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今天,文科组的所有老师评论了《再塑生命的人》课堂设计,近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在游戏导入环节,还是比较粗略,没有注意细节,如果加入更多细节,可以使学生有更深的体会。
2、对于教材的挖掘度还是不够,备课经验欠缺,忽略了“单元目标”,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特点。
3、每个环节的紧凑度还是不够,不能一步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不能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4、自身语文素养的欠缺,对课文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在设计课堂环节时不能体现“效率”之所在。
通过各位老师对我中肯的评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到:
1、在备课时,对于各个环节,深思熟虑,然后进行设计。最好在备课时能多方面考虑,全方位思考,多角度审视。
2、注重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在课堂上注意采用默读的阅读方式,还要注意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3、在每个环节的设置上,尽量用精简的语言贯穿,形成一条线索,让学生顺着线索自主学习,不要将我的思想强加给他们。
4、对于语文素养的欠缺,需要时间来补救,首先从课本开始,在不懂的地方,翻阅资料,或者求助学校优秀老师,一步步改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自己。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也会布满荆棘,但我会学习海伦的精神,让自己越来越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①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至于教学难点,即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为:理解“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点突破: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教学创意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内心有所触动,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①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缩短不同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重点。
③教师范读精美语句,适当指导,学生齐读。
④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5.动情落笔,抒写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6.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这是第二遍讲雨的四季,相比第一遍问题式教学,这次采用学生读文本,自己提出问题的方式更好。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读准字音,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其实这是预习环节的内容,然后直接将文章的字词读读写写。第二,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本,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中学生都能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请学生大声朗读第一段,并对第一段提出疑问。当我话音刚落,已经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作者要用她”“雨给作者什么样的形象和记忆”。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解答,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答出来。第二个问题学生说这个需要从全文找答案。于是又接着从第二段开始读。这样让学生读文章、提问题、解答问题。这种方式我第一次实施,确实耗费了时间,但是学生收获丰富是最重要的。通过学生朗读——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但是我做的有很多不足,引导还不到位,自己的引导作用发挥不理想。所以今后的教学科研沿用这样的方式,但是一定要充分研读教材,备课充分,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生成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很有情趣,学生兴趣较浓。两个课时下来本人有以下几点感受:
1、根据以往经验教师一开始是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介绍,然后是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本堂课上我先是让学生试读课文,让学生发现自己朗读上的难处,然后教师再范读。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学生更有兴趣,效果更好,记忆更深刻。
2、在探讨本文的“物外之趣”这难点上,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为什么不把蚊子比作麻雀,而是比作白鹤?这必须要结合文章的文眼“物外之趣”和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浮生六记》缘由来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对“观蚊如鹤”这一情趣的理解,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3、本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善于观察和想象。那么老师在教的时候是否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也对原文进行想象加工呢?如蚊子在素帐中飞舞,这只是视觉上的效果,那么听觉上的效果呢?文中没有记叙,读者可以想象,蚊子们不该是在开什么演唱会吧!文中最后写道:“……鞭数十,驱之别院。”那么作者是拿什么去鞭打虾蟆的呢?是狗尾草、树枝……还是真的鞭子?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想象,一是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对于初入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过去有些教师要求教师将文言翻译挤着写在课本原文的下面。这样看似挺理想,学生一看就懂。但我实地拿了几本这样做的学生的课本,结果发现他们的课本已不是课本了,文章不是文章了,而是蚂蚁在文章中搞游行集会一样,让人辨认原文起来非常困难,看起来好像我们需要用手特意把什么东西掰开似的,因为文章的行距毕竟有限。所以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去理解,去背诵重点词语和句子,不必句句译文在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昨天在云龙中学上了《山市》一课,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各位同行的真诚让我感动,对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天上来上传资料时,看到毛宇老师写的《参加泸县“中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研究”会议有感》一文,对我和张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的点评,我发现我的教学理念可能出了问题,于是想说出来探讨一下。
