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锦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风娃娃》,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2.在观察画面、倾听和讨论中,感知和理解散文的美好情感。
3.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
1.课件《风娃娃》
2.录音机、磁带
3.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散文
1.出示图2:小狗拿风车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来啦?(小狗 小狗拿风车)
它手里还拿着风车呢。(我们小朋友喜欢玩风车,小狗也喜欢玩风车呢)
小狗的风车怎么不转呀?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快来帮帮它吧!)
原来只要有风,小狗的风车就会转起来,瞧,风娃娃来了,小狗的风车转起来了。(出示图3:风车转动)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吹动小狗的风车,风车转呀转呀)
2.出示图4:小兔放风筝
今天天气真好,小兔也出来放风筝,哎呀,它的风筝怎么也飞不上天,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儿回答)
原来它也需要风娃娃帮忙。(出示图5:风筝飞上天)
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心里怎么样?(开心、高兴、笑呀笑呀)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把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笑呀笑呀)
3.出示图6:小鸟飞起来
风娃娃真了不起。风娃娃来了,她托起小鸟的翅膀,小鸟怎样?(飞呀飞呀)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托起小鸟的翅膀,小鸟飞呀飞呀)
4.出示图7:小松鼠坐船
风娃娃来了,谁的小船也动起来了?(小松鼠)
小松鼠坐的是什么船?(小帆船)
风一吹,小船就鼓起了风帆,怎么样?跑呀跑呀。
(朗诵散文: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松鼠的小船,小船鼓起了风帆,跑呀跑呀)
5.风娃娃本领真大,大家都欢迎她!
二、倾听散文
刚才,风娃娃帮助了许多小动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她帮助了谁?
(同时播放幻灯片、录音)
三、表演散文
1.风娃娃来了,她托起——小鸟的翅膀(带幼儿一起说),说完一起做:飞呀飞呀
2.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狗的风车,怎样?——转呀转呀
风车可以怎么转?谁来转一转?
3.风娃娃来了,她把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笑呀笑呀(小兔跳)
4.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松鼠的小船,小船就——跑呀跑呀!(做动作)
5.风娃娃来了,大家都欢迎她!
(做动作时,适时加入散文句子)
四、游戏
1.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小朋友扮演小动物,老师就是风娃娃。风娃娃吹到哪,哪儿就动起来。风娃娃吹到小鸟这里,小鸟就飞起来;吹到小狗这里,小狗就让风车转起来;吹到小兔这儿,小兔的风筝就要飞上天,笑呀笑呀;如果风娃娃吹到小松鼠这儿,小松鼠的小船就要跑起来。
2.谁愿意来做小鸟(小狗、小兔、小松鼠)?
3.小动物准备好了吗,风娃娃要来了!
(游戏时,节奏由慢变快)
五、离场
风娃娃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小动物们也一起回家吧!我们走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指导用“舒畅、快活”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爱树林、爱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①“一生”和“最喜欢”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的事物。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lí)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 tuó)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②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哪些因素?]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ōu)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③“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了“我”和父亲来到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父亲仔细观察树林。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nán)喃地说。[④“喃喃”二字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父亲通过观察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用父亲的话引起下文。
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⑤我为什么看不见、听不到有鸟?] 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二、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处理课后作业2、3题。
(三)指导造句。
详细
1.理解“详细”这个词的意思(细密完备)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练习词语搭配
4.练习造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蝙蝠和雷达》一课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在蝙蝠夜行本领的启示下,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同桌两个互读。
3.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键 鲸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识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读准后鼻音“殃.壤.鲸”。
3.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分别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三、了解内容,自主探究
