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时间:2024-07-31 14:20:5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函数的奇偶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1

  本文题目:高一数学教案:函数的奇偶性

  课题:1.3.2函数的奇偶性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推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制和展示优美的函数图象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函数奇偶性的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对于奇偶性的'应用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四、知识链接:

  1.复习在初中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2.分别画出函数f (x) =x3与g (x) = x2的图象,并说出图象的对称性。

  五、学习过程:

  函数的奇偶性:

  (1)对于函数 ,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函数 为奇函数;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函数 为偶函数。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_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_________对称。

  (3)奇函数在对称区间的增减性 ;偶函数在对称区间的增减性 。

  六、达标训练:

  A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4;(2)f(x)=x5;

  (3)f(x)=x+ (4)f(x)=

  A2、二次函数 ( )是偶函数,则b=___________ .

  B3、已知 ,其中 为常数,若 ,则

  _______ .

  B4、若函数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 ( )

  (A) 轴对称 (B) 轴对称 (C)原点对称 (D)以上均不对

  B5、如果定义在区间 上的函数 为奇函数,则 =_____ .

  C6、若函数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 时, ,那么当

  时, =_______ .

  D7、设 是 上的奇函数, ,当 时, ,则 等于 ( )

  (A)0.5 (B) (C)1.5 (D)

  D8、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 ,则常数 ____ , _____ .

  七、学习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八、课后反思: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2

  教学目标: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能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弄清函数图象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重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难点:函数图象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单调性、最值

  2、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

  (2)偶函数

  (3)与图象对称性的关系

  (4)说明(定义域的要求)

  二、例题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

  (1) (2)

  (3) (4)

  例2、证明函数 在R上是奇函数。

  例3、试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三、随堂练习

  1、函数 ( )

  是奇函数但不是偶函数 是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2、下列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1)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是奇函数;

  (3) 是偶函数;

  (4) 是非奇非偶函数

  3、函数 的图象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它是否为偶函数?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单调性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取一张纸,在其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象的图形,然后按如下操作并回答相应问题:

  1 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并在纸的背面(即第二象限)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然后将纸展开,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问题: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这个图形可否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若能请说出该图象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函数图象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答案:(1)可以作为某个函数y=f(x)的图象,并且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2)若点(x,f(x))在函数图象上,则相应的点(-x,f(x))也在函数图象上,即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它们的纵坐标一定相等.

  (二)新课教学

  1.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像上面实践操作1中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即是偶函数,操作2中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即是奇函数.

  (1)偶函数(even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学生活动):仿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odd function)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典型例题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例1.(教材P36例3)应用函数奇偶性定义说明两个观察思考中的四个函数的奇偶性.(本例由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具体方法步骤)

  解:(略)

  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确定f(-x)与f(x)的关系;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

  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三)巩固提高

  1.教材P46习题1.3 B组每1题

  解:(略)

  说明: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应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是即可断定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2.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补全函数的图象

  (教材P41思考题)

  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说明:这也可以作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依据.

  (四)小结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定义法和图象法,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必须注意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函数的图象充分理解好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性质.

  课本P46 习题1.3(A组) 第9、10题, B组第2题.

  四、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一、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二、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规律: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教案网权威发布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更多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2、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惜时间精读细研,因此我确定用三课时完成。

  本单元的话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恶。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教师可就疑难问题略作指导。重点目标的实现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3、本设计的特点

  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重在扎实严谨上作文章。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教学重点: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

  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结构,初步认识作品思想内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

  二、学生自己阅读注解,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乐府”。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3、本诗出自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

  1、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

  2、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知识

  出示示例:(前两类现象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

  ①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 今:没有束缚)

  可怜体无比(古:可爱 今:值得同情)

  叶叶相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

  本自无教训(古:教养 今: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古:处理 今:处罚)

  ②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

  昼夜勤作息(只取“作”之意,“息”只为陪衬)

  便可白公姥(只取“姥”之意)

