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1-12-04 08:13:41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知道水墨画是我国的国画,学习使用毛笔、墨汁等画葡萄,体验画水墨画的乐趣。

  2、能大胆地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欣赏国画(葡萄)PPT、范例、宣纸、毛笔、墨汁、国画颜料、报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这些画是什么材料画出来的?

  2、引导幼儿分析国画绘画过程中的运笔和颜料的使用

  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浓淡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使用毛笔,知道作画过程中侧锋、中锋的运用。

  运笔过程中的留白好,那现在介绍一下我们画国画的工具:笔墨纸砚(多媒体展示图片)a)毛笔:狼毫、羊毫、兼毫;那么大家知道毛笔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留给小朋友讨论)没错,大家都很聪明,毛笔是由动物身上的毛和竹子做成的,狼毫毛笔是用狼身上的毛做的,羊毫毛笔是用羊身上的毛做成的,那么兼毫毛笔就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毛做成的。(多媒体展示图片)每种毛笔都有家人,他们分别是大毛笔爸爸,中毛笔妈妈,还有小毛笔宝宝。他们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一起完成国画作品。大毛笔爸爸是负责画大竹子还有大荷叶,中毛笔妈妈负责画树枝还有叶子,而小毛笔宝宝是画小果子和写名字的,他们分工明确。b)墨:墨条,墨汁;(多媒体展示图片)而我们现在一般都使用墨汁,因为他比较方便。c)宣纸:生宣、熟宣;(多媒体展示图片)大家来猜猜为什么这个宣纸会有生和熟?(小朋友讨论)那是因为宣纸就像大家吃的食物,本来食物是生的,但是爸爸妈妈把食物拿去煮之后就变熟了,宣纸也是一样的,本来宣纸是生宣,但是工人叔叔把宣纸拿去加工之后他就变熟了。现在让我来教大家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吧!手指蘸一点点清水去触纸面,如果小水珠立即散开变成一个大圆的就是生宣、如果小水珠安安静静的没变化的就是熟宣。大家都学会了吗?

  3、欣赏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作画兴趣。

  1、春天到了葡萄发出了嫩嫩的牙,小蜗牛的费了很大的劲爬上葡萄架想要看看美丽葡萄宝宝了,可

  是葡萄还没结果,小蜗牛那么慢,爬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的。小朋友能不能帮助小蜗牛,让它看到可爱的葡萄宝宝呢?今天请大家来用毛笔画一串串的葡萄,让我们的葡萄园地变得美丽,帮小蜗牛完成心愿好不好?

  2、讲解演示,引导幼儿学画葡萄。

  提问:(1)葡萄是什么形状?葡萄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葡萄是椭圆形的,叶子有点像手掌。)

  (2)画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幼儿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饮料的?先画叶子,在画葡萄,最后画葡萄的藤子。)

  提问:

  (1)水多会怎样?如果水少了会怎样?(水多颜色淡一点,水少颜色浓一点。)

  (2)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藤和叶脉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画叶子的时候用毛笔的笔腹,画画藤和叶脉的时候用毛笔的笔尖画。)

  三、多媒体展示葡萄画法步骤并讲解。

  用侧锋左一笔右一笔勾出圆圆的葡萄,中间留一点小小的白,这个是高光。接着重复刚刚的动作,将葡萄一个接着一个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倒挂的大三角形,这样子葡萄宝宝的样子就出现了,现在葡萄宝宝还没画头发呢!我们把中毛笔妈妈笔吸满水,蘸一点点墨水,调出淡墨,然后笔尖蘸一点点浓墨,侧锋用笔左边一笔中间一笔右边一笔,画出葡萄的叶子,重复刚刚的动作画多几片叶子,最后用洗干净的小毛笔宝宝,挤干水沾上浓墨,勾出葡萄小姐的小尾巴,她的尾巴卷卷地,绕几个小圈,看!是不是很有趣?蜗牛宝宝终于看到葡萄宝宝了,它高兴的大声对小朋友说,谢谢你们聪明的孩子们。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握笔的方法。

