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时间:2024-09-04 09:29:50 教案 我要投稿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1

  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及“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2、通过实读创读,展开想象,相互言说,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策略:

  基于我校“理解型教学研究”课题下语文“从实到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以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看,还是从人物形象看,都是实施理解教育下语文“从实到创”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理解,在于高尔基和他的之间,在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在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理解操

  二、沟通理解

  1、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探究性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如果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自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读完后指名答。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巧妙的教学设计能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

  三、实读,读出愿意。

  对,儿子去看望父亲时,种下了花,(板书:种花)儿子走了,父亲高尔基看到儿子栽下的鲜花盛开了非常高兴,于是,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板书:写信)在信中,高尔基把儿子栽下的鲜花称做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啊,高尔基在信中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课文的4~5自然段就写了春天鲜花盛开时的情景,你能读好它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指名学生朗读,读后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评价:

  (1)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朗读时眼前出现了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

  (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读了这句话,不但能体会到高尔基很高兴,而且我们还读懂了儿子对父亲的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鲜花盛开时的美好情景。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高尔基信中“美好的东西”带动第4、5自然段的教学,从中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是那么美的景色让他想到了美的创造者——儿子。

  四、创读,读出新意。

  瞧,傍晚时分,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出示鲜花的图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些盛开的鲜花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同学们,儿子在岛上种下了花,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内容想想,假如你就是儿子,此时你会说些什么?你可以先自己在心里练习说一说。

  指名说。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设计这次创读,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的体验。

  五、实读,读懂原意。

  高尔基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认真读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信,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跟学习小组里的伙伴交流交流。

  重点指导:“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自己也是快乐的。)

  师指导:是啊,儿子留给了高尔基鲜花,高尔基很高兴,儿子也很高兴;这样的体验,你有过吗?(指名两个学生说)

  是啊,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啊!)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会需要你,这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这是一封简单的信,却意味深长,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好好地来朗读这封信。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载体。在这过程中,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尤为要。这样的实读设计,通过学生谈自己理解的句子含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将课堂与生活“链接”,使得学生的情感随之融入课文之中,整个设计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六、创读,读出新意。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请你把这封回信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所有体会予以表达,营造了情感高潮。这种这次创读的处理,使得学生再一次深深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不仅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快乐,不单半日属于当初在岛上栽花的高尔基的儿子,也不仅仅属于高尔基,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且也由此深深体会到: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写信

  种花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2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 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教学难点:高尔基信中最 后两段话的`含义。教学准备:高尔基图片、自制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基础性诊断。

  (一)看图揭示课文。

  (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 人公是谁?(补充完整课题)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看拼音课文试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 检查生字读音。

  3、 读一读。妻子 探望 芳香 染休养 欣赏 盛开

  4、 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

  5、 指导写字。

  (1) 提示妻、瞧 的笔顺。

  (2) 描红后临写。

  二、诊断练习。

  1、 填空。Xiu xin fang cha yan___养 ___赏 ___香 ___紫___ 红

  2、 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3、 交流。

  4、 那么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练习背诵这一段。

  三、发展性诊断。

  1、 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件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 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 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3、 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

  4、 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者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学生进行情境说话。)

  5、 (出示花草图片)这就是儿子种出来的花,边看图边读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6、 交流;练读;背诵。

  7、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

  8、 练习背诵。

  四、借助课文69段,自主性学习诊断。

  1、 指名读。

  2、 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 学生自读高尔基的三段信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读体会。

  4、 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想法。

  5、 练习背诵。

  五、共同小结并根据有一年、春天对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熟背课文。

  板书设计:

  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赏 花

  栽

  写 信

  收爱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3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1.同学们,静静地看

  板书:高尔基

  △知道他吗?你对他知道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

  板书:和他的儿子

  3.谁来读读课题?

  表示人名的词儿连读,意思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儿子是怎样种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只有一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动人的小故事。仔细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整个假期没有停止过,很辛苦。

  (2)各种各样,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

  3.闭上眼睛(学生),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

  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

  △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个打比方的句子,这样的比方恰当吗?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1)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希望,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

  △第二段信的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花、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

  △给什么?给予、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什么?索取,一味得到别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是的,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帮助别人、为别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出那样的人生因此而快乐吗?

  (3)连起来读读这封信的内容,想读给谁听,就去吧,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他。

  (4)你们小小的年纪,也许父亲的话语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但不要紧,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张老师也是在童年时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十几年过去了,是这句话伴随着我长大的,生活的体验告诉我,付出真的是一种快乐。请允许我来代替父亲,代替高尔基向大家诉说他对儿子,更是对每一位孩子的期望,好吗?

  2.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到儿子为父亲种的花,高尔基博大深沉的爱包围着我们。

  板书:爱

  3.老师再送两句高尔基先生的名言,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长大!

  幻想,使精神得到休息,还可以打扫一下心头的生活灰尘。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

  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

  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

  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

  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赏

  写

  只有

  还没有

  花

  爱

  信

  顾不上

  一直

  栽

  收

  各式各样

  儿子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5

  设计理念:

  凸显人文性是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人文性”不仅仅是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地考虑,更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状态,并以此为资源进行动态的生成性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时空。

  设计特色:

  本课时的设计以读为本,还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以交流的方式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使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明晰课文的语言内涵,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2、凭借语言材料,深刻领会“给”的丰富内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3、在读中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心里感到特愉快?”

