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5 21:29: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纪念》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纪念》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念》教学反思

《纪念》教学反思1

  今天学完开放单元《纪念日》后,便开始处理一些习题。

  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的纪念日: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我的潜意识里,就根本没把这道题列入难点之列。但我错了——我巡视的时候才发现,好多孩子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不敢动笔。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们对于列出的部分传统节日不了解。对于元宵节,孩子们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一年级下期,他们曾多少次反复诵读“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在这琅琅的书声中,他们记住了元宵节,同时也记住了相关的一些习俗。但对于其他几个传统节日,孩子们就不甚了解了。我问道:“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有几个孩子犹豫着告诉我:“好像是农历的九月初九……”其余的孩子,则一脸茫然。我有些急了,追问:“那中秋节呢?知道是哪一天吗?”往台下一望,看到的又是一双双茫然的眼睛。“那端午节呢?”我有些不甘心。可回答我的还是一片沉寂。在那一刻,我的心开始隐隐发痛。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他们知道西方的圣诞节,却对祖国传统节日了解如此之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悲哀的同时,也深刻地进行了反思——这怨不得孩子们!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可能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与分数有关的知识点了,对于这方面的渗透太少太少了。——所以,孩子们才会用沉寂和茫然回答我。(当然,作为父母,家长们在这方面肯定也做得不够。)同时,我们的社会,难道不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吗?情人节,各色的'玫瑰开满每个鲜花店;圣诞节,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充气棒充斥着大街小巷……那声势之浩大,甚至胜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而像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则几乎感受不到节日的气氛。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慢慢地淡忘了。在人们的话题中,这些传统节日被提起的频率,越来越低了。即使在谈到这些传统节日时,人们的语言也更少了。于是,我们的孩子们,对于这些传统节日,失去了了解的渠道,失去了感受的氛围。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那令人深思的一幕。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缺失得太多!而我们的下一代,则更是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润。从20xx年起,中国人开始用放假的形式,保卫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想,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这也是算得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吧!作为教师,这是我的职责!

《纪念》教学反思2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悼念文章,文中情理相融,事理统一;同时也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叙而简约,议而精辟。教学本课时,我觉得应避免满堂灌,扼杀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及对文章独自的体验,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我在教学上重点突显两个环节:查找并搜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感人的事例。“晓之愈深,理之愈明”,这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情感基础之所在。学生在搜集整理白求恩事迹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整合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是心灵受浸染震撼的.一个过程。其次,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明确本文的论证角度及最后一句排比句的作用。

《纪念》教学反思3

  本课教学第一次早读是安排学生放声朗读,圈画难以理解和最欣赏的文句。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说明理由。接着是小组开展朗诵。最后全班交流,激情颂读在学生的班级交流和能力展现中引导学生分析伏尔泰的勇敢、乐观、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斗士形象。本来伏尔泰的斗士形象是准备放到第二课时上的,结果在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无意间发现到两者可以联系起来,就顺其自然地水到渠成了。此处的成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实在让人欣喜不已。第二次早读我让学生背诵最适合你演讲的`段落,然后同桌互相演说,为班级演说做准备。巡视时发现学生都很认真,个别同学演说甚至入情到连英语老师进来走过他身边都不知道,让我窃笑不已。

  第二课时我先给学生念了有关演说技巧的文章,接着就开展班级演说。接下来共同探究问题:伏尔泰生活的时代?使命?伏尔泰作出了哪些贡献?(伏尔泰是怎样完成这一使命的?)作为一个斗士,伏尔泰的战斗有什么特点?(笔、微笑)微笑怎样理解?从这里看出伏尔泰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智者形象)在伏尔泰和伏尔泰式人的努力下,这个社会有了什么改变?(为什么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雨果说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在伏尔泰以后西方社会确实做到了?雨果最后说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句话预示着什么?本课学生表现较好,有的学生因为争不到演说机会而感到后悔莫及呢。

  第三课时学生就自己周末搜集的名家演讲选段进行演讲。接着让学生完成课文自测题。学生表现很精彩,尤其是王张瑜同学的演讲征服了全班同学,赢得最高荣誉:全班一致起立,向她致以最热烈的掌声。

《纪念》教学反思4

  《纪念》是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把生活当中人们的行为安排到动物的世界中去,借小动物们给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纪念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珍贵的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该像小刺猬那样,爱护它、美化它,从而了解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与周围的事物和睦相处,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优点:

