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的城市中心广场;
2、学习讲述故事,能学说故事中的角色语言,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互相助、热爱祖国的情感。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幼儿通过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是使幼儿知道祖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的城市中心广场,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讲述故事。
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除了要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主要采用了游戏法、观察法、启发式提问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1、Flash课件《月亮船》;
2、故事磁带;
3、入、退场音乐;
4、活动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5、崇义简介的视频。
教学步骤:
一、开始部分:以舞蹈“划小船”进入活动室。
师:(随音乐做划小船的动作进入活动室)刚才,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来到了活动室,老师这儿也有一条船,它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基本部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
(一)播放故事磁带,让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倾听后问:
1、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2、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是谁助她找到了家?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故事。
⑴播放多媒体课件,学习第一段故事。
学习后问:
1、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她睁开眼看到了什么?
2、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3、蒲公英碰到了谁?蟋蟀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又碰到了谁?螳螂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谁?蒲公英是怎样对她说的?
⑵播放多媒体课件,学习第二段故事。
学习后请幼儿抢答:
1、世界上最的海洋是哪一个?(太平洋)
2、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3、世界上最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广场)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万里长城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三)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随背景音乐完整讲述故事。
(四)学习讲述故事。
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讲故事。
(五)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1、问:蒲公英的家在中国,你们的家在哪儿呢?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你们喜欢她吗?(教师引导幼儿从崇义的名胜古迹和其发展变化来自由结伴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2、幼儿欣赏简介:我爱家乡崇义
3、教师小结:小朋友,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三、结束部分:以舞蹈“划小船”离开活动室
师: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教学反思:
对孩子进行爱祖国教育是当今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枯燥的说教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优美的童话故事《月亮船》,以蒲公英迷路急切想回家,仙女送蒲公英回家为线索,向幼儿展示了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故事使用拟人的方法,通过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使幼儿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中了解到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的城市中心广场,结合欣赏家乡崇义简介的视频,萌发幼儿的祖国自豪感,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注意力容易转移等年龄特点,以图、文、声、像等方式结合起来制作成Flash课件辅助教学。
大班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谈谈、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儿歌《虎拜师傅》,并在此基础上能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的有趣情节。
3、鼓励幼儿敢于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带(老猫叫、老虎叫的声音)。
2、木偶老虎、老猫各一只、
3、老虎,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出主题。(听录音)
今天呀,老师请了俩位小客人来我们一班做客,请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出示老虎、老猫木偶)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它俩各有些什么本领呢?
二、重点前置,理解老虎的扑、跳动作以及猫的蹿的动作。
1、教师:“谁来说说看,老虎的本领是什么?(捉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扑、跳动作)请小朋友模仿老虎做一做扑和跳的动作。
2、那猫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捉老鼠)哦!狸猫还有这样的'本领啊!真厉害!我们也一起学一学狸猫的本领吧!
三、教师表演儿歌内容一次,让幼儿分段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老虎和狸猫有这么的本领,那小朋友说一说,狸猫和老虎相比较,谁比较厉害呢?为什么?(老虎是森林里的王,小动物们都怕他,所以老虎比较厉害)。其实呀,在很早以前,狸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王老师和我表演的一段“双簧”《虎拜师傅》,看一看这到底发生了是一件什么事?
(一)完整表演儿歌内容一次。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二)分段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朗诵儿歌,学习图片内容!
a、师:我们现在听一听,老虎在哪里跟师傅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边进行表演。教师分段放音乐。
一棵松树两丈高,树下狸猫把虎教。
b、师:那老虎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先学扑,再学跳,穿山跳涧都学会。
c、师:老虎真聪明!猫师傅的本领一学就会,那它有没有继续向狸猫师傅继续学本领呢?
老虎翻脸要吃猫,狸猫一见事不好,身子一蹿上树梢。
d、师:老虎要吃自己的师傅,好不好?(不行)为什么呢?老虎真可恨,那现在看看老虎怎么啦?
