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说课稿

时间:2022-07-09 12:51: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放飞蜻蜓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飞蜻蜓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飞蜻蜓说课稿

放飞蜻蜓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放飞蜻蜓》。这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是一篇精读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1、迁移法。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课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引题质疑,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写字,设置悬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品读语言,感悟品质;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

  1、我首先出示一段话来检查学生上节课认字情况:陶行知看见孩子们在池塘边捉蜻蜓,他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跟他们讲蜻蜓吃苍蝇、蚊子和孑孓,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用尾巴掌握方向,调整飞行方向,眼睛结

  构很复杂,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最后,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这段话涵盖了本课要学的所有生字,运用词语重组语境,通过学生大声朗读巩固生字词;同时也回顾了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领悟课文奠定基础。

  2、谁能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简单地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主要讲了谁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了什么?最后孩子们怎么做的?

  品读语言,感悟品质

  《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教学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这一环节我主要以一个大问题进行引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叶圣陶爷爷吗?为什么呢?”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品读语言,感知人物的品质。在品读课文时,我交给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方法: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通过课前我对文本的钻研,我觉得孩子之所会喜欢叶圣陶爷爷,主要是因为叶圣陶和蔼可亲、知识丰富。课文中的五次对话最能体现。我从学生的交流汇报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句话来体会叶圣陶的和蔼可亲。

  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在这句话紧扣“慈爱、抚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虽然知道孩子们做错了,但 陶 先生却能够“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体会 陶 先生这样一个大教育家是多么的爱孩子,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和蔼可亲。然后我让学生想想 陶 先生的神态、动作,读好这一句话。学生汇报完了这一句后,接着我让学生围绕“和蔼可亲”,你还会想到书上哪些句子呢?学生找到句子后,我追问: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陶行知 先生对孩子们的态度是“和蔼可亲”的呢?由此找到二三句,

  ② 陶 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③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从“拉、坐、商量的口吻”这几个词中去体会,特别是体会“商量”一词时候,我让同学们设想,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你放飞蜻蜓,可能用哪些语气说?(生气、严肃、命令……)我让学生学着爸爸妈妈平时教育你们的样子用生气、严肃、命令……等语气进行对比读,在读中感悟:一个教育家现在却用商量的口吻与小朋友们说话,这就是——尊重、宽容,这就是对孩子的谆谆教导!然后我指导学生把这三句话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在感悟文意的同时,紧接着让学生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几句都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的,为什么要用问句的形式呢?在这里我出示了两个不同的句子让学生体会: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和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同样是劝说,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最后我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同句式的训练、动作演示和运用朗读指导让感受陶行知对孩子的尊重与循循善诱。这样一来,这篇课文的重点也就轻松突破了。接着我回到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喜欢陶行知是因为他知识丰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用刚才学到找找画画写写的方法迁移学习,孩子们会说知道蜻蜓的很多知识我指导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通过陶行知的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然后小组轮读,组织交流,抓住“眼睛一闪一闪、尾巴一撅一撅“关键词体会蜻蜓的可爱、有趣,让学生明白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然后顺势引导,陶行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明白陶行知的介绍会让孩子们喜欢蜻蜓从而去保护蜻蜓。正所谓是“知之深,爱之切!”,这就是陶行知的教育精妙所在,对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此时课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以读为本,以悟为魂,指导学生在读中悟,训练学生“自读自悟” 、“抓重点句”、“边读边圈点画”、“品词析句”“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感悟体会 陶行知 先生对孩子的循循善诱,养成一边读一边悟的良好阅读习惯,学会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重点词句是怎么表现文中人物的品质,把阅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悟情。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达到学会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有了前面一个环节的情感铺垫,在这里我将和学生和着音乐配合动作朗读最后一段。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从而在情感上达到高潮。

  作业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结合本校班级读书会的课题和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第一个作业:

  (一)读《陶行知的.的故事 》这本书,要求:

  认真阅读《陶行知的的故事 》,以书友队为小组,在阅读课上交流从具体事情或关键文字中品出的陶行知的美好品格和育人艺术。

  新课标还指出:学生应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这也是实践能力的一部分。结合本册书第二单元的“制作动物小档案“,我设计了第二个作业:

  (二)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制作蜻蜓小档案。

放飞蜻蜓说课稿2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说课稿3

  【教材解读】

  今天我教授的是苏教版第六册19《放飞蜻蜓》。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引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2、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孩子是充满爱心,充满想象力的,将可爱的蜻蜓形象比喻后,孩子们一定

  会喜欢上它们,激起无限的兴趣。

  二、朗读交流感悟

  默读全文,以“陶行知是怎样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为主线,从而找出、画出陶先生的四个问题,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围绕着四个问题,人物间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我抓住陶行知的话语、动作如:“慈爱”“抚摸”“小心”“商量”等词语让孩子们感受到陶先生的智慧,“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课堂中的孩子们如同文中的孩子一样,入情入境,步步感受着他的引导,大胆诉说着自己的体会、感受。教学中,我也注意到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了解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继续学文,而是先问他们“知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现在愿意把蜻蜓放了吗?”让孩子参与其中,有话可讲,有情可抒。

  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作为教师应起着指引的作用,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学习蜻蜓知识部分时,我让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提示去学习,孩子们有了学习的目标,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方向。不论他的理解、感受有多少,至少他在不断地感悟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陶行知的教育艺术是令人欣赏的,孩子们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在大家获得收获的同时,再次让学生从文中自己体会他的为人,他的教育机智,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三、拓展的设计

