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

时间:2023-03-10 14:17:35 教案 我要投稿

我的母亲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1

  一、深情导入,创设情境,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师: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这怎么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念!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回顾全文,走进文本。

  上节课我们一起概括了母亲的形象,请大家回顾一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教师板书。

  三、品读语言文字,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出示中心话题: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形象的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在书上。

  1、全班交流。

  2、感悟母亲勤俭诚实、做事认真。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在体味这句时,先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母亲的手会这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谈一谈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几个关键词:从不敷衍清清爽爽残破的铜活发着光应有的浇灌与爱护

  从这些关键词中既要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不分白昼,终年劳累的辛苦。又要让孩子们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与歉疚之情。另外,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感悟母亲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善良坚强的性格。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抓住这句话,让学生从本段中找出作者这样描写母亲的理由——面对动荡的社会,一个人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由此作者由衷的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追问学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觉得母亲给了作者哪些生命的教育?由此,你有没有联想到自己的亲人?将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

  关键词:心横起来不慌不哭生命的教育

  4、感悟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

  儿子升学,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才凑出保证金,含泪送儿子走;儿子仅一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母亲就欣慰地落泪;而过七十大寿,思念儿子却不说出来,但食不甘,寝不安。

  重点体会“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泪遮住了我的眼。”

  让孩子们静心默读本段,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笑——愣——叹——递”,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深爱自己孩子却不给孩子任何负累的善良母亲形象。

  三、升华情感,感悟生活,提升学生对身边亲人的热爱之情。

  通过品读课文,母亲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此时让孩子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随着描写的深入,作者的情感也在逐步升华。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幸的消息。”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让孩子们说说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感受老舍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再次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那份浓浓的深情。

  四、赞颂母亲,向课外扩展。

  师:我们和老舍一起追忆了“我的母亲”,不觉间,让人涌起一种酸楚。关于母亲,总是有抒不完的情,写不尽的爱。现在就请大家将你搜集的关于母亲的诗歌、作品等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播放轻柔深情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作业: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我们自母亲与亲人。你的亲人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请将自己的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我的母亲教案2

  学生对于一篇新课文,有很多的阅读期待,如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写作提示等等。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有许多“上课期待”,如切入角度、穿插生活故事、能否引起自己联想想象、有无创新、能否让我们有长进等。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结合课标、编者、学生、教材因素,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创造自己的课堂活动,但是我们要牢记,一定要让学生------课堂的主人有活动的舞台,越充分越好。

  八年级上册三单元《我的母亲》,表达至爱亲情,感人至深。我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的原则设计教学活动。

  一、导入

  最近,我们在日记本上积累了几篇亲情故事,但存在的一些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对就在身边的亲情熟视无睹呢?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的亲情故事平淡无味,没有可写的激情呢?让我们从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中寻找启示吧。(让学生觉得学习本文是有用的,有针对性的)

  二、初读课文一遍,从课文中寻找生字词,音、形、意三者结合来积累,每个同学不少于五个。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词。(交流可降低学习难度,并扩展了词语积累的量)

  三、概括事件:速读文章,简洁概括我记忆中母亲所做的事。

  概括的方法: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小组长评价,看谁的概括的更准。(学生的评价更实际,帮助更直接)

  四、读出深意:请大家从文中找到母亲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得句子是哪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分析从中我们看到母亲哪些品质?分小组讨论,派代表朗读展示。(让所有的学生读有感悟)

  五、写出感动:母亲留给我们许多感动的画面,我们能否用我们的笔描绘出来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描写你看到的母亲,至少选用一种描写方法。(顺手利用资源,让学生稍稍走出课文)

  六、评价修改:学生练笔展示,教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改进。

  七、作业:扩展课堂练笔,或者写自己的母亲,选择事例,描写角度至少要有三处,不少于200字。

  反思体会:整节课学生都非常投入,积极性较高,我觉得值得思考改进的地方有如下三处:

  一、字词积累部分,学生交流后我听写,三个学生上黑板写,结果都有问题,我只好让学生改,寻找错因,结果用时十三分钟,反映了学生预习不够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老师在安排预习时过于粗放,不精细造成的。