老虎一见傻了眼,急忙跪下来哀告。
e、师:老虎吃了狸猫没有,它和狸猫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师傅师傅下来吧,在教弟子上树梢。
f、师:狸猫会相信它吗?有没有下来呢?狸猫怎么了?
狸猫树上摇摇头,眼泪滚滚往下掉。
g、师:狸猫有没有继续教老虎本领呢?他说了些什么啊?
有心下来再教你,怕只怕,你再翻脸我哪里逃,哪里逃。
四、连续完整讲述儿歌。
师:幸好这一招狸猫没教老虎,要不然狸猫早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是不是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吧。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儿歌。
(2)教师做狸猫,幼儿做老虎学说一次。
(3)教师做老虎,幼儿做狸猫学说一次。
小结:“恩,儿歌真有趣,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自己说一说这有趣的儿歌吧!”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五、你来说,我来演《虎拜师傅》。
将幼儿分俩组,一组朗诵儿歌,一组表演动作。
六、角色表演,巩固体验作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学会这有趣的儿歌,现在我们请俩位小朋友一起来扮演一下老虎和狸猫,来表演这儿歌吧!
七、结束活动。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从设疑开始,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始引导,让幼儿说出老虎和猫的本领,然后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并提示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非常好,能够根据儿歌故事内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最后在完整的学习儿歌,其实像图片加文字这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那么,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学习儿歌的时侯比较死板,没有通过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明白如何向别人介绍自我。
2.愿意在团体面前介绍自我,并初步了解班级的其他同伴。
3.乐于和同伴、教师交往,体验作为团体生活中的一员的.欢乐生活。
重点难点:
重难点:怎样自我介绍,与同伴交流,体验团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板书
2.白纸、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
2.教师自我介绍,与幼儿交朋友。
a.教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一个新的团体。我是你们的教师,我们以后就要一齐学习、生活一学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能够来找我,期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吗
b.出示板书,向幼儿介绍自我的工作、兴趣、爱好等。
C.教师鼓励幼儿在团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d.师小结: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能够介绍自我的姓名、以前所在班级和此刻所在班级等。还有介绍自我的兴趣爱好,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自我。
3.引导幼儿利用纸和笔制作自我的“名片”。
4.幼儿分组与同伴相互介绍、相互了解。
5.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在团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6.以儿歌“找朋友”的方式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4
一、活动名称
《变色的房子》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四季不同的色彩美。
2、知道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房子会变色的原因。
3、能够讲述故事大概,并初步认读汉字春、夏、秋、冬。
三、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小猪和他的朋友们、新房子以及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房子图片。
四、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欣赏《变色的.房子》故事嘻插图,请幼儿说说自己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提问:
(1)是谁盖了新房子?
(2)哪些小动物在帮小猪出主意?他们分别给了小猪提出了什么建议?
(3)后来小猪找谁一起想办法?他们一起做了什么事情?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季节房子色彩的变化。
教师提问:
(1)小猪的房子在春天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2)小猪的房子在夏天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3)小猪的房子在秋天和冬天又分别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3、教师充当旁白利用教具帮助幼儿分角色讲述完整的故事。
五、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将上课所用到的教具投放到区域角中,方便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表演。
大班语言教案5
设计背景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关键是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乐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在语言教学中我认为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养成倾听的习惯;乐意与人交谈;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根据幼儿间遇到困难不能互相帮助这一现象在此设计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
1、按挂图进行观察,理解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同伴间有困难时要热心相助。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善于倾听,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使幼儿懂得同伴间有困难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挂图录音机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组织小朋友随音乐走进活动室,幼儿落座为幼儿出示谜语《桥》,进而为幼儿带来一个关于桥的故事。
二、欣赏视频,展开活动
1、打开课件,播放视频故事奇怪的桥。
设计问题: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有谁?
2、打开录音机,让幼儿认真听故事。
设计问题:
1、你喜欢故事中的乌龟妈妈和小乌龟吗?
2、为什么喜欢?