毛老师提的意见很好,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她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如果我们都能把她说的做好的话,那当然是我们心中想要的语文课堂了,所以,我们正在好好的,努力地学习。不过可能我们的教学理念有点不同,我有点点不同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感想吧。<<山市>>一文是孩子们进入中学以来的第三篇文言文,而且是一篇自读课文,这对孩子们以后的文言文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设计这堂课只有两个理念,一是实在,文言文来不得形式的花哨,要的是知识的落实,比如:我设计填空也许是有些不妥,可是我想要是作者简介就一张幻灯片一晃而过,学生没有什么印象,对蒲松龄这样重要的作家来说,不能只是做做表演而已!如果在知识落实和课堂气氛中选择的话,我可能还是会选知识落实。我想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学他们该学的,记他们该记的知识。又如在翻译环节,我并不是只走了形式,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我提讲了重点的词和句,语法知识,词句理解的方法等。第二、方法观的渗透。文言文的教学,我还是想更多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虽然下载的范读有和原文不一致的地方,可是利用它让学生记住了两个关键的地方,不也是一个好办法吗?我觉得不是说这样的录音就不能用,而是如果用了没有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那才是失策。《湖心亭看雪》我也下了录音,但我没用,因为它错的不是我想要提醒孩子们的地方。至于节奏,只是想提醒孩子们关注,当然可能确实有显冗繁,我以后一定注意。
因为正在学习阶段,在这条路上我只是一个新手,所以,我就想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别人的产生碰撞,这样准能产生出新的火花,而这星星之火兴许能照亮我的语文之路。谢谢毛宇老师的坦诚!也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多给我意见。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前我认真备课,认真督促引导学生预习,基本上做到了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学法。虽然课后听课的教师和领导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我还是认真做了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主要有:
一、导入生动有趣。我首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话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又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与本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形式多样,师生双边活动积极。本节课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了他们快速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主要有:
一、重难点不够突出。
二、课堂问题设置之间跨度较大,衔接不够自然,没有切实做到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难度。
三、课堂评价方式单一,只是教师自己给学生评价,没有让学生相互评价,抹煞了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四、板书过于简单,不利于为学生今后复习提供线索。
今后改进措施:
一、课前反复钻研教材和课标,认真把握课堂重点难点,争取以后课堂做到重难点突出。
二、认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莫怀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学们都认为I这篇文章很简单,只不过讲了一家人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分歧。歌颂父母的敬老爱幼品质。但当我问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都傻了。我告诉...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莫怀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学们都认为I这篇文章很简单,只不过讲了一家人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分歧。歌颂父母的敬老爱幼品质。但当我问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都傻了。我告诉同学们,文章要学到里面去。文章中说自己在解决分歧时,就感到责任的重大,小词大用,以含深意。进而,作者着意刻画了背的细节,并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显了。老、中、幼组成一个家庭。家庭、国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诉我们,青年人要肩负起敬老爱幼的责任,并要把这种优良的美德代代相传。这样一来,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层。同时,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使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学生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好,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一些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则留给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习惯。
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才能获得发展,潜能才能得到开发。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4、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我对七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基础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决定采取不同于上一节课的教法。首先,我让学生将选文中难懂的段落、词汇划下来,然后小组内探讨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全班解决。这一环节后,几乎整篇选文都被划了下来。由于选文内容重复的比较多,所以最终需要解决的词语并不多。于是,我将这些全班同学都没有解决的词语在黑板上给注解了出来,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记下来并记住,然后开始通译全文。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室内活跃了起来,都积极认真地开始看书、翻译、学习。等学生都静下来的时候,我开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小组内相互检查,再各小组间展开竞争检查,再由课代表主持分必答题和抢答题的竞赛得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效果也不错。这一堂课,我感觉到比较满意。