  1、 在教学本课时,我尝试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兼顾,在扫清字词障碍时,让学生发现“刻”与“该”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图中找一找“台阶”、“柱子”、“旁边”、“周围”的具体地方,发现“蜜蜂”和“蝴蝶”相同的部首有什么,在生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有“虫”旁的字,并注意发现带有“虫”字旁的字多于昆虫有关。

  2、在指导朗读教学中,我引导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在盖好小亭子后的高兴心情,指导学生读好“大家围着亭子唱啊、跳啊,真高兴!”。在理解小动物们都留下了什么纪念时,注意让学生看图发现小动物都具体做了什么,课文中时怎么表达的,从而让学生理解“纷纷”,让学生对比小刺猬和其他小动物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体会小刺猬的想法和做法,体会“乱刻乱画是不对的”。通过第二年春天亭子发生的变化,指导朗读“啊!亭子周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蜜蜂在花丛中唱着歌,蝴蝶在花丛中跳着舞,小亭子更美了。”,通过让学生带着动作、师生合作、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的读,读出感情,进而理解美化亭子才是最好的纪念。最后一自然段,通过“小刺猬甜甜地笑了”发现小刺猬栽花,他行为的'美好以及不愿张扬的个性。

  本节课的不足:

  1、由于准备的不足,在板书中,呈现给孩子以及听课老师的是“乱刻乱画 美化”,忘记写了“不应该和应该”几个字,出现了重大的失误,有理解上的歧义。

  2、识字教学还不够扎实,虽然设计了识字教学,但都流于老师讲和学生说的形式上,没有给学生写一写的机会,没有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3、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创新的机会。因老师问题的设计和表达的原因,课堂上老师说的多了些,学生参与的机会少了些,加之让公开课学生又比较紧张,课堂的后半段显得沉闷而琐碎。

《纪念》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中贯彻地教育理念: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人文渗透对新教材及课程标准地认识: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地价值和魅力,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

  学生学习收获

  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2、抓住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理清思路。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一、感知课文,诵读文段。二、明确课题,合作探究三、分析材料,扣题成文四、发言交流,完成结题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接受鲁迅地思想感情的陶冶,接受鲁迅先生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还要学习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

《纪念》教学反思6

  1、利用教师谈话和观察课文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很有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观察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听、看、认、贴的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进行渗透性看图识字教学,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识字游戏中,充分利用动物卡、鲜花识字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从中享受识字是乐趣,从内心激起自主识字的愿望,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互读、互听中,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在互读、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指出不对的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

  4、在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动物、植物的图片制作剪贴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了解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5、参观公园,为公园的动物、植物写保护的标语,是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纪念》教学反思7

  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在几年伏尔泰先哲逝世一百周年时,根据自己对这位伟大的先哲的理解,满怀着对这位伟大贤者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深刻剖析,发表了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

  这篇课文选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教材编排者眼中是: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我在备课时切身感受到本课的教学资源点很丰富,从教学的方法上说,朗读是本文较好的学习方法,但在一课时内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显得不能对文本做深入的解读,就不能使学生真正的领悟两位先哲那在人类文化史和思想史上那熠熠闪光万丈思想光芒,不能深切体会和感悟两位贤者那博大的胸襟和那浩瀚深邃、为人类而不惜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

  本课的学习,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了理解两位先哲的思想光辉和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把握上。

  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些语句含有非常深刻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学生从字面的角度理解并没有多大的困难,可是要真正走进伏尔泰、雨果的思想深处就会遇到比较大的障碍和隔阂。

  如:

  1.怎样理解“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2.怎样理解“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3.怎样理解“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理智反对偏见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

  4.怎样理解“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

  5.怎样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6.怎样理解“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

  这些教学资源点看起来不是语文的教学资源点,但是在问学生有没有在其他课上讲过或者理解过这些重要的思想时,学生的回答是“没有”。我感到非常的失望,这些难道不是所谓的“公民课”上要讲的内容吗?当然从课程的角度来讲,可能有些思想的深度不是现在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能理解的了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教给学生那些知识和思维的方式呢?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多花一点时间与孩子们共同讨论一下这些问题吧,慢慢的讨论,给孩子们深入、自由思考、自由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再深入领会先哲们这些伟大的思想吧。这些思想将会使孩子们终生受用!