  二、概括事件环节是学生表达的发动环节,学生在教师方法的指引下,速读课文后,能够比较准确、简洁的概括。读出深意是课堂上比较出彩的环节。“抓住文中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出你对母亲的理解来。”学生读的很投入,尤其是对重音的把握。根据重音的不同,学生能够分析出不同的'意思,分析母亲的形象也很具体明确,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我自己也感到读的引导应当再具体一些,角度更多一些,就可以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全面,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好,使他们主人的角色更凸显。

  三、写出感动应该是这节课的高潮。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加上对母亲的理解,自己的生活体验,趁热打铁,在仔细观察后,都写出了较为感人的片段。只是在写作的角度、表达的准确性上有待改进。学生练笔:

  1、原文:我坐在母亲身边,看见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我难过极了,心想,为着我要穿鞋,害得母亲深夜工作不休,我十分歉疚,我非常想告诉母亲我在想什么,但是,我不敢说,只是坐在母亲身边陪着她,为她扇扇子。

  2、修改:夜晚,我偶然醒来,看见母亲正坐在煤油灯微弱的床沿上,一针一针的缝着。有时候母亲不小心,针扎破了手指,她只是皱皱眉头,把手放进嘴里吮吸一下,便继续“穿针引线”,生怕浪费了一滴时间。虽然她的身上与脸庞上写满了疲惫,但是,手中却依然毫不松懈,滴滴汗珠时不时从母亲的额头跌落下来,看到这些,心中不由得生出丝丝酸楚。

  原文的写作角度是“我”,修改后写作角度变成了“母亲”,这样中心就更明确了,或者,把原文放在修改文的后面也是可以的。有的同学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也可以。

  学生的表现 有时是让人惊讶的,他们的思维也很敏捷,不足之处是写作练习的评价、改进时间不多,评价的数量偏少,学生促动就不大。提醒我们要舍得给学生时间,不要吝啬,学生还给我们的将是莫大的惊喜!

我的母亲教案3

  1.理解主题

  作者通过对自己一段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于母亲的怀念和敬爱,我的母亲教案。

  2.理解结构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4段):主要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文绉绉、爱读书的性格特点及成因。流露出一份追念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至12段):主要从训练“我”做人和如何当家两方面写母亲,表现了母亲是我的严师及慈母,也表现她对人宽容隐忍但又不失“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段):总结全文,写母亲给“我”极大极深的影响,让我一生中受用不尽。

  问题思考

  1.我有一个绰号叫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它体现了我什么样的性格?这个绰号有没有贬义?为什么? 绰号——麇先生,因为我文绉绉的,像个先生样子,所以家乡的大人们这样叫我:体现了我文质彬彬的性格。这个绰号无贬义,表现了大人们对我亲切的喜爱,一种鼓励。

  2.我的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这种性格的成因有三:自身文弱;母亲不准乱跑乱跳;大人们的期待

  3.对游戏生活,小时的“我”是一种什么态度?作者40岁写文章时是一种什么态度? 充满神往;体现出了一种因童年缺少游戏生活的一种深深的惋惜。

  4.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受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5.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6.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7.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8.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1)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饱醮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等等。(2)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深入探究

  本文的语言质朴、真切,很讲究分寸,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2)“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几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

  (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教案《我的母亲教案》。──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种美德,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的品格。

  第一部分:回忆作者九岁前的若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

  (1)交代自己性格的主要成因——来自自身原因和母亲原因(社会环境)

  (2)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写两次失去发展的机会。

  (4)自然过渡。 第二部分:写母亲。

  (1)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A、罚跪——严师 B、治眼疾)

  (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A、对大哥 B、对嫂子的无理取闹)

  (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研讨与练习〗

  一通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关于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而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三、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我的母亲教案4

  本节课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多媒体制作讲究实效,不摆花架子,不代替学生的阅读,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在讲授这节课前,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课上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展开思维,去体会、理解、感悟、反思,在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设计了粗读、细读、精读、联读的阅读活动。旨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由教师包办。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为师者切实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上课前能主动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而减少课堂上阅读的时间,效果会更好,我想以后的工作中,真的应该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范例六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此文比较通俗易懂,文笔细腻。通过老舍和母亲之间的故事,塑造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以及这样一位母亲对老舍的影响,再有就是老舍对母亲情感的抒发。全文以晴为出发点,比较能落实好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整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对文中细腻文字的品读去理解课文,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瓶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了跟。”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孩子们。他们从文中相关语句的品读中,不仅领会到了老舍母亲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这些情感也调动了孩子们对自己的母亲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带着这种情感,我留下了作业,请你观察妈妈的一言一行,感受妈妈对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并把你自己的感受记录到日记本中。学生们在观察和书写中,不仅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也提升了对浓浓亲情地珍视。