1.再读两篇短文,哪些句子给你启发,在文中画出来。
2.交流汇报,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出示重点句,小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6.说说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
7.小结学法:①划出感受深的语句写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四、小结
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
五、拓展延伸。
1.认识仿生学。
2.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发,你能说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蜘蛛这种小动物,语文教案-蜘蛛 第二课时。了解了它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作者为什么能把人们常见的蜘蛛有关的科学知识写得如此新鲜清晰,又饶有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探讨。
(一)明确目标
1.抓住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2.以记叙和描写为手段,进行生动的说明。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并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与人们常见的蜘蛛有关的科学知识写得如此新鲜清晰,又饶有情趣?探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抓住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蜘蛛会织网,能捕虫,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它是如何结网捕食的。作者正是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对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首先,观察了蜘蛛“捉飞将”的三种情景,一是克敌制胜,二是势均力敌,三是反遭暗算;其中重点观察的是它“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对“蚊、蚋等小虫”施展的是擒拿法,对“气力较大的飞虫”使用的是捆缚法,对“带枪的飞将”则采用游击战的方法。其次,观察了蜘蛛结网的过程。最后观察了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这是一种实际的具体的观察。文章由对檐前的网的观察生发开来,既写了蜘蛛如何捕食昆虫,也写了它如何为昆虫所食,着重说明了它的各种各样捉拿昆虫的方法,这都是以细致的观察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作者还更深入的观察了蛛体结构和织网技能,这是由上述对事物表象的具体观察转入对事物内在特征的科学分析。他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说明了蜘蛛“织网的技能之高妙”和“身体机构之巧妙”,以及人类对蛛丝的利用。文章把重点放在蛛丝的实用价值上,具体描述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这一切写在文章里虽然只是科学的结论,但是不容置疑,原因就在于它是以科学的观察——更精细的观察为基础的。
2.把记叙和描写作为手段,进行生动的说明。
本文属于科普读物,是写给缺少生物学专门知识的一般读者看的,因而除了具备科学性的特点外,还应力求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饶有趣味,以达到引人入股和易于接受的目的。最能显示本文特色的,还是作者善于把记叙和描写的方法作为手段,进行生动说明。如文章开头,“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是记叙性的语言,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蜘蛛 第二课时》。文章的结尾,写蝇虎的活动特点,是具体的描绘。最精彩的要算对蛛网上一幕幕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的介绍了,这里作者采用的是记叙夹带描写的方法。如写蜘蛛捉蚊蚋的过程,干净利索;写蜘蛛捉蜜蜂的情形,细致、生动而富于情趣;写蜘蛛在甲虫挣脱后怅然若失的情态,极为传神。如此形象的描述,使读者对蜘蛛的生态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达到了说明的目的。这种生动的说明方法,使读者不仅有所知,而且有所感,读来更觉有趣。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的分类?
(2)什么是科学小品?它有哪些特点?
(3)说明中的描写有何作用?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说明文按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写给一般人看,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其特点是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
(3)说明中的描写作用是使说明事物更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2.研讨课文内容。
讨论思考:
(l)你读完文章内容后有何收获和体会?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了解了蜘蛛的有关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同时感到文章内容饶有情趣。
(2)蜘蛛很常见,往往不被人注意,而本文作者却介绍的详尽细致,原因是什么?
蜘蛛会织网,能捕虫,但很少有人注意它是如何结网捕食的。作者正是紧紧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对它进行了细致人微的观察。
(3)课文在说明蜘蛛如何捕捉小虫方面作了生动的描写,恰当的使用动词、形容词,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来,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为了生动的说明蜘蛛捕食小虫的情景,文章选词造句力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富于变化。如写蚊、纳等小飞虫,用“触在网上”;写力气较大飞虫,用“投入网里”;写带枪的飞将,用“被网粘住”;写甲虫,用“被兜住了”,所用动词准确而富于变化。再如“捆缚得细密到像一个布袋”、“披甲的飞将”等比喻或拟人的手法,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对蜘蛛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的表现有了具体的了解和认识。
(4)课文对蚕丝和园蛛的丝作比较的时候,用的是数字说明。但能否改用比喻、拟人的生动描写呢?为什么?