我的反思:1、特别是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我们教师要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高度进行施教,教学效果就会好学多;
2、七年级新生刚从小学转入初中,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有待于改变,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的生活;
3、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得当。不同的学生、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心中要装着每一名学生。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面对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小生命,我们倍感肩上的使命神圣。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的去分析学生、发现学生时,我们总能找到适合教好他们的方法;当我们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高度思考他们的需要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纯真与可爱。让我们静静地思考,让思绪轻轻地在每一个可爱的孩子身上逗留,美美的享受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分钟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依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和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局部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安排自编寓言时,有局部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发明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沛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范例三《蚊子和狮子》教学的反思这节课给我们的启示远远不止课前的预设和课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如何应对。而教者仅从这两个方面去反思是不够的,也许,对教者来说,最得意的莫过于由课前的预设走向动态生成,以及在动态生成中的“机智应对”,这是否是最得意之笔姑且不论,仅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来看,教师的教学言与行有没有值得反思之处?哪些言行有效,哪些言行无效?这倒是直指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多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现代诗歌的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种现象一则与现代诗歌在文学地位中的整体走弱有关,一则也是由于教师缺乏诗意构想,教学手段单一所致。现代诗歌本身具有寓意丰沛、晓畅明白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巧妙运思,诗化课堂,只有跳出传统的技术解读的窠臼,融教师之真情于其间,方能洞开现代诗歌学习的一片新天。我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中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巧借古诗品今诗,将浓郁的语文味植入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收获颇多。下面是这堂课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在同学们诵读一边过后,我也深情地诵读起来,课堂就这样开始了。
师:山那边是什么呢?
生:海!
师:是啊,白日依山尽,黄河……
生:入海流。
师:海上生明月,天涯……
生:共此时。
师:对,还有本册书中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师:是啊,多么美的大海!多么壮阔的胸襟!多么悠远的遐思啊!……可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为什么呢?
生:──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师: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同学们,此刻请再次告诉我山那边是什么?
生:是山!”
师:不错,黄河远上白云间……
生: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两岸猿声啼不住……
生: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万重山、万仞山横在眼前,挡住了那个美丽、壮阔的大海,你会怎么想?思考一下,写下来。……
【片段二】
在诗的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插入了一段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介绍,继续巧借古诗解读今诗。
师:同学们,老师也有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那就是做一名幸福的语文教师。可你们知道要做一名教师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通向讲台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那时我说话声音小,还特别害羞,不少同学都给我泼凉水,说我上不了讲台,不是那块料。幸亏在最苦闷彷徨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件法宝,是清代郑燮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播放)同学们,你们认真读一读,试试能不能用课文里面的诗句来翻译它。
生1:“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生2:“立根原在破岩中”就是“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生3:“千磨万击还坚劲”可以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来注解。
生4:“任尔东西南北风”是不是可以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师:那么,阻挡着我们前进的风在哪里?
生4:被信念凝成的海战胜了!
师:好!好一个“被信念凝成的海战胜了”!屈原诗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成长中的我们正需要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相伴前行,让我们激情饱满地再次诵读课文《在山的那边》!
