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瓣飘香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的精彩内容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瓣飘香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花瓣飘香说课稿 1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自主学习和以读代讲法: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能体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然后根据学生找的句子分析课文。“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发言导入、展现课题
本日我们继承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让学生读出花的香味,不消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好。
二、品读感悟
起首是配乐朗诵,学生说说对小女孩的开端印象,再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以学生所找的句子为一条线,睁开对课文的明白感悟。
三、升华情感
通过朗读小诗、引导学生说说你为怙恃作过哪些事变,让学生感悟到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让花香飘在全部分生的心中。
花瓣飘香说课稿 2
【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整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情节简单,但是写得情真意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现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全文以对话为主体,寓深刻道理于平凡细小的事情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生活的课堂。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对话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凭借具体材料,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做个懂事好孩子,继承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课文《花瓣飘香》,结交了一位小女孩,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孩呢?课文是从哪里写出小女孩懂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课文。
二、精读
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把描写小女孩懂事的句子用线画下来。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小女孩很懂事的?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A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是呀,花瓣是那么美,小女孩想把最美的东西送给生病的妈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1.指名读。
2.你很会读书,“妈妈生病了”读得很轻很慢,我听出了你很舍不得妈妈。你在读“妈妈会高兴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甜甜的微笑,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B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你为什么找这句话,你从哪看出小女孩很懂事?她知道只有听妈妈的话,才能让爸爸放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就是这个懂事的小姑娘,谁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读给大家听?小女孩说话时眼眶里还——(生接)“闪着泪花”。可见小女孩心情激动,说的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你能读出小女孩当时的心情吗?(指名读)
C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是呀,小女孩为了不影响别人赏花,不忍心把整朵花都摘了,这说明小女孩很懂事。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摘了一片花瓣呢?(为了让妈妈高兴,让生病的妈妈快点好起来)不摘整朵花说明小女孩懂事,摘一片花瓣更说明小女孩懂事。
四、学习最后一小节
这位小女孩就如这一片带着露水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瓣,把她的孝心,爱心播洒给了她亲爱的妈妈,也播洒给了我们。所以引读:(出示课文句子)。
总之,小女孩如同这飘香的花瓣,她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所以我送花给小女孩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花瓣飘香,飘的不仅仅是花香,更是对父母的爱啊。
出示繁体字的“爱”,大家看,这是繁体字的爱,这爱字的爪子头就像是手,中间是一个心,爱就是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呐。
五、阅读材料学习
在这个世界上,母爱是最无私的爱,不知年幼的你们是否能够感受到,让我们拿出阅读材料,来细细品味《妈妈喜欢吃鱼头!》。同学们边读边讨论学习,在学生们的展示中,对比中,即练习了摘取信息的能力,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两篇中浓浓的亲情。
六、拓展延伸
老师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这个懂事的小女孩。你们愿意听听吗?你们想不想写一首小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把这些赞美的话语,大胆地表达出来吧,让它们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花瓣飘香说课稿 3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苏教版第六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讲了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母亲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课文虽然内容简单,但是许多细节处的描写却耐人寻味,动人心弦。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朴实真诚的人物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朗读感悟的有力凭借。相信读过课文,孩子们会更懂亲情。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圈画、讨论、评价、想象、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小女孩对妈妈的关爱,感悟她美好的心灵,受到亲情教育。
其中1、2两个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心灵,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则是教学难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并且引导关注重点词句。
第二部分说教学过程
这一课需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将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激趣导入、自读感知、再读交流,练读小结四个环节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获得一个整体印象。并在课堂上完成生字描红,落实写字训练。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新课程更给我们提出了“不读熟不开讲”的明确要求。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养成不多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而做到读正确、读流利的朗读习惯是很重要的。但是反复练读是比较枯燥的,也很难检查到全体同学,因此,教师在组织落实朗读的过程中要以热情的语气、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一次次练读的积极性,同时,充分运用同桌合作,你读我听、我读你评的模式,照顾到全体学生。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朗读课题,初设情境
1教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2-3人朗读课题,然后相机语言过渡:“花瓣飘香”,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啊!课文中所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就是由一丛月季花引出的……用深情的语言引入课文,学生情感初步激发。
2课件出示书上插图,画面上有一丛盛开的月季花,花后背景是绿柳和房屋,展现春意盎然、花红柳绿的美感。同时,出示第一个自然段。
二图文结合,体会“花美”
教师指名让学生朗读这一段,结合学生朗读情况相机切入文本:“红艳艳”一词读得真美!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你还能从其他地方感悟到月季花的特点吗?引导学生抓住“一丛”“开满”“红艳艳”等词,充分体会月季花的美丽,为下文中对女孩摘花等内容做好铺垫,进一步接近文本。
三营造空间,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同时,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凸现“紧抓一条线,重视个性感悟和阅读多元化”这个特点。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充分自读,自主感悟