  学完课文,让学生课外搜集,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去了解它们,呼吁身边更多的人关心、爱护它们。这样,将课内的知识拓展到课外,因为学生需要实践,需要行动。

放飞蜻蜓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放飞蜻蜓》是语文S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第21课。这一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本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选编本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陶行知先生的美好品质。

  《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我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点: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二、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顺学而教,以学定教。主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综合运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民主和谐的对话式课堂,注意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培养个性化阅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读悟情。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法、诵读法、批注法、朗读感悟等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双语”素养。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导入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第二、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进而我对教材进行重构整合,力求长文短教。

  (二)、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这个环节要做到了解蜻蜓的相关知识,懂得保护蜻蜓。

  1、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想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找出本课讲了蜻蜓的知识,包括三个方面,食物、眼睛以及尾巴。在讲解食物这一方面时,我会出示蜻蜓的食物图片,问学生:你们喜欢他们吗?并说一说它们的危害。孩子们可以认识到,蜻蜓的食物是害虫,蜻蜓是益虫,我们应该把蜻蜓当朋友。我又接着问:你们应该怎样对待好朋友呢?(这样学生通过交流深入探究,懂得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也为突破“为什么放飞蜻蜓”这一重难点埋下伏笔。)

  在教学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时,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找出蜻蜓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并出示眼睛和尾巴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眼睛和尾巴进行描述,这样的安排可以使他们的口头表述能力得到锻炼,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的认识更加深入。

  2、接着,活用资料,走近蜻蜓,学生交流课外查阅到的资料,对课文补白,帮助理解。

  3、然后创设情境,出示孩子捉蜻蜓图,在口语交际中走近蜻蜓,相机渗透德育,问学生你想对图中孩子说些什么?

  (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给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一个平台,培养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走近陶行知

  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首先,让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接着学生再快速默读2-11自然段,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画出来,体会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开放学习空间,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批注的读书习惯。)

  然后小组讨论,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品读人物对话,感悟人文情怀。再全班交流阅读体会。比如,陶行知和翠贞的对话,必须抓住“慈爱”和“抚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慈爱”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再做一做“抚摸”的动作,想一想该用什么表情,什么语气来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感悟到陶行知对孩子的亲切关爱。反复练读,深化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这样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四)总结全文

  出示蜻蜓飞的动画。

  教师饱含深情地描述: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大胆地交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感而发。目的为了开启心智的思考,创设一个激情、智慧、灵感、生成的语文课堂。)

  最后以“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结束。

  五、作业超市(任选一题完成):

  1、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2、向爸爸妈妈介绍蜻蜓。

  3、给蜻蜓写一份动物明星档案。

  (这种“自助餐”式的选择性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能让学生各尽其材,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附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孩子

  陶行知

  捉

  和蔼可亲

  蜻蜓谈

  放

  ↓循循善诱

  是我们的好朋友

  提纲式板书可以以纲带目,牵动全篇,提纲见领。用最准确、关键的字词,点明一篇文章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所在。

放飞蜻蜓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二、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

  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

  2.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⑷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3.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

  ⑴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⑵理解“据说”一词。

  学生讨论后,再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⑶学生对照图片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

  4.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

  ⑴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富有爱心)

  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⑶交流体会:在交流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关注课文中孩子们的反映,体会陶行知爷爷引导的效果,并适时指导朗读。

  5.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创设情境,给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一个舞台,既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蜻蜓放飞了,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体会放飞的快乐。)小蜻蜓会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⑴总结全文。

  ⑵出示伟人对陶行知称赞的话语。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7.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吗?说说。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你会什么做呢?

放飞蜻蜓说课稿6

  一、感受:

  温暖:更包容的心态、更开放的姿态来做这件事;把竞赛的过程看做是培训的过程,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二、教材:

  这是一篇讲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爱护蜻蜓的故事。通过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爱护益虫的道理,还要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三、几点想法:

  1、教学方式的转变:问答式向任务目标驱动转变,教学过程有明确的目标指向。(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掌握“蝇”的读音,理解“七嘴八舌、成千上万、复杂”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4)初步感知本课语言特点,通过提示语及人物的语言初步了解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习的时空最大化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充分得到发展。

  3、朗读得到充分的重视。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书,熟读方能成诵,熟读方能理解、感悟,致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书。

  (1)读的时间有保证。

  (2)读的形式多样。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形式。

  (3)读的内容有选择。在读通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为第二课时的理解奠定基础。

  4、致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讲方法,揭示规律。识字解释、理清条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抓住重点,无须面面俱到。(无论是哪种解词方法,都必须联系课文,借机了解课文,切忌孤立解词,那种为了解词而解词你说他说照本宣科的形式宁可不要。)

  5、着眼学生的发展,致力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丰厚学生的底蕴,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放飞蜻蜓说课稿】相关文章:

《放飞蜻蜓》说课稿06-28

放飞蜻蜓的说课稿09-30

《放飞蜻蜓》说课稿10-20

放飞蜻蜓说课稿07-20

《放飞蜻蜓》说课稿12-05

放飞蜻蜓说课稿02-24

《放飞蜻蜓》 说课稿07-06

放飞蜻蜓的说课稿05-27

《放飞蜻蜓》说课稿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