3、小朋友在平时有帮助过别人吗
3、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说几句话吗
4、鼓励个别幼儿讲故事
三、表演故事,巩固活动
四、活动延伸,总结渗透
小朋友回家要把故事讲给自己的朋友听,并告诉他朋友之间同伴之间有困难要互相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
3、根据已有经验,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材料、绘画工具等。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
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相了、颠倒了。)
二、打开幼儿用书观察。
提问:你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
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呀,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真让人纳闷。
三、倾听故事《颠倒世界》。
1、播放故事录音《颠倒世界》
提问:(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在追一只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四、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情吗?
五、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六、绘画:颠倒世界
1、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不必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胆想象)
2、你讲我猜。引导幼儿猜测同伴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内容非常有趣新奇,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打破常规思维,重新组合,塑造各种奇妙的形象。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经常看到幼儿弯下身子从跨下向后看,追求新奇,表现出一种颠倒过来看世界的心态。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始让他们每个人弯腰看世界,引发他们的兴趣,再让他蜜察幼儿用书里面的图片时,图片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接着抛出问题,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心理来倾听这个故事。果然,幼儿们听到很入迷,有的还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我没有阻止他们,也没有暂停,而是和他们愉快地沉浸在颠倒世界里。最后我请他们把颠倒世界里颠倒的事说出来,并请他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结果他们从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在绘画这一环节中,他们画出来的颠倒世界更让我们赞不绝口。但在“你讲我猜”这一小环节里面,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用完整的语言去介绍自己的画,还需要加强。
大班语言教案7
教育目标:
1、感知儿歌的节奏以及押韵方式。
2、理解诗歌的结构,大胆尝试按照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3、感受仿编滑稽诙谐的民间儿歌的乐趣。活动准备:图片十幅、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拍手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语:前两天,我们玩了很有趣的游戏,《娃娃拍手歌》还记得吗?
2、幼儿游戏
二、逐一观察图片,幼儿尝试创编
1、师语:今天还有些小动物它们也会玩,你们看看来了哪些动物啊?
你们会用刚才的句子念一念吗?
2、逐一出示图片,幼儿尝试创编
3、教师尝试创编。
师语:你们编了3句,我也忍不住了,要编一编
4、帮助幼儿一起感受创编的规律
5、师语:刚才只念到5,现在我准备了一些图,你们可以试一试,用拍手歌的方法来继续编一编,你喜荒幅就编哪幅?
6、、师语:从110全编了,还记得吗?试一试
三、欣赏图书《拍花箩》
1、其实这些图都藏在图书里,有的和我们编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边翻书边念。
四、游戏
《拍花箩》活动评析:
根据一幼赵初老师的《拍花箩》,我重新对儿歌进行了设计。
1、保留了原有儿歌实施中迁移经验的运用。
在活动前,孩子已经掌握了《拍手歌》的韵和节奏,所以幼儿很快就能将《拍手歌》的节奏迁移到新的儿歌学习中。
2、15尝试创编
在实施中,15的图片,我采用了幼儿尝试创编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幅图片观察,根据图片内容创编。再迁移《拍手歌》的节奏,编出自己的儿歌《拍花箩》。
3、610幼儿自由创编
在610的图片创编中,我注意到幼儿自己的选择和喜好,所以采用了自由创编的形式,幼儿喜荒幅图就编哪幅图,最后将编的儿歌汇总。
4、欣赏图书,游戏结束
因《拍花箩》本身就是一本图书,所以在学会了儿歌后,幼儿集体阅读,共同阅读图书《拍花箩》。最后一幅图是青蛙跳水,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加到游戏中,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师生互动,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大班语言教案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掌握诗歌中的动词:摇飘翻吹唱睡
2、感受世界理解诗歌内容并能继续创编
活动准备:
挂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好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都画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第一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启发他们想象“蓝天很大很大像是摇篮,而星星很小很小,像是宝宝”
并欣赏诗歌第一段
2、依次观看图画的以下三个图片,并依次欣赏诗歌的二、三、四段
3、对诗歌进行一遍完整的欣赏,讲解如何欣赏提示幼儿可以张开小嘴、跟着一起说
