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整理教案

时间:2024-07-16 16:40: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整理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整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整理教案

小学整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整理教案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8~49页整理与练习练习与应用第8~12题,探索与实践第13~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能应用因数、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或探索数的一些简单规律或特点。

  2.使学生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有条理地思考,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感受获得方法、发现规律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奇妙,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回顾反思、客观评价的'意识、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简单规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复习旧知。

  让学生计算练习与应用第8题,直接写出得数。 口答得数,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怎样算的。

  2.回顾内容。

  引导:我们上节课整理与练习了因数和倍数,重点练习与应用了哪些内容?

  你能找出12和8这两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吗?(板书: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数和倍数写下来。

  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各有哪些?8呢?(因数和倍数分别对应板书) 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怎样的数?比较倍数呢?

  3.引入复习。

  提问:那什么叫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呢?

  引入:今天的数学课,我们继续整理与练习因数和倍数,在上节课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整理与练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公因数和公倍数,特别要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时还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一些关于数的特征的简单规律。

  二、练习与应用

  1.整理方法。

  引导:我们已经从上面的练习中了解了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能不能自己举出两个数的例子,找出公因数和公倍数?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师选择两个例子板书过程。 让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说出公因数和公倍数。

  提问:黑板上的例子里,最大公因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那现在说一说,求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方法各是怎样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与应用第9题。

  (1)要求学生完成前四组题,先求最大公因数,再求最小公倍数。

  (2)交流:这四组数各是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的,结果各是几?说一说你的方法。(根据交流板书过程和结果)

  3.做练习与应用第10题。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每次分别按3格和4格走,找出两种棋都走到的格子涂上颜色。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这些格子,涂上颜色。

  三、探索与实践

  1.做探索与实践第13题。

  2.做探索与实践第14题。

  四、评价总结

  1.评价反思。

  让学生对照评价内容,反思自己三个方面的学习表现,在☆上涂色表示。 交流评价结果,肯定全班的学习表现,提出以后的学习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练习,你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体会?

  3.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后四组题,第11、12题。

小学整理教案3

  教学目的:

  1.通过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1.用你喜欢的方法背口诀(自由背)。1-9的口诀大家都会背了,这节课咱们一起来整理一下。揭题:乘法口诀的`整理

  2.你能将乘法口诀表填完整吗?

  3.读一读这张乘法口诀表,你有几种读法?(横、竖、拐弯)

  4.看一看你拐弯读时每部分口诀都有几句?(九句)所以在以前我们也把它叫做九九表。

  5.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它有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6.指名汇报:

  7.记住乘法口诀表到底有什么用呢?它可以用来干什么?(计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基本练习

  1.口算

  2.看口诀数抢答:63、24、9、27、35、16、36、42

  3.看口诀写算式(你能写几道就写几道):三六十八、五九四十五、七八五十六

  三、乘法表

  1.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接下来咱们看看谁表现得最出色!请看这张表(出示),这是一张乘法表,谁能看懂它的意思?

  2.其他的空格你会填吗?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3.填完后仔细观察这张乘法表,你发现了什么?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4.班级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四、提高练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2.找规律填数:

  (1) 5 、 10 、 15 、( )、 ( )

  (2) 1 、 4、 9、 16、 25、 ( )、 ( )

  (3) 2、 6、 12、 20、 30、 ( )、 ( )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附:多媒体课件

小学整理教案4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8页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分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梳理一下这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1、提供材料出示:4/54/67/79/615/12

  2、交流

  提问: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通分、约分、化成小数、比较大小等)

  预设:

  (1)我想到分数的意义

  ①、选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②、谁愿意也来试一试?

  ③、追问: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④、这个分数能把它写成除法的形式吗?

  分数与除法又有什么联系呢?

  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⑤、出示:①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每段长()()=()米=(/)米。

  ②4/5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③五(1)班有学生40人,其中13人参加了春芽杯书画比赛。参加比赛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真分数和假分数

  预设回答:我还知道()是真分数或()是真分数,()是假分数

  ①、追问:除了这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有哪个是真分数,那剩下的那些分数都是()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真分数和假分数

  ②接着提问:你是怎么区分真分数、假分数的?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预设:分子比分母小的是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与分母相等的是假分数,或真分数1,假分数1或=1

  ③追问:你能给大家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吗?

