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4 12:49: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关键在于上好复习课,努力做好章节、专题的“听、评、讲、练”层层过关。但每堂复习课上下来,常感觉学生基础薄弱、被动接受、效率较低。

  一、物理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反思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只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我们就是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充分的通过身边的生活常识、现象感知认识物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融会贯通后,再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真空不能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基本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败笔。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选择参照物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点,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例如,刚开学初在讲“单位换算”,第一个班级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错误颇多,自己还埋怨学生学习不认真,后来在学生的反馈中才知道学生没有真正的搞懂。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加鼓励和帮助,帮他们树立信心。

  其次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最后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争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4,5,6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直到现在,我从事物理教育工作已有一年了,现就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的所感简单的谈一谈。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要多积累,要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3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二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具有条理性的笔记,便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弄清每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学期来,也遇到很多困难:

  1、落实不到位。本来应该当时落实没能及时落实。

  2、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从而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这样就会更加深刻。

  3、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时候物理课后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很少,这样一些概念、规律及情景需要学生在课后加深理解,然而很多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课后的功夫,导致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这是我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4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终于结束了。回首一学期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有困惑,也有反思。

  我虽然只担任一个普通班的物理教学,但依然感受到教学上的困难,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学生素质整体较弱,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的较多

  由于近几年来,攀枝花市两所“国重”的年年扩招,使得我校生源质量也年年下滑。从我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虽然有一部分同学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

  二、高中物理难教,也难学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从而造成了高中物理教起来比较困难,学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不足

  自己曾经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多年,对初中的物理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但对高中教材,不太熟悉,尤其在高中物理运用的灵活性上还很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及学期结束后,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主要心得如下:

  一、依据学生接受的状况,推进教学进度

  在开始接手物理教学时,自己的教法依然是尽快按按章节推进教学进度,然而,学生的现状,使我不得不停下来,主要问题是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因而。学生接受难度加大,尤其,普通班的学生,本身的知识与理解能力的局限,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在这个问题,自己的反思就是:尽量放慢教学进度,给更多的同学思考与训练的机会,以打好他们学习的基础。

  二、即要依据教材备课、也要依据学生备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上好课的基础,但只依据书本备课,只能陷入“本本主义”之中,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因而,也要依据学生的状况备课,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高一的学生是刚刚升上来的初中学生,他们的思维也基本上是初中的思维,因而,高一的教学完全可以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应该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多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同时,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认真上好课,更要重视课堂问题中的反馈与反思

  上好课是每个老师一生的追求,上好课不容易,

  这不仅需要老师有熟练的教学能力,更需要有熟悉的教材,这对自己来说还不太具备,但一个人只要努力,只要做有心人,就会有进步,在这个问题上,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因而,自己一方面努力钻研教材的同时,就是向同行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其次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中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更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常的反思,努力改正自己的教学不足。

  四、重视学生的作业,重视先复习再作业

  在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中,自己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个章节学完后,要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五、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更要重视学生课业的辅导

  高中物理难教,学生难学,这是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的,高中物理的教与学,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坚持、才会走出困境。另一个问题我发现:经过一个阶段教学后,一些害怕学习困难的同学开始出现,这时就急需教师对他们展开思想工作,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基本上是做到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个方面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经常给予经常的辅导,以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一学期的高一物理教学,有困惑,也有收获,同时,反思使自己懂得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而不是只会强调自己的困难,困难是让人克服的,而不是用来宣扬的,只有迎着困难上,才可以克服和战胜困难。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5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

  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电学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6

  紧张忙碌的高一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工作10年,教了4年高三,各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4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很多同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历次考试平均分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然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5班是所有任课教师公认的上课纪律很难保证的班,因此在上课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维持纪律,纪律保证了才能让那些想听课的学生有所收获。6班是三个班中上课的感觉最好的一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年来,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时候物理课后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很少,但是一些概念、规律及情景需要学生在课下加深理解,然而很多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课下的功夫,导致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这一点是我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7

  说是“赶鸭子上架”,一点也不过分,我在迷茫和困惑中被推进了生命化课堂改革的大潮中,潮起潮落,多少彷徨与苦恼,激动与兴奋,希望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想当初,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置身于生命化课堂改革大潮中,既感到新奇,同时又有点措手不及。这一路走来,感触颇多,当然也有些许的体会和心得。

  一、我的疑惑

  初识生命化课堂改革,我体验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带来的震撼;品尝了新理念对传统教育理念冲击的苦涩。也难免对生命化课堂改革产生了重重的疑惑。

  (一)进行生命化课堂改革会不会课时不够,教学任务能不能完成?