让幼儿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自行创编动作
提问幼儿:“这首诗歌好听吗?你们喜欢吗?这么美的'诗歌你们听时心里怎么样”
让幼儿谈谈感受,如:安静、舒服、温暖等。
4、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朗诵诗歌幼儿边听边想象是个情景。
5、提问讲解:(1)讲解诗歌将自然界中相关联的事物大的比做摇篮,小的比做宝宝。
(2)“蓝天真的会摇吗?花园真的会摇吗?可是诗歌却把他们说的想我们人一样,可以做出动作来,所以听起来觉得特别有意识。”(渗透比拟手法)
6、为这首诗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事相关在一起的,一个大一个小,可以比作摇篮和宝宝。
(教师分组进行指导适当借助图片启发幼儿,如:小河是摇篮,蝌蚪是宝宝。树是摇篮,叶子是宝宝等)
大班语言教案9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 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丰富词汇:倒挂、倒影、捞。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会根据故事的情节讲述故事内容。
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化教学课件
2、投影机及投影片
3、拼图及底板1套(9张)
4、手电筒四个、4盆清水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找猴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说:“小朋友,你们听听今天谁来到我们的电教室了”?“咦,只听到猴子的叫声,那猴子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原来,猴子就在电视机里面。猴子说,今天要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这个故事叫《猴子捞月亮》。”让幼儿读两次故事名称。
2、 操作电脑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讲到“小猴子把手伸到水里捞月亮”时让幼儿学习“捞”的动作。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捞?月亮有没有捞上来呢?(让幼儿自由议论,尝试回答)。
(2)让幼儿分散尝试做小实验——捞月亮。(手电筒的倒影当月亮倒影,小勺做打捞工具。)
提问:月亮可以捞上来吗?为什么?学习词:倒影
(3)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什么?
它们有没有捞到月亮,为什么捞不到?
3、看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词组。重点理解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4、教育幼儿遇到事情要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猴子?为什么?
5、 幼儿尝试操作学具,讲故事。(为小朋友准备电脑、投影片和故事拼图)
低水平:操作电脑,学讲角色的对话。
中高水平:(1)按顺序排放投影片、讲故事。(2)拼图后,按顺序排放图片、讲故事。
6、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
7、通过“猴子学样”的游戏,表演故事内容。师说:“猴子很喜欢模仿别人,我们也来学猴子,看哪个小朋友学最像猴子。”幼儿听音乐,跳《猴子捞月亮》的舞蹈出场。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为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好地完成语言活动的目标,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故事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小实验,让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中学习,探讨,理解倒影的特点。活动后段时间,我根据幼儿语言及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活动,以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们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大班语言教案10
教学经验: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 “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
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大班语言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 在猜猜、说说中体验根据故事主要情节推测故事发展的乐趣。
2、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数的递增概念,大胆扮演、模仿各种小动物形态。
3、 学说故事中“……(谁)可以……(干什么)的相关句式“,初步尝试创编故事。
二、活动重难点:
1、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相关语句,大胆表演。
2、 根据故事主要情节推测故事发展,尝试创编故事。
三、活动准备:
故事《谁要来种树》动画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二)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四棵树)。
——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在种树?
——小动物种树有什么用?
——每种动物都种一棵,一共种了几棵树?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画面。
——学说故事中的话“……(动物)可以……(干什么)”。
(三)根据故事情节推测后面故事的发展。
——猜猜还会有谁来种树?会种几个树?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后来都有谁来了?各种了几棵树?
——小动物用这些树干什么了?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画面。
(五)表演故事,熟悉故事内容。
——小动物分别用这些树干什么了?(鼓励幼儿用故事里的语言回答)
——分组讨论:你喜欢故事里的什么动物?你会怎么表演?想想这个动物做了什么事情?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示?
