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7 11:12: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篇1

  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册书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中第一次初步认识除法竖式后,对除法竖式的第二次学习,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鉴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1是引导学生提出平均分的数学问题,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教学信息窗1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需要。让学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6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学生就产生了认知冲突,顺势引出余数。紧接着,我让学生操作9根小棒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由操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读法。

  信息窗1课后主要问题是:部分学困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不很明白,尤其是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写法不清,以后要加强有余数除法意义的操作和讲解。

  信息窗2是让学生借助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本节课我认为首先让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较多时间和学生共同如何快速、正确的`试商。从课堂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试商准确、快速,说明达到了预想的设计。于除法竖式,主要问题是,学生在计算时有学生数位没有对齐,书写不规范,需要多加练习巩固。

  从本单元的测试来看,成绩还是较理想的,在测试中,弱点是:一幅图列出两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由于是填空题,在商后面已写好位,很多学生出现了错误,说明老师在平时教学时对这方面的题目缺少练习,学生不能正确审题,看清题目的意图。

  第一单元已结束一星期,由于个人的原因,现在才形成文字,确实有些晚了。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篇2

  在上这堂之前,我更多的是从四年级学生的不良学习反馈与解决问题的思路障碍定下这堂的学习目标,即"余数代表什么,它从哪儿?""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这节重点解决余数从哪儿的问题,在经过上节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堂伊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余数代表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他们都认为余数是"剩下的数。""那是从哪里剩下的数呢?"陈宝儿说我们在分东西,从总数里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分着分着,发现不够分了留在手里的数量。师进行补充,余数是从总数中的,它原本是要平均分的,但是因为数量不够平均分,分了会造成不公平现象所以宁可剩下放在一旁的`现象,所以我们会发现,余数总是比除数小,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它还可以再平均分一次…

  接着我们开始学习例一,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在对比中再次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

  先从字图片层面表达这两题的已知与所求,再从操作层面表达解决问题——摆盘的.方法,最后从算式层面讲述除法算式的故事。

  其中,在操作7颗草莓每两个一盘进行操作的时候,我问:"最后一个草莓为什么不摆了?"

  汤淑霞说:"因为盘子不够了"(只感知图片,未深入思考)

  吕思怡说:"如果把这颗草莓放第一个盘子,其他两个盘子就不公平,会吵起。"(知道有余数的除法还是需要平均分,知道除法的本质)

  陈宝儿说:"就算盘子够,也不公平,第四个盘子里只有1个草莓,其他盘子里都有2个"(能对同学的回答提出质疑,并提出论据。)

  我又找了几个同学回答,但是都未跳出上面这三种感知,所以强调题目要求:每两个草莓放一盘,我们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公平性,还要考虑题目的要求是每2个草莓放一盘,颗草莓放一盘和1颗草莓放一盘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解决问题时对已知信息的处理与重新验视。)

  在分别解决两个分草莓的问题之后,需要孩子们自己对比讨论这两个情境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一步体验有余数的除法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在明确了这两个情境每份的数量都是两颗草莓(分法相同)之后,李豪同学发表了他们组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情境没有剩余,第二种情境有剩余。(建立"剩余"概念,但是仍是表象),我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一种没有剩余,一种有剩余?他回答:因为第一种是分6颗草莓,第二种是分7颗草莓,这剩余的一颗自于总共分的草莓数量不一样(了解了余数从哪里的本质。)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篇3

  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本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流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在教学中注重转变教师角色,把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在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在教学中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和“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的知识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篇4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一共安排了4道例题,我把例1、例2定为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进行除法的竖式书写,理解竖式的计算过程及算理。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用竖式计算。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难点是: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首先安排了一幅学生布置会场摆花盆的情境图,通过解决“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这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理解除法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解决“如果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来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分别给出横式和竖式,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讨论交流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掌握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竖式的写法。

  在重点教学例2中,关键是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余数是平均分时还多出来不够分的。在分的基础上写出除法算式、介绍竖式计算,通过“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例2时,我要注意渗透,分完后问“剩下来的还够不够摆一组?”其实这就是为“余数比除数小”做表象的渗透。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课后反思:

  1、除法竖式的格式、试商的教学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竖式除号的写法,写惯了加减法竖式,一下子很难书写格式,学生写法出现错误较多。为了以后数学学习养成好习惯,例1有必要单独为第一课时,专一进行规范和练习。

  2、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的探索过程,我觉得很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因为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对有余数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在活动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认为是必不可少的

  3、作为新教师需要锻炼是必须的,语言组织方面欠缺,教学相连两个环节之间过渡语不够恰当,对学生的评价语也比较生硬,还不能做到恰到好处,好的评价语可以使课堂妙笔生花,激发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课堂节奏快慢结合不是很好,这些是我今后要加紧改进的。

  4、在学生探索规律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说,多让学生说,而我却急于求成,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说的太多,而学生表达地太少,不够注重他们的思考过程,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块也是很欠缺的。

  总之,这堂课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很多,是我值得深思的,也是我以后进步的起点,我今后也将一如既往不断发现、改进,从中获得进步。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篇5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具体操作是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每组分5根,可以分4组,还多3根。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在掌握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通过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计算,逐步发现不断的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余数也跟着变大,不过不管被除数怎么变,余数始终比除数小。特别是关注到如:205=4(组),为什么不是205=3(组)5(盆),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对教材作了一些的处理,将例题2和例题3一起上,使学生完整的理解余数的意义和正确掌握试商。教学时联系前后的知识,如从复习旧知引入,从动手操作再到笔算,通过小组活动,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不仅存知道余款数必须比除数小,也明白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

  1、导入从复习旧知入手。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学生乘法口算很久没复习了,所以开起小火车来,比较慢,课前应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2、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要讲掰小棒的过程与列竖式笔算的过程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3、摆小棒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用学生围圈圈这一活动来代替,可能活动效果孩子们会更深刻,但组织教学方面需要讲求方法。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中的难点。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

  教材是这样编排的:首先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并结合分桃的直观图,引导学生探索7÷3的求商方法并计算出结果,随后的“试一试”仍然创设分气球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要求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启发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的编排,虽然可以结合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但这是建立在直观比较的基础上的,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

  我觉得可以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方法后,可以创设一个辩论的'情境,通过争辩,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因为“平均分”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直观支撑,所以可以从“平均分”引入学生辩论的。

  如情境一:把18只桃子,平均分成3份。大猴子分的结果是每份5只,还剩3只,算式是18÷3=5(只)……3(只);老猴子分的结果是每份4只,还剩6只,算式是18÷3=4(只)……6(只);小猴子分的结果是每份6只,算式是18÷3=6(只)。三只猴都说自己分得对,你认为谁分得对呢?接着教师组织各小组讨论交流,并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去分一分,发现当余数是3或者是6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分。所以余数不可能等于或者大于除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通过辩论、动手分一分,再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比仅仅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要好,因为这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 篇7

  一、游戏引入激发探索欲望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与老师比记忆力的形式引入新课,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活动,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发现老师每次都能猜对时,会产生好奇与疑问,当老师告诉大家学了这节课的知识也会像老师一样猜出来时,更加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二、改编教材降低学习的难度

  教材上的两道例题是通过学校举行活动同学们帮忙摆盆花的生活情境引入的,其实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引入新课也很不错,但我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力求减少每一步的难度,因此在这节课上我采取了直接摆小棒的做法,我认为这样做更能使学生将摆小棒的过程和竖式每一步的含义结合起来,直观了当的让学生去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另外在数字的大小上我也降低了难度,两道例题被除数都是10,而通过改除数的大小从而串联了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两道例题,我认为除法试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而试商问题需要学生在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慢慢去练习体会,从而达到很快试出商的目的。

  三、注重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

  在整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摆小棒的过程理解除法竖式的含义,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摆小棒展开教学到学生看除法竖式联系小棒说含义再到教师课件展示小棒和竖式相结合的演示过程,都是力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解算理,突破重难点。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1、在介绍竖式写法时,教师说的过多,语言不够精炼。

  2、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调控的不及时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发言评价的不够准确具体。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2-1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3-19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3-19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3-16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08-01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反思04-20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05-05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05-13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0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