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4 10:04: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教学反思

草教学反思1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做到心中有诗,脑中有画。也许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我觉得适当地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未必不可行。

草教学反思2

  我上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样的传统教材,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是一个挑战,在课改专家的指点下,我有许多收获,现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百草园”一段时,先从课文前面的插图和作者笔下的描写作对比引入,然后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写得如此精彩。这样的问题设计得不够深入,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吩咐被动地去寻找,谈不上带着探索的热情去精读课文。学生没有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或者说他们学习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高。专家指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描写的文字,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学生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我想以后备课,考虑怎样使学生喜欢学比让学生学什么更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自主地学习:

  我在让学生精读“百草园”的精彩描写时,将已备的所有精彩要点都抛给学生,学生不会回答就自己包办。回想自己以往上课,总是担心知识点没有讲透,于是经常不厌其烦地讲。专家指点,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学生能解决问题。即便是学生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全班讨论,老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想,老师要做 “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后自己头脑中那种“我讲你听”的思想应该革除,换成“组织他们探讨,自己也能从中获益”的新的观念。

  3、几点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吗?是不是每一堂课都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呢?还有什么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吗?老师“满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师在什么时机进行点拨,而这一点拨不会成为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绳子呢?

草教学反思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学习本文时,学生应该把握住“我”在百百草园及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并切实体味“我”对这两处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要学习文中成功的景物描写。

  教学时,同样的问题,在一个班没有提示,直接做学案,结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仅费力而且效果不好,对于什么样的童年的理解只限于表面,如快乐的,自由的,开心的等,但为什么有这种理解就难以表达。而另一个班则是如是提示的:先填写什么样的童年,再用“因为既可以……又可以……;既可以……又可以”的'句式,作进一步的理解,结果学生做的效果比较好,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另外,对于写景状物的把握,也用了一个排比句式: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例如……;恰当地运用形容词,使所写对象的特征鲜明准确,例如……;多角度描写景物,

  让读者多角度感受景物的美妙之处,例如……通过种种提示,学生理解问题时思路清楚了许多,效果也好多了。

草教学反思4

  我上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样的保守教材,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是一个挑战,在课改专家的指点下,我有许多收获,现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

  我在引导同学精读“百草园”一段时,先从课文前面的插图和作者笔下的描写作对比引入,然后要求同学说说为什么作者写得如此精彩。这样的问题设计得不够深入,同学只是依照老师的吩咐被动地去寻找,谈不上带着探索的热情去精读课文。同学没有能够做到主动学习,或者说他们学习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高。专家指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描写的文字,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们?”同学有兴趣,愿意去探究。我想以后备课,考虑怎样使同学喜欢学比让同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信同学能自主地学习:

  我在让同学精读“百草园”的精彩描写时,将自身备的所有精彩要点都抛给同学,同学不会回答就自身代替。回想自身以往上课,总是担心知识点没有讲透,于是经常不厌其烦地讲。专家指点,要深入领会〈课程规范〉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老师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信同学能解决问题。即便是同学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全班讨论,老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解放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同学。我想,老师要做 “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沛尊重同学的主体地位,以后自身头脑中那种“我讲你听”的思想应该革除,换成“组织他们研讨,自身也能从中获益”的新的观念。

  3、几点疑问: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天性力吗?是不是每一堂课都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呢?还有什么能促使同学主动学习的方法吗?老师“满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师在什么时机进行点拨,而这一点拨不会成为牵着同学鼻子走的绳子呢?

草教学反思5

  本文教学是开学的第一篇文章,有好的开头上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仍然坚持用“生本”的'方法。经过一个假期,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又不适应?是否还能够用生本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来迎接新的学习?为此,我这样来处理:

  第一课时,我将“前置性作业”放在堂内进行,向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独立去完成。我则不断巡视,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我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整体感知。(2)交流阅读体会。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先口头,后笔头,纠正学生个在表达上的不足。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尤其关注学生在“引读”方面的功夫做到没有,同时也引导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赏读文章。

  总的感觉,学生在赏读批注方面还可以,使上学期生本语文教学的成果得到巩固。但在“引读”上学生还是很欠缺的,尤其是材料不丰富。因此,我应该借此来引导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积累到丰富的材料,才可以使得“引读”的角度更广,使学生的思维有深度。

草教学反思6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在自己体验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们要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激活思维,激发感情,加深理解,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发问,因为学生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这样学生门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3、通过把周作人的诗和文中比较,学生很容易明白,鲁迅的文章和周作人的诗,都体现了少年天真、幼稚、调皮,及追求自由欢乐的心理。