——一部分幼儿表演,一部分幼儿讲述故事的叙述部分。(教师带领讲述或播放故事)
(六)初步尝试创编故事。
——除了故事中这些小动物种树外,还会有哪些动物来种树?
——这些小动物种的树,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七)延伸活动:带领小朋友去种树。
大班语言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2、能围绕“拜年”这个主题,尝试仿编三句半并进行大胆表达。
3、能进取、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拜年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恭喜》的动画,锣鼓一副,三句半的图标、祝福的话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恭喜》动画,导入课题:
师:今日,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看吗?
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恭喜谁?恭喜什么?(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新年欢乐、眉开眼笑、中头彩、乐开怀。)
2、采用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祝福语。
(1)教师:我也喜欢歌曲里“新年欢乐,万事如意,恭喜恭喜”的祝福,(出示字卡)。
(2)你喜欢过年吗?你是怎样给人们祝福的?(学一学福娃祝福恭喜的样貌,并出示相应的字卡),引导幼儿分别说说什么样的祝福话能够对谁说?
3、出示三句半的图标,初步感知三句半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1)师:今日我带来了一首《拜年》的三句半,你们想听吗?
如: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真热闹,我们大家上台来,拜年啦!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爷爷拜个年,祝爷爷福如东海,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奶奶拜个年,祝奶奶寿比南山,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爸爸拜个年,祝爸爸工作顺利!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妈妈拜个年,祝妈妈心想事成!恭喜恭喜!你敲锣呀我打鼓,来给小朋友们拜个年,祝你们学习提高,恭喜恭喜!
(2)教师刚刚念的是什么?给谁拜年的,祝福什么?你最喜欢教师念的哪一句?我们一齐来学一学。(带领幼儿念两遍)
(3)你有什么地方听不懂的话?让我们一齐来帮忙他。
(4)看图完整地朗诵二遍三句半。
4、看图标创编三句半。
(1)你们喜欢过年吗?那么你在过年的`时候会给谁拜年、祝福什么呢?请你来编一段拜年的三句半。
(2)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原先的图标上粘上祝福的话。并让幼儿团体来念一念。(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我创编的三句半。)
5、给教师拜年。
师:刚刚有的小朋友很主动,能大胆地告诉大家自我编的三句半。今日我们班来许多教师,你想给她们拜年吗?祝福教师什么?此刻,请你们把自我编的三句半念给她们听一听。
6、延伸活动:三句半表演《拜年》。
语言活动反思——怕痒的红布头
“痒”虽然是一种生理反应,但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文学情景之中,别具诙谐、滑稽的意味。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宣泄了郁闷,松弛了心绪,体验到从生理到心理的舒畅、愉悦。活动《怕痒的红布头》一开始我就和岚岚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部分,经过这样的情景表演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认识了“痒”与“笑”的联系,之后我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表演这一部分,幼儿体验着故事的情节的趣味和痒痒唤起的“笑”,以及疏泄郁闷的心理感受。活动第二部分是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由于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当我问:“红棉袄碰到脖子、碰到身上,小猪痒的怎样?”幼儿回答:“小猪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问:“小猪的朋友们穿上红棉袄后怎样?”幼儿回答说:“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种痒痒的味道?”孩子们都说:“因为痒的舒服,痒的痛快,痒的开心。”辉辉还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也很开心,很舒服。”最终一个环节“谁穿了红棉袄”更是把活动推入了高潮,它以游戏的形式带幼儿进入了氛围,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在“嘻嘻嘻,哈哈哈”笑声中我们结束了。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环节两人合作表演时,有个别幼儿没有参与,如果都参与表演的话,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就更透彻,也就更能体验“痒”这一生理反应令人发笑、舒畅的感受了。
大班语言教案13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想故事内容,学习用"......突然......"的句式表达画面.。
2、理解"突然"的意思,体验"突然"的趣味,尝试进行故事续编。
活动过程
一、抛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老师吗?你们知道"突然"是什么意思?
2、老师找了一个故事,我们去故事里找答案吧。"突然"是不是这意思呢?