《纪念》教学反思8

  学生们常言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鲁迅的文章好,但也难品,有写作手法的原因,也有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有心理上先入为主的原因。这次教授《纪念刘和珍君》时我用了两个课时和一个早读的时间。

  早读的重点布置了诵读,具体任务是:读熟、解决疑难字词句、把握人物的言行。

  第一课时,分析刘和珍的形象,重点训练了概括事迹和提炼品质两个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针对语言线索,词语移用和比喻说理三个写作特点进行了重点讲解,让学生在理解写作手法的基础上,明白手法是为内容,为中心服务的,而这些手法又可以学习借鉴,做到学以致用。

《纪念》教学反思9

  本周为开学第六周,我班学习了《差不多先生传》、《纪念白求恩》。

  教学的得失:

  《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讽刺国人的目的,引人深思,增强效果。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抓住他的特点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拓展文本。

  课前我这样导入:“本文写于1924年,80多年过去了,差不多先生在我们生活中绝迹了吗?”同学们听了后一下子兴奋起来了,“没有”,我继续追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差不多先生的现象呢?”

  学生们说了很多的现象,之后我做了小结:“先生生活中有很多的差不多先生现象,重则造成重大事故,轻则给社会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我再问:“那么我们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差不多先生的行为呢?”这一下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然后我顺势导入了新课。

  在目标链接这个版块里,学生很认真,积极的去学习,和同学们讨论交流,让讽刺手法和它的作用在同学们心中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同学们猴急猴急的进入了课文的阅读中,很认真很仔细。五环节中的第一环节学生完成的很好。课文的重点是第二环节,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们去体会差不多先生的每一句话,感受它的讽刺意味。比如:脑子不小,但记性不精明,思想不细密,抱怨他人,做事马虎。有的学生就这样理解的:这个说法说明我们中国人很大一部分具有差不多先生一样的毛病。等等。有的学生则抓差不多先生自言自语的话来理解。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了解了讽刺的作用,也理解了在作文中怎么来运用它。

  这节课的不足点:

  1、课堂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文章分析过于浅显,浮于表面。差不多先生身上体现的“国民劣根性”没有深入体现,第一、二和最后一段品读不够,差不多先生问题的根源和严重后果赏析不深,可以跳出马虎毛病对“差不多先生”本人的影响,扩大学生视野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引向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2、教学环节安排详略不当。为了提起学生兴趣,片面追求学生的读,却少了针对这篇文章内涵的品,致使课堂重心不突出。而且教学时容易被学生的思路带着跑,造成浪费时间的现象。要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对各版块之间时间进行精确划分,教学时严格控制。

  3、导入过于浅显,学生对“传”文体已经接触很多,不必举例过多,改为让他们自己总结什么是“传”。

  4、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解不够明确。夸张和反语都是修辞手法,共同构成了讽刺这种写作手法,在教学时没有讲清楚,造成学生理解不清晰。对待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要表述准确。

  5、要引导学生圈划积累记忆性的内容,用好学习建议里的问题,解决学习要点。将胡适的重要资料做成简明的幻灯片。

  6、语言表达不够规范,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设计和清晰表达,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出语文老师的素养。

  《纪念白求恩》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教学难点则是了解记叙中的“叙”与议论中的“叙”之区别,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我选择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为: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确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个要素,分析本文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关系,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证的作用。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学生学法的选择上,我也颇为动了一番脑筋,完全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新知,化抽象为具体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正是有了课前较为充分的认识与准备,一堂课下来,感觉松了一口气似的。回想起来,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文本理解较深入。对全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要点的把握,做到了心中有数。为安排三维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落实课时要点作好全面的准备。

  二、教学环节紧凑。选上的第二课时,主要分为引入新课——细读课文——研读课文——课外延伸等几个主要环节。由文中所论述人物引出对文中人物精神的概括,由对段落要点的`分析到各段要点的整合,由中心论点引出议论性文体,由文体特点引出阅读方法,由课内学习到课外拓展,由学习阅读方法到阅读方法的运用。每一个环节的过渡显得较为自然,衔接较为紧密;并且预设的教学内容都按时完成了。

  三、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手段的选择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例如在引入议论文的三个要素时,三个要素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也是抽象的。如何把这些概念轻松地介绍给学生?我选择了让学生参与进来。于是在课前根据议论文三要素的特点,准备了一个小品文,通过几个学生轻松幽默地表演来让全体学生对此感兴趣。事实证明,这个环节占时不多,就三四分钟而已,不过从学生的笑容上可以看出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在让学生获取新知识时,也比较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引导学生从已知中获取新知。如比较记叙文与议论文中的“叙”时,给出一个学生常见的记叙片断,再与课文中的“叙”事进行比较,两者的区别,一加点拨就能明白了。