我用语言深情导入:正是这一丛盛开的月季花使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女孩。
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你可以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请认真读读课文2-10自然段,圈画词语,体会体会。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师把充分阅读的机会交给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较大的阅读空间,安排充足的时间(3-5分钟)让每一个学生深入课文,接触文本,产生个性体验。就本班学生而言,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生生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紧抓词句,精读感悟
有了充分的自读感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多元化交流。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把自己阅读感悟到的说出来与大家共享,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进行精读感悟。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学生交流的情况,预设了以下几个句段的引导:
(1)第二自然段。“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当学生说到对这一段的体会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注意“小心地”一词,
用语言把学生引入情境“那么多的月季花盛开着,它红艳艳地点缀在绿叶之中,飘散着迷人的清香。真美啊!来,小朋友,小心地在花丛中摘一片花瓣吧!……”课件同时展示一丛怒放的红色月季。学生“小心地摘一片花瓣”。然后问:你摘到花瓣了吗?你摘到了一片怎样的花瓣呀?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女孩摘花瓣时爱惜花朵,同时又精心挑选花瓣的心情,结合女孩的一系列动作,深切感悟人物的内心,同时通过课件、动作演示、感情朗读等方式再现了课文情境,加深了体会。
(2)3-5自然段。“几天后的一个清晨……”
这部分课文有生动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学生肯定会有所感悟的,而且极易对“舍不得”一词产生体会。因此,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问“小女孩的话该怎样读呢?”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并试着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进一步感悟。再继续进行交流。学生会关注到“不知所措”和“惶恐”这两个词语,教师在引导朗读体会后可以点拨“为什么刚刚还是‘不知所措’的小女孩后来会‘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呢?”这一问,估计是必须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小女孩身上,很容易忽视文中另一个人物——“我”。经老师点拨,学生会关注到“轻轻地”一词,从中体会到“我”和蔼的态度,从而很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在充分精读品味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的练习就水到渠成了。
(3)6-7自然段。“‘摘花瓣做什么呀?’……”
在学生交流时,引导注意“妈妈生病了”和“妈妈会高兴的`”,体会女孩对妈妈的关爱体贴。
(4)8-9自然段“‘你爸爸呢?’‘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
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小女孩会闪动着泪花?”,挖掘文本深处的东西,加深感悟。
最后,学生自然感受“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在进行以上教学时,教师始终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角色参加学习,在紧要处点一点,在容易被学生忽略处引一引,把课堂这个舞台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四再读课题,提炼中心
学完2-10自然段,引导学生再读课题,并问一问“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以此,让学生感悟到课题蕴含的深层含义——小女孩懂事美好的心灵。教师完成板书。
五想象写话,拓展延伸。
学到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的内心也一定颇多感触。因此,在体会作者送花用意之后,设计一个写话的练习,“作者买来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送给自己的妈妈。他一定还有许多话要对她们说。请你选择一个对象,替作者写一写最想说的一句话吧!”用这个作业形式,深化理解,同时也实现情感迁移。
另外,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与同学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也可以试着演一演;2为亲人做一件小事,并把《花瓣飘香》的故事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你爱他们。意在巩固积累,实现情感迁移和语文综合实践的尝试。由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力和个性感悟。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以朗读和感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及时生成教学,以和谐、民主、深情的教学风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语文课一个“情”字,实现教师情、学生情、文本情的三情合一。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板书:
6花瓣 飘香
摘 懂事(爱花、爱妈妈)
花瓣飘香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俺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俺”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俺”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俺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身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同学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培养同学从小具有敬爱家长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点:
通过充沛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质朴的亲情。
四、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俺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同学体会小女孩质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身解答,充沛动脑。听他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同学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考虑: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同学明确,教师出示板书: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考虑: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俺们知道了什么?2。考虑: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俺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同学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同学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同学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俺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同学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小朋友”。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他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同学去发挥自身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同学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他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同学考虑。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同学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
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
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花瓣飘香说课稿 5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花瓣是指什么花的花瓣?能用上书上的词语说吗?