  再问:谁听明白了?

  ④7/79/615/12这几个假分数你能把它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吗?

  (3)我想到约分(或通分)

  ①这五个分数中哪些可以约分,怎样约分,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师再追问:你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课件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②谁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除了约分,还有什么作用?(通分)

  请你选两个分数通分。(同位互评)

  ③追问:通分的第一步是什么?(先找出两个分数的公分母)

  ④学习了通分有什么作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⑤比较分数大小除了用通分,那还有哪几种特殊的比较方法

  预设:与1比较,化小数比较,真分数与假分数比较

  ⑥出示:①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简最简分数

  6/85/710/2130/45

  ②你能比较这分数的大小吗?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4/54/64/69/675/1005/8

  ③化分数:0.24=()化小数:11/20=()

  提问: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师再追问:谁还想到什么?说出来听听。

  (生继续不断回忆不断说,教师将大家说的知识点在课件上一一出示,直至没有人补充。)

  3、质疑

  刚才,你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

  4、整理

  下面小组合作,一起将这些杂乱无章的知识点给它整理一下,比比看哪些小组整理的好!

  (生开始小组合作进行整理,师巡回指导。)

  5、展示交流

  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

  (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提问:你对你们组的作品满意吗?认为它好在哪里?

  接着提问:谁来评价一下这个作品,你能给他们提意见吗?

  6、回顾总结:教师用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

  分数与意义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7、自我检测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8、综合练习

  ①把2/53/84/1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②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分子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化成小数是()

  A、0.4B、0.4C、0.40D、0.444

  ③根据下面的条件,确定m是什么数。

  (1)当m/7是真分数时:()

  (2)当m/7是假分数时:()

  (3)当m/7可以化成整数时:()

  (4)当m/7=0时:()

  三、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小学整理教案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册倍数和约数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数的整除的概念,理解倍数和约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复习偶数和奇数,知道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3、复习质数和合数,会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点

  数的整除的概念、认识质数和合数,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本课知识点多,要着重理解各个概念的定义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我和大家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我们之间有了很多了解,下面我请大家猜一猜,老师我有几岁了?

  生回答,有24、26、27、35、36、32、

  二、复习整除

  教师:下面我给大家一个提示:我的年龄能够被2整除。大家再猜。

  生猜。

  师: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我们称他们为什么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呢?

  生回答。师板书

  师:我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的年龄能够被3整除。现在你能猜到吗?

  生继续猜,并说根据。

  三、复习倍数、约数

  师:能够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答。

  师:我们还学过能够被几整除的数的特征?

  生答。

  师:我的岁数能够被2、3整除,你们中有人的岁数能够被2、3整除的吗?

  生答。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数学语言来描述2、3和你的年龄的关系要?

  生答。(引入倍数,约数)

  师板书:

  师:你的年龄有多少个约数,是哪些?

  生答。

  师:2和3既是你们年龄的约数,也是老师年龄的约数,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答。(引入公约数)

  师板书(公约数)

  四、复习质数、合数

  师:还有一些同学的年龄中没有2、3约数,你们是几岁了?

  生答(13岁)。

  师:你的年龄有多少个约数呢?

  生答。

  师:这样的数我们叫什么呢?

  生答(质数)

  师:有些同学12岁,12又是什么数呢?

  生答(合数)

  师板书(质数、合数)

  五、复习分解质因数

  师: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提示:老师的'年龄是三个连续质数的积。现在你会算吗?

  生答(30岁)。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答(分解质因数),板演。集体讲评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师:很好,同学们终于算出了教师的年龄。并且老师的年龄和一些同学的年龄很有缘分。都有2和3这两个约数。谁知道老师和他们的年龄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吗?最小公倍数又是多少呢?

  生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方法。

  师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师:有些同学的年龄是13岁,他和老师的年龄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呢?

小学整理教案6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X×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小学整理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8-129

  教学目的:

  1、引导同学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动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同学探索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同学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猪八戒说,我要围生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

  同学们猜一猜,三个徒弟围的地谁围的面积最大?

