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越巫》课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越巫》课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越巫》课文教案1
教学目的:
1、借助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2、理解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进行讽刺的写法。
3、通过文中越巫的可鄙而又可怜的表演及其不幸的结局,教育学生要尊重、学习科学、反对迷信,不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xx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
(由《还珠格格》中萨满法师导入)巫师巫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有信徒。即便在科学文化较发达的今天,巫术在社会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生活在明代的方孝孺在他的《逊志斋集》中就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二、疏通课文
1、简介作者。
见p157。补充(1357___1402)明朝。P159“灭十族”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禳(ráng)之馔(zhuàn)酒食赀(zī)
愠(yùn)其诞心大骇(hài)栗(lì)
亟(jí)诡(guǐ)诿(wěi)
瞯(jiàn)栖(qī)岑(cén)慑(shè)
3、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出其中读音、断句有误之处。
4、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划出不理解之处,力求疏通文章大意。
5、请学生翻译全文,注意以下词句。
А、第一段:巫:p157①诡:p157②禳p158②
病幸已:病侥幸好了。馔p158③
赀p158④诿p158⑤故:原因。妄p158⑥恒:常常。
第二段:愠:讨厌。诞:荒诞。涧:p158⑦栖:鸟停留在树上,这里指藏身。去:距离。骇:p158⑦岑岑:p158⑩
手栗气慑:p158⑾
第三段:惟;只。亟:p158⑿寝:睡觉。
В、一词多义。
鸣角振铃(名词,一种用动物的角制成的吹奏乐器。)
角且角且走(动词,吹角。)
又旋而角(动词,吹角。)
三、思考问题。
越巫三次遇砂石而三次的反应各不相同,试找出描写其反应的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越巫的行为神态的。
四、布置作业。
带拼音抄写生字词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描述人物行为神态变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分析课文。
1、请学生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段:越巫骗人。
第二段:越巫遇“鬼”的丑状。
第三段:越巫胆裂而死。
2、课文写越巫怎样驱鬼治病的?
明确: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
3、课文写越巫怎样骗人的'?
明确: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
4、第2段写越巫三次遇砂石而三次的反应各不相同,试找出描写其反应的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越巫的行为神态的?
明确:第1次:“巫以为真鬼也……行不知足所在。”先写动作,后写神态。第2次:“又旋而角,……走愈急。”描写动作。第3次:“手栗气慑”,“不能角,……甚哀”。先写害怕的神态,后写动作。同样写害怕,描写程度一次次加重
5、越巫胆裂而死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骗人者必害己。
6、你认为此文讽刺的仅仅是巫师吗?
明确:讽刺社会上各式各样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骗子们。他们不仅害人,而且必将害己。
7、像越巫这样骗人又害己的事情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谈谈你的看法。
三、小结
本文讲述了越巫假称能驱鬼治病,到处向人夸耀,骗人并取人钱财。而当别人装神弄鬼吓唬他时,他却被吓得“号求救于人甚哀”,最后胆裂而死的故事,说明了骗人者必害己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翻译全文。
附;主体版书
一、自诡————————自夸:善治鬼,莫抗我。
且角且走,心大骇。|
二、{角不成音,走愈急。对|比
角坠,铃坠,大叫以行。|
三、胆裂而死。————————吾遇鬼,今死矣。
《越巫》课文教案2
自读要求
1.能自主解决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难懂字的释义。
2.能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能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越巫遇“鬼”时的表现。
3.能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其社会意义。
4.能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习侧重点
1.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2.体会文章语言的简洁、生动、传神。
(解说: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情节简单易懂,因而知识点上的难点并不多。重点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本文,认识到本文矛头所指并不只是骗财害人的`巫师,而是直指迷信思想本身;认识到巫师不过是迷信活动的执行者与牺牲品,本文实为醒世惊俗的警钟。如此深刻而重大的主题,只不过寓寄在二百多字的小短文中,足见作者文字语言功底之深,因而研究并品味本文语言的风格特点便咸了自读本文的另一侧重点。)
[自读程序]
1.下发有关方孝孺的资料,包括生平、经历、哲学思想、学术主张等方面内容。学生自读时,教师可适当加以解说。
2.学生自读课文,提示学生读准以下字音。
诡:guǐ禳:ráng馔:zhuòn赀:zī诿:wěi
愠:yùn瞯:jiàn岑cén栗:lì慑:shè亟:jí
3.再读课文,解释句中加点词。
(1)病幸已:侥幸。
(2)死则诿以他故:以,用;故,原因。
(3)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栖,居留;木,树。
(4)骇颇定:稍微,略微。
(5)不能角:名词用作动词,吹响号角。
4.用流畅的语言翻译文中的三个句子。
(1)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2)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
(3)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5.简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6.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越巫三次遭砂袭击时的情景。
7.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最后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在当时与当今各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3)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解说:该程序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既注意了知识点方面的稳扎稳打,又注意了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兼顾了学生思维由表及里认识问题的过程。)
[自读点拨]
1.背景及主题说明
本文是方孝孺早年游历吴(今江苏南部)越(今浙江北部)时,依据客人的谈话而写成的一篇类似寓言的短文。它说的是“好诞者死于诞”,此人至死都没能觉悟到自己死的真正原因。作者通过越巫这一典型形象,告诫人们如果不正视自身错误,认识其危害,那么后果将是严重的。本文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2.作者小传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明初学者宋濂的学生。洪武二十五年(1392)荐为汉中教授。后蜀王朱椿闻其贤,聘为蜀王府教授,以师礼待之,命名他读书之室为“正学”,故人们又称他为正学先生。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召为翰林侍读,迁侍讲学士,参与建文帝削弱藩王势力的政治决策。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以诛杀“*臣”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靖难”,方孝孺亦列名于“*党”之中。建文四年(1402)七月,燕兵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方孝孺被执下狱。成祖(即燕王)欲使他起草登基诏书,被他严辞拒绝,成祖大怒,下令诛其“十族”(九族加上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
【《越巫》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越巫的文言文翻译02-27
越巫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经典]04-30
《越巫》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9-30
越巫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1-31
李白《越中览古》课文06-08
课文小池教案02-18
课文匆匆的教案01-31
课文《心声》教案01-30
课文《绝招》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