  我有亲父母(只取“母”之意)

  逼迫兼弟兄(只取“兄”之意)

  ③ 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四、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

  1、结合诗前小序,了解故事梗概

  2、理清情节结构,给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

  故事开端(1-2段) 自请遣归

  教案网权威发布高中高一数学教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案,更多高中高一数学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使用说明】 1、复习教材P124-P127页,40分钟时间完成预习学案

  2、有余力的学生可在完成探究案中的部分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应用已学知识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公式的灵活运用

  【难点】两角差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

  预习自学案

  一、知识链接

  1. 写出 的三角函数线 :

  2. 向量 , 的数量积,

  ①定义:

  ②坐标运算法则:

  3. , ,那么 是否等于 呢?

  下面我们就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二、教材导读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思路

  如图,建立单位圆O

  (1)利用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

  设

  则

  又OM=OB+BM

  =OB+CP

  =OA_____ +AP_____

  =

  从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如图,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A( )

  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B( )

  角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 )

  点T( )

  AB与PT关系如何?

  从而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

  用 表示向量 ,

  =( , ) =( , )

  则 . =

  设 与 的夹角为

  ①当 时:

  =

  从而得出

  ②当 时显然此时 已经不是向量 的夹角,在 范围内,是向量夹角的补角.我们设夹角为 ,则 + =

  此时 =

  从而得出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 利用余弦公式计算 的值.

  2. 怎样求 的值

  你的疑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例1. 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 的值.

  例2.已知 , 是第三象限角,求 的值.

  训练案

  一、 基础训练题

  1、

  2、

  3、

  二、综合题

  --------------------------------------------------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5

  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流程设计如下:课前自学→课堂教学(兴趣导入→知识回顾→探索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课后提升。

  教学环节

  课前自学:

  任务一

  教师:微信群交流预习任务分析梳理教学内容,制定任务单,将学习资源上传至蓝墨云班课,编制测试题。

  学生:

  1、在微信群接收预习任务。

  2、登录蓝墨云班课,查看学习任务单,了解自学要求,明确重点、难点,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

  任务二:

  教师:

  1、课前教师将微课“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上传至蓝墨云班课。

  2、教师启用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区。让学生观看微课后上网浏览、下载生活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片并上传至云班课里的头脑风暴区。

  3、课前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图片情况备课。整理学生分享的图片,精心挑选整合到课堂资源中。

  学生:

  1、课前学生登录蓝墨云班课观看微课“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学生上网浏览、挑选喜爱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片并上传至云班课的头脑风暴区。拓宽学生想象和思考空间,集思广益,诱发集体智慧,激活学生的创意与灵感。

  任务三

  教师:

  1、课前教师将微课“函数的奇偶性”上传至蓝墨云班课。

  2、教师启用蓝墨云班课的“答疑讨论”区。引导学生讨论点的坐标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偶函数、奇函数的图像特征。

  3、关注学生在平台上的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梳理学生讨论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学生:

  1、课前学生登录蓝墨云班课观看微课“函数的奇偶性”。

  2、在答疑讨论区讨论点的坐标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偶函数、奇函数的图像特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一、兴趣导入

  欣赏对称美视频展示:对称美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课前将学生收集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片制作成视频借助ppt进行展示,兴趣导入本节课。

  二、知识回顾

  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利用蓝墨云班的抢答功能完成对课前知识的考查。教师借助蓝墨云班课的抢答功能对学生课前学习“点的对称性”和“图像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进行考查。学生登录蓝墨云班课的抢答功能区进行抢答。对课前自学的知识点“点的对称性”和“图像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进行知识内化。利用蓝墨云班里的抢答功能完成对课前知识的考查,使课前与课中的知识衔接水到渠成。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新知1:师生共同探索偶函数的定义

  教师:

  1、引导学生在几何画板上作出函数f(x)=x2的函数图像。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f(x)=x2图像上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征。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偶函数的定义。

  学生:

  1、学生在几何画板上作出函数f(x)=x2的函数图像。

  2、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f(x)=x2图像上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偶函数的定义。

  (二)探索新知2:

  教师:学生分组探索奇函数的定义教师对学生小组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予帮助。

  学生:

  1、学生在几何画板上作出f(x)=x3的函数图像。

  2、学生分小组探索f(x)=x3图像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征。

  3、各小组进行阐述。

  4、类比偶函数定义得出奇函数的定义。几何画板在偶函数的基础上,学生作出了f(x)=x3的图像,类比得出奇函数的定义。

  (三)探索新知3

  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前提条件PPT展示两个函数图像。

  学生:

  1、观察教师给的两个函数的函数图像。

  2、分小组讨论函数是否具备奇偶性。

  3、得出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三、巩固新知

  例题讲解定义法判断函数奇偶性归纳做题步骤

  教师:

  1、教师讲解课本例4的第1.3两个小题。

  2、引导学生归纳用定义法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并启发学生提炼关键词一看二求三判断。

  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并提炼关键词一看二求三判断,便于记忆。

  四、运用新知

  课堂练习:

  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图像法进行检验)

  教师借助蓝墨云班的小组活动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1、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每组一题(例4的2.4两个小题和练习3.2.2第2题的四个小题)然后将答案拍照上传至蓝墨云班课的小组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自评、互评。

  2、利用几何画板绘制上述函数的函数图像利用图像法检验结果。几何画板蓝墨云班课感受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关系,最后理解定义。

  五、课堂小结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从知识、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

  课后提升作业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从阅读、书写、网络三个层次布置课后作业。

  1、请学生课后再次阅读教材(P54——P59)

  2、作业本上完成教材P58习题3.2A组第2.3题

  3、请学生课后登录云班课完成“测试活动(函数的奇偶性——课后)”

  4、利用软件设计一个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案发送到云班课的“小组任务(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标——课后)蓝墨云班课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从阅读、书写、网络三个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能多角度、多维度、科学地完成作业为后续学习,专业提升打下基础。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6

  学习目标 1.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2.由函数图象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3.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重点: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难点:理解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梳理:

  1.轴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图形:

  【概念探究】

  1、 画出函数 ,与 的图像;并观察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2、 求出 , 时的函数值,写出 , 。

  结论: 。

  3、 奇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偶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深化】

  (1)、强调定义中任意二字,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5、奇函数与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以 轴为对称轴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关于 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____。

  6.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判定函数的奇偶性。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 (3)

  (4) (5)

  练习:教材第49页,练习A第1题

  总结:根据例题,你能给出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题型二:利用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

  例2: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当 时f(x)的解析式。

  练习: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x-2|,求当x0时f(x)的解析式。

  已知定义在实数集 上的奇函数 满足:当x0时, ,求 的表达式

  题型三:利用奇偶性作函数图像

  例3 研究函数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练习:教材第49练习A第3,4,5题,练习B第1,2题

  当堂检测

  1 已知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则( D )

  A. B. C. D.

  2 如果偶函数 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且最大值为7,那么 在区间 上是( B )

  A.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7 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7

  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7 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7

  3 函数 是定义在区间 上的偶函数,且 ,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C )

  A. B. C. D.

  4 已知函数 为奇函数,若 ,则 -1

  5 若 是偶函数,则 的单调增区间是

  6 下列函数中不是偶函数的是(D )

  A B C D

  7 设f(x)是R上的偶函数,切在 上单调递减,则f(-2),f(- ),f(3)的大小关系是( A )

  A B f(- )f(-2) f(3) C f(- )

  8 奇函数 的图像必经过点( C )

  A (a,f(-a)) B (-a,f(a)) C (-a,-f(a)) D (a,f( ))

  9 已知函数 为偶函数,其图像与x轴有四个交点,则方程f(x)=0的所有实根之和是( A )

  A 0 B 1 C 2 D 4

  10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x0时,f(x)= ,则f(-2)=_-5__

  11若f(x)在 上是奇函数,且f(3)_f(-1)

