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

时间:2024-11-12 13:59:56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集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集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集合教案

高中集合教案1

  内容分析:

  1、 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N={0,1,2,…}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N*={1,2,3,…}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Z={0,±1,±2,…}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Q={整数与分数}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R={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数}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高中集合教案2

  目的: 通过实例及图形让学生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过程:

  复习:子集、补集与全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提问(板演):U={x|0≤x<6,x(Z} A={1,3,5} B={1,4}

  求:CuA= {0,2,4}. CuB= {0,2,3,5}.

  新授:

  1、实例: A={a,b,c,d} B={a,b,e,f}

  图

  公共部分 A∩B 合并在一起 A∪B

  2、定义: 交集: A∩B ={x|x(A且x(B} 符号、读法

  并集: A∪B ={x|x(A或x(B}

  见课本P10--11 定义 (略)

  3、例题:课本P11例一至例五

  练习P12

  补充: 例一、设A={2,-1,x2-x+1}, B={2y,-4,x+4}, C={-1,7} 且A∩B=C求x,y。

  解:由A∩B=C知 7(A ∴必然 x2-x+1=7 得

  x1=-2, x2=3

  由x=-2 得 x+4=2(C ∴x(-2

  ∴x=3 x+4=7(C 此时 2y=-1 ∴y=-

  ∴x=3 , y=-

  例二、已知A={x|2x2=sx-r}, B={x|6x2+(s+2)x+r=0} 且 A∩B={ }求A∪B。

  解:

  ∵ (A且 (B ∴

  解之得 s= (2 r= (

  ∴A={ ( } B={ ( }

  ∴A∪B={ ( ,( }

  三、小结: 交集、并集的'定义

高中集合教案3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指的是集合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其核心(或关键)是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理解它关键就是分析清楚集合中的元素,学生已经学过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并且学习过实数间的大小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或就是它的下位概念,就可以类比它,等等)(定起点)。由于它还与后续很多内容,比如圆锥曲线有思想方法上(都通过类比的想法来进行学习)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子集、真子集、等集和空集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分析好集合间的关系、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二)解析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就是指集合两个集合之间是子集、真子集还是相等,掌握相应的含义以及数学表示、数学记号,并不致混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就是指要掌握空集的含义,能分析给出的集合是否为空集;对关于空集的规定即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要牢记。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解题中对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这一条件容易忽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这一新规定接受度不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依据实例反复操练,其中关键是师生的互动要到位.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提出问题

  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

  (2)设A为某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

  (4).

  问题2:同样是子集,会不会有差别呢?

  (1)请看幻灯片上的例子,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2)这两种不同的情形该如何表述呢?

  (3)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出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数学定义及数学语言表述。

  问题3:请看幻灯片上给出的几个集合,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1)这些集合有什么共同特征?

  (2)你能举出更多的空集的例子吗?

  (3)你认为空集和其它集合是什么关系?和非空集合又是什么关系

  三、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四、课堂目标检测

  优化设计:随堂练习.

  五、小结

  1、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等概念;

  2、Venn图的运用;

  3、空集的定义和性质;

  4、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的主要结论;

  5、当一个集合有n个元素的时候,其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

高中集合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

  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备

  投影仪、多媒体

  一、新课引入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集合”。例如:

  1、在初中代数里,①、由所有自然数组成的自然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整数集等等;

  ②、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2X-13来说,所有大于2的实数都是它的解,因此我们称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表明这个不等式的解是由所有大于2的数组成的集合;

  ③、大于1小于10的所有偶数。

  2.在初中几何里,①、把垂直平分线看作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②、将角平分线看作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③、把圆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在生活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与“集合”打交道。例如:

  ①、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②、某位同学的所有文具;③、中国的四大发明。

  二、进行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出:

  1、集合的定义

  (1)集合(集):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进一步指出:

  集合的表示: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元素,元素,…元素},那么上几例可表示为……

  集合还可用一个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1,3,5,7,9}

  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①、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②、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请同学们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那么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如A={2,4,8,16},则4∈A,8∈A,32A.。