  假如要知道它们占地各多少,需要运用哪些知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的意义

  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回答后课件显示六种图形。

  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叫做周长?(引导回忆后,课件显示平面图形的周长)

  生答后(板书:周长——所有的边长的总和)

  ②周长的计算公式。

  哪些图形可以用周长公式计算?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吗?(引导回忆计算公式——课件随机出示计算公式)

  提问: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用长与宽的和乘以2?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中,π是什么意思?

  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没有计算周长的公式,我们是怎样求周长的?

  小结:(略)

  2、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①面积的意义。

  出示六种平面图形。

  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引导回忆后课件演示平面图形的面积)生答后(板书:面积——外表或平面的大小)

  ②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课件随机显示公式)

  ③梳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组讨论后汇报

  也可借助学助具演示)。

  在小组里每个同学说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协助同学回忆。

  三构建网络比较辨析

  1、构建网络

  同学们懂得了六种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这6种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发给的学具把六种图形摆一摆,摆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并用线连起来。

  a、请先摆好的小组派代表在屏幕上展示本组的摆法,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让同学评价并展示不同的.摆法。

  总结:(略)

  b、阅读书P128的内容,想一想:书上的摆法与我们的摆法道理一样吗?(把公式填完整)

  2、比较辨析

  a、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米)。

  比较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板书)

  b、P128: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图略)。

  在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同学讨论交流后电脑演示,协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意义的不同。

  3、深化练习

  a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 要给一幅长方形油画加上木框,就是要求长方形的()。

  [①周长 ②面积]

  ②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①6②24③12]

  ③求左图的周长列式正确的是()。

  [①3.14×8÷2 ②3.14×÷2③3.14×8÷2+8]

  b、完成P129第2题。

  四、综合运用发展延伸

  1、解决问题

  用同样的绳子围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哪一种围法的面积大?(电脑显示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地以和数据)

  绳子长31.4米

  10米

  S=?S=?S=?

  同学计算后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S圆〉S正〉S长。

小学整理教案8

  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立体图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习过五种立体图形(如果没有选学球就说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立体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分别说出每一种图形的组成部分及名称,如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几个底面、底面的形状、高、曲面等。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求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谁能说一说每一种图形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说明: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指名让几个学生分别说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学习得很扎实。这些立体图形除了各自的特点以外,有的图形还有与其他图形共同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动动脑筋,给它们分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图形分成一类。先自己试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试着分,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分法、分类的理由。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可以有几种分法。如: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没有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

  圆柱、圆锥和球都有曲面。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是上下一样大。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高。

  教师:很好2我们不但掌握了这个单元学习的新知识,还会把新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这使我们掌握的知识更丰富、运用起来也更灵活。

  二、课堂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还要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我们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做练习十三的第4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题意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解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3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加上这个圆柱的底面面积。)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根据高与半径的比,求出高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第(1)小题的得数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请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

  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小学整理教案9

  师:这样的两个数,我们称他们具有什么关系呢?

  生答(互质数)

  师板书。

  师:老师的年龄大家都知道了,这一单元的内容大家也都掌握了吗?

  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试试你的本领。

  六、练习

  1、判断

  24能被8整除,8能整除24()

  93是质数()

  75和82是互质数()

  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2、选择

  有两个自然数a、b,a能被b整除,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①a

  ②b

  ③1

  ④a和b的积

  甲数和乙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定是()

  ①甲数

  ②乙数

  ③1

  ④它们的积

  3、巧破密码

  1、第一个数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2、第二个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第三个数字既是6的约数,又是3的倍数

  4、第四个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5、第五个数字是10以内又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

  6、大显身手

  小丸子用一张长45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同样大小的且边长为整厘米数的正方形,正好没有纸多余,想一想,小丸子最多可以剪多少个正方形?最少可以剪多少个正方形?

