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1
本课在教学中我的闪光点有以下几点:
1、整体感悟,抓住单元主题直奔重点,层层突破。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质疑,然后抓住单元主题,即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也就是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的学习,进而突破其他内容的学习。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悟到生活在德国的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一朵朵、一簇簇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会令人心旷神怡、心花怒放。同时让学生闭眼听朗读想象奇丽美景。我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民族奇特这一部分,还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然后抓住第4自然段中的“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让学生感悟美丽背后更深层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梦究竟寄托着他什么样的期待。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读中激情。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感情朗读训练,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让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3、延伸梦的内容,再次感受德国人无私的境界。
课文的结尾季羡林爷爷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我抓住梦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明白这不仅是季老仿佛进入梦乡,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更是寄托着季老想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德国人民的这种境界,希望祖国人民也相处得这样和谐。让他们明白在美丽的鲜花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还隐藏着作者的一种殷切希望,难怪三十五年后季老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会感慨万千。
在教学中我认为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指导朗读上,自己只注重齐读,没有给好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也没有给差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有的学生在“滥竽充数”,应该多给优秀学生和潜能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对于朗读的指导,自己做得还不到位,体现德国奇异景色的那一部分,我虽有范读,但我在让学生齐读时,学生把我标出的重点词读得声音非常大,以示重读。但我们知道重读不只是只有大声读,只要能体现出这几个词语,体会到景色的'美,轻声也可以。这与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以后应多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2、自己的语言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有时甚至有些罗嗦。有些过渡的语言还不是很自然,有些牵强。对学生说的话,我的评价性语言不够准,不够活,有时干脆什么也不说,没有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唤起,适时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我想我应该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学习、读书,积累自己的语言。还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和博爱去引导学生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我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比较亲切、和蔼。学生积极性也较高,发言也还不错。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自己和学生,条理清晰,能抓住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分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也在感受语言、品读语言、感悟内涵,在朗读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写作特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与文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定位在感悟一个“美”字上,抓住文句“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让学生逐步品味那里的花美、人更美。然而当我再回过头来看这篇课文时,发现这一次教学线路虽然也可以达到目标、突破难点,但似乎过于强调了人文性。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七单元中,其目的是让我们感受异国风情,品味他国的民俗民风,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便会发现文本中就有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品味又与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相匹配的'内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我带领着学生去异国他乡尽情地畅游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中,感受着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学生由衷地发出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啊。由此我的思考是:当我们拿到一篇语文课文时,切不可草草地束缚了自己的思想,觉得中心是什么就该是什么,应该把此文放在一个单元中,细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想,又要照顾到编者的设计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此才能够把课上得深刻、丰厚。
细节操作讲究度:
在感受“景色奇丽”这一板块中,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的:
1、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花美的语句,然后读一读。
2、抓住重点词让学生谈感受。
3、出示图片写感悟。操作比较简单,方法比较陈旧。
针对这些不足,我在第二次设计中有了改进: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语句,并把它读好。
2、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段话,把它读正确,读流利,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景色奇丽。
3、你能抓住重点词谈谈感受吗?
4、把我们想象到的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5、随机出示图片,师配乐朗读。
6、请把这奇丽的景色加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笔流淌下来吧!
出示练习:
此时此刻,我仿佛……
(提示:你可以抓住花的形状、颜色、芳香等。)
如此细化了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那奇丽的景色,更是有指导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的思考:
特级教师沈大安说过:有效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亲历过程。何为“亲历”呢?让是学生亲自去读一读,亲自去品一品,亲自去感受一下,亲自去体验一番,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在学生的内心里铺垫起足够的情感,才能厚积而薄发。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3
在教授本课时,我采用了钱梦龙先生的导读教学法。回想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方法富于启发性。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与“别人的”这一组反义词,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对本文产生了好奇心。当利用课件学习完字词,汇报了资料后,我又以检测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汇报时我发现学生或过于罗嗦,或抓不住重点。我引导学生抓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这样,我们把第2段的“德国人养花给别人看”与第3段的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连在了一起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给同学们介绍说,这样的方法就是抓主要段落概括法。
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读起来让人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文第三节时,有一句描写德国街景的句子,在这句句子中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这几个词的词义要学生理解,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图,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己来解释这些词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是要求学生背诵字典上的注释条,而是在读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释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再读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的质量,而且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词语,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开课伊始,我通过播放一组德国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俗习惯奠定情感基调。
教学时,我在学生自学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并相机引导学生感情理解了第三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抓住“美丽并没有改变”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进行语句的填空,训练学生表达。教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感受最深的内容学写读书笔记的题目,以及向学生推荐季羡林的《再返哥廷根》一文,引发学生写后感或课外阅读季羡林的兴趣。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根据这个目的我精心的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德国人种花的特别之处,我抓住关键词“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山阴道上”,感受奇丽的景色。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当这两个词语浮现在你眼前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让生自由说,从而理解。“应接不暇”,从而引入本文,感受花多、花美。然后让学生欣赏德国大街上这道独特的风景。看完之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刚才看到的,感受到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季老的.文采,从花美到人美,从奇丽的景色到奇特的民族。
从整体效果来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上基本上完成了。在指导朗读上,齐读得比较多,效果不明显。如果让学生单个朗读,感情很容易流露出来。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深入去理解,没有很好地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让学生深刻地去认识,去理解。在理解课文内是,提问的方式偏难,有点成人化,不贴近学生年龄特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缺乏艺术性。教师个人心理素质和普通话有待加强,这一堂课讲下来,收获很大,对自己的教学看得更加清楚了,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7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这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8
