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20 02:28:0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汇总8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学习专题研究,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也可用1课时,详见后面的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

  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

  教师: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学生读书、思考。

  六、小组合作,探究专题

  教师: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又如“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画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图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

  学生看老师播放的光盘或从画图上查找。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上网查找。

  七、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班上汇报时,老师要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要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要予以纠正。

  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朴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鸢、插柳、春游野宴、扫墓、军中射柳;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又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糟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又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桥)、墙、牌坊。

  道路交通:船(帆船、画舫、游艇、木筏、渡船、官船);车(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轿子(二人小轿、花轿、驳轿、官轿);骆驼。

  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

  八、独立构思,撰写专题报告

  以《<清明上河图>中的风俗人情者》或《<清明上河图>国的桥梁建筑者》,或……,写一篇专题研究报告。

  (说明:如果条件较差的班级,即缺乏《清明上河图》光盘、课件、较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图片的班级,可不上第2课时,教学目标中相应减去第3条)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

  1、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想思维的能力;

  2、教学过程以银饰品造型训练为核心展开教学;

  3、在提高学生的银饰品造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观察与分析方法,并提高与之相应的艺术表现技能;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明白本课程学习意图。

  通过对金属材料、各类宝石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用肉眼区别其类别,能够更好的掌握与银搭配的`能力。

  2.老师简单地导入后,同学们分成了4组,带着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中心精心制作的学生工作纸,到展厅去思考完成题目。当孩子们找到了工作纸上的重点文物时,兴奋地招呼着其他同学:“快来,快来,我找到了。”看着他们趴着在桌上填写文物资料的那股认真劲,你能感受到这群孩子对于苗族文化以及银饰艺术的浓厚兴趣。

  3.同学们回到了活动区,老师和大家一起核对答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作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了解了苗族银饰的特点和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戴银饰之后,同学们分成4组开始自己动手做“银饰”,有的组制作发簪,有的组制作颈圈、胸吊牌,还有的组则负责银衣片、手镯、耳环、戒指等配饰的制作。大家认真地剪、贴、画,并热闹地讨论着、商量着,共同完成了“银饰”的制作。最后同学们推选了一位女生来扮演“苗族阿妹”,把制作好的“银饰”统统戴到了她身上,此次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功能上设计汽车造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构画出一二种不同种类的的汽车。

  难点: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几何图形纸片、各种纸盒、胶水、剪刀、小贴画。

  教师:美术课件、“迷你车”、“多功能车”、“皇冠车”若干个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引导(激发创意)

  1、组织教学,明确要求。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是一位汽车设计师,要亲自为人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也坐过汽车,但是你知道汽车分哪几种吗?

  (文字板书)汽车按其功能可分为客车、货车和特种车三大类。

  教师提问:这些车的主体形象有什么特点?

  (简笔画板书)汽车都是由车头、车身和车轮组成。

  3、游戏:组装汽车。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几何图形纸片进行汽车组装竞赛,看哪个汽车厂设计的种类最多。

  小组汇报说说设计了哪几种汽车?

  (二)要点辅导(构思创意)

  1、教师: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有利必有弊。(课件演示撞车事件引起的交通堵塞,废气污染)你希望看到这些吗?(学生:不)该怎么办?

  2、绘画活动:汽车设计师

  教师:就让我们充当一回汽车设计师,请大家为人们设计一辆或几辆想象中的汽车。我们还可从哪些方面提高汽车的功能,使它的利大于弊?

  提示: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

  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类的文字。

  (三)创作体验(展现创意)

  1、学生作画,教师辅导。(课件配乐)

  学生根据提示直接在纸上创作。教师在巡视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欣赏讲评作品“汽车展览会”。

  (1)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汽车展览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来评出奖项。

  “迷你车”:要求色彩鲜艳,形状美观大方。

  “多功能车”:要求多功能,用途广。

  “皇冠车”:要求既美观大方,又功能齐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动的设计。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

  (四)、课堂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不同的分割方式将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向日葵。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并能耐心地进行创作活动。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蜡笔、剪刀等。

  2.自制纸杯花(向日葵)

  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随着背景图片,教师有表情地描述:早晨,太阳慢慢升起来了,葵花向着太阳,弯弯腰、招招手说:太阳你好!中午,太阳升得高高的,天蓝蓝的,云灿灿的`,向日葵抬起头,对太阳说:太阳,你好!小朋友你们要说什么呢?向日葵你好!

