算十几减8、7,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用小棒摆一摆,讨论交流不同的算法。
2. 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并板书算法。
3.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如“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算法。通过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十几减8、7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四、总结评价
让学生自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十几减8、7》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十几减8和7》教学设计08-24
小学《十几减8、7》教学设计07-29
十几减8教学设计10-01
十几减7教学设计04-05
十几减8教学设计07-23
十几减8、7教学反思10-05
十几减2教学设计09-24
十几减9教学设计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