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并用“一……就”造句。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投影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观看投影片,说一说下面的生字哪里容易写错?
“沿” (第五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弄” 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下面是:横、撇、竖。
“错” 左右结构,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渴”与“喝”怎样区分? (“渴”需要水,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喝”要用嘴,所以左边是口字旁)
3、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4、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用“一……就”造句:
1、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投影片: 我一抬头就看见天。
爸爸一起床就去跑步。
共同点:都用上了“一……就”的句式,表示一有前边的动作出现,必然就会有后边的行为。
2、自己用“一……就”说句子,互评互改。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占格情况。
2、练习描字。
3、在生字本上抄写字头,教师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2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的突破也就势如破竹。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连线。
葫芦lín jū蚜虫guà mǎn
邻居hú lu更多jǐ cì
奇怪huā xiè挂满gèng duō
花谢qí guài几次yá chóng
绿色的葫芦藤开了蚜虫
细长的葫芦叶生了葫芦
高高的葫芦架挂了小花
二、比一比,组词。
挂()语()居()次()
娃()说()古()吹()
三、写出反义词。
哭——买——谢(凋落)——部分——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3
教学目标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含义。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小鸟和青蛙头饰、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板书“坐井观天”“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连起来是什么意思?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是谁坐井观天吗?青蛙都看到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画出不认识的字。
2、说说读懂了什么。(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
检查生字词语:青蛙、井沿、边际、相信
⑴比一比,再组词。井()沿()抬()开()没()拍()
⑵用“答”字扩词。
三、指导书写。
1、教师、学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
学生描红,临写。
组词练习,小组内开展组词竞赛,看谁组的词最多。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各在什么地方?
它们因为什么事情争论起来?
五、课后思考:天到底大还是小?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呢?从那些话可以看出天很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水边几张口……(沿)二只小耳朵……(际)
贴一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青蛙、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请学生上去板贴。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听。
二、听录音,了解大意,启发读课文
1、学生看动画。
2、指名回答:它们在争论什么?从它们的争论中,你听懂了什么?
3、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你从哪儿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各自的看法,用笔划一划。
三、汇报成果并讲解
1、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
理解“那么远”。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无边无际”有多大?
角色朗读课文。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愿意扮演小鸟的学生起立读,其余学生坐着读青蛙的话;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当小鸟,分角色朗读。
四、请你劝劝青蛙,学生表演。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4
一、看图、导入
1出示图片:(1)图上都有什么?
(2)指出"井沿、井壁、井底、井口"的位置。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问:观是什么意思?
那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那坐在井里看天,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看汉字读,不会的字看拼音。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圈出田字格里的'生字。
2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2—7段
1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
2自己挑一段最喜欢的读给同桌听。(评价方法:如果觉得同桌读的好,就伸出大拇指或者微笑点头)
3质疑(无边无际、坐井观天。)
四、细读
1第一次对话
⑴分男女声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⑵读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鸟飞的很远)
⑶全班情境表演(出示相关图像),体会小鸟飞的远:小鸟飞呀,飞呀,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到了井沿上。(板书:井底、井沿)
⑷自己读第一次对话,读出小鸟飞的远。
2第二次对话
⑴指名读,注意语气
⑵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呢?(天的大小)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板书:只有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
⑶出示句子:朋友,别说大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把"说大话"换个词,意思不变(吹牛皮、撒谎。。。。。。)然后读一读。
②理解"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a让学生用纸筒当井看天,体会青蛙的话,知道是因为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b朗读并加手势,加深理解。
⑷①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无边无际"。(没有边,很大。。。。。。)
②指名读,读出天的大
③联系生活,选词填空
教室海洋麦田沙漠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⑸朗读第二次对话,加动作,注意争论的语气。
3第三次对话
⑴分组读
⑵它们为什么都笑了?引导学生想象青蛙,小鸟是怎么想的。
五、体会寓意
1分角色朗读、听音乐朗读,用自己的掌声给朗读的同学打分。
2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你会看见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练一练)
3带头饰表演。
4假如青蛙上天,小鸟下井,那么会说些什么?