  4、通过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学生体会到:“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心。”从而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第二段的写景极为精妙。景中有情,且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语言活泼多姿。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真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遣词造句的美妙,品味作者生动、传神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童真童趣,并学习作者写景的手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6、不足之处,只注重了“阅读”的教学,而忽略了写作的训练,尤其是本文有很多优美而有特色的句子很值得让学生仿写。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等典型的句式宜让学生当堂进行仿写练习。

  【改进措施】

  1、在注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写作训练。如:仿写,片断练习,以及课后练笔等。

  2、对文章的“空白”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冬日捕鸟”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层出不穷的相似或想关的画面,创造性的思维也会趁机萌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草教学反思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用了三个课时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反思一下,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怅惘。对这篇文章有很多的解读,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但是在文中作者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在我的“乐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眷恋。即使在三味书屋里,面对严厉的老师,我同样能找到乐趣,新奇的追问,园内嬉戏,课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

  我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计的: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对比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文章写景的方法;

  这个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发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等。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配图片介绍作者,然后是介绍这组散文,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重点放在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分析的过程也是按照由课文顺序进行。

  反思后,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忽略了检查字词这个环节,因为课文较长,所以设计时就没有想学习字词,但是,在读文章时就发现了问题,也使我明白了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毕竟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而且,介绍作者的图片也应该用上,否则,只是浪费,毫无意义。最主要的是课程的进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重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关联的整体。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上,课前的考虑不够充分。

草教学反思8

  应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学校本学期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实说起“课改”我们都很观望,一旦说本校要进行,大家是议论纷纷,套用一句俗语就是“鹅一声,鸭一声”。其实这也不怪大家,课堂改革是一个方向性的庞大的工程,有几个人能有自己的思想和完整的理论推行改革。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是要教育局先拿出一个方案,然后大家根据其思想在本校施行,但一句“百花齐放”把这项沉重的工作挪移到了各个学校里。

  我校是在原先学习杨思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思-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要简化课堂的教学程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课是我在尝试用新的教学模式上课的第一节课,为了这节课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备课。这堂课下来我的感觉是,只有精心备课,我们对课堂的掌控和把握能力才能提高,减少课堂中的随意性,提高课堂的效率。但这堂课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虽然感觉也是按照几个活动模块下来,过程很简洁,思路也很清晰,但是就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是很多,并没有保证十分钟的'练习时间。课后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一、课堂中教师的话语还是太多;二,在学生反馈阶段对时间的控制很困难,学生回答的多了,时间不够,学生回答少了,又怕问题不能讲透。三、对问题的设计还是不够细致,不能很好从某一角度切入。在下一节课中将试着从这些问题入手,使自己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草教学反思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摘录词句”,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方式。《含羞草》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文中有许多描写花颜色、姿态的词语,可以作为学生摘录、积累的好素材。不过,语言的积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语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进一步理解,我又采用实物和文字对照,教师适当的讲解的方法,来助学生体会花草不同角度的美丽动人,为摘录作好准备。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积累、运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运用”。在整体回顾,交流感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习了课文,你现在想对含羞草说什么吗?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句。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有了积累课文语言之后的灵活运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学生也感受到了积累、摘录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摘录的浓厚兴趣。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摘录“这一良好的学语文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课堂中这样的训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训练,加以指导。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内容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多次朗读来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在经历多次、多层次的读中,学生从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最后到读中感染,他们的情感在层层递进,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由茫然渐渐深刻。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在课堂上,文本、学生与我之间经历了一场真真切切的对话,经历了一个感性、理性、悟性的过程。 婀娜多姿、淡雅、翠绿”这些词语是学生重点积累的对象,也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在这个片段中,我紧紧抓住“为什么含羞草原来叫得意草”?先让学生找到有关小节,再采取不同手段的读,让学生质疑,,接着充分借助媒体,采用文字和图对照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又有意识的补充一些描写花草姿态的词语,再进行朗读的指导,为课末的积累埋下伏笔。积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老师把字典上的解释说一说,现在运用这样的方法,无论在今后的说话或写作中,相信学生都能正确的运用这些词语。

草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齐读 课题,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的草塘?北大荒在什么地方?谁用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生介绍。