  12.解答题

  用定义判断函数 的奇偶性。

  13定义证明函数的奇偶性

  已知函数 在区间D上是奇函数,函数 在区间D上是偶函数,求证: 是奇函数

  14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

  已知分段函数 是奇函数,当 时的解析式为 ,求这个函数在区间 上的解析表达式。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7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对具体函数的图像及函数值对应表归纳和抽象,概括出了函数奇偶性的准确定义。然后,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举出了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和非奇非偶函数的实例。最后,为加强前后联系,从各个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讲清了奇偶性和单调性的联系.这节课的重点是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难点是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经历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讨论,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其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和偶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能初步应用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学生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在初中虽没学过,但已经学习过具有奇偶性的具体的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k≠0),二次函数y=ax2,(a≠0),故可在此基础上,引入奇、偶函数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引入概念时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以增加直观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阐述奇、偶函数的几何特征埋下了伏笔.对于概念可从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对于在有定义的奇函数y=f(x),一定有f(0)=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f(x)=0,x∈R.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矛盾概念———非奇非偶函数.关于单调性与奇偶性关系,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教学过程

  一、探究导入

  1、观察如下两图,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y轴对称.从函数值对应表可以看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同.

  对于函数f(x)=x2,有f(-3)=9=f(3),f(-2)=4=f(2),f(-1)=1=f(1).事实上,对于R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f(-x)=(-x)2=x2=f(x).此时,称函数y=x2为偶函数.

  2、观察函数f(x)=x和f(x)=说出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的图像,并完成下面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然后

  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的这个特征,反映在解析式上就是: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f(x)也是一对相反数,即对任一x∈R都有f(-x)=-f(x).此时,称函数y=f(x)为奇函数.

  二、师生互动

  由上面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建立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1。奇、偶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奇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偶函数.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2),那么f(x)是偶函数吗?(f(x)不一定是偶函数)

  (2)奇、偶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奇、偶函数的图像分别关于原点、y轴对称)(3)奇、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三、难点突破例题讲解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注:①规范解题格式;②对于(5)要注意定义域x∈(-1,1].

  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f(x)的表达式.

  解:(1)任取x<0,则-x>0,∴f(-x)=-x(1-x),而f(x)是奇函数,∴f(-x)=-f(x).∴f(x)=x(1-x).(2)当x=0时,f(-0)=-f(0),∴f(0)=-f(0),故f(0)=0.

  3、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先结合图像特征: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猜想f(x)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任取x1>x2>0,则-x1<-x2<0.

  ∵f(x)在(-∞,0)上是减函数,∴f(-x1)>f(-x2).又f(x)是偶函数,∴f(x1)>f(x2). ∴f(x)在(0,+∞)上是增函数.

  思考:奇函数或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何关系?

  巩固创新

  1、函数f(x)=ax2+bx+c,(a,b,c∈R),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1)函数f(x)是偶函数.(2)函数f(x)是奇函数.

  2、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并且f(x)+g(x)=x(x+1),求f(x),g(x)的解析式.

  四、课后拓展

  1、有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吗?若有,有多少个?

  2、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偶函数,试研究:(1)F(x)=f(x)·g(x)的奇偶性.(2)G(x)=|f(x)|+g(x)的奇偶性.

  3、已知a∈R,f(x)=a-,试确定a的值,使f(x)是奇函数.

  4、一个定义在R上的函数,是否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的形式?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熟悉。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把握单调性的证实。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实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实,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实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熟悉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熟悉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实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轻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认识。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的本质,掌握单调性的证明。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明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明,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明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认识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认识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认识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特别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 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 开始,逐渐让 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 时,就比较容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 )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相关文章: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12-23

函数的奇偶性教案(通用8篇)03-13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设计01-12

关于《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01-18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06-29

关于《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5篇06-16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教案及反思02-26

初中数学函数教案01-03

《二次函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