  我的母亲教案课后反思范例七

  跟历史上许许多多具有传统美德的优秀母亲一样,母亲具备了许多优秀品质:勤劳朴实、宽容忍让、爱清洁、守秩序、热情好客、坚韧刚强、感情细腻、深爱子女。一名优秀的母亲造就了成功的孩子,母亲虽然没文化,物质上贫穷,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言传身教教给我做人处世的道理。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家庭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可是现在的家庭离婚率居高不下,给不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加上教育的方法不当,孩子成了婚姻的牺牲品。对照我的班级,父母离婚的很多。其实,父母离婚也没什么,关键是看孩子有没有得到关爱。一个在爱的灌溉下的孩子才会健康茁长成长,一个很少得到关爱的孩子会孤独无助,甚至走上歧途。作为一名老师,去深层发掘学生犯错的深层原因,及时给予帮助和关爱,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才是明智之举。

  我的母亲教案课后反思范例八

  我认为本次课的成功之处:第一 利用视频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回忆往事以及体会母爱奠定了感情基调。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很动情,有的说出自己误解父母的往事,有的说出自己埋藏心底最深处对母亲的爱意。……

  第二 通过让同学们自己找出12段中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感受其表现的母爱这一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学会通过语言、行动、神态来表达爱,感受爱的能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第三 分组学习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每组同学学习成绩不同。这样,通过同组讨论问题,优等生能带动后进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第四 课前3分钟,能够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自己应该多努力,在教学上多钻研,并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请教,多学习,让自己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母亲教案5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 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提炼母亲的品性和特点。

  难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思考、概括,合作探究,难处教师引导。

  教具:多媒体

  课型:讲读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ū) 绰号(chuò) 庶祖母(sh)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n) 侮辱(w?)

  2、 给出释义,让学生说出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二、导人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现在请你们回忆母亲给你深刻影响的一个片断。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教给我们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享用一生,我们应该感激她。我国的大作家,大学者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伟大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 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曾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

  3.读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母亲在我眼中的形象。

  4.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二是作者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的几件事。三写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理解、研讨课文

  1、本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我的母亲教案6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字,紧扣精彩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 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我的母亲教案7

  一、文本内容

  本文是高中语文《现代语文选读》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他是作家胡适的一篇感怀亲情的叙事散文。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用朴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但是读来却能感到作者的深情。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妇女,她对儿子的爱,也许显得有些苛刻;但是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而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二、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文中真情,品味作者写作的意图。

  2、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使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

  (二)确立目标的依据

  1、本文虽然是重点课文,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沉而浓厚。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联系自身,体验人物的情感经历,即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与社会接轨,进而品味亲情。这是语文人文性的'基本要求。

  2、文章主题和思想一目了然,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自觉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有所体会、感悟浓厚的至爱亲情。通过对具体细微内容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产生一个至爱亲情的空间;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情感故事和感悟,通过课外迁移阅读,将其对亲情的理解升华到更高层次,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这是一篇重点课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成自主、交流和发现的乐园。因此在首先用歌曲、诗歌导入亲情的基础上,先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与学生一起寻找课文的具体事件,共同讨论,挖掘文章内涵、体会散文特点;接下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讲述自身所历所感的亲情故事,理解亲情对人的精神滋养作用。最后联系阅读资料并在音乐中感悟亲情,使思想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策略: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音乐及片断,倒入课文主题,用古诗《游子吟》引出新课。

  (二)解读文本,共同研究

  策略: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文中叙述的亲情事件,揣摩母亲与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让学生找出亲情事件并抒发自己的见解——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内进行讲述,让其他同学点评、补充,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达到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策略: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文和自身生活体验紧密联系,体现语文学习的感染力。

  问题:

  1、作家叙述的是日常琐事,为什么却有无限的感人力量?

