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8 11:57:15 王娟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描述、分析、比较、归纳,体会化学实验时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2、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探究,增强问题意识及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体验到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从而体会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2、逐步确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CO2的化学性质

  难点:CO2与水的反应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个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板书】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将已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提问】通过观察,你可得出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完成实验后补充的内容)

  加压降温形成白色固体,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能升华。

  【实验一】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只点燃的蜡烛,通过喇叭形纸筒将一瓶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倾倒。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一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实验二】(1)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通过较长玻璃管向其中一只吹气(与另一只作比较),观察现象。

  (2)再将上述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二。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

  【分析】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受热有气体逸出(CO2),红色溶液又恢复成紫色。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板书】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O2+H2O==H2CO3H2CO3==H2O+CO2

  【实验三】取一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较长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气,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两名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其余同学观察实验,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三。

  【归纳总结】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呢?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对应)

  1、人工降雨。

  2、灭火。

  3、制碳酸饮料。

  4、化工产品。

  【回应课前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

  【学生回答】井下烧火照明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一直存在井底,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造成悲剧。

  【讲述】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学习化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O2+H2O==H2CO3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a(OH)2+CO2==CaCO3+H2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人工降雨

  2、灭火

  3、制碳酸饮料

  4、化工产品

  六、作业布置:

  小练习册43、4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七、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设计是从猜谜语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第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瓶二氧化碳,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得出其余性质。第三步让学生从性质推用途。最后让学生谈收获。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②、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六、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七、教学用品教师: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布条(若干),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装有盐酸、水的喷壶各一个,澄清的石灰水,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猜猜看: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

  (师)大家猜的完全正确,既然二氧化碳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二氧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大家打书翻到P142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

  (生)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师)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

  (演示)展示装满二化碳的一软塑料瓶,到入约占集气瓶二分之一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

  (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板书)(3)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

  (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取支试管,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通二氧化碳,

  (生)观察现象

  (演示)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稀盐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把紫色布条放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布条喷洒水

  4、把喷水后的紫色布条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布条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讨论: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何会发生以上现象?

  (板书):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2CO3=H2O+CO2↑

  (师)给试管到入一些石灰水。

  (提问)怎样利用自身资源使石灰水便浑浊?

  (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指导学生)

  (生)观察现象

  (师)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板书)3、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头灰水(Ca(OH))反应

  (说明)本反应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师)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

  (板书)三、二氧化的用途

  1灭火

  2做气肥

  3做碳酸饮料

  4人工降雨和致冷剂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时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后我们在探究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借助软的一个塑料瓶,在探究某些物质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成对比实验。

  六、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为“干冰”。―――――――――

  1、作致冷剂或人工降雨

  能溶于水―――――――――――――――――――

  2、制饮料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4、灭火

  ①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H2CO3=H2O+CO2↑

  ②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可用此反应鉴定二氧化碳);

  ③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④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5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分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部分,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分组活动探究、猜想、讨论、归纳

  学情分析: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实验仪器及药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翱翔”,拉开了本课的序幕。讨论与交流,归纳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创设情境,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教师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学生思考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可告知我们哪些信息?

  讨论与交流:由学生通过感知得到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气味。

  提问: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举例说明。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实验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在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

  现象: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结论: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结论:能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演示:二氧化碳气体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能二氧化碳气体和澄清石灰发生水反应。

  本节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同时,我们以从中获得什么新的知识?

  课堂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

  味

  态

  密度

  溶解性

  熔沸点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无色液体、雪状固体“干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不供给呼吸。

  3、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4、能与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提出可选情景素材有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等。确定选用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情景素材,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在前两个课题已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学生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探究煤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时产生的尾气的探究,归纳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对空气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制取等内容,讨论燃料的选用。最后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结束时总结归纳本课题应该知道的知识是:

  1、一些燃料燃烧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应选择使用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3、应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媒体与器材】

  电脑、小烧杯,稀硫酸、植物叶子或果皮,金属粒或条(如铁、铝等),小石头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导探究