一、自己的语言还不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有些过度的语言还不是很熟练,有些牵强。对学生说的话,我的评价性语言不够准,不够活。没有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唤起,适时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我想我应该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的学习、读书,积累自己的语言。还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和博爱去引导学生的思想。
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目的一定要明确、正确。不要把孩子引导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应该让孩子和文本对话的.同时,和教师的对话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感受德国的美丽不仅是花还有心灵,学着去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中国公民。真正体会系羡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真的更要求我掌握好方向,在充满动感的课堂上,需要我的心灵时动起来,时静下来。
三、这堂课的目标达成还是不错的,老师比较亲切、和蔼。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也很精彩到位。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自己和学生,条理清晰,抓住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分析。学生感受语言、品读语言、感悟内涵,在朗读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写作特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课堂是不完美的艺术,我想只要感觉轻松、自然、和谐,感到教师的魅力和学生的激情,就是很精彩的课了,我要在这方面多努力了。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文中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文章,不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我们读后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同时受到思想启迪。
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教学设计,整体而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生成都是可圈可点的,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主线明晰,能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为此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品读重点词句,并结合一些优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理解文本,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干练、对学生的态度和蔼、亲切。
本次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教态不够自然,稍显羞涩和拘谨,精神气不足,对课堂生成未能及时抓住,丢失了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升华的好时机。
需要我不断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磨砺和成长。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毕竟老师面对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无数的学生。只有老师更进步,学生才会更成长。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1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文2、3自然段和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展开教学。一节课下来,感觉教学还是比较紧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
一、优美语句,激起学生情感。
对于文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句子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和“应接不暇”来理解,再结合全句展开想象: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最后给学生播放了几幅德国美丽景色的图片,当街头美丽的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阵阵赞叹,情绪也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善于点拨,开启智慧。
在让学生谈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理解后,我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现象?孩子们畅所欲言,从班级干值日,到公交车上让座,再到班级捐书图书角,以及我们献血、捐款等活动谈得具体贴切。尤其到了谈体会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感触深刻,结合自己谈出真实地感受。我在心底里暗暗佩服孩子们的灵动,不由地叹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真是耐人寻味啊!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因此,要学会给孩子足够大的平台,把他们的潜力尽可能的`挖掘出来。更好地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予以适时恰当的点拨、引导,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11
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写德国人爱花、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让花朵朝外开放,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享受和快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课后回味,觉得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12
今天第二节课,我上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课,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的欲望,我准备了几幅德国美丽风景的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德国街头美丽的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发出了赞叹声:“哇!真美啊!”等孩子们进入情境之后,再让他们仔细揣摩文字的魅力,并带着这种赞美的感情去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德国的花的美,体会德国人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不仅感受到花的美,还感受到心灵的美、内在的美。
二、开启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精彩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读完写花的句子后,石寨说:“我不但从中感受到了花很多、很美,还感受到了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孩子的灵气、无限的潜力让我简直难以想象,不禁让我叹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能力真强啊!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时,学生的手如雨后春笋般的都竖起来了。洛传凯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橘子,如果我分一半苹果给你,你分一半橘子给我,那么我们就都拥有苹果和橘子两种水果,都能品尝到两种味道!自己的快乐是与别人一起分享的。”孩子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还有一个孩子谈到了去年冰灾时,有三位烈士为了大家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大家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的家人,让他们的孩子到砂子塘天华分校读书,而且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孩子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得多好啊!我承认,当时连我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可孩子们却想得那么深远。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13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精美隽永的短文。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教学本组课文,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教学设计,整体而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生成都是可圈可点的,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主线明晰,能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为此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品读重点词句,并结合一些优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理解文本,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干练、对学生的态度和蔼、亲切。
本次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1.教师教态不够自然,稍显羞涩和拘谨,精神气不足。
2.教师语言欠缺准确性,地方口音较重,前后鼻音区分不是很准确。
3.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不强,对课堂生成未能及时抓住,丢失了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升华的好时机。
这是我第一次在全校老师面前的展示,相对而言,讲完课后我的心情既轻松又沉重。这下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因为终于将特岗教师汇报课讲完了,等待真是漫长。同时,我也更深一步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劣势,还需要我不断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磨砺和成长。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毕竟老师面对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无数的学生。只有老师更进步,学生才会更成长。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14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课文中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并进行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绮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自己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启迪,情操的陶冶。
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一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绮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的目的;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06-1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03-3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04-1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0-1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10-1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05-2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优秀02-0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荐)03-0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优秀03-1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的教学反思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