这堂课由预设的以古诗为辅助手段解读课文到实际课堂生成的诗意与厚重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且因古诗的加入,也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形象化记忆有了一个立足点,今古对照,诗韵相协,实可谓“不薄今人爱古人”,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大有裨益。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努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话,教授这一课时,我大胆地运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法,即是上课一开始就较全面地对这篇课文的有关问题提问,然后再回转来读书、补充完善、巩固、加深。
钟声响过,我就走进了教室,问:“同学们《皇帝的新装》都读过吗?”生:“读过。”师:“好,那下边我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分别提了如下的问题,括号内为学生所答。师:本文的文体是什么?(生:童话。)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作者安徒生其人其事。(生:答案略。)师: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本文的故事梗概。(生:答案略。)目的是熟悉课文,为下边的提问设伏,或曰铺垫。师:本文这个皇帝的特点是什么?(生:愚蠢,爱好虚荣。)师:**为什么行骗能够得逞?(生:抓住皇帝及大臣们的虚荣愚蠢的特点。)师:为什么皇帝要选派一个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生:派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的并不存在的布,回来尚且说谎,骗自己,骗皇帝,其他的大臣们就更不消说了。这样写更能揭露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师:皇帝在选派这位诚实的大臣之前的心理活动怎样?说明了什么?(生:前一问答案略。皇帝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他心虚,害怕也不称职。)师:后来又派了一位诚实的老大臣去,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进一步表现了皇帝心虚怯懦。写法上是略写。)师:后边接着又写了皇帝亲自圈定了一批人去看**织布,如果不写这部分行吗?(生:实际上是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来揭露。)师:最终的骗局的揭穿,为什么要由一个小孩的口来说出?(生:小孩子天真无邪,说的话更能揭穿其骗局,暴露统治者的丑恶本质。)师:本文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生:幽默、讽刺)师:最突出的修辞方法是什么?(生:夸张。)……
在回答中,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整个课堂气氛热烈积极,课文基本得到了解决。接着我让同学们翻书,再读课文,要求进一步加深巩固,方法是圈点勾划批注。其二,提出问题。其三,限定时间完成,鼓励竞争,相互间展开竞赛。看谁读得最认真,速度最快,收获最大,提的问题最好。有明确的要求,又有强烈的竞争气氛,所以学生们读得特别认真,全场雅雀无声,全神贯注地进入了课文中。结果只用了一刻钟多点便全部解决了课文,老师、学生都感到特别轻松,那是因为紧张快节奏的教学把同学们紧紧地沾住了;也是因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产生了特别的学习兴趣;更是因为时间用得少而收获特别大,怎么会不轻松愉快呢!
最后乘同学们的兴趣甚浓,我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皇帝的新装>后传》(正题),“皇帝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副题),并作了如下的提示:
1、受了骗的皇帝回到皇宫,他会想到些什么?有怎一番表演?
2、大臣、随员们在这种尴尬局面下又会作怎样一番表演?特别是那两位老大臣又会对皇帝说些什么?
3、全城的老百姓又会怎么议论这件事?
4、最终**们呢?结合课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回味无穷的结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几乎有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写作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也深化了开去,将读写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我们学校在三年发展性规划中提出,以现有科研课题作为研究切入点,把“活的教育+美的教育”融入科研活动中,形成探讨性教学模式。从课前参与、课堂渗透和课后迁移三方面见成效。
这两个学期,在学校的大课题下我研究的子课题是“注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师生在共同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的收获惊喜。
这是《珍珠鸟》的第一课时。开课的第一环节,是检查预习情况。先是认读生字,我照例在黑板上出示本课的十个生字(不带拼音)。看着小手林立的教室,我知道学生们一定胸有成竹。果然,张乐同学娴熟的字正腔圆的发音,立刻博得满堂喝彩。“说一说你最欣赏张乐读的哪一个字,为什么?”“我最欣赏张乐读对‘卷’字,因为它是多音字,一不注意就会读错!”“噢,那卷字还有什么读音呢?我们一起来说说。”我在黑板上就着学生们的回答标出了卷字的两个读音。“我最欣赏张乐读‘拨’字,因为这个‘拨’字和‘拔’字很相似,我经常读错,张乐读对了。”“我来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作为教师的我,这时所做的只是不断的肯定着这帮能干的学生。很快就进入检查扩词了,我特意点了苏杰,苏杰声音虽不够大,但还是都组对了。“我来,我还有……”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想发言。“好,我知道大家都能给这些生字组词,老师现在想了解谁积累了‘好词’让大家分享?”黄紫慧第一个举手“卷——风卷残云、卷土重来”“拨——拨云见日、挑拨离间”“撞——横冲直撞、招摇撞骗”……学生们积累好词语已经成为习惯,每次听到学生们嘴里蹦出那么多好词,我总会由衷的说:“谢谢同学们带来这么多好词,有一些好词老师都不知道,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感觉真的很快乐。”在用上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时,一个同学说的是课文最后那句“信赖,不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我请这个同学再重复一次这句话,然后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还可以怎么说?”一连请了几个学生,回答都是“信赖,就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对学生们说“老师这样说你们看行吗?”我提高了语调“信赖,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行,因为反问句就是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平时不太发言的李慧婷肯定了老师。“那我们全班一起大声的说一次好吗?”在我的倡议下,全班同学齐声说“信赖,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检查预习的最后,我是请同桌互评读书,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里,学生们不仅自学了生字新词,整体感知了课文,而且自主解决了生字词中的重难点——多音字、形近字,积累了好词句,懂得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知识。而我在学生说“信赖”这个句子时,及时的点拨,不留痕迹地让这个全文的中心句地在学生们心中留下印象。因此,对这一环节我感觉很满意。