  2、天下写母亲的文字何其多也,但胡适的《我的母亲》为什么常常被不同选本的编者所看重呢?它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四)阅读迁移,提升自我

  策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纯美的心灵空间,让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丰富亲情的含义,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完美自己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出示阅读材料《背影》,边看边听老师朗诵,然后交流内心体会。提问: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当你面对父母那近乎“苛刻”的关怀,将如何面对?又将如何报答父母的亲情,现在如何做?将来呢?布置学生课后写一篇随笔。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在歌曲中结束这一课。这样就将语文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歌声中以发人深思的问题结束本课教学,让学生思考回味。

我的母亲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母亲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本文是写血浓于水的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饱蘸深情,写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板书:母爱无言润物无声

  ——《我的母亲》邹韬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1)扫除字词障碍,(2)抓关键词句,(3)通过联想与想象作批注。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你动情的理由。

  四`写法总结,点拨升华

  1.感情真挚2.截取法3.细节描写4.叙议结合5.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自然界的一切,都象征并表露着母性。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树木花草又是香甜可口的果实和充满活力的种子的慈母。而宇宙万物的母亲,则是充满美和爱的无始无终的永恒不灭的绝对精神。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在我们悲伤、欢乐的时刻,这个字眼会从我们嘴里迸出,如同万里晴空和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课下,请同学们下列题目之一做一做

  1.截取自己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写一篇文章。

  2.与朱自清的《背影》比较阅读,看有哪些异同。

  3.如果你觉得过去母亲给你留的印象不深刻,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认真观察活动的细节,细心体会,写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2、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5分钟)

  六、朗读分析课文:

  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回答: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回答:“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3、详略得当。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我的母亲教案10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

  舔去(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我的母亲教案11

  教学目标

  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重难点

  归纳思维方法,思维内容深入发散。

  乐学善思

  办法诗、歌、名言PK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

  2.导出课题。

  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1.由母亲节你想到了什么?(生说)

  2.围绕母亲节让你想到的,尽可能的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在本上。(至少5条,写出5条为优秀,5条以上为最佳)

  3.小组内思维成果,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维点,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5.全班汇报师生。

  6.诗、歌、名言PK赛。(以大组为单位,诵读赞美母亲的诗、名言或演唱有关母亲的歌曲)

  三、教给方法,深入思考

  1.师生共同把思维成果归类。

  2.围绕母爱的无私,深入探讨母爱有多伟大,又该如何学会感恩。

  3.生汇报,师点拨。

  四、运用思维,轻松。

  1.主题

  2.生练写

  3.读作品,师生评议

  五、

我的母亲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

  【幻灯片4】学习目标

  检测字词:【幻灯片5】

  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整体感知【幻灯片8】

  一、阅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归纳:【幻灯片9】

  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母亲是能将地主富豪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的人

  母亲是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的人

  母亲是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的人

  母亲是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的人

  母亲是同情贫苦人的人

  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母亲是对穷苦农民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反感的.人

  母亲是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的人

  母亲是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二、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幻灯片10】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 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我的母亲教案13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强(qiǎng) (5)迁徙(xǐ) (6)慰勉(wèimiǎn) (7)溺死(nì) (8)衙门(yá) (9)私塾(sīshú) (10)调料(tiáo) (11)血溅(jiàn) (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

  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赏析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原载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这是一篇朴素优美的典范性的记叙文。在这篇回忆性的散文里,朱德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追述了自己母亲的感人至深的一些事迹,唱出一曲发自肺腑的对千千万万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深情颂歌。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逝世的,享年86岁。1944年3月25日《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我们敬爱的朱委员长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家,是深受人民爱戴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读《回忆我的母亲》,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敬与怀念。

  本文从内容看,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的第1自然段,说明本文的写作动机。“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像那些优秀的散文一样,本文第一笔就接触了主题。直截了当,点出了记叙的对象,同时抒发了自己得到母亲去世消息的“很悲痛”的感情。“我爱我母亲。”这是十分真挚、朴素的内心情感的抒发。接着,作者突出了母亲优秀品德的集中表现:“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勤劳一生”,是本文记叙母亲的重点。“特别”“值得”“永远”这些词起了强调作用。这一句既点了题,又是总写母亲的美德,很自然地成了提起下文的一个纲。

