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12 09:41:16 晓凤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分、秒》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时、分、秒》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分、秒》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 1

  数学第一单元是《时、分、秒》,教材分两个内容,一是秒的认识,二是时间的计算。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类似于“3时等于多少分”“5分等于多少秒”的换算时,由于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不会计算60×3、60×5。特别是反过来、倒过来的时候“360分等于多少小时”或者“180秒等于多少分”时孩子们有很多在理解的时候并没有逆向思维。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注意出题时数据不要太大。此外,我觉得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教学第六单元中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内容,再教学第一单元,这样,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连加和乘法这两种方法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计算经过时间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材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在熟悉的事情中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较简单的经过时间。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经过时间打下基础。

  《时、分、秒》教学反思 2

  时间观念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由于我对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不够,导致本单元的测试异常糟糕。我以为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生活经验中的经验比较容易理解,因而,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操作”,我只拿出一个时钟教具,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了解1大格和1小格的区分;了解1时=60分、1分=60秒……然后,进行常规性的练习,也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果,但是,为什么测试后差别却是如此甚远?

  我反思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时间观念的建立,没有真正内化。因为,时间在我们的眼中已习以为常,我们会片面认为学生也会积累一定经验,但是我们的直觉有时也会出错。其实,在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时间不多,因为大多学生想知道现在的时间,不是通过自己去观察,而是直接问家长。又由于现在科技发展,大多数学生用电子表,使得接触时钟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在课堂上,我们又图方便,没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手一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内化知识,只靠教师单一的直观演示是不够的。

  联系生活不够,实践操作缺乏。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我们应适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感受1时、1分和1秒的长短,观察自己什么时候起床,吃饭花了多长时间……。从学生认读钟面上的时刻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象样点差5分这个时刻往往要读成3点55分。要终建立时间观念,内化知识,还要多让学生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时间作息表等需要细心观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还要注意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

  《时、分、秒》教学反思 3

  在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钟,开始玩,我跟他们一起玩。有些学生诧异地问我:“老师,这节课是数学课,你怎么不上课,只让我们玩钟呀是的,我打破了自己的备课框框,在他们尽情地玩了以后,我让他们讲发现,谈收获。孩子们唧唧喳喳,都想上台来说一说。有的说,发现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有的发现上面有长的针和短的针,有的`还发现,长针移动时,短针也跟着移动,有的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响声,有的听到了闹铃声……看着他们渐渐进入学习的佳境,我这才把时、分、秒的知识慢慢地讲给孩子们听,一会儿他们就对钟面的读写方法产生了兴趣。这时,我就拿出一个大的教具钟,让孩子们观察是几时、几分,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几时过几分,我让孩子们自己试验,同桌比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这节数学课一结束,我发现孩子们余犹未尽,课间都拿出钟来读和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请思路进行正确的思考。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我设计了很多操作活动,如拔表游戏认识时间,用1分钟读书、数数,口算,跳绳,走路等体验时间的长短,体验1分钟能干很多事进而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学生在课上学习得非常积极主动,由此我想课上如果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一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时、分、秒》教学反思 4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时、分、秒》教学反思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在教学中我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没有明确时间与时刻的区别,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还需要进行对比练习。

  《时、分、秒》教学反思 6

  在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侧重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运用媒体演示实物钟表,从儿童熟知的生活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供了感性材料,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学生的知识来源于教学材料的`实践活动,材料关系到能否让老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扩散。为了获取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探究,在这里,我首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材料。而对于钟表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对于它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说,在整个认识、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展示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谈到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时候,教师充分的予以尊重,并采用多次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最后得出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

  《时、分、秒》教学反思 7

  《时、分、秒》这一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时间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钟表刻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读写钟表所表示的时刻。认识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时间很抽象,看不见,抓不住,只能从日出日落、钟表转动来理解时间。而认识几时几分时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

  1、既要读时针,又要读分针;

  2、读时针时,只能读出几时多,读分针时,还要进行计算;

  3、接近整时的几时几分,学生极易出错,不是多读了一小时,就是少读了一小时;