  3、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问题及解释:

  (1)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确定性)

  (2)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确定性)

  (3)A={2,2,4},表示是否准确?(互异性)

  (4)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无序性)

  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三、课堂练习

  P5---1,2

  四、课堂小结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五、课外作业

  1、P7---1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若-3∈{m-1,3m,m2+1},求m[m=-1或m=-2]

  已知a+b+c=m,A={x|ax2+bx+c=m},判断1与A的关系。[1∈A]

  六、板书设计

  课题:集合

  1、集合的概念

  2、常用数集及记法

  3、元素的概念

  4、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七、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

  2、作业反馈:

高中集合教案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 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 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 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 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 记作N*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 (不确定)

  (2)好心的人 (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数,求证:

  (1) 当x∈N时, x∈G;

  (2) 若x∈G,y∈G,则x+y∈G,而 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 则x= x+0* = a+b ∈G,即x∈G

  证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数,

  ∴ = 不一定属于集合G

高中集合教案6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 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集合的三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例子 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A (或a(A)

  例: 见P4—5中例

  四、练习 P5 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数学式子描述法:例 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或{x:x-3>2} 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例题略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 P6略

  八、练习 P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 P7习题

  第二教时

  教材: 1、复习 2、《课课练》及《教学与测试》中的有关内容

  目的: 复习集合的概念;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并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过程:

  复习:(结合提问)

  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

  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单元集、二元集

  关于“属于”的概念

  例一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平方后仍等于原数的数集

  解:{x|x2=x}={0,1}

  比2大3的数的集合

  解:{x|x=2+3}={5}

  不等式x2-x-6<0的整数解集

  解:{x(Z| x2-x-6<0}={x(Z| -2

  过原点的直线的集合

  解:{(x,y)|y=kx}

  方程4x2+9y2-4x+12y+5=0的解集

  解:{(x,y)| 4x2+9y2-4x+12y+5=0}={(x,y)| (2x-1)2+(3y+2)2=0}={(x,y)| (1/2,-2/3)}

  使函数y= 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解:{x|x2+x-6(0}={x|x(2且x(3,x(R}

  处理苏大《教学与测试》第一课 含思考题、备用题

  处理《课课练》

  作业 《教学与测试》 第一课 练习题

  第三教时

  教材: 子集

  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同时了解等集与真子集的有关概念.

  过程:

  一 提出问题:现在开始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存在着两种关系:“包含”与“相等”两种关系.

  二 “包含”关系—子集

  实例: A={1,2,3} B={1,2,3,4,5} 引导观察.

  结论: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也说: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或B(A)

  注意: (也可写成(;(也可写成(;( 也可写成(;(也可写成(。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φ(A

  三 “相等”关系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 即: 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A

  ② 真子集:如果A(B ,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③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④ 如果 A(B, B(C ,那么 A(C

  证明:设x是A的任一元素,则 x(A

  A(B, x(B 又 B(C x(C 从而 A(C

  同样;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⑤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四 例题: P8 例一,例二 (略) 练习 P9

  补充例题 《课课练》 课时2 P3

  五 小结:子集、真子集的概念,等集的概念及其符号

  几个性质: A(A

  A(B, B(C (A(C

  A(B B(A( A=B

  作业:P10 习题 1,2,3 《课课练》 课时中选择

  第四教时

  教材:全集与补集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全集与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过程:

  一 复习:子集的概念及有关符号与性质。

  提问(板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6的正约数},B={10的正约数},C={6与10的正公约数},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 A=(1,2,3,6}, B={1,2,5,10}, C={1,2}

  C(A,C(B

  二 补集

  实例:S是全班同学的集合,集合A是班上所有参加校运会同学的集合,集合B是班上所有没有参加校运动会同学的集合。

  集合B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结论: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例:S={1,2,3,4,5,6} A={1,3,5} CsA ={2,4,6}

  三 全集

  定义: 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如:把实数R看作全集U, 则有理数集Q的补集CUQ是全体无理数的集合。

  四 练习:P10(略)

高中集合教案7

  自主学习

  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在具体问题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2.通过实例和阅读自学体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和特点,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

  1.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2.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

  3.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4.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5.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2无限集;3空集.

