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放飞蜻蜓》一课看起来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其实不然。就课题提问,可以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两个问题:谁放飞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复杂一点了。从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这可以成为放飞蜻蜓的理由之一。那放飞蜻蜓还有哪些理由呢?有老师认为:因为蜻蜓尾巴的作用很大,所以放飞蜻蜓;因为蜻蜓眼睛的本领大,所以放飞蜻蜓。我认为这两点很牵强。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课题入手,引导来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放飞的蜻蜓?孩子们有争议有的说是翠贞,有的说是大家,其实就是当时的那些孩子们。那么是谁让他们放的呢?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们放的?引导孩子去发现,陶行知是用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们说的,不仅如此,还让孩子们发现,蜻蜓的尾巴和眼睛不仅长得奇特,还有很大的作用。从介绍蜻蜓上,来告诉孩子们这个蜻蜓必须得放。孩子们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地开心,因为孩子他们捉到了蜻蜓,到最后他们心甘情愿地放飞了蜻蜓。只是因为陶行知的方法好,真不愧是一个大教育家。再次深入,那么,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放了蜻蜓的呢?在这里穿插写法,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叙述了陶行知和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1.放飞蜻蜓原文欣赏
6.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7.yw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