  探究煤的燃烧形成的酸雨。

  从煤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推测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引导复习煤的知识引入酸雨的形成。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有关酸雨的探究实验,并开展讨论P140的“讨论”。

  指导实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探究酸雨的危害。

  引导探究

  从汽车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分析尾气中污染物。

  引导复习石油的知识引入燃烧产物的探究。

  探究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总结

  归纳总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引导从燃烧的反应总结归纳。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探究

  从酒的酿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从燃烧的反应推出其优点。

  引导从酒精的制备、性质来探究酒精。

  探究乙醇。

  引导探究

  说出应用的例子及优点。

  引导从乙醇燃烧的优点探究其使用。

  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况。

  引导探究

  回忆氢气的性质推出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从制备考虑其应用前景。

  引导从氢气的性质制备来探究。

  探究氢气。

  讨论

  从掌握的知识分组讨论P143的“讨论”

  组织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确定选择使用的燃料。

  引导探究

  从掌握的知识描述知道的新能源。

  引导描述新能源。

  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

  1.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并且对二氧化碳的实际应用有所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相信科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掌握相关反应方程式。

  难点:使学生灵活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准备

  投影设备,药品,实验仪器等。(事先要估计要同学可能的答案,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子目标

  导入新课

  导入:

  1、先播放一段FLASH,讲述二氧化碳气体的趣闻。“死狗洞”(上节课结束时,已经讲过这个故事,这次以FLASH的形式再讲一遍。)

  2、让同学通过试着提出可能的解释。

  3、归结同学的答案,写在黑板的左侧。

  4、提议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迷。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探求新知

  1、首先取出实现制备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装在透明的集气瓶中,说这和那个山洞一样的气体。

  2、让学生根据自己同意的答案,分成小组,按分组情况可零时调整座位。

  3、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出验证实验(课前已经作为作业布置任务,让同学回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其中验证的实验只要求对之前接触和学到过的一些验证方法,从颜色,比重,气味,酸碱性,氧化性,和助燃性等来考虑)。

  4、按同学的想法,进行实验的演示

  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对于某些

  实验辅以用多媒体演示。

  准备比重实验,与水的实验(滴加酸碱指示剂),与石灰水的实验,灭火实验,小白鼠实验等

  5、要求学生归结实验现象和给出结论。

  6、老师对同学的回答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正。

  老师板书:写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物理性质:无色略带酸味气体无毒能溶于水,固态为干冰

  化学性质:氧化性,酸性氧化物,不能燃烧

  7、要求学生回忆以前接触过的气体,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某种气体:氢气,氧气。

  8、给出整个揭密的研究过程,以FLASH播放,当地的一些地质考察情况,和山洞的剖析图。

  9、最后,把蒙在试剂瓶标签上的黑纸揭开,向同学展示标签“二氧化碳”,讲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备这种气体。讲到,科学家还要做大量工作,测定此分子中所含的元素和分子量,以后再其中有现代的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课程中穿插介绍。

  10、将黑板上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下面,添上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CaCO3+HCl=CO2↑+CaCl2+H2O

  CaCO3=3CaO+CO2↑

  CO2+HO2=H2CO3

  CAOH2+C02=CACO3+H20

  1、学生按自己同意的解释,分成小组,进行学习。

  2、学生观察,明确实验方法和注意点。

  3、每组派一位同学来讲述自己的实验设想。

  通过小组学习、探究,使学生知道学会观察问题和设计实验,学会正确的判断。

  探求新知

  4、学生观察实验

  5、学生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纸上并进行交流。

  6、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选出一名学生汇报交流。

  7、学生回答以前的学过的气体的性质,经过比较,得出结论:不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气体。

  8、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探求新知实践应用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

  思考:

  (1)二氧化碳的灭火是应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2)汽水中的小气泡是什么气体?

  (3)进入久封的地窖,应事先做什么小实验,才能知道下面是否安全?

  3.希望学生根据今天的内容,自学二氧化碳的应用。

  1)学生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相信科学的科学态度。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12-05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12-05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1-23

《减法性质、除法性质》教学设计06-19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10-19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11-11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04-22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04-22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03-08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04-22