  二、出谜语引出主题:

  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的外形特征:脸庞是圆圆的,花盘上布满了一个个小房间,里面住着葵花籽,花盘的周围有许多半圆形花瓣,绕着花盘手拉手,风一吹,他们就跳起了舞。

  三、出示纸杯: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用过这样的纸杯吧。那么,喝完水后你会怎样处理它?(扔掉)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你看小纸杯多伤心呐!它觉得自己还有用处呢。我们小朋友帮忙想一想:用过的纸杯还能做什么呢?

  (2)幼儿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师:看,老师把纸杯变成了绿色礼品,是什么呀?(出示实物向日葵)二、鼓励幼儿探索向日葵的制作方法。

  1.纸杯花又环保,又漂亮,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看看用了哪些材料?

  2.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教师示范)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幼儿尝试不同的分割方式,制作向日葵。

  做好了。剪完的小朋友拿出水彩笔,就可以给向日葵进行装饰了。

  1.提出要求:先用剪刀从杯口往下剪,要是直线,一直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接着把剪好的花瓣向外翻,后涂色,然后画花心。

  2.幼儿探讨、操作。(放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1.时间到,每个小组举起你的作品,没做完也没关系,让大家看看你的设计。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废旧的物品利用起来,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你们真棒!小小的纸杯还有许多用处,下次我们把它制作成更多的绿色礼品送给弟弟妹妹,大家一起做环保小卫士,好吗?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观察、表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同学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

  设问: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同学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同学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身从事过的劳动。(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同学介绍自身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褒扬提示。

  教师褒扬上节课人物动态表示好的同学创作作品。

  2.欣赏启发。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3)小组活动:欣赏分析同学作品,讨论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示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示方法?你认为这些同学作品哪些地方处置得特别好?

  (4)汇报交流,教师小结:除画出自身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和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3.作业要求。

  将上节课的作品继续添加劳动的工具和周围的环境。

  4.同学创作。

  教师提示同学注意色彩的运用也应突出主题。

  5.交流评价。

  展示同学作品,同学互评。

  6.教师小结。

  建议同学课后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和的劳动。

  教后小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第1课:

  课题:魔幻的颜色

  领域 造型、表示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

  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 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 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和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 同学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同学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然后,让同学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同学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可以做一些笔记)。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同学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同学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同学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别,让同学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同学自身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同学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 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同学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同学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Mondrian.Piet:[荷兰](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笼统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示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建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笼统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示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干完成最后的笼统。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干表示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身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示,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和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示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示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自身的设计来表示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表示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示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 如何引导同学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同学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同学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同学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同学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同学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同学很难将对称表示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同学只要能表示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同学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示出来。

  3. 收拾与整理

  同学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局部即可显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括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同学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同学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示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示方法是否有创意。

  3. 构图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身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 同学准备学具:同学将自身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让同学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同学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同学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同学: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 发展阶段

  同学考虑:你想表示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同学考虑: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烘托它的大或者小?