  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有个人对什么事最快乐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让学生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学生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①谁给了谁什么?②怎么“给”?

  3、激发兴趣,导入研读:“同学们真行,就这句话,就一个‘给’字(板书“给”)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了呢?”学生提出应该读书研究,解决这两个问题。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儿子前往探望时在岛上栽种了许多花草,给高尔基带来了无比快乐。后来,高尔基写信给儿子,告诉他:“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故事对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为此,教学这一课时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让学生通过读文感悟,明“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觉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对“给”的深刻领会,对“愉快”的意义把握,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本课时确定了“谁给了谁什么,怎么‘给’”这个研读话题。要使课堂有所生成,光有研究的话题还不行,还要有主动研究的动机和积极的研究情境。所以教学中,以谈“快乐”导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切身感受畅谈“快乐”之后,提出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使他们处于愤悱状态,心中升腾起读书研究的强烈愿望,从而创设出一个积极探究的情境。]

  二、揭示课题,初读感知,浅层研究。

  1、揭题:“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研究、解决这两个问题。”

  2、初读感知,浅层研究:“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课文中,谁给了谁什么?”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然后交流,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课文中讲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或愉快。相机完成板书:

  三、深层研读,领会“给”意,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过渡:“初读课文后,你们对‘谁给了谁什么’就有所发现,学得真是不错!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深入、具体地研究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怎么‘给’的,好吗?”

  (一)研读第2自然段,初悟“给”意。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现:“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谁给了谁什么?”学生交流,从“休养”和“探望”两个词交流各自的想法,知道儿子的探望给高尔基带来了亲情和关爱,从而意会到“探望”就是“给”。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探望”一词。

  2、再次朗读:“所以,读这段话时,我们要注意突出这两个词。试着读读好吗?”

  [探究,因学科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内容和途径。语文学科的探究应具有“语文”的特性,无论是探究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的,还是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都不可抛却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根本任务,它探究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语言文字。这里的设计体现的就是这种语文探究:读文抓词,借助一些字词读文会意,品味悟情。]

  (二)研读第3自然段,领会“给”意。

  过渡:“读书时就应该这样,注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现去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1、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现些什么,产生怎样的感受。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堂交流,谈感受:“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想的的,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注意,用心听同学的发言,从中你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3、整段读悟:“同学们说的真好,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读后,问:“读着这段话,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描述画面时,教师注意听,随机引导他们将这段中的每句话联系起来,想像、感悟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对“给”有所领悟。在交流时板书“栽种”一词。

  [这里的教学,从读切入,在读中进行,在交流中铺展开去,又在读中收拢、结束。学生在反复、充分、层层递进的'读中,感知、品味,感受着语言,进行着与文本的对话;又在交流中,进行着生生间、师生间网络状的对话、沟通,在脑海中浮现出清晰的画面:有的或许是只有镢头那么高的儿子,不远万里来到小岛,顾不上休息,栽种着各种花草,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的或许是儿子在跟高尔基依依话别;有的或许是两个画面都有。从而对“儿子栽种花草”、对儿子的“给”建立起丰富的表象,深刻地领会“给”的丰富内涵。]

  (三)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美好”。

  1、展现画面,激发读书兴趣:老师一边说着:“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一边展开画面,然后问:“美吗?(稍顿后)课文中描写的也很美,想读读吗?”

  2、自由读悟:“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你会有所发现有所感受的。”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然后评议:“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在哪里?”在学生读议时,教师相机点拨:

  ①“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想像一下,会有哪些颜色的鲜花?

  ②“花儿轻轻摇晃”是怎样的?它们好似在干什么?

  4、听老师读第一句话,读后交流:“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学生交流,体会到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鲜花的美好,还流露着高尔基的喜爱之情。

  5、感情朗读:“现在你想怎么来读这段话呢?”

  [领悟“美好”的含义,对“愉快”的意义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习第4自然段时,要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受鲜花的美丽,并产生愉悦之情,还要深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之情,从而领悟到“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指鲜花,还指一份愉快,一种快乐。]

  (四)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过渡:“高尔基真的高兴吗?赶快读读第5自然段吧。”

  1、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指名朗读:“你觉得他高兴吗?能用读来告诉大家你的感受吗?”

  3、深入研究,体会“愉快”:“读着读着,你觉得高尔基的高兴与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学生说议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扣住“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和“愉快”:“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由学生说)在高尔基的心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儿子——(由学生说)。”

  4、感悟“美好”:“读到这儿,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儿子给高尔基的是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这一段的学习仍然是在读进行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真切地体会到高尔基的“高兴”之情,进一步感悟“美好”的含义。]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用自己的话描写课文第4自然段中鲜花盛开的情景。

  附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探望

  给

  栽种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02-20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5篇)02-06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5篇02-05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课文内容12-05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3篇02-20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03-0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11-12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2-23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