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范进中举》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但作文水平低。
三.教法分析
《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安琪的礼物》,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如果全由老师讲课,学生就会先有了一个定式思维,认为老师的都是对的,就不敢质疑不敢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但让学生先预习,再讲自己预习的收获和心得或预习时的疑问,其他的同学通过讨论可以发表与他不同的看法或解答他的疑难。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也常常有激烈的辩论,学生对所学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四.教学目标
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2.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六.解决办法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且教会学生归纳知识,懂得从课文吸收方法并应用于写作。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平台。
九.教学步骤
(一)布置自学:
1.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
A.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B.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
C.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
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导(即教师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有的人能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三)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
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四)
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出示幻灯片:
问: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所以范进会疯了。)
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这两道题不要求有标准答案,是开放性题,只要求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移(知识迁移)
从文章出发
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有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
(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2.请谈谈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手法。)
2.迁移到课外。
出示幻灯片:
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又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去叫他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
出示幻灯片:
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
(五)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能力目标:
1、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及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本文承接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又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角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分析重要人物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三)教材处理:
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一课时教完,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不容易着眼于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讲求适当的取舍。本文的关键在'中'字上,要抓住这一关节点生发开来,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处理好与《孔乙己》一文的比较阅读。
三、教学模式程序:
(一)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型
(二)程序:
1、通过与《孔乙己》的比较引入对《范进中举》的学习,利用电脑课件简介《儒林外史》有作者吴敬梓。(5分钟)
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比较阅读图表,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了解夸张、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具体运用所达到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运用电脑课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20分钟)
3、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假想孔乙己中举后将会出现的情景,既训练了口头表述能力,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0分钟)
4、利用电脑课件对全文的写作特色及中心进行归纳总结。(5分钟)
5、布置作业,进行巩固训练。(5分钟)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学生主动手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比较法
'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1、以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授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主动性,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答问题的能力。
2、练习口头改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树立联系,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范进 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
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胡屠户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 同案 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②(6~10)治疯;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⑤“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讨论胡屠户对中举前后范进态度的变化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
②课文末段写胡屠户见财性、心喜却又假意推让,运用了那些动词?
③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有无关系?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2.写作特点: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3.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
五、讨论思考与练习
探究活动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上向同学们陈述。
(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4
《范进中举》是一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的: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制作:邓湘云)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2课时
1、创设情境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2、明确任务
l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协作学习
①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BBS交流。
②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1)、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2)、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3)、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4)、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5)、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 应》 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6)、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7)、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4、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BBS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根据当时的记录和回忆,写下了这篇课堂实录,做为日后参考和教后反思。
《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在学习前要做的准备)
1、全班以3人为单位划分小组,小组实力平均;
每个小组中有三个角色选择
信息处理员:负责搜集整理所需的资料
信息发布员:负责将小组结论和作品发布到讨论区
创意小作者:负责组织语言,写好小组结论总结和课堂习作。
2、指导学生学习思想和方法: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交流协作,对自己和伙伴的学习过程都应该
真负责,积极合作。强调只有以小组为单位达到教学要求才算达到了学习目标。
3、预习课文
实验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因为在教学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更多可能。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为划分好小组,教师首先要求课代表根据班级同学的情况,平时表现划分小组,尽力做好能力平衡,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讨论协作更加实际(如果分组能力不平衡,则会导致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小组认真完成任务,而其它小组无所事事),而且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于探索。在小组的代号上也颇费了一点功夫,最后确定了奋进号、挑战者、探索号、神州号等20多个小组代号。在学习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进入网络教室,学习课文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思想指导很重要。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采取这种网络学习方式。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四位猎人去郊外狩猎,他们来到狩猎区,猎人甲突然兴奋的说:看!那里有野鸭!猎人乙是个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举枪就射,清脆的枪响过后,一只野鸭坠落在远处的草地上。此时,猎人丙也带着猎狗前往那个方向找寻猎物去了,等了一会儿,他带着刚才射中的野鸭回来了。猎人丁则升起篝火,将野鸭做成了美味的佳肴。正当大伙分享今天的胜利果实的时候,猎人甲突然提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四人谁的功劳最大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认可某个猎人的功劳这一答题思路上,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特别的想法:四个人功劳一样大,因为这件事是依靠四个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认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边听边在不断寻求与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其它同学对这个回答感觉有点意外,小声议论起来。我暗喜,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教师:很好!同学们,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让工作学习更有效率。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种能力来帮助大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这堂课,20xx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前针对学生进行了充分指导。包括上课过程简介,操作方法和分组,角色等。课堂上,学生反应较快,大多数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了讨论区,并留言。课堂教学得到了焦亚洲老师的协助。)
上课前,提前5分钟带同学们进入教室,按课前分好的小组坐好,告诉同学们课件主页的地址,简要介绍了学习界面,开始上课。
教学环境:(网络机房的基本配备:无盘工作站,学生机60台,配置:CPU赛扬1G,内存128M,整合主板。网络是星形拓扑结构,学生机自带100M网卡,教师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一台,网络机房宽带接入英特网。这样的硬件设备保证了网络课件的正常运行和网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创设情景,课堂导入:
小说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读小说不仅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而且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着典型的讽刺艺术特点。
这节课,同学们就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揭开小说讽刺艺术的神秘面纱。在这,你不仅是学生,也是一位小小鉴赏家,或者一位创意写手,也可能是一个信息搜集、处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组伙伴作为一个整体团队,通过合作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开始吧!