说明方式要灵活运用,什么时候用生动的说明,什么时候用平实的说明,应根据说明的内容来确定,都要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课文对蚕丝和蛛丝作比较的时候。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是十分恰当的。只有摆出如此精确的数据,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做到准确说明。如果改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就不能达到用数字说明的准确性。离开了准确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2、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已主义人生观。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表情、行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的写法。
学法指导: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小说的重要人物,分析其性格,再归纳主题。
教学过程 :
一、预习导学
1、走近莫泊桑: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拮据( ) 栈桥( ) 煞白( ) 撬开( )
诧异( ) 牡蛎( ) 别墅( ) 皱纹( )
褴褛( ) 阔绰( )女婿( ) 嘟哝( )
3、问题与思考:
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请你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 。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
2、复述故事情节。(复述时注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个阶段人物的不同表现)
(三)再读文章,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1、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吗?说说你的看法。
2、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研读重要文段,透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内心。
默读课文,勾画出典型的语句,注意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变化,想一想:这种变化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探讨主题,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作者想借此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六)研读小说的艺术特色,借鉴写作方法。
大家公认莫泊桑的小说艺术是精湛的,在本文中,你特别欣赏哪一点?就本文的写法,谈谈你的体会和发现。
(七)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 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 物特征,口述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八)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人际关系。
你觉得在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延伸拓展:
痛苦的游戏
罗小俊
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于我何等重要……尽管这样宽慰自己,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些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大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了?朋友说: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划去“快乐”后,我以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千万千万要原谅女儿,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们而去。
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仅剩的两件中还要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九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灵,她傻乎乎的笑脸,她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来,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个游戏参加者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
1、用文中的短语填空。
(1)作者在纸片上写下的五件最珍贵的东西,可以分为“ ”、“ ”、“我的快乐心情”三类。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戏,尽管只是假想的放弃,而作者却感到痛苦和沉重,这是因为她是“ ”对待的。
2.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游戏是痛苦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注释的帮助,正确理解全文意思。
(二)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并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游记文学史上,虽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大成的《石湖居士骖鸾录》和陆游的《入蜀记》等佳作名篇,其内容也是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然而论及旅游之专、行程之长、篇幅之巨和内容之丰富多彩,《徐霞客游记》则属同类书中之最。它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文学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来均给予很高评价。清代钱谦益称它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流连于北岳恒山的山水之间。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全文,借助书下的注释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3.对文中较难读好的二、三小段,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4.请一位基础中等的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听读,并划读音不准处,听读完后,学生矫正读音。
5.齐读全文,读准字音。
(三)理解文意
1.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的帮助,各自口头翻译全文,将难译处做上记号,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2.学生质疑,将做了记号的难译处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或老师回答。
3.带着对全文的初步理解,齐读全文,并思考各小段的主要内容。
4.概括各段内容,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第1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2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
第3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景物。
第4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巩固对文意的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是导游,按照课文的内容,做好介绍游览恒山经历的发言。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外准备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的介绍。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检查上一课朗读要求是否达到,也帮助其他学生回忆全文的内容。
(二)检查翻译
请两三位学生以徐霞客或是导游的身份,以课文为基础,向同学和老师介绍游览恒山的经过。其他同学在听读时注意该同学讲得是否与课文有出入,并在课本上将主要游览的.景点做上记号。
(三)及时矫正
针对刚才“徐霞客”或是“导游”的发言,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请学生结合课文找出不足或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对学生发言的语气和语态加以指点。
(四)找出游线
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进一步了解熟悉课文,感性地了解游记的一些特点。
明确:上山经过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地方。在山顶上看见山北“崩崖乱坠,杂树阴翳”,还有浑源州城,南边有龙泉山,西边有五台山,近处还有龙山。下山从西峰到寝宫后危崖顶,经过松柏林,从山崖缝隙到飞石窟。
(五)学习精神
朗读全文,读后指导学生从部分语句中体会作者的精神,此篇游记充实丰满,不但山景风光尽显笔下,而且活脱脱刻画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例如“余时欲跻危崖,……始登其顶”,写出了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师选择部分学习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介绍有关徐霞客及其游记的材料。
补充:1.徐霞客(公元1586年—公元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人。徐霞客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自幼“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覆经书下潜玩,神栩栩动。”应试失败后,他决心挣脱科举枷锁,埋头于古今史籍、舆地图经之中,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考察生涯。经广泛阅读、独立思考,他不顾异端邪说之讥讽,毅然对图经志籍提出怀疑,又对自古以来奉为经典的《禹贡》发出责难。为了考察祖国大好河山,自22岁起便开始出游。三十多年来,他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涉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直到55岁那年身患重病,才被云南丽江太守派人护送回家乡,第二年便病逝。
2.《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裁详尽记录了徐霞客毕生行屐所至,观察所得。除失散者外,目前保存文字达六十余万,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搜奇剔胜;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产、手工业、居民点、物价的记录;从民情风俗的观察,到民族关系、边陲防务的关注……都充分地说明他经历艰苦卓绝的实践,结出了丰硕的科学之果。《徐霞客游记》既是科学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文学游记。作为徐霞客探索山川地貌奥秘的忠实记录,它将大自然之雨、雾、晴、晦的千姿百态,山、水、树、岩的万般安排,再现于徐霞客的笔端,处处融汇着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
(七)布置作业
课后查阅徐霞客的《游雁宕山日记(后)》和明代乔宇《恒山游记》,试与本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做一些比较。
语文教案 篇8
《一朵云》语文教案1
《一朵云》是一首诗歌,全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中云化成雨的现象,诗歌语言优美,节奏很强,适于朗读、背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觉诗歌音韵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利用听读、拼音等多种途径,认识生字10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
3.初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云、初步感受云
师:小朋友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天空吗?天空中有些什么?