(红艳艳的月季花的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舒服的月季花的花瓣,有淡淡清香的月季花的花瓣)板书:月季花淡淡的清香
3、昨天我们初读课文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写月季花淡淡的清香吗?板书:小女孩
4、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文中哪个词能够概括:板书:懂事
老师觉得一个“懂事”一个词是远远不够表达对这位小女孩的评价的,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全文,从中体会小女孩身上还有哪些闪光的东西。
二、交流对小女孩的理解。
1、交流,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评价小女孩:善良孝顺有爱心
2、她的善良,她的孝顺,都缘于一个字“爱”板书:爱心
3、她爱什么?(爱花爱妈妈爱爸爸)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她的善良,读出了她的孝顺,读出了她的懂事,请你把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把你注意到的重点词语圈出来。
2、交流。爱花
(1)出示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指名读,找出重点词语理解。
这句除了看出她爱花,你还读出了什么?
(2)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就摘一片花瓣呢?
你们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难怪小女孩不忍心摘下整朵花。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舍不得的情感读出来。
3、交流。爱妈妈
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她那么爱花为什么还要摘呢?
出示句子: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1)她为什么要摘花?
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2)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闪动的泪花是什么样的泪花?(激动幸福骄傲)
小结: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们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四、体会“我”是怎样的人,1、文中初了小女孩,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我”,你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从哪里看出来的?(和蔼可亲)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摘花瓣做什么呀?”
“你爸爸呢?”
五:主题升华
1、是啊,一片花瓣凝聚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她给妈妈送去的不仅仅是一片带着露水的月季花瓣,她送去的是女儿的一片爱心,一片孝心啊。
这位小女孩就如这一片带着露水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瓣,把她的孝心,爱心播洒给了她亲爱的妈妈,播洒给了她幸福的家庭,也播洒给身边的我。所以引读: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2、总结:小女孩如同这飘香的花瓣,她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染,所以我送花给小女孩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花瓣飘香,飘的不仅仅是花香,更是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爱心。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女孩一片花瓣表达了她对父母的感恩,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的呢?
