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11 04:18:5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记忆。通过组织孩子们走进山林、原野,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美好春光,通过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五彩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操作目标: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讷讷感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没与季节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春天的色彩没,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难点: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四、教学准备:

  师:景点、授课环境的选择;应用与写生、示范、指导的工具材料。

  生:学生所需的相关工具材料及户外活动的服装、鞋帽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知道,春天!

  师:对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那春天跟冬天有什么不同呢?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植物园(根据地方优势,也可以是公园、野外等),看看春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愿意去找一找吗?

  生:好!哦!去植物园了,去找春天哦!

  (组织教学,讲解室外写生纪律要求)

  二.发展阶段:

  师:同学们,你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呀——

  (请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从这些事物的生长现象和色彩变化方面加以描述。)

  师:那么,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想怎么表现?

  生:有——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眼中春天最美丽,颜色最漂亮!

  1.学生绘画或制作(可分小组协作),

  教师指导。

  2.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价。

  1.收拾:强化环境卫生的维护。

  一.拓展阶段:

  1.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唱支歌吧(边唱边舞)。

  2.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留个影吧!

  3.等到节假日请爸爸妈妈带你一同去踏青,把美好的春光写在你的里。

  二.:

  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可采用师评、生评、自我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组织性、纪律性执行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

  ○对学生语言表达、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

  ○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

  六、教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1、 教学目标

  (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蔬果中的萝卜与荸荠。(了解)

  (二)能较熟练地运用墨色,处理好浓、淡、枯、湿的不同笔法。(练习)

  2、 课时安排

  一课时

  3、 课前准备

  不同构图的萝卜范画。

  4、教学步骤

  (一)可用猜迷的方法引入课题。

  圆圆身子细尾巴,

  半截藏在地底下,

  别看皮辣心里甜,

  你们猜猜这里啥。

  (二)画萝卜

  侧笔淡墨画出萝卜身。

  中锋浓墨画出萝卜根。

  边画边捻笔,尾巴有精神。

  点上小青叶,位置要看准。

  (三)画荸荠

  先蘸紫色,笔尖再蘸点墨。画成椭圆形。

  用笔尖蘸红点在中空白处。

  (四) 蔬果搭配和位讲究巧和美。

  萝卜大,荸荠小,大小一起有变化。

  三颗荸荠画出聚和散,

  有藏有露不呆板。

  (五) 重视示范作画

  中国画经历无数画家艰辛创作劳动,已形成独特而极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接看清章法、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手法,从一笔一势开始至全幅一气呵成,让学生看清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描绘技能。

  (六) 临摹和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临是对着他人之作,照着写或画。

  摹是以薄纸(透明纸)覆在他人作品上,拓下来。

  通过临摹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作品的'特点,学习其章法、用笔、用墨、用色以及表达意境,表现对象的规律,间接提高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为能更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表现技巧打下基础。动笔前先认真“读画”,切忌心中无数,依样画葫芦,得貌遗神。

  写生是自然形象全面认识的过程,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手段,是加强记忆及培养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经过前几节课的表现方法的学习,萝卜、荸荠又是最容易取得的自然形象,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写生。

  临摹和写生两种方法要结合进行,才会有新的提高。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并了解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感受儿歌中的幽默趣味。

  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知道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难点:幼儿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茶壶和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 大托盘、水壶、茶壶茶杯、茶叶安全要求:小朋友之间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活动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么?"教师出示茶壶和茶杯让幼儿观察。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泡茶工具。

  教师请幼儿看看说说,对比茶壶的大,茶杯的小,了解茶具的功能。

  三、教师演示泡茶的`过程,请幼儿品茶。

  四、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2、幼儿分句学习儿歌。

  3、幼儿跟教师一起轻声朗诵。

  4、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整朗诵。

  五、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只大茶壶。

  1、谁能把自己变成一只大茶壶?鼓励幼儿用肢体表现大茶壶的身体、盖子、把手、壶嘴。

  2、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现大茶壶是怎样倒水的。

  三、结束部分组织幼儿分组游戏:请喝茶

  1、幼儿两两结合,分别扮演大茶壶和小茶杯,边做动作便有韵律地说儿歌。

  2、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考虑的教学思路。

  课题玩泥巴

  教学目标1、学着用泥巴(彩泥)创造形象

  2、让学生有立体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难点: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课前准备1、让学生准备好彩泥

  2、老师准备好各种玩具(如:小屋、水果、动物)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雕塑,就是立体的,多个方位都可以感觉到漂亮。

  3、给学生欣赏学校的'雕塑,让学生说说还看见过什么雕塑。

  二、要求学生随便玩泥巴。

  第二课时:

  一、开始让学生做点正方形、三角形、园形~~~

  二、让学生组合这些形状

  1、要有自己的想法

  2、要有大小变化

  三、让学生开始自己想象

  1、做一些小屋、水果之类的东西

  2、启发学生做一些难一点的东西

  四、和一些不会做的学生一同做。

  五、让一些做好的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办法。

  课后记*

  通过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雕塑。让学生理解了这也是艺术。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10-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美好的记忆。通过组织孩子们走进山林、原野,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美好春光,通过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表达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丰富他们五彩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操作目标: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并讷讷感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对春天的观察与表现,充分感受春天的色彩没与季节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春天的色彩没,用简短的语言和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描绘和表现,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难点:用什么样的美术语言表现春天的色彩美。

  四、教学准备:

  师:景点、授课环境的选择;应用与写生、示范、指导的工具材料。

  生:学生所需的相关工具材料及户外活动的服装、鞋帽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知道,春天!