  (二)怎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操作?

  二、我的困惑

  带着这么多疑惑,开始,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推进着我的物理教学,生怕步子迈大了,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即使如此,在生命化课堂改革的实行过程中仍旧时常遇到一些新困惑:

  (一)“教”的困惑生命化课堂改革的要求是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由教师的多讲、全讲变成了少讲或不讲,我感到难以适应,以前自己“独霸”课堂惯了,突然“闲”下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感到有一种自己“满腹经纶”无处施展的苦恼。怕“多”讲会被冠以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等莫须有的“罪名”。少讲,又怕学生的学习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真是举步维艰,左右为难。

  (二)“学”的困惑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问题也层出不穷,是我困惑和忧虑最多的:1、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不善言表和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自卑心理强,又不愿参与合作,在自学环节难以跟上班级学习的进度,更难以得到知识的深化理解,致使这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有保障。2、学生们的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而且参差不齐,在小组讨论或老师提问时,有的学生怕发言,有的学生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有的班级学生人数多,不能同时兼顾全班同学,控制和驾驭好这一堂课,做起来真的是难度较大。3、影响了尖子生的发展。课堂上分组进行学习或讨论,兵教兵是通常的模式,尖子学生教普通学生,他们就变成了各小组的小老师,他们在不厌其烦的讲解中,虽然非常有成就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理解和探讨。4、课堂上,只要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合作流于形式。

  (三)“评”的困惑以前评价学生往往以考试成绩论好坏,简单好操作。现在新课程要求全程评价学生,这是我最为头疼的一件事,生怕表扬少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赶紧鼓励表扬说:“讲得真好!你太棒了!表扬他!”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并加星给于褒奖。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星星”满天飞。

  三、我的感悟

  回顾自己的生命化课堂改革之路,充满艰辛。但在艰辛中我也不断反思着自己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一)课堂开放要有度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并不是将课堂完全“归还”给学生由学生决定一切,象一盘散沙,放任自流。教学中,学生确实应该做课堂的主人,可是这并不等于就应该任由他们随意乱说,更不能抹杀老师的存在。因为教师的生活阅历、对教材的把握,以及知识的底蕴都要远远的高于学生。所以教师该“干涉”的时候要干涉,该纠正的时候要纠正,该限制的时候要限制,该“主宰”的时候要主宰。不要只追求课堂上的“轰轰烈烈”,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

  (二)合作不要流于形式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三)评价要褒奖有度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但是,过多外在的奖励如果用的赞赏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反而会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是必要的,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赏都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会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努力。

  四、我的收获

  从刚开始的“雾里看花”到现在的“拨云见日”,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课 程给 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在艰难的探索中,我也与生命化课堂改革一起成长起来了,真正是教训多多,收获也颇丰。

  (一)教——胸有成竹

  一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的观念在不断的变化,认识到了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体现在上课中,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在实践的过程,针对不同的课型我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1、对新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的更透,当然,有学生讲解,也有学生为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2、对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就比较难,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这种课的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自己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相互交流。因为我了解到,每考完试学生都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每个同学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堂时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学生留空间,能使他们很好的展示自己,为了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还采用了同伴互教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要给别人讲明白,自己必须理解得非常透彻,并且在讲解的过程,同伴之间可以从对方的讲解中学到新的、更好的方法,和不同于自己的思路,从学习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3、对实验课的教学,在实验课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还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探索,看到这种情况,惊讶之余感到格外高兴,学生不仅玩出来门道,而且玩得更高兴更有趣,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如在学习压强一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让同学们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教师演示实验时看到现象的印象要深得多。再如,讲授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时,可让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各种猜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用实验验证,并对他们的探究进行交流评估。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快乐。

  由于有了这些举措,课堂教学少了先前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上课时有了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和豁然开朗的喜悦。