第二个环节开始,我先让学生们读课题,提出问题。一个学生的问:“珍珠鸟是什么样子的?”很多学生问:“作者为什么写珍珠鸟,作者对珍珠鸟怎样?”“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有一个学生想知道:“珍珠鸟的生活习性怎样?”这些问题,对了解课文,理解内容都有帮助。这说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从没“问”乱“问”到不仅有“问”而且会“问”了。我鼓励同学们:“自己读书,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内容读给同学们听听。”随后,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直接与文本对话,自由读课文,畅所欲言,自读自悟。在争论“珍珠鸟雏儿胆子是大还是小时”,不仅引导学生从课文字里行间找答案,还巧用学生们课外收集到的资料辅证。学生说到重点段落“珍珠鸟一步一步接近我”时,通过老师的范读,使学生领悟到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大起来的;抛出“首先……接着……后来……”这个句式,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段落脉络,为学生的背诵打下基础,也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在学生们找到许多段落、句子说明作者很喜欢珍珠鸟后,老师还引导学生从一个“拨”字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细致体贴。
在这一环节里,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由读,大胆说;引导学生们把课文“读进去,读出来”;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初步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收获,也体现了教师的“导”作用。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林姆斯基说:“学生的脑力劳动并不以有所发现而宣告完成,脑力劳动不仅表现为一种形式或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真正的目的则在于让学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总是这么问学生们:“刚才,大家不知不觉又读了好几遍课文,自己也解决了读到课题时心中的疑问。那么,在不断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这时,黄芷昕立刻把手举得高高:“作者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大个子陈辰站起来说:“珍珠鸟为什么要去接近作者呢?”学生们提得多妙,这,不就是我下节课的教学目标吗?我对学生们说“问题提得真好,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孩子,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两个问题,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课后,在和听课的老师交流时我说:“这一节课呈现了我这两个学期来在学校大课题下子课题的课题研究成果,从这节课情况看,感觉良好。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希望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新问题,举手的同学不够多。这也是平时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如何在这方面提高学生能力,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这是导学技能操练课,为了上好这课时,课前我们分工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由选材到构思到设计上课方案到实践,请教咨询了很多前辈的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的实践中完善我们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验收课时,我们2个的临场发挥都要比之前的实践要来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现很镇定,即使在上课时出现了突发事故,也镇定自如的应对,而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我们2个都能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政节课里师生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另外,由于备课过程中没设想到“相”,当有学生质疑它的意思时,我确实是吃了一惊,还好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马上为学生解答,这让我确信,双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双基教学.
这次技能操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学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获多少的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定位评价再认识自己.从教育局教研员的评课看来,虽然我跟宋老师的导学技能操练课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来,他是相当认真的听我们上课,可见在本校各位前辈的帮助指点还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之下,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当然,教学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作为教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是我们要有一桶水,经过这次磨练,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长,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还有很长,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学校各位前辈的关爱帮助下成长的好,而且我也通过这次历练做好了思想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磨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08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10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反思01-25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学反思06-26
语文上册园地四教学反思08-27
语文上册《自己去吧》教学反思05-29
语文上册园地四教学反思08-27
语文上册园地四教学反思08-27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