  师:对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那春天跟冬天有什么不同呢?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植物园(根据地方优势,也可以是公园、野外等),看看春天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们愿意去找一找吗?

  生:好!哦!去植物园了,去找春天哦!

  (组织教学,讲解室外写生纪律要求)

  二.发展阶段:

  师:同学们,你找到春天了吗?

  生:找到了,找到了,春天呀——

  (请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从这些事物的生长现象和色彩变化方面加以描述。)

  师:那么,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你想怎么表现?

  生:有——

  师: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眼中春天最美丽,颜色最漂亮!

  1.学生绘画或制作(可分小组协作),

  教师指导。

  2.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价。

  1.收拾:强化环境卫生的维护。

  一.拓展阶段:

  1.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唱支歌吧(边唱边舞)。

  2.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春天留个影吧!

  3.等到节假日请爸爸妈妈带你一同去踏青,把美好的春光写在你的里。

  二.:

  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可采用师评、生评、自我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组织性、纪律性执行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

  ○对学生语言表达、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

  ○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

  六、教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1、 教学目标

  (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蔬果中的萝卜与荸荠。(了解)

  (二)能较熟练地运用墨色,处理好浓、淡、枯、湿的不同笔法。(练习)

  2、 课时安排

  一课时

  3、 课前准备

  不同构图的萝卜范画。

  4、教学步骤

  (一)可用猜迷的方法引入课题。

  圆圆身子细尾巴,

  半截藏在地底下,

  别看皮辣心里甜,

  你们猜猜这里啥。

  (二)画萝卜

  侧笔淡墨画出萝卜身。

  中锋浓墨画出萝卜根。

  边画边捻笔,尾巴有精神。

  点上小青叶,位置要看准。

  (三)画荸荠

  先蘸紫色,笔尖再蘸点墨。画成椭圆形。

  用笔尖蘸红点在中空白处。

  (四) 蔬果搭配和位讲究巧和美。

  萝卜大,荸荠小,大小一起有变化。

  三颗荸荠画出聚和散,

  有藏有露不呆板。

  (五) 重视示范作画

  中国画经历无数画家艰辛创作劳动,已形成独特而极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接看清章法、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手法,从一笔一势开始至全幅一气呵成,让学生看清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描绘技能。

  (六) 临摹和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临是对着他人之作,照着写或画。

  摹是以薄纸(透明纸)覆在他人作品上,拓下来。

  通过临摹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作品的'特点,学习其章法、用笔、用墨、用色以及表达意境,表现对象的规律,间接提高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为能更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表现技巧打下基础。动笔前先认真“读画”,切忌心中无数,依样画葫芦,得貌遗神。

  写生是自然形象全面认识的过程,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手段,是加强记忆及培养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经过前几节课的表现方法的学习,萝卜、荸荠又是最容易取得的自然形象,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写生。

  临摹和写生两种方法要结合进行,才会有新的提高。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并了解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3.感受儿歌中的幽默趣味。

  重难点分析:

  重点:幼儿能完整的朗诵儿歌知道泡茶的过程和茶具的功能。

  难点:幼儿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大茶壶和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 大托盘、水壶、茶壶茶杯、茶叶安全要求:小朋友之间不要发生碰撞。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活动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么?"教师出示茶壶和茶杯让幼儿观察。

  二、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泡茶工具。

  教师请幼儿看看说说,对比茶壶的大,茶杯的小,了解茶具的功能。

  三、教师演示泡茶的`过程,请幼儿品茶。

  四、幼儿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2、幼儿分句学习儿歌。

  3、幼儿跟教师一起轻声朗诵。

  4、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整朗诵。

  五、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只大茶壶。

  1、谁能把自己变成一只大茶壶?鼓励幼儿用肢体表现大茶壶的身体、盖子、把手、壶嘴。

  2、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现大茶壶是怎样倒水的。

  三、结束部分组织幼儿分组游戏:请喝茶

  1、幼儿两两结合,分别扮演大茶壶和小茶杯,边做动作便有韵律地说儿歌。

  2、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考虑的教学思路。

  课题玩泥巴

  教学目标1、学着用泥巴(彩泥)创造形象

  2、让学生有立体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难点: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课前准备1、让学生准备好彩泥

  2、老师准备好各种玩具(如:小屋、水果、动物)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雕塑,就是立体的,多个方位都可以感觉到漂亮。

  3、给学生欣赏学校的'雕塑,让学生说说还看见过什么雕塑。

  二、要求学生随便玩泥巴。

  第二课时:

  一、开始让学生做点正方形、三角形、园形~~~

  二、让学生组合这些形状

  1、要有自己的想法

  2、要有大小变化

  三、让学生开始自己想象

  1、做一些小屋、水果之类的东西

  2、启发学生做一些难一点的东西

  四、和一些不会做的学生一同做。

  五、让一些做好的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办法。

  课后记*

  通过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雕塑。让学生理解了这也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