  (二)学——乐在其中

  由于不再把学生当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和知识的收购站,而是鼓励学生、带领学生去探究,去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完成教师学习任务枯燥过程,而成了一个学生们亲身体验、自我发现、充满乐趣的过程。例如在一节浮力的习题课上,我把练习题分成难易不等的几个层次,以小组为单位,组长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一些平时不愿思考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生怕拖了小组的后腿。而对一些尖子生,我总是要求他们,不要拘于表面,要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在原题的基础上深刻挖掘,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和探讨。这样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组内问题全部自己解决的优胜组,加星奖励,如果还能对别的组给以援助格外加分,这种快乐的情绪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这样一堂枯躁的的习题课,被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取而代之。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学到知识。“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议是”等,成为课堂上学生使用频率最多口头语之一;一双双高举挥动的手臂成了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评——深入人心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认定,对学生的长处和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都给以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不再恨铁不成钢,因为我知道,有时候,铁和钢是等值的,学生有自己的人生体验,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考查学生,当然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东西。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我总是以鞭策激励为主,而对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评价学生要选择好时机,也要因人而宜,这样的表扬才能深入人心。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知识拓展这一环节中,提出了一个为优生准备的问题,两分钟过后,我用期待的目光扫描了我的得意门生一遍,发现他们都避开我的目光,我心知肚明,正准备给学生点拨。突然一个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平常不愿发言的学生站了起来,虽然他的回答不很完美,但还是令我和全班同学吃了一惊。我带领全班同学给了他足有一分钟的掌声,看到他的脸红了,我知道脸红的背后,他收获的是得意和自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去发现他学习过程中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点”,“闪光点”,并及时的表扬鼓励,比如哪一次家庭作业完成的不错,我总是不失时机的的在作业本上写上肯定的话,使他学习兴趣逐渐稳定,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让他由对学习物理感观上的快乐转化为内在的快乐,并保持愉快的学习状态,在快乐中学习。

  当然,在一年的生命化课堂改革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从最终的检查来说,学生还是要参加考试,平时的表现再好,平时的考核全部是优,最后中考依然压在那儿,考试模式不变,评价的最终标准不变,生命化课堂改革的前景还是堪忧的。

  从评价 老师的机制来说,历来评价老师都是学生的成绩,即使课上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你,最后如果没有成绩,原本喜欢你的学生也会背叛你。因此,面对生命化课堂改革和成绩评定这对矛盾,老师如履薄冰,陷入两难。

  尽管如此,一年生命化课堂改革的实践,我觉得还是得比失多,最起码我们努力过了,实践过了,尽管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尽管这行脚印可能歪歪斜斜,但毕竟我是在探索着,前行着,希望在以后的生命化课堂改革实践中克服更多的不足,获得更多的成绩。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8

  3月30日上午10点,我在东山中学完成了学员汇报课。通过自己课堂上的教学体验和各听课老师的点评,我感觉收益良多,在肯定自己工作上一些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授课思路清晰明了,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二、注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做到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全程参与,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注重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三、注重课堂气氛的调动,从课前的引入到各部分内容的过渡都力求做到自然、有趣,寻求课堂的“笑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四、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课堂讲解的深度及课堂练习的难度。

  在不足方面,许多老师都提到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这点确实也是我缺乏的一个方面。物理这门学科,在描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中都需要注重语言的严密性与规范性,只有正确表述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在其他细节上我还要再进行琢磨,例如在讲引力常量时,除了介绍卡文迪许的实验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实验室的荣誉,让学生知道该实验培养了许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摇篮”。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投身科学研究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要将物理方法与思想介绍给学生,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是将轨迹看做是椭圆轨道得出的;扭秤实验应用了放大思想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勤加锻炼,从基本工做起,从细节处花心思,不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等到提高。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9

  转眼间高一上学期已经结束了。回首一学期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欣慰、也有困惑。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存在许多困难。

  一、学生基础问题

  我本学期所带班级为高一(1)、(5)、(10)、(15)班,这四个班都是普通班,其中(1)、(10)是体艺班,学生初升高的基础比较差,即使老师进度放慢,他们也觉得比较吃力,慢慢就没有了学习兴趣,从我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虽然有一部分同学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第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问题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不会灵活运用,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

  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科目比较多,学生不知道分配时间,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数学知识问题

  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导致见到三角函数就头疼,不会根据物理情景列出数学关系式。

  根据以上问题,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钻研教材,对教材的进行取舍,夯实基础为主要任务,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得到成就感,通过一点一点的成就感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自主分配各科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而是怎样建立各个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式,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对正交分解时能熟练列出三角函数关系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运算,并反复训练,把物理中的数学问题解决。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0

  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一学期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工作20年,各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我所任教的四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4班因为本人是班主任,很多同学有着不敢不学、不得不学的心理,因此历次考试平均分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然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2班是所有任课教师公认的上课气氛比较活跃的班,因此在上课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维持纪律,纪律保证了才能让那些想听课的学生有所收获。1班是四个班中上课的感觉最好的一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