二、阅读猜测,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哦!看到了一只蜘蛛,那它在干什么呢?
蜘蛛荡着秋千,它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也来和小蜘蛛一起荡秋千吧。
2、一只小蜘蛛正吊在树枝上荡秋千,荡呀荡呀,突然--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引导幼儿猜测,教师做适当的回应。
3、出示图片
看!这只蜘蛛到底怎么样啦?
那公鸡是怎么吃到它的'呢?嗯,一只公鸡跳起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4、现在公鸡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它带着快乐的心情会去干什么呢?
5、出示图片
公鸡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请一小朋友学公鸡唱歌)
公鸡高兴的站在草垛上唱歌,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怎么啦?对,一只狐狸扑过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6、出示图片
狐狸啊,吃的饱饱的,觉得口渴了,然后去干什么啦?
去了湖边喝水。我们来学学狐狸喝水的样子。
(教师讲述:狐狸正在湖边喝水)
突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谁来说说?
突然--一只狮子窜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7、出示图片
后来,狮子吃了狐狸之后在干什么?
8、一只狮子在灌木丛中撒尿,突然--(出示图片)
谁能用突然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一只霸王龙冲了出来,"啊呜"一口吞掉了它!
9、完整欣赏讲述故事图片
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三、续编故事,激发想象
1、出示图片
这只霸王龙吃了一只大狮子,霸王龙会去干什么呢?
吃饱了的霸王龙正躺在太阳底下休息呢........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自由讨论,续编故事
四、欣赏原创,自然结束
1、出示图片
咦?发生了什么事?
2、一条毛毛虫钻进了它的鼻孔,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3、突然--啊......嚏......(教师演示课件),谁来说一说?
4、集体表述画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霸王龙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把蜘蛛、公鸡、狐狸、狮子全部都喷出来了。
五、联系生活,说说"突然"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突然》。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突然"什么意思了吗?
2、故事中发生了很多突然的事,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
3、出示图片,图片中小女孩在干什么突然会发生什么事情?之后两幅幼儿看图讲述。
4.你能用突然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吗?
大班语言教案14
活动目标
1、懂得借助工具能使麦子变成面粉,并知道许多食品都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
2、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麦子变成食品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石磨一台,面粉一袋。
2、布置一个食品品尝会,有饼干、馒头、面包等面粉制成的食物,供幼儿品尝。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小蚂蚁想让麦子变成什么?
――为什么妈妈说要让它们先变成白白的、细细的?白白的细细的是什么呢?
――怎样才能让麦子变成面粉呢?
――小蚂蚁们想了什么办法让石磨飞快地转起来了?
――借助风车和石磨,麦子可以变成面粉,面粉可以变出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
二、理解麦子变成食品的过程。
――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麦子变食品的过程。
――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面粉做的`吗?
三、面粉食品品尝会。
――引导幼儿品尝一些面粉食品,并自由说说这些食品的颜色、形状、味道。
――说说这些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
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请幼儿观看石磨磨麦子的过程,如没有麦子可用糯米替代。让幼儿亲眼看到从颗粒状到细末状的变化过程。
2、在区角活动中可投放石磨、糯米、小米等材料,让幼儿学习操作。
附故事:花瓣儿风车
一群小蚂蚁,扛着许多黄澄澄的麦子,嗨呦嗨呦往家走。蚂蚁爸爸、蚂蚁妈妈抬着一只装满麦子的大箩筐,他们开心地说:“麦子,麦子,神奇的麦子就要变成……”
麦子会变成什么?小蚂蚁们又蹦又跳地嚷着:“要变成软软的!”“不,要变成脆脆的! ”“我说会变成香香的!”“我想让它变成甜甜的!”蚂蚁妈妈微笑着说:“等一等,你们说得都对,可是,先要让麦子变成白白的、细细的……”
蚂蚁爸爸搬来了一台小小的磨盘。“咕隆隆,咕隆隆!”磨盘转起来啦!“咕隆隆,咕隆隆!”蚂蚁爸爸推不动啦,蚂蚁妈妈接着推,小蚂蚁们都争着来帮忙,他们的力气太小啦,哼哧哼哧拼命推,磨就是不动!小蚂蚁们急得直冒汗!