  对点讲练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已知集合M=x∈N|61+x∈Z,求M;

  (2)方程组x+y=2x-y=0的解集;

  (3)由|a|a+b|b|(a,b∈R)所确定的实数集合.

  点拨解答本题可先弄清集合元素的性质特点,然后再按要求改写.

  解(1)∵x∈N,且61+x∈Z,∴1+x=1,2,3,6,∴x=0,1,2,5,∴M={0,1,2,5}.

  (2)由x+y=2x-y=0,得x=1y=1,故方程组的解集为{(1,1)}.

  (3)要分a0且b0,a0且b0,a0且b0,a0且b0四种情况考虑,故用列举法表示为{-2,0,2}.

  规律方法(1)列举法表示集合,元素不重复、不计次序、不遗漏,且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隔开.(2)列举法适合表示有限集,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较为方便,而且一目了然.

  变式迁移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x||x|≤2,x∈Z};

  (2)B={x|(x-1)2(x-2)=0};

  (3)M={(x,y)|x+y=4,x∈N*,y∈N*};

  (4)已知集合C=61+x∈Z|x∈N,求C.

  解(1)∵|x|≤2,x∈Z,∴-2≤x≤2,x∈Z,∴x=-2,-1,0,1,2.

  ∴A={-2,-1,0,1,2}.

  (2)∵1和2是方程(x-1)2(x-2)=0的根,∴B={1,2}.

  (3)∵x+y=4,x∈N*,y∈N*,∴x=1,y=3,或x=2,y=2,或x=3,y=1.

  ∴M={(1,3),(2,2),(3,1)}.

  (4)结合例1(1)知,61+x=6,3,2,1,∴C={6,3,2,1}.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2=0的解的集合;

  (3)不等式4x-65的解集;

  (4)函数y=2x+3的图像上的点集.

  解(1)文字描述法:{x|x是正偶数}.

  符号描述法:{x|x=2n,n∈N*}.

  (2){x|x2+2=0,x∈R}.

  (3){x|4x-65,x∈R}.

  (4){(x,y)|y=2x+3,x∈R,y∈R}.

  规律方法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同时要注意代表元素所具有的性质.

  变式迁移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上所有点的集合;

  (2)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x-32的解集.

  解(1){(x,y)|y=ax2+bx+c,x∈R,a≠0}.

  (2)x,y|y=x+3y=-2x+6=x,y|x=1y=4.

  (3){x∈R|x-32}.

  列举法和描述法的灵活运用

  【例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比5大3的数;

  (2)方程x2+y2-4x+6y+13=0的解集;

  (3)二次函数y=x2-10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点拨对于(1),比5大3的数就是8,宜用列举法;对于(2),方程为二元二次方程,可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后求解,宜用列举法;对于(3),所给二次函数图像上的点有无数个,宜采用描述法.

  解(1)比5大3的数显然是8,故可表示为{8}.

  (2)方程x2+y2-4x+6y+13=0可化为

  (x-2)2+(y+3)2=0,∴x=2y=-3,∴方程的解集为{(2,-3)}.

  (3)“二次函数y=x2-10的图像上的点”用描述法表示为{(x,y)|y=x2-10}.

  规律方法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三要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变式迁移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由所有周长等于10cm的三角形组成的集合;

  (3)从1,2,3这三个数字中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自然数的集合;

  (4)二元二次方程组y=xy=x2的解集.

  解(1)列举法:{3,5,7}.

  (2)描述法:{周长为10cm的三角形}.

  (3)列举法:{1,2,3,12,13,21,31,23,32,123,132,213,231,312,321}.

  (4)列举法:{(0,0),(1,1)}.