课堂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浏览课件页面。由于课前做了分工,小组能力水平较平均(学习能力、信息能力),此时每个小组都能在信息搜集员的操作下开始阅读、浏览课件内容。
教师此时应该注意要求学生按步骤开展学习即可。
三、聚焦任务,指导学习
1、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本课主题探讨小说讽刺艺术。
2、明确课堂上要完成的三个任务:
l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l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简要介绍学习过程中要用到的软件工具。
四、循序渐进,交流协作
同学们在浏览完前两个内容基础上,按照这一过程中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交流。
三人小组根据学习步骤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成员之间讨论交流,并将小组的结论用电脑记录下来(输入TXT文本)。在网络课件中教师已经给出了一些网上资源,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与问题有关的资料。
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到各个小组的身边,指导学生讨论或者检查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从表面看有些无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统一听课,而此时,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讨论)。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是在阅读、思考、交流。
课堂学生情况:学生在课堂中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交流讨论,而且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会有不同。各个学习小组会将自己已经讨论出的结论发布在BBS上,供教师和其它小组阅读评价。
教师课堂指导:可在课堂上走入各个小组中,指导学生,也可以在BBS上对学生的回答结论点评,同时可将言之有理的小组结论推荐给同学们阅读评价(用BBS留言簿)。同时针对小组学习中碰到的普遍问题,在课堂上给出有益的指导。
五、模仿创作,评价探讨
学生在明确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后,运用对比、夸张来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
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当堂创作,并将作品发布到BBS上,各个小组和老师会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这种探讨交流的气氛中,学生敢想,敢写,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最后,更据各个小组的表现,各组成员将按照评价标准里的内容给自己小组打分。
教师也会在课后按照课堂表现情况和发言记录,给予表现出色的小组以奖励。
教后反思、值得注意:
1、阅读速度与课堂适应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2、学生的合作能力要培养。
强调团队合作;计算机是工具,学习工具;在协作学习的7个步骤中,有难度的可以先到讨论区交流,然后一边讨论一边完成后面的任务。或者向老师请求指导。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5
一、 教学目标
1、能自己搜集资料,运用学过的小说知识基本读懂课文;
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知识迁移,学习如何写一个人。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2、 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小说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是学生学习如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
2、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自学一些课文内容。但作文水平低。
3、《范进中举》之前有教读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学生学完这三篇教读课后,能够对小说的特点有所理解,所以能运用已学知识比较独立地阅读课文,并初步学会知识迁移。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用导(教师导)、讲(学生讲)、议(众人议)、移(知识迁移)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表看法,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是自读课,所以文章内容的细致分析不会是重点,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画,我们如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才是本课要点。
4、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布置自学:
1、 自己搜集资料,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读完后想想:
1 读完这篇课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 你认为文章刻画得最成功的是哪个人物?
3 阅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知识你想了解但无从了解?
2、请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备课堂上拿出来讨论。
(二) 导(即教师导入。)
师: 1、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吗?(科举。)对了,“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中了举就能升官发财,吃用不愁……可是范进中举后却疯了,这是怎么回事?结果又怎样呢?