  2、提醒幼儿用墨汁时要注意墨汁不能从笔尖滴落下来,这样作画时就不会有滴墨现象。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有布局及绘画的先后顺序。

  五、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作品。

  看我们的小画家们画的真棒!(让小朋友们对大家的作品进行互评,引导他们说出对方的优点,进行相互学习)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喷绘手法,知道喷洒不同颜色的彩点可以产生新的色彩,尝试用牙刷、毛刷、喷笔喷洒彩点,或用废弃的蜡笔屑粘贴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点彩画。

  2、过程与方法:在喷色实验中感受色彩的变化,在欣赏同龄人点彩画的作品中,拓宽创作的思路。

  3、情感与态度:学习采用多种方法制作色彩斑斓的彩点画,体会喷洒彩点或蜡笔屑粘贴成画所带来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点能成画的原理。

  难点:彩点画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喷笔、画纸、剪刀、范例、胶水、记号笔、蜡笔、卷笔刀。

  学具:喷笔、画纸、剪刀、胶水、记号笔、小纸碟、蜡笔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些教师准备的学生喷绘作品,问: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指导欣赏两幅世界名画,仔细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其中一幅为彩点画作品,一幅为水粉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彩点画的特点及其和其他常见作画方法的根本区别。

  3、问:除了可以用喷笔喷绘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欣赏范例:用棉花棒点画的,用水彩笔点画的,用废弃蜡笔屑粘帖的……无论方法如何变化,它们都是由细微的点组合而成的彩点画作品。

  4、揭示课题:

  二、授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调配水分适宜的颜料,一般水分偏少,这样喷出的颜色颗粒细腻、色深;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如何用喷笔喷绘出较理想的画面效果。(用牙刷喷色时牙刷要朝前推刮,颜料就朝外喷,图案边缘要喷的颜色深一点,喷色时要细而均匀)

  2、用蜡笔屑粘贴成画的制作方法:

  (1)用水笔勾出图案的轮廓。

  (2)卷出各种颜色的蜡笔屑。

  (3)上胶水,胶水不能涂的太多,把胶水均匀的涂在纸上,这时的画纸就相当于粘纸,各种颜色的蜡笔屑就成了彩色的沙砾。

  (4)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颜色的蜡笔屑,撒在画面不同的位置上,在填色时不能把线条遮住,同时可以适当的组合颜色。

  (5)用手轻轻的按一下,使蜡笔屑与画面粘贴牢固。

  3、学习剪刻图案覆盖在底纸上喷色:

  先剪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覆盖在底纸上,然后喷色,再揭去图案,留出图案的原形。

  4、在喷好颜色的底子上剪出图案:

  图案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底色是喷洒的色彩,图案是白色的人物或动物。

  三、课堂作业: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作一幅彩点画。(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个人独立、小组成员2 至3人合作完成作业)。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背景的添加可根据图案的线条、色彩来决定。可以冷色配暖色,或者横线条陪竖线条等,要使画面主次分明,更加鲜明。

  四、评价:

  1、分类布展:

  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展示学生的蜡笔屑彩点画、喷绘镂版阴阳喷绘彩点画等。

  2、学生互相交流制作的感受和小窍门。

  3、教师小结学生的作品情况,师生共同作课后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有趣的点彩画》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用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趣事。

  2、培养学生大胆的想像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 表现变大变小后的趣事。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巨人》韦思的作品,感受巨人与小矮人的不同感受。

  2、欣赏学生作品《在草丛中旅行》你发现了什么?

  二、观察?想像?发现

  1、假如你是一只小蚂蚁,走进教室给你什么感受,展开想像的翅膀。

  2、假如你是一只小虫,爬上树梢你会怎么想?

  3、假如你是一只大象,走进我们的校园看到这么多小朋友,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三、自由欣赏课本中的范图,看能给你什么启示?