生:太阳、月亮、星星、白云……
师:你们见到的云是怎么样的呢?
生:像狮子、怪兽、棉花……
师:你们见到的云都有些什么颜色?
生:白云、乌云、彩云……
师:愿意把你们见到的云画下来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画。
(二)画云,进一步感受云
1.师生作画(师版画)。
2.(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3.能把你的画讲给大家听吗?
4.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
(三)读云,有感情地赞美云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朵非常可爱的云(出示课文插图),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小朋友你们知道她的'愿望是什么吗?对了,她呀,想到地上来玩,想听山泉唱歌,想看海上的白帆。小朋友,你们能替她想个办法吗?(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2.这朵聪明的云研究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学,也可根据上下文猜测)。
4.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指读)。
5.学生小声地跟着录音读(指读)。
6.哪位小朋友会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呢?指名读,全班评议。
7.男、女生朗读比赛。
8.全班齐读。
(四)演云,深入感悟云
师:现在你们知道这朵云是用什么办法到地上来玩的吗?
生:云请风儿帮忙,变成千万雨点。
师: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呢?那些地方有哪些变化?
生:落到江河大海,随着浪花翻卷,落到田野高原,染绿大地群山(多媒体演示此情景)。
1.你们喜欢这朵云吗?为什么?(学生答)
2.你们这么喜欢这朵云,能不能带着高兴、喜欢的心情来表演一下这朵云呢?
(1)小组排练。
(2)指名上台表演读、全班评议。
(3)全班齐读、齐演。
(五)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现在又到了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时间了,你们想怎么学呢?(各组派代表说)
2.各小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3.反馈学习效果,你刚才学会了什么字?怎么学会的?
4.归纳识字法,识字有哪些办法呢?(学生:读拼音、问同学、听读、看图识字……)
5.(出示字卡)谁有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学生热烈发言)
(六)进行识字游戏
1.现在我们来做识字游戏
(1)开火车识字(比比哪列火车开得好)。
(2)小组自主游戏(翻牌、摆字卡,找朋友等)。
2.认识了这些生字,你们现在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齐读课文)。
(七)指导书写:云、听、雨、点、万、田
《一朵云》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熟《一朵云》并成诵,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识记生字8个。
3.掌握新笔画撇折,学习书写“云”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对诗歌音韵美的感悟力和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母卡片、生字卡片、云朵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声母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吗?当你见到他们时要用宏亮的声音读出来,发音要准确。
(出示声母卡片)
二、创设情境,观察板书,激发兴趣。
导: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许多洁白的云朵,他们有的互相追逐着,有的'正在听太阳公公讲故事。可是有一朵云,却躲在角落里发呆。
画:一朵云彩的简笔画。
问:你们猜猜它在想什么呢?(要求讲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诗歌中去看看这朵云在想什么。
板书:一朵云
三、初读诗歌,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一)指名优秀学生读题目,再指名反复读课题,巩固对“朵”字读音的记忆。
你怎么认识“朵”字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利用拼音;向老师、同学请教。)
(二)自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画点。
(四)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指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五)尝试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六)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轮流读课文,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七)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的好。
四、有针对性地识字。
1.四人小组读生字表,选代表带读生字拼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自己读一遍,读一读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识字、记字)
3.指名读生字,说说又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4.用生字组词。(出示字卡)(接龙游戏)
5.游戏:摘云朵
指名到黑板上摘取一片云朵,认一认背面的字,然后当小老师带读手中的生字。
五、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巩固识字。
1.熟读诗歌,尝试用手打拍节读诗歌。
六、指导“云”字的书写。
1.课件出示:
明确笔顺:“云”字真神奇,一笔横,二笔横,三笔撇折,四笔点,四笔写成“云”。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在书写“云”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边书空“云”字边说说笔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七、评价。
同学评议这节课的表现,老师总结(表扬、鼓励为主)
八、作业。
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2-22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03-0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教案02-26
精品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10-10
语文《荷花》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