2、“范进中举”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历,范进是人物,中举是事件,标题就是小说的中心事件。
(三) 讲(请学生把自己预习时的心得体会或疑问讲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 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这篇课文,也把一些感受与心得或疑问记录下来了,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 (学生讲前先展示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图片)
(四) 议(让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是疑问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帮助他解决,是感受的请同学们议一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辩一辩。)
同学们议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想深一点。
讨论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
问:
1、为什么范进会对科举如此痴迷?中举后又为什么会疯了?
(因为一旦中举,就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境况,功名富贵马上就会到来。前一刻范进还无米下锅,马上就说他中了举,几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贵到手了,时间太短而变化太大,难怪范进会疯了。)
2、如果你是与范进同年代的读书人,你会像他一样去考科举吗?
3、你怎么看封建社会的科举?你又怎么看现在的高考?两者之间有区别吗?
(这两道题是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有标准答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看法,鼓励有理有据,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
(五)移(知识迁移)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个问题)
1、小说描写的年代距今已接近三百年,为什么我们仍然对《范进中举》如此感兴趣?为什么我们似乎亲眼见到了范进、胡屠户?
(因为课文写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画得很成功。)
2、请同学举例说说课文刻画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也用了对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户,还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
3、下面的话,出自哪篇课文,是出自哪个人物之口?
“那么,我对你说,讯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约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师:同学们,你们一下子就能答出来,证明作者描写的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写一个人,不出现他的名字而让人猜出他是谁吗?
请学习《范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写完之后,请一些同学把自己写的短文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猜中的证明写得不错,同学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劲练习写作。
(六)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作业)
作业:请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自拟,要求600字以上,夹叙夹议,要求有描写方法和具体事例,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
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
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 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二、明确任务
1、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2、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3、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三、协作学习
1、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 BBS 交流。
2、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⑴ 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⑵ 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⑶ 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⑷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⑸ 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 应》 ──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⑹ 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⑺ 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四、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 BBS 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整体感知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中举前和中举后。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3、读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
胡屠户。
4、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5、胡屠户的表现可用四个字概括,哪四个字?
前倨后恭。
6、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7、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8、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道貌岸然 老奸巨滑
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9、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三、课堂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学们自己先自读分析。
四、布置作业
1、自读分析范进的形象。
2、体会小说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授新课
1、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
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是喜极而疯。范进中了举,几十年来的贫苦屈辱一旦改变就惊喜得发疯了。
说明他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⑴ 对比:
上节课分析的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⑵ 夸张:
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⑶ 细节描写直接写实:
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十几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三、课堂小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预习《香菱学诗》。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⑵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复习小说的常识,后以“彩票”引入,它可以一夜暴富。联系到古代的“中举”。
二、检查预习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再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讨论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2、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
⑴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⑵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3、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五、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9
【设计思路】
1、长课文教学讲究适当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讲。本文的教学,应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应重点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与孔乙己进行比较。
2、方法上以默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点,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及其社会根源。
2、体会作品的讽刺性和戏剧性效果,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超的讽刺艺术。
3、提高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欣赏艺术形象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举。几十年的痴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兴得发了疯,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范进中举》。
二、教学重点突破
1、从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切入:
抓住范进中举发疯时集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话,作为全篇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分析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的变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认识全文主题。
师:范进中举后发疯时说:“噫!好了!我中了!”这句话中,哪一个字道出了他发疯的根本原因?谈谈范进中举发疯时大叫“好”的内涵是什么。
2、从品味对联切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副对联生动地概括了全文内容,体现了文章主旨。从中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
3、从人物形象比较切入:
比较《孔乙己》《范进中举》中的主人公的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
三、教学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理解对比手法,鉴赏讽刺艺术。用引导点拨法和讨论法来突破难点。
师: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
学生讨论后明确: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对比形式:
1、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2、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揭示矛盾,形成对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国作家爱德华·福斯特写过一本小册子《小说面面观》。他把文学中的人物分为扁平的和圆形的两种,称那些类型化的、容易辨认的人物为扁平的,而称那些有多侧面的、性格复杂的人物为圆形的。
2、阅读《儒林外史》全书或与范进有关的章节。
──摘自《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6.校徽设计教学设计
7.进“鬼屋”作文
8.an教学设计
9.an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