小学整理教案10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四 位置与顺序

小学整理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使学生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过程中学习归纳、。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减法。由于有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评析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归纳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1.引导学生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做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小学整理教案12

  教学内容:120-125页 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应用广角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⒈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P120 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20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20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20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20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4.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20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第二课时 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 P121 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p121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二.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 1)做p121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 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21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板书: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四.小结。

  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五、练习计算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要保证计算正确,每次计算后要进行验算。验算时可以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加法和乘法也可以根据交换律来验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

  七、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三课时 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P121 第10-14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四则运算

  1.口算。

  (1)p121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 25× 4 12. 5 ×0. 8

  0. 2 ×0. 5 3. 74+ 6 2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 1.02÷1.2○1.02

  3.做p121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21第11题。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三、复习简便算法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补充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2)学生讨论:前面3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六、作业:

  练习册

  第四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P122 第15—2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再整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3.做p122第16题

  请三位同学板书,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二、复习相关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3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加宽的和乘2”。)

  2.做17题

  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做18题

  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三、复习平方千米与公顷

  1.提问:你能说一说不同计量单位的名数换算的方法吗?

  板书:

  乘进率(小数点右移)

  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说明:在乘进率或除以进率时,如果进率是10、100、1000的,只要按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或1000倍移动小数点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做15题

  学生反馈

  4.练习

  0.09平方千米=( )公顷

  1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02公顷=( )平方米

  7吨50千克=( )吨

  40千米800米=( )千米

  5.006公顷=( )公顷( )平方米

  4.7吨=( )吨( )千克

  6.08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88小时=( )日

  2.2时=( )时( )分=( )分

  6.3世纪=( )年

  320秒=( )分=( )分( )秒

  2.5年=( )月= ( )年( )月

  8.5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 )公顷

  6米6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0.08千克=( )吨=( )克=( )千克( )克

  5.做19题

  审题。完成后学生口答。

  6.做20题

  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四、作业

  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五课时 统计天地

  教学内容: P123 第21—2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从统计图中呢?

  3.做22题,投票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

  汇总填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完成统计图。注意提醒男生,女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

  问题?

  五、作业

  第六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P124-125 第23—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交流活动体会

  谈话:同学们,你们前几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在调查过程中一定增长了很多见识吧?谁来给大家谈你的活动体会?

  学生交流活动体会。

  反馈

  从不同途径获得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

  交流收集到的天气预报的信息,填在书上的表中。

  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些问题,并选择一些自行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地图上找7个城市的位置:在我国,通常越往北方,气温越低。

  实际测量

  (1)第25题

  分工,明确要求及测量方法。

  小组合作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填写统计表并交流体会。

  (2)第27题

  之前填好统计表。

  审题。

  计算结果,观察,推算,得出规律。

  实际应用,理解影长与实际高度的规律。

  四、完成相应实际应用题第28题

  读题。

  学生探索交流

  交流后独立完成

  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总收入为“2400×1.8”即4320元;如果分等级出售,至少可收入“1200×2.4+1200×1.6”,即4800元。所以,分等级出售比较合适

小学整理教案13

  [教学内容]赶庙会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热闹的庙会上去逛一逛,你们也和爸爸妈妈去过庙会吗?谁能说一说你们逛庙会的情景?

  二新授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观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或小组内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3.(图的上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孔雀开屏的花灯由多少盏灯做成?

  (2)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盏灯?

  (3)两个人一共卖了多少串?

  (4)谁卖得多谁卖得少?

  4.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别忘了进位和退位。

  5.教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6.(图的下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参加演出的大约有多少人?

  (2)还剩多少个气球?

  7.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8.教师: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小学整理教案14

  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页,练习一第2-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课前准备:选取恰当路段拍摄路口交通情况,制作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先随老师来看一段录像。

  (截取《锦绣常熟》中的一段资料,伴随画面播音员解说:常熟招商城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类批发市场,它占地3.17平方千米,内有20000多个店铺和摊位,里面有服装、服装面料、小商品等20多个专业市场,每天进场交易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有10多万人次,一年的交易额超过100亿元。)

  2.提问:(1)刚才这段录像介绍的是什么地方

  (2)通过介绍,你觉得招商城怎么样(很热闹、很繁华)

  (3)在介绍中通过什么来说明招商城的热闹与繁荣(大量的数据)

  3.师述:有说服力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但是这些数据不会从天而降,要靠我们自己收集和整理。

  (相应板书:数据收集整理)

  [评析:联系乡土教材,用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导入新课,增强现实感和亲切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又体现了教书育人。]

  二、复习静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出示停车场画面。

  提问:如果要你收集这个停车场中各种机动车的数量,你打算怎么办

  2.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分类数(板书)。

  3.师引导用这种方法统计出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为:

  摩托车:3辆轿车:15辆

  客车:8辆货车:6辆

  根据这些数据完成第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4.学生练习,反馈校对。

  [评析:突出分类数的基本收集数据的方法,夯实新授基础。]

  三、学习变化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数据的收集

  1.师:刚才同学们统计出了停车场中机动车的数量,正确率也很高。愿不愿再来试试

  2.第一次统计通过西门路口的机动车数量(播放录像)。

  [评析:活用教材,选择学校附近交通路口各种动态车辆为题材,用录像播出,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数学现实感。]

  (1)师不做任何指导,学生尝试。

  (2)统计正确率。

  (3)回忆刚才的统计过程。思考:为什么正确率会这么低(估计会说出这样几种可能:什么是机动车没有搞清;通这一路口的`车子太多,来不及看;车子不是一种一种开过来的,怎么数)

  (4)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

  (5)学生交流,相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明确机动车的类型: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包括大、小货车)、客车(包括大、小客车和面包车)。

  ②收集的方法:可以分类数,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提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板书:画正字)

  ③合作的优势:当车子太快一个人来不及看、来不及记时,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来完成。

  (6)四人小组再次展开讨论,定出一个分工合作的合理方案。

  [评析:尝试,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为探索问题的解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全体有效参与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

  3.第二次统计通过西门路口的机动车数量(教师参与一个小组统计)。

  (1)再次播放录像,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工合作。

  (2)小组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

  摩托车:15辆小汽车:24辆

  货车:9辆客车:10辆

  (3)统计正确率,与第一次统计结果相比较。

  (4)思考:从这次练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小结:以后学习、活动时都要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而且正确率高。

  [评析:再次组织统计活动,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

  (二)数据的整理

  1.师:刚才我们收集了不少数据,但它们还只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同样需要进行整理。

  2.根据刚才收集到的通过西门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完成统计图。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统计图中只有20个小方格,而小汽车的辆数超过了20辆,这时就用一个小格代表2辆车,再绘制统计图。

  (3)有错误的同学修改自己的统计图。

  3.练习:第5页练习一第3题。

  提问:

  (1)你能看出图中每格代表多少数量吗

  (2)你能根据这幅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吗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统计资料

  [评析:为加强看图教学,教者充分利用教材智力因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动手实践,再次练习(投掷硬币实验)

  1.宣布实验要求:拿出课桌中的一枚五分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课本第5页第2题中的统计表内。

  2.同桌讨论(教师与单个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确定最好的方法,完成实验填好统计表。

  3.交流统计结果。

  [评析:创设投掷硬币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概率数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相机完成板书)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课后以小队为单位,任选下面一项展开调查,获取相应数据后组织讨论,分析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从中可以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1)调查本年级各班的男女生人数。

  (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及平时吃蔬菜的情况。

  (3)调查全班同学放学以后最喜欢干什么。

  (4)设计一份问卷调查:如果给你5元钱,你将怎么用

  (5)请自然教师作指导,组织一次实验,了解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

  [评析:重视课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附: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

  数据

  收集原始数据整理

  1.分类数1.统计表

  2.画正字2.统计图

  [总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节较为平常的课,而本课的设计颇具特色:一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意识;三、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整理教案15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主动讨论和交流。

  2、 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3、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4、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整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课前回顾本单元知识

  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1、 回顾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的'知识。你们知道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请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把它写在题卡上。

  2、 整理和复习

  (1)小朋友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小组的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的学习过程排排序,谁还记得我们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为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知识要点。

  (2)分类复习

  ①小朋友们都整理的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那你们会计算吗?指名上台板演。

  校对时提问: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都说的很好,那在我们计算时你还有什么特别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

  ③改错。

  3、 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课件分步出示

  瞧,这有几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鸡们玩呢。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知道怎么列式吗?

  如果条件换成“小鸡比母鸡少7只”,怎么列式?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小组讨论。

  4、 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小学整理教案】相关文章:

《分类与整理》教案07-07

《分类与整理》教案03-05

分类与整理教案04-21

我会整理教案03-03

《整理书包》教案03-07

《分类与整理》教案03-16

《整理与复习3》教案08-25

爬天都峰教案整理02-28

大班整理图书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