  四、做一做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你变大或变小后发生的趣事。

  师巡视指导。

  五、展一展、评一评

  1、评一评谁的想象力最为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师作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知识要素

  多折剪及阴阳剪

  技能要求

  运用多种剪刻方法进行制作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剪纸的特点和规律,体验剪纸的乐趣

  实践与创造:运用剪刻方法,创作多种形式的剪纸作品

  欣赏与评议:欣赏民间剪纸作品,发表个人意见

  教学重点

  掌握剪纸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剪刻出有创意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现

  1.教师剪纸示范,或运用课件展示剪纸的方法。

  2.比较认识剪纸形象与绘画形象有何区别。

  3.比较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特色。

  4.归纳:剪纸造型特点是形象概括、夸张、装饰性强、对比鲜明。

  二.尝试与交流

  1.多媒体展示最早的北朝时期的剪纸作品,了解猴团花和马团花的特色。

  2.剪纸的方法:对称剪刻、阴刻、阳刻。

  3.欣赏剪纸作品,讨论作品表现哪些内容,纹样对形象的美化装饰作用。

  三.创作与实践

  1.多媒体演示制作步骤。

  2.学生尝试模仿制作,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可选择对称剪、多折剪、阴阳剪等方法。

  四.展示与评论

  1.把作品展示出来。

  2.以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教师,对剪得好、讲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教学反思:

  有一种材料叫“毛根”性质柔软,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非常的直观,所以课堂中选择一种好的教具至关重要,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

  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 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①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教材。

  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素描静物照片写生,这周我们进行复杂静物写生训练。它是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素描静物写生主要分为两个学习阶段:结构静物素描和全因素静物素描。这里主要是指的后者。

  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形体特征不同的物体,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整体观察、造型、塑造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材料准备。

  提前摆好一组简单以罐子、水果为主的静物,准备好基本的画具(如:画板、画架,素描纸、铅笔、橡皮擦笔,纸巾等等)。准备一些优秀的素描静物作品。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素描静物的写生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能把握住画面中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空间透视规律以及基本的作画步骤。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正确的整体观察方法和大的空间黑白灰关系。

  2、难点:能深入理解并掌握构图、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基本原理,能表现出不同物体的质感。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基本理论讲授法——图片展示法——示范法——点评法。

  2、学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六、课时:

  2到3课时:讲授。

  3课时:示范4开纸一张。

  8课时:学生4开作业练习,教师辅导。

  2课时:学生互相讲评,教师点评。

  七、教学过程。

  1、对静物写生基本知识的讲授(并结合板书画出结构图)。

  (1)形与体:物体都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中,形体是其本质的东西。形指形状,体指结构,形状与结构构成千变万化的物体

  (2)形体与光源:物体在受光后便会产生明暗变化,分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三大面”指亮面、灰面、暗面,“五大调子”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五个由亮到暗延伸的层次另外,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更加丰富了画面中的明暗节奏变化。

  以下透视问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①空间透视:物体真实地存在于三维空间中,而我们想要准确地表现这种虚拟空间就要注意透视,它是形成空间感最有效的手段。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或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

  ②平行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与画面平行的线不变,与画面垂直的线向消失点消失(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画面庄重感较强)。

  ③成交透视:立方体中没有任何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各组平行线分别向左右两个消失点消失。

  ④整体观察:

  观察对象时,应避免将目光长时间停留一处,只观察局部而忽视整体,对象的长宽、大小、比例、前后的透视和空间关系,都是在观察时需要相互、反复的进行比较,这样心中才能有全局,才能做到主次分明、轻重有别。

  2、展示优秀素描静物作品。并结合作品对素描静物的表现方法作进一步的分析、解说,使学生对素描静物大的画面有一个直观的初步认识。

  3、通过做示范,让学生明确整个作画步骤,边画边讲解。

  首先选好角度,确定好自己作画的位置。

  (1)观察分析:作画前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心中有画,对画面有一个整体把握。

  (2)构图:用轻松概括的线条勾画出物体与布纹的大体位置,注意各个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构图不要太满也不要太空,物体的摆放要注意聚散关系,要错落有致。

  (3)铺大关系:在确定的形上画出明暗交界线及投影,明确光源方向,找出大的黑白灰关系,切勿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当中。

  (4)深入刻画(塑造):结合整体大关系,确定前实后虚的大节奏。围绕画面视觉中心开始深入塑造,深入刻画要有主有次,尽量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使画面精彩。