3、伴着歌曲《感恩的心》学生交流,诵读小诗。
花瓣飘香说课稿 6
教材简析: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情节直白,情真意切。全文共11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具有这种基本的道德情操。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小事的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对话和关键词语,理解内容、感知课题。体会小女孩的“爱花之香”“孝心之香”。
3、激发学生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对话和关键词语小女孩纯真的爱心、孝心。
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为主导,加以点拨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加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读、思、议、练相结合,生生互动,构建充满活力、充满平等的新型语文课堂。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淳朴的亲情。精读之后,让学生再次审视课题,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并适时激发学生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一幅月季花图。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这幅图吗?让学生从花的形状、颜色清新等感受月季花的美丽。
2、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月季花的美丽?(红艳艳)学生齐读一自然段。
3、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知道《花瓣飘香》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你认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精读、感悟课文。
(一)、自读感悟
提出自读的要求: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用“﹏﹏”勾画出表现小女孩懂事的有关句子。
(二)、集体交流
孩子们读的多认真呀!能把你学习的收获向学习小伙伴说说吗?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精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懂事。(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相关的`课文内容)
温馨提示:抓住小女孩的神态及作者与小女孩的对话,反复品读,从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孩子们讨论得多激烈啊!愿意把自己的学习的成果说出来让大家分享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课文)
(1)从课文中找出写这月季花的句子吗?读一读。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红艳艳的花、带露水的花瓣”从中体会小女孩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而摘花瓣的一片真情。)
(2)读课文,找出小女孩摘花的语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探究交流)
汇报学习结果:
(“小心、双手捧着、只摘花瓣”说明小女孩爱惜花;“不知所措、惶恐、”说明小女孩知道自己摘花瓣行为不对,害怕受到责备;“低着头不好意思、舍不得”说明小女孩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
再次朗读、感悟。
(3)解决小女孩摘花瓣缘由,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送给生病的妈妈,因为“妈妈会高兴的”,体会小女孩的孝心;“叫我、不要”体会小女孩不仅关心、敬重妈妈,而且十分敬重当解放军的爸爸,时刻记住爸爸的叮嘱;“闪着泪花”中体会小女孩说的话是发自肺腑,因而心情很激动。)
指名分角色读,评议。(课件出示对话)
全体学生分角色朗读,喜欢读那一个角色就读那一个角色。
小结过渡:其实小女孩送的不只是花瓣更是一份孝心,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打动了文中的“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探究二:“我”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会有如此行为?谈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被小女孩的孝心深深感动,也用“送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同时课件出示总结图。)
1、指名学生读11自然段,思考后交流、汇报。
2、齐读11自然段,读出我们心中的感动吧。
3、口语训练: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作者的母亲看见了月季花又会说什么?
三、拓展
1、过渡:“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毅元帅在百忙中抽时间照顾生病的母亲,小女孩摘下心爱的花瓣送妈妈,这些事情都是对“孝心”最好的解释。
2、拓展训练(配乐,创设情境)学习了《花瓣飘香》后,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也可以回想自己平时的行为,谈谈今后的做法。
四、总结全文
1、过渡: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课文用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她不仅爱花,更爱父母。她摘的花瓣的芳香飘到了她妈妈那里,她妈妈高兴;飘到了作者那里,作者也学着送花给自己的妈妈。孩子们,相信你们也闻到了花香,你们都是有孝心的好孩子。虽然我们的手中没有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孩子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芳香。
2、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用我们的声音、用我们的心读出小女孩的可爱和懂事吧。也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吧!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给父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爱。
板书:
花 瓣 飘 香
摘花瓣 送给生病的妈妈
不忍心 懂事
摘整朵 有孝心
送花
送小女孩 送妈妈
(感动) (孝敬)
花瓣飘香说课稿 7
一、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文本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事情的叙述之中,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本教学设计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以情感为线索,不仅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受到敬爱父母的教育;
能力目标:
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在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时较好地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有关语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一片爱心,从而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课件、一束月季花
四、教学过程:
第一乐章:酿 情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
围绕“你们喜欢月季花吗?”这一话题谈话。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说说课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摘花瓣 送给妈妈
[环节解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课堂中出现了一束红艳艳的月季花时,学生与文本之间也出现了沟通情感的桥梁,鲜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也是贯穿整堂课的情感线索的维系点。]
第二乐章:入 情
二、精读词句品味情: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学生质疑,写在黑板上。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开展讨论。
3、学生交流:
(一)品读“摘花瓣”(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课件显示词句)
2、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评价。