5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相互补充)
六、总结全文
指名看板书总结,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补充。
七、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这则寓言,表演一下。
看看其他的书,像《成语词典》开阔眼界。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规范书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3个生字。
2、读熟“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通过查资料或向家长请教,了解有关天文的简单常识,如:地球、月亮、太阳、宇宙的大小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查找资料,不对资料的多少作要求,只引导、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学习课外知识。)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识字4这一课里,我们认识了不少成语,你还记得哪些?(自由说,可以说自己在课外收集的成语。)
2、谈话:这些成语常常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坐井观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释题。(板画一口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补充课题: 坐井观天。
2、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及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指名教读。自由读,巩固记忆。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查。重点教读“信”。
4、提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7个)
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引导质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词不懂,哪些问题弄不明白?(在黑板旁边简单标注。)
你能帮助同学解决这些困难吗?(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其他问题咱们一边读书一边解决。
三、朗读感悟,初解寓意
1、图文结合,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干什么?(争论或对话、谈话。)
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板画青蛙和小鸟或贴图片。)
2、自由读课文,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无边无际”和“井口那么大”)
4、你认为谁的看法对?分组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5、集体交流:引导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然后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劝告的语气)
6、过渡:看来真的是青蛙弄错了。聪明的小朋友再帮青蛙找找,他还有什么错?(引导理解小鸟和青蛙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7、指导朗读三次对话: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自由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语气。
分角色朗读。同桌练习,指名读,男女生对话。
四、启发思维,引导总结
1、读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
2、老师归纳小结寓意。
3、明白了“坐井观天”的意思,你有什么想法?
谈话: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3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的寓意,明白这个词含有贬义。
教具准备:
自制一只小鸟、一只青蛙,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课。
1、理解题目。
“观”是什么意思?
2、题目“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词语的读音。思考:青蛙和小鸟争论什么问题?结果怎样?
(2)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读课文思考:青蛙坐在( ),小鸟飞来坐在( )。
理解“井沿”意思
3、自由朗读2—7自然段,用不同符号分别划出文中小鸟和青蛙有几次对话?分别在那些自然段?
4、学习第一次对话。
(1)注意区别:渴、喝的读音和字形。
(2)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5、学习第二次对话。
(1)思考: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理解词语:“大话”“无边无际”
(3)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6、请带着问题自学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思考:青蛙为什么笑了?它笑得对不对?
小鸟也笑了,他笑什么?他是怎样帮助青蛙的?
四、拓展。
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
五、交流。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7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
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解境界。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呈现,而不是老师单方面效应的体现。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要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年龄特点和限制,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占主体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课堂纪律上具有趋向性,活跃性的课堂内容能够领导学生,但要注意学生过于发散的思维容易使课堂跑偏。除了个别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其他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年级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有很高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需要动手、小组合作、竞赛性质的活动。但是在遇到需要细心思考的问题时,存在畏缩现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课后八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3、能够正确地,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掌能够区分“渴”与“喝”,并熟练分析生字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哲理。
教学策略
在课文内容教学上多使用情景教学,在探究问题和哲理理解上使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课件、彩图、动画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2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笔在段落前标记序号。)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的卡通图片。)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将小鸟图片粘贴在上一张图片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图片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拓展: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有“沿”。(先由学生举例,再出示课件中收集的图片。)
(二)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了小鸟什么问题。(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小鸟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到井沿上?(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完小鸟说的话后,又说了什么?(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信任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里的“大话”指的是什么?(大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把事情搞错误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无际”就是没有边,“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六、七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样的表情?这里的“笑了”指什么?(嘲笑。)
(3)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朗读小鸟说的话,指导学生要表现出“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诚恳。)
(5)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用幻灯片展示青蛙跳出井口的图片。)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见识的东西多,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井口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四、课堂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五、练习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3篇)12-17
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赞》教案03-2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03-07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2-15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02-28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7》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