  第二部分,包括文章的第2至第13自然段。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翔实而又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这部分开始,作者先回忆了自己“世代为地主耕种”的贫苦的佃农家史。据有关材料,朱德同志的母亲是19岁上嫁到朱家来的。在那黑暗的旧中国,母亲一共生了13个儿女,但因为“家境贫穷”,不得不忍痛溺死了5个。这种苦难的遭遇,是多么怵目惊心啊。作者画龙点睛地议论道:“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用不着详叙母亲其他方面的苦难,仅此一个典型事例,也便概括出了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处境。但是,作者的母亲,性格又是极为刚强、坚毅的,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连照顾孩子的工夫都没有。但是,这位勤劳的母亲却给了孩子们极好的影响。

  文中首先谈到了“母亲是个好劳动”,“她身体高大结实”,除了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由于母亲整日劳碌的影响,作者“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_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忆说:“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母亲是使他学会生产劳动的最早的老师。

  接着,文章又介绍了母亲的聪明能干。“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那些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陋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了“有铜钱那样厚”的“家织布”,一套衣服两三个孩子“接着穿还穿不烂”。这都表明,母亲确实是个勤俭持家的能手。

  母亲第三个方面的特点是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她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每天天还没亮,就第一个起身;从不打骂孩子,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在她的良好影响下,这个大家庭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赞扬道:“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亲又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劳动妇女,她鼓励作者去寻找新的生活。1900年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这是一种自发的反抗行动。但是,对于这样起码的反抗行动,万恶的反动统治阶级却总是进行野蛮的镇压。有一次,作者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这是吮吸人民血汗的万恶的剥削阶级及其爪牙,欠下人民的又一笔血债!正是在这样的荒年暴月里,灾难也降临到他们家庭。1909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地上加租子,由于阴谋未能得逞,“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作者沉痛地回忆说:“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剥削阶级的侵害面前,“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这种刚毅、倔强、爱憎分明的品格,是劳动妇女优秀品德的集中体现,也给了向往革命的幼年时期的作者以良好的启示,作者回忆说:“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母亲曾经以节衣缩食的办法培养作者去读书,想着靠他作为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不受或少受“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劳动人民摆脱剥削阶级压迫的合理愿望。在作者求学期间,尽管学费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负了200多块钱的债,母亲仍然一直顽强地支持着他。后来,当作者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献身于改造中国的进步事业时,又得到了母亲的“许多慰勉”。这足以表明,母亲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她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再往后,随着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作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母亲更加积极地支持他。作者满怀激情地写道:“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读到这里,革命母亲钟太夫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在我们面前,令我们钦佩,使我们敬仰。

  作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将结束时,特别强调加以归纳说:“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她以劳动为生命,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虽至晚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母亲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在她身上十分突出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美德。作者对母亲的颂扬,也是对劳动妇女的颂扬,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和优良传统的颂扬。

  从第14自然段至结束,是全文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也表示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第14、15自然段是两个并列段。作者在扼要地回顾了母亲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之后,十分明确地总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良好教育与影响。作者以“我应该感谢母亲”而加以强调说:“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革命,就是向困难作英勇无畏的斗争。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知难而进,是一个革命者必须具备的品德。作者十分豪迈地回顾说:“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我们敬爱的朱委员长,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与红军士兵一起下山挑粮,与革命战士一起上坡开荒,处处以身作则,成为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光辉典范。作者还质朴动人地说:“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作者之所以怀念母亲,这是因为母亲始终如一地积极支持他投身革命。作为劳动人民的一员,母亲的这种支持,是有深远意义的。作者进一步阐述他的感受说:“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句满怀革命哲理的话,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深深地懂得: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就是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作者对母亲的颂扬,就是对劳动人民的颂扬。作者挥笔写下的这篇纪念文字,就是一首质朴动人的讴歌革命母亲的交响乐章。作者恳挚地告诉我们:“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但是,作者是把他的怀念母亲的深厚感情同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的革命感情交织起来,融为一体的。他十分坚定地表示:“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金石铮铮的语句,披露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宽阔博大的革命胸襟,给革命的后来人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是纪念性文章常用的自然而又深情的结尾。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在这篇简洁朴素的优秀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讴歌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继续革命、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像那些优秀的作品一样,本文的第一个艺术特点是开门点题,清新自然。文章第一部分,就是这样质朴无华的几句话: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个开头,既交待了文章的写作缘起,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枢纽。高尔基曾经说过,在写作中,开头的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它如音乐中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这个简洁明朗的开头,就给全篇定下了自然朴实的基调,形成了一种质朴洗练的风格,揭示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家的宽阔胸襟。文章思想畅达,线索清楚。先由家史写起,依次介绍了钟太夫人的“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等方面的动人事迹。全文用口语写成,没有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形容词,是无产阶级优良文风的体现。在这篇回忆性的散文里,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的,同时又兼顾了体现母亲崇高品德的几个方面。这么一来,恰当而又自然地突出了这位革命母亲的最大特色:热爱劳动,支持革命。读后,给人留下了经久不忘的印象。