  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思考:草塘 有哪些可爱之处?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小组交流所得。学生汇报学习所得。学生主要从两方面汇报:一景色美丽,二物产丰富。下面同学们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学课文,先有感情的读课文,然后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草塘景色美丽、物产丰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放映相关的录象,欣赏北大荒的物产丰富,在学生汇报草塘的美景时,引导学生新赏草塘的美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有感情的读来体会文中的.美。在课文将近结束时,师创设情境,草塘的迷人景色令人陶醉,草塘的丰富物产使人留恋。此时,你对北大荒 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这节课 充分的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设计精巧,以读为本引导得法。通过资料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扣住“可爱”设疑让学生快速浏览,使之对草塘有初步的印象,征求意见,从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跃然于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得以体现。有多媒体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现草塘优美迷人的风光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同时,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开放式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驰骋了学生的想象力,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草教学反思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青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怅。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很多的解读,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在本文中,作者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在我的“乐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即使在三味书屋里,面对严厉的老师,我同样能找到乐趣,新奇的追问,园内嬉戏,课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各抒己见”这一环节。预设的问题是:“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课堂上本环节是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积极性最高的一个环节。有的说三味书屋是苦屋,理由是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有的`说三味书屋不是苦屋,因为作者也写了一些趣事,如寻蝉蜕、折腊梅枝……经过学生的探究,再由教师点拨,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三味书屋中既有苦也有乐,应该说是一个“苦中有乐”的书屋。再联系文章的第一部分,文章的主题自然得以凸现,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的文章,可以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伟大的鲁迅先生用饱蘸了快乐甜蜜和惆怅忧伤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的一段生活,文中有优美的写景,有详尽的叙事,充满了童真童趣,也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惘。 首先,作者对于百草园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那景色优美的大自然,那充满诱惑的传说故事,那雪地捕鸟的乐趣,都让我们读者为之赞叹和神往。所以,在离开百草园的时候作者流露出了淡淡的失望和惆怅,这更符合一个孩子的心理特征。 其次,对于三味书屋生活的记叙,我们同样看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好奇心,看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也看到了一个孩子在单调的学习和课余时偷乐的兴奋。所有的这些描写,都让此文充满了美好和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很关键。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有效性,必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必须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乐于回答,急于回答。问题必须提到点子上,课文的难点才能得以突破。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它环节的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读课文的方式有些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力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草教学反思12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遵循了我校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即“巧妙引诗词——初读知大意——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首先我借助白居易创作这首诗的故事导入教学,极大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读古诗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做到有层次性地提高朗读能力:通过自读,清除朗读障碍;示范加指读使学生朗读不但准确,还上升到有节奏这一层次;齐读晓韵律,为后面深入品味诗文做好了铺垫。

  品味诗情体会意境一直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使学生充分感悟诗词的意境美呢?在“品读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借助了多媒体和图片等手段,采用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升华情感。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理解抽象,于是我借助图片引出诗句,使学生的理解更形象化。

  我首先借助古诗图片,启发学生感知古诗描绘的是哪里的草。学生都齐答:草原。 “离离原上草”这句中哪个字是草原的意思?这样“原”字就形象理解了。 “离离”是学生理解诗句的难点,我又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原上的草长的怎样?同学们说:很多,很茂密,很茂盛。我乘机再问:古诗中的哪两个字说明小草在辽阔的`草原上长得很茂盛,同学们都能回答“离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离离”的意思,同时我引导学生读出茂盛及草原的一望无际,同时借助手势辅助朗读,提高了朗读效果。

  接着,我又出示四张不同季节小草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用语言描述不同季节小草的特点,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形象感知了什么是“枯”,什么是“荣”,理解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诗与画的结合,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品位古诗、感悟古诗中的意境,学生学起来也轻松多了。后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理解,我配以图片,同时重点抓住了“烧不尽”的是什么来加以引导, 诗句的理解就这样水到渠成了,通过反复读使孩子们体会到了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

  然后,我又借助描述意境,引导学生针对性地齐读不同的诗句,最后又齐读了全诗,从而升华了对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的体验,整体感悟了全诗,使本课教学达到了一个**,学生读的能力真正达到了显著的提高。

  “扩读升情感”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向学生还原了本诗的原貌,并鼓励孩子课下读一读后四句,搜集相关资料,感悟它们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探索学习的精神。

  我觉得本节课最成功之处一是形象感知,二是读得到位。当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朗读如果再配以音乐,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更能入情入境。扩读升情感这一环节,如果再准备一些课外的内容,如白居易的其它诗词,可能知识拓展得会更深入些。

草教学反思13

  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草教学反思14

  《竹是草的最高理想》是初三语文模拟试卷中的一篇现代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讲述的主人公是一个心高气傲,不满足于现状的女孩子,经过与母亲的一次偶然对话,她从竹中受到了启发,懂得了人也应该像竹一样,怀揣理想,努力向上,乐观生活。

  我选择它的原因有四个:

  1该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语言流畅感人,适合初三学生赏析。

  2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设悬念、倒叙的写作手法,而吉林省近几年中考题也通常围绕这几点出题,所以,我认为这种类型的文章是中考阅读训练中的首选。

  3设置现代文阅读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而学生能否理解与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否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则是分析、理解能力的关键。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散文,借助此文,既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理清行文思路,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出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中的线索。