  4、在补充练习中P51页第4题,根据规律写出最后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几时几分,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其中的“分”的累计超过了60分,学生又不知道换成1小时;

  5、时间进率的特殊,学生很难顾及,提醒一下,想起来了,不提醒,忘得一干二净。

  这节新课以后,我决定再上一节复习课。

  《时、分、秒》教学反思 8

  三年级"时、分、秒的认识"是在二年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秒”,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我在教学中及时进行了复习以往旧知的环节:如认识种面,复习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让学生谈谈自己对1时、1分、1秒长短的认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状况,之后带领学生观察钟面共同感受1分、1秒的长短,给学生建立准确的定义和认知。

  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时,又用大钟面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为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打下基础。

  在教学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学生在掌握理解有关时间的计算时还是出现很多了一些问题:

  1、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反复强调了“经过的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是经过的时间。但在应用中总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分清这两个概念,我常常在课前、课后进行一些即时练习。

  2、另一个问题比较多的地方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课本P64第5题: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学生如果按教学中总结的.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很多学生能利用公式很快计算出11:20+25分=11:45,其实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还不是很合理,与第一种问题相似,我认为如果这样算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的话就比较合理,因为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虽然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我认为这样书写学生易理解也较合理。

  3、是经过时间的计算,我由浅入深,从数钟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学算出先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再过几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或几小时几分。等学生理解方法并熟练掌握后,学生会想到把几时中拿出1时当成60分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再把计算结果转换成几时几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种方法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理解难度的,学生往往习惯了十进制的换算方法,很容易在换算时不理解方法由来及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而出错。

  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我认为学生容易掌握但学生实际掌握起来有困难的知识点。我想,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时间的知识会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才能真正了解时间。

  《时、分、秒》教学反思 9

  本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很好。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时钟的更多奥秘吧!接着我在讲台上摆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观察钟表的面,不一会儿,生1说:“我看到钟面上有三根粗细不一的.针,最粗的叫时针,几乎看不到它在走。而那根中中的叫分针,它走得很慢;那根最细的叫秒针,它走得很快。”生2说:“这三根针好比三个兄弟,大哥叫时针,二哥叫分针,三弟叫秒针。”生3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生4说:“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生5说:“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紧接着,我出示“我们赢了”这一情境图,让学生观看挂图感受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2、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怎样看“几时几分”的钟面时刻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我们赢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10,就是10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1和2的中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8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8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10时8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在练习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习,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时、分、秒》教学反思 10

  时间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让孩子们很好的感知时、分、秒的概念,具有初步的时间感,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让学生在活动或情境中真切的认识时间、体验时间。《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重视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相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以“一分能干什么”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知道1分=60秒。注重体验的层次性,使学生的每次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收获。

  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学生熟悉的活动,如口算、读书、写字、拍球、跳绳等,体验一分时间的长短,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尝试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在“一分钟口算”和“一分钟活动”以及有关“一分能干什么”的信息介绍中,学生不仅从认知层面知道“一分能干什么”,而且体验到——按照他的水平做多少道口算(或其它事情)的时间大约就是一分,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的时间概念。

  学生在先前的活动中充分体验了1分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初步建立一分大约有多长的概念后,自然过渡到准确的一分有多长。对于这一环节,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把较难的概念变成学生易接受的直观图象来突破重难点。首先让学生明确准确的一分需由钟表来掌握,从而引出对钟面的再观察和再认识;接下来对秒的认识,学生立足已有的数学基础,通过仔细观察,学生欣然发现:当秒针走一圈时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结论:1分=60秒。在此过程中,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大胆猜测、观察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体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最后,让学生体验生活中自己能有效利用多少个一分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该怎样节约时间和有效利用时间。提升到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对时间的价值观念上,使本节课达到三维目标的完整。

【《时、分、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时、分、秒》 教案09-19

《时、分、秒》教学设计(精选13篇)05-16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09-25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11篇08-29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时分秒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1-06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9-18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3-25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9-17

关于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