  四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决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说话干扰他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是老师能上好课、学生能听好课的前提,总的'来说,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尽量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去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高中物理有很多典型情景,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对于一些典型的复杂情景,我通常将其分解成简单情景,提前渗透,逐步加深。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学期来,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由于课时有限,没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高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要求又比较高,很多时候物理课后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很少,但是一些概念、规律及情景需要学生在课下加深理解,然而很多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课下的功夫,导致很多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这一点是我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1

  随着全市的高中扩招、各个小学和初中学校部分老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同等诸多因素,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甚至于我常常利用上物理课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给他们临时补习初中甚至小学的数学知识,我感到迷惑,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啦?不可思议;

  现在我们学校是实行分层教学,暂时全年级分两层;我所任教的三个班,一个班是283班,我担任班主任,是全年级中成绩稍好一点的班,另外两个班289班和290班是平行班,基础相对而言,弱一点;每个班的特点都不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认为:

  283班的学生不知是由于我是班主任的原因,还是基础稍好一点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有5、6位学生课后的功夫不足,个别学生凭借小聪明课后较少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才能交上来;全班上课时发言积极,比较活跃,课后做作业也积极,正确率高,总之,学习状态好;

  290班的学生,上课也活跃,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多,做习题时讨论的学生也多;对课后作业来说,容易点的问题做得还可以,稍为上一点难度的题,就空着,等着老师来讲,你不讲,他也不问;上课和课后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比较少;

  289班的'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3、4个,其它学生反正就是不出声,懂也好,不懂也罢,反正一句话,就是不出声;课后作业呢,填空题和计算题,大部分是空着,你问他们,为何不做?他们说,不知道做;对于选择题呢,乱蒙一个;无论是上课还是课后,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都不太高;

  对于289班和290班两个班的学生来说,一部分学生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也有一部分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他们的学习状态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就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事;如果老师要求作业上交,那他才认真做好;如果老师布置的是看书,那就对不起,十有八九要打折扣,通常是不会看的;两个班,分班时的情况是差不多,而目前的状态令人担忧,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这是怎么回事?

  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懒”的特点,上课懒得动笔、懒得动脑,下课懒得总结知识和习题纠错。针对这种情况,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要求“宽松”,提倡任何人都可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错了,没关系;同时告诉同学们,全班必须有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老师就不得不重新来过;做题过程中,坐在附近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这一点虽然简单但我认为很重要,上课时只有尽可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了,你的教学才有效果;我在讲台上讲的过程中,所有学生必须都看着我,随着我的思路一起思考,总的来说,在上课时,我说话时,学生不能随便讲话,这一点我做得还不错,几个“活跃分子”都反映物理老师厉害,不敢随便说话;我让你做题时,可以讨论问题;

  2。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及时停下来听听学生的反应,留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提问;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课后复习,有针对性的记忆。

  4。注重“情景”教学。目前我们只学习了第一、二章,主要内容是运动学知识,有一些典型情景,如刹车问题的处理,在教学中我不断强化它们。每节课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情景”和“模型”,每讲一道题,我都会提醒学生“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你能画出情景图吗?”“注意想象和理解这个情景”“这是怎样一个模型?”

  5。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首先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求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如讲解加速度的概念时,讲清楚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如何引入的;又如,讲解运动学的两个基本公式时,让学生弄清这两个公式是如何建立的;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讲解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有多种结论,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规律是如何得到的,通常在实际应用时,哪种情景该应用哪个规律等,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6。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一方面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讲解物理习题。实验时,我注重是如何进行引导,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而不能那样操作;讲解习题时我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讲解物理习题时,画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画示意图是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2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本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第一章力;第二章 直线运动;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引入运动学的参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并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章是力学和运动学的纽带,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废,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找到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到运动学的知识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3

  高一的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我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初中没有独立开设物理课,因此高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面对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学期乃至一年)。笔者曾对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 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4

  今年是福建省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年,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靠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死没有定数;机遇是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旧教师间根本不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成败自我掌控。

  比对新旧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偏重于机械记忆、解题训练。教学的手段单一、陈旧,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习氛围沉闷。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一个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课堂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合理的新课标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目的等的不同而变得千姿百态。同时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作为科学性和创造性非常突出的物理科,我们要很好地发挥她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合理采取措施,付诸实践

  经过一个学段的实践,我将自己对一些新课标的做法总结如下:

  第一、改变学习方式

  1、提倡学习多样化。

  要尽快让更多的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如学习方式、教师的要求等。在高中,需要学生钻研课本、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开拓途径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对于这些学习方式上的转变,高一学生根本未能改变过来。因此,就需要多向他们强调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并给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让他们课后相互讨论,共同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信息,并在下一节课中,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查阅到的内容,然后全班同学都共同分享每一位同学的成果。让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或解决问题,旨在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并增强处理和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教师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学习信息,如网络学习物理知识、讨论物理问题、探索物理新知、拓展物理视野、开拓物理思维的网址;介绍好的参考资料、科普刊物、科学名著、科幻读物、科学小发明启蒙读物等等。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做统治者,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甚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3、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同时不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启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悟、体念知识的产生,发展进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就像赵保钢教授说的一句话:“传统的教学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新课标的教学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训练成有问题”,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才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第二、转变教学方式

  1、倡导民主平等教学。

  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民主。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体现在课堂的语气,目光等不经意的方面,学生能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会体验到学习是种乐趣,才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去进一步感受学习。实施活动式、讨论式教学,只要我们教师放得开,相信学生,给予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创作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式教学模式,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愉快的。

  2、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上实验活动课和习题课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新设计新的实验。不要局限于一般的常规常法,不拘泥于形式,不墨守成规,要求新求异,以敢于批判的头脑,广开思路。

  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用言语赞扬,用行动热情地扶持,并积极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那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如:对周围同学感兴趣问题的收集、整理、探讨、解决;对大家感兴趣的物理小实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使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新课标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与小组成员分享,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不可否认新课标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既可使教师不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重复机械的、低效率的劳动中,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法、教材、学生等方面,而学生也能从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究,想法虽好,但在实施中却有不少的困难。

  一、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适应性问题

  (1)由于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等因素,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欲见成效,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2)处于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观摩学习的机会,故而要使新课标顺利实施还需要一个过渡期。

  而教学的主体――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学的学习状态中,要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换句话说学生还没完全达到有像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地探究学习。(1)由于学生程度不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动”起来的只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呆坐,坐久了就会开小差,学习时间久了,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就会拉大。这就是一些教师说到的“容易两极分化”。

  (2)不少学生还习惯被教师牵着走,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没有教师督促的前提下是不学习,只有当有外来压力的时候才会被动地学习。

  二、新课标下课堂管理的问题。

  (1)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机会,这样以往的安静的课堂纪律就很自然被打破了。如果学生不讨论教师就处于较为尴尬、被动、孤立的状态中,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许多教师则觉得课堂纪律被破坏了,因此如何控制学生讨论的“度”则成为新课标课堂管理的一个新的挑战。

  (2)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给机会学生把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旧知识、旧的经验结合,产生新的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能否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如果遇到教师本人也一时无法对答的情况应如果处理?

  (3)课堂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键是教师,但大部分教师还欠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4)新课标较适合小班制的教学管理,但由于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是大班制的教学管理。

  三、新课标教学中如何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实施中则不敢放开手脚。

  (1)新课标既是试行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实施中不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么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来评价教师。以往传统教学中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考试。新课标是否也是一考定“终身”?

  (2)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福建高中新课改的成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也很需要高考指挥棒的明确指向,社会评价的正确导向。所有的高中新课改的老师们都不希望辛勤地探索,再换来网络上流传新课改是“广东红红火火、山东后院失火、海南不温不火、宁夏黑灯瞎火”的尴尬评价……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5

  本月中旬进行了期中考,以匀变速直线运动及重力,弹力为考查的重点,期中考后又进行了摩擦力的教学,并对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一章进行了单元测试,从两次力学知识的测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力学的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中掌握得很不牢固。对这三种力,我们一直强调大小及方向,但很多学生还是只顾大小,无论方向。弹力是高中新介绍的一种力,从它的产生条件:接触、形变。从弹力产生的原因:由于形变要恢复原状的产生的一种力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为:书放在桌面上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是由于桌面形变而产生的,我便总结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弹力作用,一个物体受到的弹力是由于另一个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不是由于自身形变产生的)。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摩擦力的大小计算之前,我强调学生: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动还是静,然后再确定解题方法。而方向的.制定是难上加难;在相接触的两上物体间,判断其中一个物体摩擦力方向,要先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判断这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运动及运动趋势的方向。在这里,我同时强调学生记住了一些曲型的常见的例题,用这些题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套用其他类似的习题中。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打好这一基础,逐步学会受力分析,作受力分析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0-01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0-01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范文04-14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5篇12-30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5篇03-15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4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通用18篇)07-05

物理教学反思10-25

物理教学反思06-19

物理教学反思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