  (5)调整:重新回到对整组静物的第一印象,强调画面的整体感,画的不够的地方要加强,画过的地方要削弱。

  4、让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画面中的错误和不足。例如,构图时画面太满或太空。

  5、做点评,让学生把画都摆在一起,把自己的画跟别人有一个比较,从而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一个或几个同学试着去讲解同学们的画,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解决问题,有想法的同学也可谈谈自己的见解,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知识补充。这样可带动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激发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并进一步强调深入理解构图、结构形体、透视关系基本原理,作画过程中要始终整体观察。

  八、总结。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并进一步强调深入理解构图、结构形体、透视关系基本原理,作画过程中要始终整体观察。

  建议每人准备一个速写本,业余时间多观察生活,多动手画速写,鼓励学生注重积累,养成好的习惯,若能坚持将受益无穷。

  课下自己可以找些优秀静物作品来欣赏下,来进一步研究学习,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审美。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结构、外形和种类等知识。

  2.运用绘画、拼贴的形式来表现所观察到的树的特点,并进行添加、想象的训练。

  3.培养热爱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树,是自然界最具魅力与韧性的精灵,它姿态万千,随季节起舞,演绎着不同季节的万般风情。树的种类繁多,由根、干、枝、梢、叶五部分组成,其中树枝有互生、轮生、对生之别,有前后左右的穿插,树冠有伞状、球状、宝塔状等,显示出树的非凡魅力。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树抒情、托树言志,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诗章,创造出一幅幅迷人的图画。同时,树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扎根土壤、防风固沙、平衡生态、绿化地球……人们目睹了它的伟大,有了树神的传说,于是对它更加崇拜。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树,就不会有自由灵动的动物,也就不会有充满智慧的人类,更不会有我们这个生机蓬勃的世界。

  本课以《各种各样的树》为题,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教材以大幅迎客松的照片为示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和种类;还提供了春夏秋冬四季树的不同色彩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中树的语言及魅力;此外,又呈现了画家的白桦、木棉作品,以及数幅学生作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及激发其对艺术美感的体验与追求。最后,教材通过讲述如何保护树木及开展有关活动,拓宽了本课的主题。

  2.重点、难点。

  重点:表现树的特点。

  难点:表现不同季节中的树所具有的特点。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不同的树的特点,准备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交流认识。

  (1)师生交流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种类、色彩等)。

  (2)播放课件:大森林。提问:课件中的哪些树是你认识的或喜欢的?请为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展示树的结构图(抢答激趣)。

  2.树的变化。

  (1)播放课件:不同季节中的同一组树。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

  3.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画家眼中的树。思考:这幅画哪里画得最好?

  (2)教师小结:强调画面中艺术家的情感处理和树的精神品质。

  4.学生创作。

  (1)创造主题:各种各样的树。可以画一棵树或一组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也可以画树的生长过程,还可以画各种各样的树。

  (2)学生说说创作思路。

  (3)教师提供创作意见:注意树的形状、特点、色彩、肌理,可以结合速写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作业(从树的特点、形状、色彩、肌理、构图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讲)。

  (2)课外调查树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颜色的布和纸、剪刀等工具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

  (1)播放课件:树的作用。思考:树有哪些作用?

  (2)学生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2.保护树。

  (1)播放课件:人类对树木的保护。提问:你还知道人类为了保护树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教师小结:强调要保护树,学习树的精神。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保护树木,保护我们的家园。

  (2)提出创作建议:可以运用拼贴的方法,可以全体制作,可以手工与绘画结合(小组合作和个体创作结合也可以)。

  (3)学生创作,讲评作业。

  4.课外拓展。

  (1)课外收集有关树的诗歌、散文、故事等。

  (2)说说我们要如何保护树。

  (3)在教室里布置绿色家园,宣传有关保护树的知识。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相关文章:

1.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汇总八篇

2.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汇总六篇

3.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汇总10篇

4.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5.关于小学美术教案8篇

6.【热门】小学美术教案汇总五篇

7.小学美术教案汇总十篇

8.【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