  4通过此文比较有代表性的语句,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个别题型的答题方法。

  临近中考,根据平时练习的反馈来看,现代文阅读,相对于古诗文默写,课内文言文方面学生丢分严重。答现代文题时,学生往往捕捉不到重点词句,语言表述难以做到准确、完整;对题干中的指令词把握不准,导致答非所问;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不深,文章的主旨、情感基调与行文脉络认识模糊不清,导致答题思路紊乱。

  鉴于以上几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从整体上读懂文体,是散文阅读的基础,是答好题的关键)。

  2、品析语言,学会鉴赏文学作品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会对文章关键性语句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3、学会梳理行文脉络,理清作者情感变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教学生以方法和规律,才能使学生获得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积累现代文阅读的规律性知识。

  难点:现代文阅读的知识迁移与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却出现了很多漏洞。

  1、教材处理不灵活教师的教学能力之一就是处理教材的能力,本节课我在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线索之后,就直接进入了已预设好的下一个教学环节,而此时应该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明确该情感变化过程恰恰是作者的.成长历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中心有更深刻的认识。这说明我对教材的处理不灵活,不机智,头脑中总是想着自己早已制定好的下一环节,所以我认为我对教材处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这种能力的提高无法一蹴而就,但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对文本进行更深入地细读与反思,长期坚持,相信能有新的提升,达到新的境界。

  2、限制学生思维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贴近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一点很重要。 因此,我特意设计了学生参与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找喜欢的句子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我对学生抓得还是有些过紧,没有放开,我一句句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这种教法是忌讳的,也是我今后要努力改正的。

  3、忽略方法归纳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交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本节课学生先说,我再点拨,使学生的答案变得完美丰满。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只是用嘴去说,去评,而忘记将归纳出的方法通过大屏幕放映出来,最令自己感到懊恼、沮丧的是:自己明明已经准备好了课件,明明知道这是备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在课堂上自己竟然把这么重要的环节落掉了。

  这堂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无论上平常的课,还是上公开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到备课时的思路,资料的选择,课件的准备,小到教案中的每一句话,讲课时的每个动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历了这次锻炼,我才真正认识了自己,才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很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经常送给学生的话,现在,我也将这句话送给我自己——希望我能去虚浮而就真实。

  我想,一堂公开课的极精彩或极糟糕,都说明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因为,好课不是“说”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草教学反思15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离不开读,“以读代讲”必须形式多样地“读”,方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进而提高“读”的质量。在《可爱的草塘》这课中,我除采用一般的范读、自由读、齐读、品读等方式外,还采用了如下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颖的朗读方法。

  1、手势导读。

  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体会试读,这无疑是一种直接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方法,教师在学生仿读时,还挥动手臂,像指挥合唱打拍子一样引导学生入情朗读。教师在范读基础上以手势导读,使学生不仅闻其声,而且睹其形,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

  2、打擂台读。

  运用打擂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也是教者设计的颇具特色的朗读方式。如在品读课末“水天互衬”的语段时,教者先用激励法提问:“谁能站起来,用最高水平来感情朗读”,当学生读毕,教者又说:“她已经站在‘领奖台’上了,下面谁能比她读得好的就站着,她就走下‘领奖台’。看看谁能读得使她坐下。”于是先后有五人轮番为“王”,最后我幽默地用齐读的方式把后一同学“打”下擂台。这种打擂台方式的朗读方法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竞读课文的积极性。

  3、分合读。

  分读是一种个体竞读,易于比较优劣。合读能增强信心,形成合力。可以先合后分读,可以先分后合读。分合朗读的方式既有变化,又具有竞赛性,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朗读方式。

  4、荐读。

  众荐式读:教师提出:“你们推荐一个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读。”被推荐者既是公认的“朗读明星”,他自然要格外投入,发挥其最佳水平,不负众望。教师还让学生自荐式读:教者用激将法提问道:“谁敢说自己是班里读得最好的?”在教师的“读得最好”、“最高水平”的“悬赏”之下,则多有“勇夫”自荐朗读,这种形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以上四种朗读方式是比较新颖的。此外,我还多次入情地范读,然后让学生仿读。教师读“这草塘,真美啊”时采用比较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的语势,再让学生比较优劣后择“优”仿读。教师在讲析中始终拨动着“以读为本”之弦,如讲读“草塘美景”这一段,教师引发道:“这一段很美,你们要把草塘的美读出来。”讲读到“一条清澈的小河呈现在眼前”时则让学生悟情品读,“看看读得‘清澈’不‘清澈’。”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较好地激发同学们的朗读兴趣。在这课中,相当的时段都用于自读、齐读、范读、仿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这节课应该说是“以读代讲”、“以读语情”、“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课。

【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草》教学反思02-21

《草》教学反思06-13

草的教学反思06-12

草教学反思03-24

古诗《草》的教学反思09-06

《风铃草》教学反思02-08

草教学设计的反思06-12

金色的草教学反思02-15

《草》教学方案与反思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