  四、学习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后,在课外拓展中,学生能较快地把刚刚学到的分析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五、落实了德育目标,锻炼了学生能力。如在模仿课文第二段的对比写法,说说身边的榜样时,学生推荐来回答的陈奕链同学的表现让师生刮目相看。陈奕链原本是一个性格内向,不敢大胆交流的学生。想不到,当学生提名要他回答时,他能勇敢地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表示要向班上敢于主动与人交往的女生陈敏清学习。这证明,从文中吸取了精神力量,也能说出自已的心里话,也敢表示向女生学习,这就展示了该生的勇气。

  不足之处;对于文中概括的白求恩的三种精神为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感受还没有讲透彻,从文中找的依据不充足,要学生理解有一些不容易。

  没有做到关注全体的学生,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差别重视不够。课后发现,少数学生的课堂笔记存在错误,有的不完整。

  改进措施:

  1、更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

  2、知识点的讲解务求明确。

  3、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

《纪念》教学反思10

  《纪念》是以“爱护”为主题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借动物给自己造小亭子留什么纪念为故事,告诉学生:最珍贵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像小刺猬那样在亭子周围种上花草,爱护它、美化它。让学生从小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良好习惯,同时掌握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认读部分生字。本篇课文有两幅插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利用教师谈话和观察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图中很有兴趣进入课文的学习。在观察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听、看、认、贴的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渗透看图识字,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在识字游戏中,充分利用动物卡、鲜花识字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享受中体会识字的乐趣,从内心激起自主识字是愿望,达到识字是目的。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互读、互学、互评中,进行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在互读、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不对的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

  4.在课后拓展中让学生收集有关动物、植物的图片制作剪贴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了解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5.在参观公园,为公园的动物、植物写保护的标语,是结合实际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纪念》教学反思11

  这篇文章已经学完有几天了。今天才有了空闲总结一下。99年第一次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知怎样混混沌沌的就过去了。现在看起来里边一定有许多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篇文章应该是学生到高中之后接触的第一篇鲁迅的文章,考虑到这一点和文章本身理解上的难度,我在教学上作了以下思考。

  首先要在方法的帮助上解决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鲁迅文章的难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时代背景的隔膜。鲁迅的文章针对性很强,它往往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某件事,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某些政治或其他的社会现象。这些事件或现象在文章中根本就看不到,但是没有这些背景知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讲些什么。更不用说稳中的有些话是含沙射影,暗指当时的某些人或事。这些知识虽说文中没有,但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编者往往都在注释中加议提示与介绍。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醒学生要重视注释。这个问题在1991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有不少同学就直接的.吃了大亏。要懂得注释对自己读文章的重要作用。二是教师可以查阅资料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给以更详尽的介绍。尤其是引用当时不同的名人对该事件的评价,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读鲁迅文章的积极性,况且还可以在比较阅读中更深切地领会到作者这样说的妙处所在。第二,在阅读的方法上给以扶助与指导。鲁迅的文章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否则理解的难度就更大,连字面意思都理解不了,深刻含义就无从谈起了。我重点指导学生训练了阅读时首先要把握思路,然后要理顺每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除各部分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每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让学生自读文章,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事实证明,学生理解的难点也很少超出课后替所要求的那几句。我就抓住学生发现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着力强化了要把文句放到文段中,把文段放到全篇中。强调了要搞清楚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要清楚它从何而来又往何方而去。

  然后注重对学生阅读感受与阅读经验的总结与强化。在总结读文章规律的过程中强化与巩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方法的正确理解,强化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正确认识。有了前面的手把手的教授与示范,又加上后边的总结与提炼,我相信学生对鲁迅文章阅读的恐惧会有所改观。不仅如此,学生再读其他内涵比较丰富的文章时也许会有法可依。向来不敢奢求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强化和改进,很快就会有检验的,下一单元就又有鲁迅的文章,不知结果会怎样,但我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有足够的继续挑战自我的信心。