3、采访小演员: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4、再读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二)品读“只摘花瓣”的内容(学习第3—5小节)
1、课件显示,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2、再读小女孩的话。
3、“我”理解她吗?显示句子,比较:
(1)“为什么摘花瓣?”我问。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4、分角色读好3—5小节
(三)品读“摘花瓣做什么”(学习6—9小节)
1、默读6—9小节,指名回答:摘花瓣做什么?(板书)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月季花,谈心里的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想一想:小女孩在给爸爸的回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3、说话训练(课件显示):这是一位( )的小女孩。
4、分角色读好6—9段。
5、显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小结。
[环节解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而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比一比,读一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到了平淡文字下蕴藏的人物的美好情感。这些综合性活动,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主动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次探索。]
第三乐章:动 情
三、以美传情突出情:
1、老师送给学生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小的花瓣,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轻轻放在xxx枕边。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表一份心愿, 小小的女孩,
道一声祝福, 像露珠一样透亮,
xxx脸上漾起了微笑。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你喜欢老师诗中的哪句话?说说理由。
2、那片片花瓣飘出的淡淡幽香,不正像敬爱父母的美德在人间传播、扩散吗?齐读第四段。
3、说一说:“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4、演一演:“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我”又会怎么回答?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共演,再读课文。
5、学生说说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随机送出月季花。
6、分送花瓣 :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怀着敬爱父母的一片深情,飘向各自的家。
[环节解析: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亲姐妹。”本环节中以美传情:老师的配乐诗朗诵使课堂的集体情感由淡而浓,生生、师生的互动表演使爱的旋律不断奏响,学生美好的心灵使爱的情感溢满课堂,而片片花瓣的清香已飘进了学生的心田,也定会撒向整个人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之情已成心中之情,本环节正体现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新课程理念。]
花瓣飘香说课稿 8
一、读读想想,初识花瓣——与学生对话
同学们,看到“花瓣”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对,我们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会想到花瓣上的露珠,会想到有淡淡的花香飘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像花瓣一样美丽的小女孩,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板书课题《花瓣飘香》。齐读课题。你能读出有阵阵花香飘来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二、读读议议,感悟花瓣——与学生对话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一位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画出表示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
(一)品读摘花瓣(第2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请一女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进行评价。
2.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女孩,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a:你为什么要俯在花前,摘花瓣时的动作那么轻,为什么?
b、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
c、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什么东西你会双手捧着?
4.小结:看来这个小姑娘是一位爱花的孩子,通过后文我们知道她要把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看出花瓣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第二自然段。
5.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读出小女孩的孝心。
(二)紧扣“懂事”,品味文本语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懂事的女孩)我们一起来找找从哪里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3-9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跟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指导:
1.“爸爸在南沙当****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①师: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驻守在那里的人民****军,远离了家乡和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②指名回答。
师小结:
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卧病在床,心里难过,这是难过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嘱咐,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③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我不禁称赞道——【出示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①你摸过花瓣吗?那是怎样的感觉?
②那小女孩的妈妈收到这样的花瓣,她会怎样?(微笑、感动、幸福)
③是呀,一片花瓣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齐读。
④师: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齐读)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①师: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
③师: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④理解词义。
师: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呢?(心里害怕)
⑤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非常诚实的孩子!我们不禁又要夸夸她了——【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⑥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轻轻地问)你能读出轻轻的感觉吗?
⑦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涵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小组内可以先练读。
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部分。
⑧再读课题,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花瓣?
【花瓣飘香说课稿】相关文章:
《花瓣飘香》说课稿09-07
《花瓣飘香》说课稿10-25
花瓣飘香的说课稿06-26
《花瓣飘香》说课稿范文11-09
《花瓣飘香》的说课稿范文06-08
《花瓣飘香》说课稿5篇07-06
《花瓣飘香》说课稿5篇05-05
《花瓣飘香》说课稿6篇09-26
记叙文《花瓣飘香》说课稿范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