  夹叙夹议,情真意挚,是本文的第二个艺术特点。读着这篇优秀的散文时,我们不但看到了作者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美丽的精神世界,而且受着作者那奔涌起伏的革命感情的波涛的冲击。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穿插了必要而且精当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种议论又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基础的,写来具体、翔实,读着亲切、感人。例如,写母亲整日劳碌着的形象,同时就写到了自己的幼年时的感受:“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_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到了后文,作者又与此相呼应地议论说:“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就是在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我在讲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时,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比较到位,在创新方面则表现在思考上的创新。针对平行班的学生,在归纳全文主旨上,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尤其是在拓展学生写作方面,首先是老师做示范,范写课文中的语句,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进行随堂写作。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然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课堂上需要改进的方法还很多。

  第一,就自身而言,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激情不够,语速较慢,模式单一,感知课文时,没有先感染自己再由此去感染学生,这种状况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或者是完全没听讲。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

  第二,课文内容中联系到考点的部分,应该落实考试,抓住要点和中心,保证对文段分析的准确性(主要针对阅读题型)。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但应明确参考答案的范围,再一步步引导学生自行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整体气氛显得不那么活跃,学生积极性还不够。个人认为,在提高学生积极性时,可以加入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环节,以次避免学生自主探究导致的冷场氛围。关于学生合作探究,可以包括同桌之间讨论、分组讨论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从中引导。但此次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停留在书本表面,没有太深入分析课文,而学生对文段进行归纳总结时,我的启发性语言也不够清晰明白,造成学生理解欠缺。关于这点,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品和作者背景来进行引导。并且,我在过渡问题时,启发性的语言不够优美,组织性的语言也比较欠缺。

  以上是我对于这篇文章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很多,“前路漫漫,吾当上下而求索”

我的母亲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会认文中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4.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昨天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让大家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本单元全是老舍的文章,和以前的冰心文学单元一样,意在让大家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从而感受其语言特色和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本单元文章,发现单元特点——老舍文学单元,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学习框架,并培养了学生浏览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

  师:关于老舍,你了解哪些?请结合预习作业中你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谈对老舍的初步认识,让孩子们走近作家,引起学文的兴趣。

  师:在这个单元里,最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老舍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老舍笔下母亲的形象。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检测预习作业: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在小组内通读全文。教师相机板书学生遗留的问题。

  容易读错的字:撮土供给提倡就寝

  不易理解的词语:出阁敷衍铜活张罗刮痧筹划

  2、抽查课文朗读情况。抽查每组一名同学在全班读一到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老舍母亲的形象。

  2、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通过概括母亲形象,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我的母亲教案15

  一、前期准备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四)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建议

  用3课时学习本文。前2课时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母子情深;后1课时举办主题讲座——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儿子寄予的厚望,了解一个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爱的特殊方式,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以及“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深深哀痛,以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拓展文化视野的目的。

  二、互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抒写、歌颂母亲的作品?用一句话解读作品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感情。

  学生口头交流。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抓住关键句、段。

  ②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糜 翳 龌龊

  ③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④理清文章结构:

  (三)再读课文,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①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一一“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

  兼任严父。”

  ②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插入胡适

  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

  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④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

  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朗读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题目见课后研讨练习三)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五)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然后写在随笔本上。

  三、延伸拓展

  (一)主题讲座

  胡适和他的《先母行述》

  发放资料《先母行述》,对照文章学习,让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体会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文化素养,增长见识。

  (二)讲座内容

  1、胡适生平简介。

  2、解读《先母行述》.了解母亲,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从中学习什么。

【我的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04-05

我的母亲教案03-18

《我的母亲》教案09-19

我的母亲的教案09-07

《我的母亲》教案11-17

《我的母亲》的教案11-27

《我的母亲》经典教案11-27

《我的母亲》教案03-08

《我的母亲》教案10-03

《我的母亲》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