蚂蚁爷爷说:“麻雀家有架老古董,它会吱吱嘎嘎地转,麦子就会变成好多好多的面粉,可有趣啦!”一只小蚂蚁说:“我知道,那是风车!”其他小蚂蚁都叫起来:“快,我们快去找风车!”小蚂蚁们全出门儿找风车去了。
可是,到哪儿去找风车呢?小蚂蚁们看见了一朵美丽的花,花瓣儿好像风车上的风叶。小蚂蚁们把花儿扛回了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把“风车”安在磨盘上。风儿呼呼地吹来了,花瓣儿风车转起来了,磨盘也转起来了!风小的时候,蚂蚁们就鼓足了腮帮,一起用力吹气,花瓣儿风车越转越快,磨盘也越转越快。“咕隆隆,咕隆隆!”好多好多雪白的面粉磨出来了!
白白的面粉变成了白白的大馍馍,脆脆的饼干,还有又香又甜的面包……小蚂蚁们吃得真香啊,点心里还有一股花儿的甜味儿呢!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能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并以语言、体态、表情等积极肯定每个幼儿独特的表现和创造。活动还整合了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如提供给幼儿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表现等。
大班语言教案15
优秀教学设计大班语言:诗歌《剪窗花》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读诗歌。
2.感受诗歌生动有趣的风格。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诗歌里的窗花图案。
2.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新年剪窗花的意义。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读儿歌。
2.活动难点:理解诗歌生动有趣、幽默的特点。
3.指导要点:通过窗花图案让幼儿幼儿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引导幼儿讨论:窗花上的小动物真的能动?能叫吗?以此突破难点。
活动过程
1.欣赏窗花出示窗花给幼儿欣赏,让幼儿简单了解新年剪窗花的意义。
2.学习诗歌教师: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很快就要过年了,有一个姐姐为了庆祝新年也剪了好多窗花,据说她剪的窗花能叫又能动,你们一起听一首诗歌就知道了。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一次。
提问:儿歌里的姐姐是怎么剪窗花的?她剪了哪些图案?
图案上的小动物好像是在做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个图案,教师就出示一个相应的窗花,并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
(2)教师结合剪纸图案再次朗读儿歌。
提问:小猫喜欢姐姐剪的窗花吗?
你是从哪句话里听出来的?(用儿歌的最后两句进行小结)讨论:为什么小猫会看得着了迷连老鼠都忘了抓呢?
教师:姐姐剪的窗花太美了,每一个图案都跟真的似的,剪对喜鹊叫喳喳,剪条金鱼摇尾巴,小猫看得着了迷,连老鼠来了都忘了抓。
3.学习朗读儿歌(1)结合剪纸图案练习朗读儿歌,增强对儿歌的理解和记(2)边做动作边读儿歌,增强幼儿学习朗读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
评价要素:是否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是否喜欢感受到儿歌的有趣幽默。
活动建议
1.组织美工活动:剪窗花。学习剪窗花的基本方法。
2.在美工区里投放各种剪纸的图案给幼儿欣赏、提供各色蜡光纸、剪刀等让幼儿练习剪窗花的基本方法。将幼儿的剪纸作品收集整理用来布置节日的活动室,让幼儿感受节日将至,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的喜悦和成就感。
附儿歌:
《剪窗花》
小剪刀,手中拿,咔嚓咔嚓剪窗花。
剪雪花,剪梅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鱼儿摇尾巴;小猫一边看迷了,忘了去把老鼠抓。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落叶幼儿大班语言落叶教案05-22
大班语言勇气教案03-07
大班语言伞教案02-16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02-2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23
大班语言叶子教案03-26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03-30
大班语言房子教案04-01
大班语言综合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