  同学根据自身的创意开始作业。

  3. 收拾与整理

  4. 同学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干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示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参考资料

  《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

  第4课

  课题前前后后

  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示前后关系。

  3. 画面是否表示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 三年级的同学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 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同学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同学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同学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 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前后关系的?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

  课时:一课时

  课型:单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通过对树、山石、水和云画法德分别讲解,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笔墨功夫,了解中国画用笔用墨技巧的丰富变化,了解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打好山水画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讲解山水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指导学生临摹,后写生在创作三个重点步骤开展学习真正掌握山水画学习的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所了解有所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动的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树、山石、

  水和云的画法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难点: 树的力度和云的缭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示范、互动

  2、学法:欣赏、练习、互动

  教具准备:教材、范画、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笔、墨、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引入新课:

  三、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练习(演示课题:中国山水画练习),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了解和练习,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山水画有个基本的认识。

  四、 讲授新课: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训练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如笔墨技法,画理画论,造型能力,构图法则,透视原理,色彩规律,练习创作,生活积累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本功的训练范围。但是从山水画的特点来看,基本功作为一种手段,首要问题还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笔墨表现力的掌握,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型是通过笔墨来实现的,笔墨离开了造型就没有了意义,充其量只是笔墨游戏而已,打好了山水造型基础,不断提高笔墨技法的表现力,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绘画源于生活的道理。

  一、 树的画法:

  树是山水画的主要成分,所以先从画树讲起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24页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此画以枯而见润

  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1、25页的赵—的《江行初雪图》,这幅是卷画,江边渔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纷飞,渔家之艰辛,描述殆尽,岸上旅客攒行长村雪堤,人驴面目略具苦寒艰辛之色,通幅淡墨渍染绢地,再洒白色的粉为雪,寒林枯木皆中锋圆笔,树干以干笔皴染,大似后人皴出,自具阴阳相背。

  树的技法讲解、演示:

  (1)树干:在自然界中,不同类型的的树木,它们的枝、干、叶的生长形态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观察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

  树的画法可分为“鹿角式”和“蟹爪式”。

  (演示文字:鹿角式、蟹爪式)

  然后再以教材为参考,向同学们讲解画树干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2)教师示范树干的画法:

  教师示范时,要具体分解开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边看演示边归纳,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要用熟练而准确的笔墨技巧,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演示这一环节上来,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强烈的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作画热情。

  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花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如何识别纸性,如何用笔,笔含水含墨含色,用什么样的.笔法表现树干的挺拔有力,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逐步领略中国画作画的一般要领和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础技法的运用,树立起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3)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种类:单叶、夹叶(演示文字:单叶、夹叶)

  教师演示范画,让学生了解单叶和夹叶的区别及它们各自的画法。

  (4)教师示范树的画法:

  (例:松树的画法、柳树的画法) 树干——树叶——染色

  二 山石的画法:

  山水画家有句老话叫“石分三面”,说山石是立体的。

  画山石的步骤: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演示文字:勾——皴——染——点

  皴法:披麻皴、斧劈皴,两点皴,荷叶皴)

  这四个阶段在具体运用时,不是机械的进行,每染一次,原来的轮廓线被冲淡了,这时需用较浓一些的墨再勾,皴一次,重复勾皴时,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轮廓线来描,而是有重点的勾,皴。

  三 水和云的画法: 山无水不秀,景无云不深

  1、水的画法:

  江河湖海、流泉瀑布由于面积和流速的不同,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表现方法也各不一样。

  海水波涛汹涌,面机广大,采用线勾波纹而后渍染。

  湖水,河水除勾波纹表现涟漪外还可以用只渲染不勾线,或者用空白来表现平静的水

  流泉瀑布形态变化多,一般采用画石托水的办法表现,把两边的山石认真刻画,用以衬托流水的形态和虚实,必要时用线勾出水流的动态,重视水石的关系。

  云雾画法:

  1、画云雾一般采用勾染和烘托的方法。

  (演示文字:勾染、烘托)

  勾染:用淡墨或淡色勾出云的形态,然后淡淡渲染。

  烘托:处理四周景物的隐显虚实及边缘。

  教师示范云雾的画法

  五、 课堂临摹:

  提出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业练习:

  展示范画,让同学们以书或范画为参考进行临摹。

  然后再临摹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

  五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组成有了一个基本认识,能较好的临摹及初步创作这些山水画的组成部分,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作业也完成的比较好。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10-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