  1.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元素间用“,”分隔;

  (2)元素不重复;

  (3)不考虑元素顺序;

  4)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如果构成该集合的元素有明显规律,可用列举法,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

  2.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写清楚该集合中元素的代号(字母或用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

  (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4)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集合{1,3,5,7,9}用描述法表示应是()

  A.{x|x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

  B.{x|x≤9,x∈N}

  C.{x|1≤x≤9,x∈N}

  D.{x|0≤x≤9,x∈Z}

  答案A

  2.在直角坐标系内,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

  A.{(x,y)|x=0,y≠0}

  B.{(x,y)|x≠0,y=0}

  C.{(x,y)|xy=0}

  D.{(x,y)|x=0,y=0}

  答案C

  3.下列语句:

  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③方程(x-1)2(x-2)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

  ④集合{x|4x5}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正确的是()

  A.只有①和④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②D.以上语句都不对

  答案C

  4.已知集合A=a65-a∈N+,则A为()

  A.{2,3}B.{1,2,3,4}

  C.{1,2,3,6}D.{-1,2,3,4}

  答案D

  解析由65-a∈可知,5-a为6的正因数,所以5-a可以等于1,2,3,6,相应的a分别等于4,3,2,-1,即A={-1,2,3,4}.

  5.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M={(3,2)},N={(2,3)}

  B.M={3,2},N={2,3}

  C.M={(x,y)|x+y=1},N={y|x+y=1}

  D.M={1,2},N={(1,2)}

  答案B

  二、填空题

  6.下列可以作为方程组x+y=3x-y=-1的解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x=1,y=2};②{1,2};

  ③{(1,2)};④{(x,y)|x=1或y=2};

  ⑤{(x,y)|x=1且y=2};

  ⑥{(x,y)|(x-1)2+(y-2)2=0}.

  7.已知a∈Z,A={(x,y)|ax-y≤3}且(2,1)∈A,(1,-4)A,则满足条件的a的值为________.

  答案0,1,2

  解析∵(2,1)∈A且(1,-4)A,∴2a-1≤3且a+43,∴-1a≤2,又a∈Z,∴a的取值为0,1,2.

  8.已知集合M={x∈N|8-x∈N},则M中的元素最多有________个.

  答案9

  三、解答题

  9.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

  (2){能被3整除,且小于10的正数};

  (3){x|x=|x|,x5且x∈Z};

  (4){(x,y)|x+y=6,x∈N*,y∈N*};

  (5){-3,-1,1,3,5}.

  解(1){-2,-1,0,1,2}.

  (2){3,6,9}.

  (3)∵x=|x|,∴x≥0,又∵x∈Z且x5,∴x=0或1或2或3或4.

  ∴集合可以表示为{0,1,2,3,4}.

  (4){(1,5),(2,4),(3,3),(4,2),(5,1)}.

  (5){x|x=2k-1,-1≤k≤3,k∈Z}.

  10.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解用描述法表示为(即用符号语言表示):

  x,y|-1≤x≤32,-12≤y≤1,且xy≥0.

  探究驿站

  11.对于a,b∈N+,现规定:

  axb=a+ba与b的奇偶性相同a×ba与b的奇偶性不同.

  集合M={(a,b)|axb=36,a,b∈N+}

  (1)用列举法表示a,b奇偶性不同时的集合M;

  (2)当a与b的奇偶性相同时集合M中共有多少个元素?

  解(1)当a,b奇偶性不同时,axb=a×b=36,则满足条件的(a,b)有(1,36),(3,12),(4,9),(9,4),(12,3),(36,1),故集合M可表示为:

  M={(1,36),(3,12),(4,9),(9,4),(12,3),(36,1)}.

  (2)当a与b的奇偶性相同时axb=a+b=36,由于两奇数之和为偶数,两偶数之和仍为偶数,故36=1+35=2+34=3+33=…=17+19=18+18=19+17=…=35+1,所以当a,b奇偶性相同时这样的元素共有35个.

【高中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 教案05-29

高中劝学教案10-22

高中舞蹈教案08-17

舞蹈教案高中10-23

高中艺术教案03-07

《师说》高中教案06-25

高中物教案09-15

劝学高中教案10-12

音乐高中教案05-26

高中《劝学》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