《纪念》教学反思12

  《纪念白求恩》作为议论文单元的第一篇,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议论文的兴趣和习惯不容忽视。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扣紧课文内容,分别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三方面来分析安排。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在上课时主要分为引入新课——细读课文——研读课文——课外延伸等几个主要环节。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手段的'选择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例如在引入议论文的三个要素时,三个要素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也是抽象的。如何把这些概念轻松地介绍给学生?我选择了让学生参与进来。于是在课前根据议论文三要素的特点,准备了一个小品文《警察审案》通过几个学生轻松幽默地表演来让全体学生对此感兴趣,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的之间的联系。事实证明,这个环节占时不多,就三四分钟而已,不过从学生的笑容上可以看出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在让学生获取新知识时,也比较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引导学生从已知中获取新知。

《纪念》教学反思13

  在构思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显得很是茫然,课文的内容要学生来理解,是难的;要把朗读贯彻下去,又不能使教学内容单调,是难的;雨果的血是沸腾的,在教学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他澎湃的激情,或者至少有那么一点共鸣,是难的。教学的切入点放在哪里恰当呢?这期间我反复做两件事,一是一遍遍地读课文,一是找演讲方面的影视片断观看。通过读,我意识到文中的“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一句可以作为文眼来对等。我觉得这两句中的感情“赞美”与“仇恨”正是雨果发表演讲时的真实心情:对伏尔泰的赞美和对专制、野蛮、战争的仇恨。而欣赏演讲影视的结果使我感悟到在演讲人的感情是完全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和语音、语调、语气表现出来的。讲授本文的切入点就因此找到了。

  课堂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我采用了存疑的方式,通过设置更多疑问的办法予以放弃。这实际上是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深信等到适宜的时候它就会长出芽来,开出花来的。学会放弃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智慧。

  我还应该感谢那个提为什么不喊“伏尔泰万岁”问题的学生,这是我根本没有考虑的问题,这横来的一杠不仅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活跃了课堂,而且简化了我的教学环节,使上课的流程即有波澜又很经济。相信学生的智慧,他们会给我们许多的欣喜。

《纪念》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读本课生字15个,并会用生字口头组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回答文后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措施:

  1、通过看图激发学生地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教师指导来掌握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自主合作,畅谈所知,形式多样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录音机、生字卡、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珍贵”的意思,“纪念”的意思。

  2、指名试着说说,教师再解释。

  3、揭示课题,板书《珍贵的纪念》,领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

  2、放课文录音或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心里跟着读。

  3、同桌互读互帮,解决不认识的字和读不通的句子。教师巡视。

  4、小组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评,再指名评价。)

  6、检查认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扩词。

  (3)做游戏“猜字”。

  三、图文结合,再读课文。

  1、对照插图,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交流:

  (1)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说“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

  (2)小动物们都留下了什么样的“纪念”?小刺猬为什么不动?

  3、指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评价。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珍贵的纪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7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扩词,并能选词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会写本课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措施:

  1、充分利用多样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引导等方法。

  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畅谈所知,形式多样,朗读感悟。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并口头组词。

  2、指名读课文(中、差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4、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1、用小黑板出示田字格中生字,指名读、齐读。

  2、让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并用“珍贵”、“纪念”练习说句子。

  3、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小组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5、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字。

  6、交流自己是怎样写的。(大家评议)

  7、教师重点指导“该、刻”。

  8、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9、小组内展示学生的字,并互相评议。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纪念》教学反思15

  《纪念》一文借动物们给自己造的小亭子留纪念的故事,告诉我们:最珍贵的纪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应像小刺猬那样在亭子周围种上花草,爱护亭子,美化亭子。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的意识。本次的课堂教学有几点我认为成功的地方:

  上课伊始,我通过谈话和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知不觉中已进入课文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同时学生借助插图认识了部分生字,为熟读课文和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上本课时,我力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整堂课中有听读识字、情境识字、游戏识字。同时还注重识字的层次性,采用分层识字,一部分在板画和课题中分散识字,一部分进行集中识字。在识字游戏中,充分利用精美的板书,鲜花识字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好的板书能反映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的.环节,因此这堂课我设计精美的板书(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简笔画),努力营造识字氛围;

  不足之处:新课程下的课堂要求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点在这堂课中还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在小老师带读生字之前有一个小组合作识字的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纪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纪念》教学反思15篇01-26

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04-17

《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05-03

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04-17

课文《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05-14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精选19篇)03-07

珍贵的纪念教学设计12-17

《留给母校的纪念》教案教学设计05-24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